首页[剑三]维以不永伤[剑三]维以不永伤 第4节

[剑三]维以不永伤 第4节(2/4)

作品:《[剑三]维以不永伤

军,杨相国的性命已是王爷囊中之物。”

    此时的李倓一派悠然,好似即将来到的风雨与他毫无干系。出太子营帐之时,高力士丢来的那个眼神里李倓就看出了高力士的心思,这个垂暮的老宦官心心念念着神策军的指挥权,李倓若不给高力士一些甜头稳住高力士,即使能掀起风雨,取了杨国忠的性命,而要再要杨贵妃的性命怕会难上加难。要彻底的让玄宗死心,心甘情愿地退位,诛杀杨贵妃是必须之举。

    “高公公放心,事成之后,神策军指挥使一职自然是高公公的。”李倓右手拇指与中指扣在左手腕上轻轻摩挲,见高力士喜上眉梢,李倓收住了眼中的悠然之色,目光冷峻,“如果失败,一切皆是徒劳,公公定然明白。”

    “卑职知道。”高力士被李倓的目光惊了一下,而后恢复了平日里的恭谦神色,向李倓拱手作礼,独自走回了佛庙。

    李倓直至高力士走入寺门才收回了钉在高力士背上的目光。所有的环节都已确定,只要不出太大的差错,一切都会按照李倓的计划施行。

    李倓缓缓转身,刚要抬脚往山下走,一抹浅蓝身影从他的眼角边一闪而过。那抹身影掠过李倓心头,李倓倏然转身,捕捉到了那个清秀女子的背影。

    “皓天君,你倒是会抢日子!”李倓咬牙,双手紧捏,指节因太过用力而略显发白。

    林可人的出现无疑给李倓心头罩上了一层阴影。然而事已至此,李倓断不可能因为一个浩气使者而放弃所有的计划。

    临近午时,晴空万丈。驻地士兵开始生火做饭,杨国忠骑了一匹马要出营巡视,未走至门前,几十个吐蕃使者突然拦下来杨国忠,口口声声指责杨国忠不给饭食,杨国忠不得进退,正慌乱间,呼有一人大喊:“杨国忠与胡人谋反!”

    随着这一声喊叫,驻地陷入一片杂乱之中。安禄山起兵的半年里,士兵们对杨国忠的积怨已深,如今玄宗连夜逃入马嵬驿,一日仓皇而退,护军又十分疲惫,此刻闻言杨国忠谋反,士兵们谁还顾得着真假,当即抽出兵器围住杨国忠。

    “你们好大的胆——”

    这是杨国忠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李倓立在高地上冷眼看着这一切,看着杨国忠被士兵们砍杀,身首分离,李倓眼里全无欣慰之色。一切都是算好的,杨国忠的命早就划在了李倓的生死簿上。下面,就该是那位宠冠一时的贵妃了。

    杨国忠被杀的消息并没有早早传至玄宗耳中,午睡刚醒的玄宗正喝着高力士端来的粥,在老宦官的服侍下,一口一口的喝着。

    陈玄礼进来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样一个垂暮的君王。陈玄礼敛了敛神,拱手下拜向玄宗行礼:“微臣叩见陛下!”

    玄宗又喝了一口粥,这才抬起头。下方跪着的是他的禁军大将军,玄宗绷住了脸色,问道:“怎么,叛军追来了?”

    “微臣尚未发现叛军踪迹。”陈玄礼昂首回道。

    “那爱卿前来所为何事?”

    陈玄礼拱手再拜:“杨国忠谋反,将士们已经将杨国忠就地正法。”

    “哗啦”一声瓷碗跌碎之声传来,在这安静的寺内听上去尖锐刺耳。玄宗一手撑在高力士的手上,勉强撑起晃晃悠悠的身子,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你再说一遍!”

    “杨国忠谋反已被正法,请殿下下旨处死贵妃,以安军心!”陈玄礼不仅将之前的话重复了一遍,又加了一句。

    年老的帝王听至后半,双眼圆瞪,急急往下走了几步,终因体力不支而停下了步子,玄宗喘着气,怒道:“杨国忠谋反为何要杀贵妃,你们……你们反了!”

