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剑三]维以不永伤[剑三]维以不永伤 第4节

[剑三]维以不永伤 第4节(1/4)

作品:《[剑三]维以不永伤

    ☆、断桥缠斗

    帝王的辇队一路疾行,丝毫不敢怠慢。玄宗坐在车辇之中,紧紧握住贵妃的手,眉头拧在了一起。

    辇队未行太久,路过一座便桥,等辇队行过,杨国忠未经禀告玄宗,私自下令烧毁便桥,以绝叛军。

    这一幕落在太子李亨眼中,李亨挑开车帘,命人将李倓唤来。李倓驾马行至李亨车前,李亨将事情原委告知李倓,李倓拱手对李亨做礼,哂笑道:“杨国忠自掘坟墓,何不送他一程?”

    李倓随即招来太子一贴身侍从,跟那侍从交代了几句,离了李亨车辇一丈距离,目光放在了驾马走在玄宗车辇旁的高力士身上。

    那侍从脚程不慢,未几便追上了高力士。高力士识得那侍从,当即跃下马来,将侍从引到了一旁,问道:“是否太子有吩咐?”

    侍从点头:“太子见相国放火烧桥,不知是否要禀告陛下。”

    高力士立即捕捉到李亨话里的意思。玄宗最为体恤百姓,杨国忠为断后路放火烧桥,其实是绝了百姓生路。高力士挥手打发那个侍从回李亨那里,走到玄宗车辇旁,恭敬地对玄宗道:“陛下,微臣有事禀奏。”

    玄宗的车辇速度慢了下来,不多时,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来到太子车辇前,立在太子车辇旁宣读了玄宗的旨意。

    李倓离李亨的车辇有一段距离,仍是听清了小太监的传话。待小太监传完话,李亨命人挑起车帘,径自步下车辇,以目示意李倓过来。

    李倓得令,双腿轻踢马肚,来到李亨身旁:“父亲有何指示?”

    “陛下怜悯百姓,不让相国毁桥,你速速前去拦阻。”李亨声音平平地道。

    李倓接旨立刻驾马往车队末尾疾驰,马蹄所过之处扬起一阵尘土。待李倓赶至便桥前,大火已然烧起。杨国忠见李倓驾马而来,不知何事,未等开口,李倓便跃下马来,一手夺下了离自己最近的一名士兵手中的火把扔到桥下悬崖之中。

    杨国忠见李倓丝毫未将他放在眼中,不由得大怒:“建宁王!你好大的胆子!”

    “是相爷好大的胆子吧。”李倓斜睨了一眼杨国忠,又劈手夺下了有一个士兵手中的火把丢入桥下,“相爷放火烧桥,可念及对面避难百姓?”

    杨国忠被李倓这一问,立时语塞。李倓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在这里,杨国忠顿时明白,李倓为何敢与他作对。然而他放火烧桥没有禀告玄宗并非大意,而是桥对面已有一批叛军盘踞,此时便桥火势大胜,李倓匆匆赶来尚未看清对面情况。

    杨国忠冷哼一声,指着桥对面道:“建宁王,桥对面已有一队兵马追来,这火不放也得放!”

    李倓听得此言乍然一惊,抬眼细看,冲天的火光之后确有一队兵马立在对面桥头踟蹰不前。李倓拧紧眉头,暗道自己大意,这火看来是非放不可了。

    “错怪……”李倓刚要向杨国忠道歉,对面一股凌厉杀气陡然扑来。李倓一把推开身旁不知发生何事的杨国忠,抽出身侧佩剑,迎击那一抹剑气。

    杨国忠虽非武人,也感受到一股肃杀压抑的感觉袭上心头,连忙四下看了看,除了李倓的坐骑外,周围没有一匹骏马。杨国忠一咬牙,翻身骑上李倓坐骑,连忙往车队那方追去。

    李倓听得耳畔一阵马蹄声响起,心中怒意大胜,想要反身追赶却被那步步紧逼的剑气牵制。

    火光中,一个白衣男子踏桥而来,李倓敛住心神,不再顾及杨国忠,凌云墨龙剑在手,挽出一片璀璨剑花。

    西域第一剑客对阵南诏剑神,两大绝世高手的对决却是在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地方。面对李倓,令狐伤毫不客气,也因为对面人是李倓,令狐伤不敢大意。令狐伤招招狠厉,李倓小心应对。此刻令狐伤已借由便桥跃上了李倓所处之处,李倓心知如若在此退去,令狐伤必然带兵追上玄宗。李倓心念斗转,侧头险险躲过令狐伤的剑招,往便桥处急退。大火已燃至便桥中间,李倓剑尖点地,腾空折身,退至便桥中央。