    “如若不杀贵妃,将士们难以心安,还请陛下给殿外所有士兵一个交代!”陈玄礼不闪不避,直视玄宗。

    玄宗听得要杀贵妃,本就难遏怒气,以为能够凭帝王之威制止陈玄礼,现在听得陈玄礼的话,玄宗心凉了半截。玄宗深知,再挣扎无用,跸驻周遭已被禁军包围,如若不答应陈玄礼的要求,自己也怕难以保全了。

    “罢了……”玄宗颓然往后退了几步跌坐在床榻之上,闭眼不再看着跪在地上的禁军大将军。

    “善待贵妃。”玄宗只交代了这四个字便不再言语。陈玄礼向玄宗再次叩首,将目光转向了高力士。

    高力士向陈玄礼点了下头,亦跪地领旨:“臣遵旨,请陛下拟旨。”

    原本闭上双眼的玄宗又一次睁开眼,看着跪在身边一直服侍着自己的宦官,突然什么都明白了。

    “好好好,你们一个个都反了!”玄宗说完,一脚踹在了高力士肩上,闷声苦笑。到头来,高高在上的帝王身边,竟没有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作者有话要说:

    ☆、棋差一招

    高力士领玄宗谕旨退了出去,陈玄礼在高力士走后须臾,“噗通”跪地向虚弱的老皇叩拜。

    玄宗郁气难抒,见刚才咄咄逼人的属下突然跪地,陈玄礼的灼灼目光转为愧疚,玄宗缓了下气,仍是一脸怒容:“大将军这又是要朕下旨赐死谁?”

    “臣请陛下赐罪。”陈玄礼从怀中掏出一枚令牌,高举过头,奉予玄宗。玄宗虽到暮年,却未眼花,那枚令牌刻有腾龙镂空,末端悬以明黄丝穗,玄宗识得此物,此物乃当年册立太子之时玄宗亲手交予太子的信物,如今出现在陈玄礼手中,玄宗心头微颤,终是明白这一切的幕后主使到底是谁。

    “逆子……”垂暮的帝王齿缝中挤出了两个字,看着跪在地上的大将军,叹了口气,“朕知你苦衷,死罪免了。朕问你,太子若逼宫,你有几成把握能胜过太子?”

    “五成。”陈玄礼毫不犹豫地道。

    “好!等高力士回来,你替朕挟制住他,命他将五千神策军交予你,这样朕可不止有五成把握了!”玄宗眼中闪出精光,仿佛还是当年那个诛杀韦氏,匡复李唐的一代雄主。在痛失爱妃,被亲子逆反的当下,玄宗还能做出如此果断的决策,陈玄礼暗道自己未择错主。

    高力士毕恭毕敬地引着贵妃沿山径而上。佛寺的后院有一条陡峭小路,小路尽头有一棵梨树。昔日雍容华贵的贵妃此刻手里抱着一只雪白的小猫,贵妃俯身将猫放在树下,轻轻顺了顺猫背,似是对那猫儿又似对自己说道:“去吧,去寻你的自由,别再入帝王之家了。”

    “娘娘,该上路了。”高力士伸手拿过贡盘上放着的一条白绫,亲手系在了那棵梨树枝上,冷冷地道。

    杨贵妃安详地看了一眼身旁这个陪在了玄宗身边数年的宦官,突然对高力士福了一礼:“往后烦请公公多多照看陛下。”

    高力士没有应话,只略微躬了躬身,算是对贵妃临终恳托做了回答。

    杨贵妃轻轻摇了摇头,笑着道:“那便拜托公公了。”言罢,杨贵妃双脚踏上为她准备好的矮凳上,双手攀住白绫,将那美艳的头颅套在了环好的白绫之上。

    高力士以目示意身旁的小太监抽走贵妃脚下的矮凳,小太监得令连忙上前。一代倾国倾城的美人就此香消玉殒。此处颇为僻静,又有禁军把守,高力士等杨贵妃彻底没了挣扎,命人将贵妃尸首放了下来,伸手探了下贵妃鼻息,待确定的确没有生气后,高力士命人将杨贵妃的尸首抛入梨树旁的一口枯井之中,而后加快步伐下山往玄宗跸驻之处赶去,他还有很重要的事情未办。