    令狐伤反身折回,亦来到便桥中央与李倓相斗。两人你来我往出手皆是致命杀招,火光之中,双剑交击之声此起彼伏。

    李倓意在以进为退,逼迫令狐伤退回便桥那头,手中杀招狠绝,不给令狐伤前进的机会。令狐伤亦不给李倓任何余地。便桥火势越来越大,缠斗的两人额上皆滑落汗珠,便桥有些木板已被烧毁,不消一刻,这座便桥即会彻底坍塌。

    李倓心知时间不多,剑招愈加狠辣,竟逼得令狐伤往后退了几步。令狐伤面无表情的脸上有了一丝惊疑,长剑剑刃扣住李倓凌云墨龙剑剑托,左手聚力拍向李倓腰间,眼见就要得手,令狐伤突感脚下一阵虚浮,拍向李倓的手落了空,扣住李倓剑托的长剑竟被李倓的凌云墨龙剑挑到了半空。与此同时,原本近在咫尺的人突然向后退了去,足尖踩着刚刚断毁的便桥,借力跃上了对面的路上。令狐伤暗道不妙,便桥已从中间断开,他正随着半截桥身一起往下坠,令狐伤眼疾手快,伸手攀住连在对岸的桥绳,借力一跃而上,落在了另一边。

    此刻,没了火光的掩盖,李倓与令狐伤隔崖相望。对面的人,是间接害死李沁的仇人,是曾经与李倓共同筹谋的友人,又是李倓心底最后一个期待的人,然而今日,令狐伤执剑而来,没有任何的言语,眼中带着冷酷的杀意,招招要置李倓于死地。一直冷静的建宁王脸上的表情多了一丝悲凉。

    崖岸那边,令狐伤背对身后狼牙军,嘴角噙着一抹淡然的笑意。将手中软剑收起,令狐伤压低了声,向对面的人说了两个字,随后藏起笑意,转身带着一队兵马离去。

    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凌云墨龙剑,李倓心头掠过一抹诧异,令狐伤对他说的两个字,他看得清楚。

    保重。李倓想要揣摩为何会说这句话,却想不出答案。那边令狐伤已带着兵马退了回去,李倓转身,看着前面那队快要消息在眼中的车队,归剑入鞘,抬脚跟了上去。

    作者有话要说:

    ☆、山雨欲来

    辇队行至马嵬驿,玄宗下令至此稍作休整,第二日清晨再出发。李倓只身抵达马嵬驿之时,太子近卫告知李倓李亨已被玄宗传唤,李倓思忖片刻,向玄宗跸驿行去。

    李倓乃太子李亨三子,守卫见李倓前来未加阻拦,等李倓走近驿门外,便听得杨国忠与李亨激辩之声传来。

    此时高力士正奉贵妃之命将一盘新鲜水果送予玄宗,高力士一见李倓,脸上堆起笑容,正要对李倓拱手作礼,却被殿内一阵帝王的呵斥声惊住了步子。

    “够了!朕不想再听下去,你,出去!”玄宗话音一落,立在驿门外的高力士连忙回过神,引着身后捧着果盆的小太监向跸驿里走,临过李倓身边,高力士向李倓微微点了下头,正巧此时李亨从跸驿内走了出来。李倓微微垂眼,他猜得不错,李亨是如何也辩不过杨国忠的。

    高力士显然也料到被玄宗轰出来的人应是李亨,向李亨恭敬地欠了下身,走进了跸驿内。

    李倓本打算求见玄宗替李亨出谋划策,现下李亨被玄宗撵了出来,李倓心头倒是松了口气。

    在赶往马嵬驿的路上,李倓细细思量过该如何应对杨国忠在玄宗面前对烧毁便桥一事的诋毁,纵是千百个理由掠过脑中,李倓觉得毫无用处。玄宗垂垂老矣,偏听偏信杨国忠,在其耳边参奏杨国忠无异于自掘坟墓。有时候,做事不仅要靠手段与头脑,直接一点儿反而更容易迅速达到预期目的。