    等高力士的身影消失,一直隐在梨树后山上的林可人才现出了身。此时周遭禁军也已撤离,林可人轻掠至那口枯井,纵身跃了下去。井底昏暗,林可人抽出火折点燃,井底世界一目了然。这虽是枯井,却别有洞天。贵妃的尸首横陈在地,林可人急忙将杨贵妃扶起,一掌拍在贵妃背后,只听贵妃咳喘一声,张口吐出一枚碧绿色的药丸。

    “这碧露丹当真是还魂仙丹。”林可人右手微一用力,将手中那枚碧露丹化去了痕迹。

    李倓来到玄宗跸驻时,刚巧与高力士撞了个正着。李倓扬起嘴角冲高力士笑了笑,而后将目光转向了围住跸驻的士兵。

    高力士只与李倓交换了个眼神,径直向殿内走去,接下来的一切还要他高力士出面说动玄宗。

    在高力士走入殿门的那一刻,李倓突然感觉到不妙,正想喊住高力士,却被殿内的陈玄礼一声军令压住了话音。

    “传陛下口谕,所有禁军严守大殿,若是太子前来,命太子单独进殿请安!”

    “是!”

    整齐的应答声响彻了佛庙的上空,李倓眼神瞬间闪过一丝锐利,嘴角浮现一抹残酷的冷笑。

    之前李倓抛给陈玄礼的那个问题,陈玄礼终于给了李倓答案——忠于陛下与忠于太子,陈玄礼都选了,而且还要了杨国忠的命。

    陈玄礼放高力士进入大殿,李倓料想是看中了高力士手中那几千神策军。此刻高力士怕已被陈玄礼挟制,李倓心念斗转,冷哼一声,转身往山下太子营帐行去。

    “就算你有一千禁军,又能防到几时呢?”李倓边走边自言自语,“陈大将军,别忘了,广平王还有一队兵马未出。”

    陈玄礼不是没有料到还有一队殿后的广平王兵马,他也深知当李亨与李倓得知自己并未背弃玄宗,一定会立即快马加鞭调动广平王的军队。陈玄礼不傻,高力士所掌控的神策军被玄宗拆散分别融入了殿后的大军之中,广平王的军队到了,高力士的神策军自然也到了。

    可是陈玄礼未料到,李倓在暗中已经将神策军彻底吸纳进了广平王李俶的兵马之中。所以,现在的神策军也只是个空有名号的军队。高力士心心念念的神策军早在李倓暗中指使李亨向玄宗进言拆编之时全部打散了,李倓一边许诺高力士神策军权,一边将神策军拆编,高力士全然不知,还在指望李倓能在这次兵变之后将拆编的神策军重新整合交予自己手中,殊不知这是一场算无遗策的计谋。

    广平王李俶的军队一到,陈玄礼的禁军势必一击即溃。李倓不急,他在等,等到日暮西山,孤月高悬之时,再将山上的所有人一网打尽。

    然而,李亨犹豫了。

    李亨未等李倓走至营帐又一次拉住儿子的衣袖,满脸悲戚地对李倓道:“倓儿,杨国忠已死,放过父皇吧。”

    李倓眼神乍然收紧,李亨的身后,立着一个尖嘴的中年人。难怪李亨会知道山顶的情况,杀了一个杨国忠又来了一个李辅国,天下局势未必有李倓想的那么顺遂。

    “父亲,箭已上弦,您真的愿意到此为止?”李倓收起了眼里的戾气,问面前惶然无措的太子。

    “斩杀杨国忠是为国为君,但贵妃确实无错,逼死贵妃……本王……”

    李亨犹犹豫豫,不敢抬头看着这个隐于暗中一路为自己出谋划策的儿子,李亨心中对这个儿子渐感恐惧,尤其李辅国刚才对他所言,令李亨不寒而栗。“如若殿下按建宁王意思逼陛下退位,难保以后建宁王不会如此威逼殿下。若殿下真如此做,等于平白给建宁王捏住了把柄,殿下可曾考虑过?”

    李倓叹了口气,李亨终无法成为一代明君。

    “父亲既已决定,儿臣遵旨便是。”李倓拱手下拜,不再看李亨一眼。李倓的脑中,此刻闪过一丝不安,他觉得经此一事,自己无形中给李亨心中竖起了一道戒备。

    作者有话要说:  也不能事事都让小王爷顺风顺水=。=

    继张良娣上线后,nengshi小王爷的又一个boss上线了。

    ☆、重返长安

    这一场兵变很快平息了下来。由陈玄礼出面,李辅国斡旋,玄宗与太子在佛庙中见了一面。

    李倓未跟随李亨前去,一来因为李亨已有所决断,未来诸事也是该由太子亲自来办,他一个亲王无权参与其中;二来李倓收到消息,暗中监视贵妃的探子来报,林可人在贵妃死后出现在贵妃自缢的梨树前。李倓此刻正带着建宁铁卫围在贵妃陈尸的枯井处。

    李倓心头悬着一个疑问,为何浩气盟的人会出手救贵妃?纵然浩气盟替天行道,也只是在江湖中往来,从未干涉过朝政,难道李复已经说动了浩气盟主谢渊?如若这样,那恶人谷应该也参与了进来。

    正思量间,突闻枯井中传来一声呼喊,李倓一手扶住井栏,附身在井口边侧耳细听。

    “殿下,这井口下有一条通道,好似与外相接。”井底传来了宁毅的声音。李倓冷笑,暗道贵妃果然未死。李倓带了几个建宁铁卫,亲自跃到了枯井之中。甫一落地,就见两块高耸的石壁相互夹峙,只留一丝缝隙,宁毅引着李倓往前走了几步,走出一线天往右拐,眼前赫然出现一排石阶,石阶尽头是一座石门。李倓更加肯定,林可人意图从此处将贵妃带走,而将贵妃尸首抛在此处枯井的高力士,恐怕是早就知晓枯井之下暗藏乾坤。

    “不曾想,本王竟未看清你们的忠心。”李倓怒意陡升,走至石门前,抽出凌云墨龙剑堪堪将石门劈开。跟在李倓身边的宁毅第一次见建宁王生如此大的气,下意识地后退了几步。

    石门后,又是一方天地,李倓不顾宁毅的劝阻,当先往前走去,石壁上的剑痕清晰可见,好似这场搏斗只发生在片刻。李倓每往前走一步,剑痕就凌乱一些,直至走到尽头,石壁上只留下零星的剑痕。李倓伸手抚上那并不如洞口所见深刻的剑痕,脑中浮现出一幅缠斗的画面。

    林可人拼尽最后一丝气力也躲不过一波接一波的狼牙兵,而且这其中还有那个西域第一剑客。

    “宁毅,派人守住这里,本王要回长安一趟。”李倓转过身,向身后的人道。

    “殿下,万万不可在此时重返长安啊!”李倓对宁毅有知遇之恩,此刻李倓想要亲身涉险,宁毅深知此去凶险,连忙劝止。

    李倓伸手搭在了跪在地上的亲卫肩头,这是他对这个亲卫看重的表示,李倓道:“本王有自信能够活着回来。”

    “殿下……”宁毅心知李倓一旦做下决定便无法人可以说服,宁毅抬起头,拱手对李倓做礼,“末将领令!”

    从一线天出来,李倓未做停留,当即牵过一匹快马,纵身跃上,驾马扬鞭,直往长安方向行去。

    与玄宗相谈结束的李亨此时正从佛寺中走出,抬眼望见李倓驾马而去,心头略感轻松。从李倓替李亨暗中筹谋开始,李亨一直觉得自己这个儿子锋芒太过耀眼,尤其是隐于黑暗之中,李亨看得更加清楚。

    “殿下,当心脚下。”李亨走神间,一脚差点踏空台阶,幸好李辅国急忙搀住李亨,这才没让李亨摔倒在地。

    “多谢李公公。”李倓舒了口气,笑着对李辅国道。

    玄宗撤离长安仅仅一日,长安城内一片狼藉。李倓所过之处,到处都是连夜奔逃的百姓,经过这些百姓身边,李倓脸色淡然,好似眼前走过的难民皆未入在李倓眼中。

    这一场烽火狼烟,有一半是李倓的算计。李倓不能心软,一旦心软,所有的计策便会烟消云散,他已无路可退。

    李倓马速飞快,只花了一个时辰便从马嵬驿赶至了长安。长安城头已是狼牙军的地盘,李倓翻身下马,寻了个偏僻的墙根,运起轻功,几个起落便越过了护城墙,来到大明宫处。

    此时的大明宫门前来来往往皆是狼牙守卫。大明宫曾是李倓多次进出之地,想要不惊动狼牙军潜入,李倓十分有


    [剑三]维以不永伤 第4节(2/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