    “父皇真是越来越糊涂了!”李亨压低了声音,边走边对身边的李倓道,平日温善的脸上此刻满是怒容。

    李倓不动声色地将玄宗跸驿处拱卫守军仔细打量一番记在心头,过了半刻才安慰李亨道:“此番是儿臣思虑不周,让父亲蒙羞,儿臣向父亲请罪。”言罢,李倓竟真要跪地请罪。

    李亨知道此事不能苛责李倓,若非近年李倓在李亨身边为他筹谋,他这个东宫太子之位怎会如此稳固。尤其在安禄山起兵这半年里,朝廷上不再是杨国忠一人独大,李亨这个东宫太子的名望也逐渐刻在了朝臣们的心头之上。如今,安禄山起兵,半年内连克东都与帝都,尤其是杨国忠的那一次奏本,让统领二十万士兵的哥舒翰仓皇出兵,最后被安禄山击溃,潼关失守,李亨本以为能借此将杨国忠彻底扳倒,然而因着贵妃的关系,玄宗只撤了杨国忠一小部分权力息事宁人。此次烧毁便桥之事也不能完全责怪李倓,最初发现杨国忠烧毁便桥的是李亨,若不是他急着扳倒杨国忠,也不会被杨国忠借机倒打。

    一手托住李倓的胳膊,李亨缓和了下眼里的厉色,温声道:“罢了,这次也是父亲心急,与倓儿无关。只不过……”李亨眼神暗了暗,“如今让杨国忠借机扳回了一局,实是不甘!”

    李倓即刻捕捉到了李亨话里的意思,心头暗自冷笑,李亨越来越会使唤人了。心里再是冰冷,李倓面上仍一派恭谦:“父亲,如今陈玄礼将军在何处?”

    “为何突然提到陈将军?”李亨不解地看着李倓,只见对面的人神情轻松,也不由得松了松神。

    李倓挑唇轻笑:“向陈将军借兵。”

    “什么?!”李亨刚松下的眉头又紧紧拧在了一起,他狐疑地看着一脸镇定自若的李倓,愈发感觉李倓越来越让人胆寒。

    李倓所说的向陈玄礼借兵,李亨不明所以。李倓也未向李亨多做解释,只向李亨讨了太子令牌,独自一人往陈玄礼的驻营里走去。

    早在帝都长安之时,陈玄礼与李倓相交不深,但陈玄礼的亲兵们见建宁王前来,未做阻拦。

    陈玄礼在李倓迈入驻营的第一时间便走出了军帐,迎面向李倓走来,等走至李倓身前三步,陈玄礼向李倓拱了拱手,做礼道:“末将拜见王爷。”

    听得这一声“末将”,李倓微微怔了一下。在帝都长安,从未有武官在李倓面前称自己为“末将”,而都是以“卑职”自谦。早在多年前,李倓封王开府后,李倓也曾带兵作战,自南诏叛乱之后,李倓一直安居帝都,昔日铁骨豪情逐渐被阴谋诡计取代,李倓不知这到底是对还是错。

    “陈将军客气。”李倓笑着向陈玄礼点了下头,以目示意陈玄礼引自己进入营帐之中。

    陈玄礼未做犹豫,当即引李倓来到营帐之中,命人不得打扰。

    今日马嵬驿阴云密布,料想不多时便会有一场倾盆大雨。此刻帐外雷鸣之声不绝于耳,又一道响雷炸耳,李倓在这阵雷声之后才开了口。这一开口,无疑比天上的响雷更加令人惊骇。

    “陈将军,太子与殿下,你更忠于谁?”

    虽早知李倓这次前来必是让自己有所抉择,但陈玄礼未料到,李倓丢来的第一个问题,便让陈玄礼进退两难。

    忠于陛下,日后太子登基,陈玄礼日子未必好过。忠于太子,等于默认自己有悖逆之心。不论选哪一种,陈玄礼皆会背上谋逆之罪。

    然而,毕竟是经历过朝堂和战争洗礼过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脸色只微微在眉梢崩了一小点,他仍是泰然地道:“忠于陛下与忠于太子有何不同?”

    “好一个借力打力的禁军大将军!”李倓佩服道,“但如今陛下垂垂老矣,只听杨相国一人所言,杨相国处处打压太子,陈将军亦是看在眼中,即便如此,陈将军仍旧认为忠于陛下与忠于太子是一样的么?”

    陈玄礼闭了下眼,似乎是在考虑李倓的问题。但李倓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而且李倓也指明了,陛下的背后有一个杨国忠。

    “大将军,考虑的如何了?”李倓眼中闪过一丝寒芒,他深知如今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只要说动陈玄礼,大事即成。若说不动,李倓自信有能力一剑取下陈玄礼的人头,出示太子令控制住禁军。

    陈玄礼思量了片刻,睁开眼,目光直视李倓,似乎想将面前这个建宁王打量清楚。李倓此刻脸上浮现出一种希冀与坚定,似乎早已替陈玄礼做下了决断。

    陈玄礼叹了口气,笑着道:“王爷只想要杨相国的命还是要太子登基呢?”

    “杨国忠亡,太子登基!”李倓坚决地道,搭在腰侧佩剑上的手攥紧了凌云墨龙剑的剑柄。

    “轰隆——”帐外雷声大作,大雨倾盆而下,掩盖了营帐中两人交谈的声音。

    李亨立在自己的太子营帐中,不停地来回踱步,直至高力士走入营帐,李亨才放下了心。

    作者有话要说:

    ☆、马嵬兵变

    骤然而下的大雨只持续了片刻。陈玄礼握着手中的太子令牌,望着冒雨而去的李倓,忽然觉得李倓的背后腾起一条直冲云霄的墨龙。

    “墨龙么?”陈玄礼喃喃自语,“可惜了,虽有王者之心,却只能为辅政之臣。”

    这一场雨,让连续赶了一天路的玄宗稍解疲乏。玄宗眯着眼,卧在睡榻之上小憩,高力士等玄宗睡熟,唤了一名内侍替自己守在玄宗身边,退出了跸驻。

    玄宗的跸驻之处选了马嵬驿较为僻静的佛寺,除了皇帝与贵妃,其余人等皆在佛寺山脚安营扎寨。李亨的营帐是所有臣子中最贴近玄宗跸驻的,然而离玄宗跸驻仍有一段距离。

    高力士从山上走至李亨的营帐用了一刻左右的时间,等他走至太子营帐内,营帐内拧着眉头焦急踱步的人这才松了口气。

    “高公公,陛下那方……”

    “殿下,陛下已然安眠,建宁王可回来了?”高力士深知事关紧急,只能僭越打断李亨的话。

    “尚未,倓儿虽说万无一失,但本王总归不放心。”李亨生性温和,被册立太子后又一直被李林甫和杨国忠打压,朝中势力少得可怜,这一年虽有李倓暗中替他谋划,今日他也未敢做出这么违逆之事。事已至此,李亨毫无退路,但骨子里的胆小与唯诺又让他对这件忤逆玄宗之事深感愧疚。

    高力士陪在玄宗身边多年,对这个太子的心性亦十分了解。此刻最重要的是稳住李亨,高力士开口劝慰:“殿下,恕卑职说句大不敬的话,殿下对建宁王是否深信不疑?”

    “是……”李亨回答的并不干脆,眼中一抹犹疑之色被高力士看在眼中。高力士面上一切如常,他继续道:“殿下既然相信建宁王那还有何担心?”

    高力士话音刚落,李倓便走进了李亨的营帐之中。此时天已放晴,李倓浑身上下被雨水打湿,额间一缕长发上还沾着雨水。高力士见李倓这副模样,连忙从袖中掏出一抹方巾,恭敬地递到李倓面前:“王爷怎未撑伞?”

    李倓剑眉微簇,伸手接过高力士递来的方巾,只随意抹了下额上的雨珠,而后拱手向李亨行礼:“父亲,一切妥当。”

    营帐的主人冷眼看着李倓手中的那抹方巾,转瞬收起了眼中的寒芒,李亨温和地向李倓点了下头,笑着道:“辛苦你了。”

    高力士来到太子营帐已过了小半时辰,约莫玄宗快要醒来,高力士拱手向李亨告辞,临走之时,高力士向李倓丢了个眼神,李倓向李亨做礼拜别,与高力士一同走出了太子营帐。

    高力士此番前来除了要转告太子,玄宗一切安然外,更想与李倓确认神策军一事。

    李倓随着高力士的脚步往山顶佛寺走,走了须臾,高力士停下脚步,试探李倓:“建宁王智谋超绝,竟能说服陈将


    [剑三]维以不永伤 第4节(1/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