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唐 第4节(1/6)
作品:《梦回大唐》
“皇上”长孙无忌脑中一直在思量应该如何回答,这些天来他一直以为李治说的是正确的,也相信李世民不会轻易的在改立太子,可是现在却产生了怀疑“如果将吴王立于武德殿,那么又要将太子立于何地,皇上前太子刚废没有多久新太子刚立,如果皇上又让吴王入住武德殿,着绝对会引起朝中大臣们的不安”
李世民沉眸,又想起李承乾,对于李承乾他下了极大的心思,将李承乾当做继承人的培养,可是最终却是以那样收场,这之中有自己的错也有李承乾的错,同样的错误他已经犯了两次,所以必须尽力的改正,尤其是在李治发表的那一段肺腑之言之后打消了他所有的顾虑,李治说的对不应该把不适合的人推上不适合的位置。
虽是如此想要说服朝中的人,还需要有些光明正大的理由“朕就是要让吴王入住武德殿,用来警醒太子,以前李承乾就是被你们保护的太好了,什么都护着他不让他做,以至于让他成了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一点的风吹雨打,同样的事情真不能在让他发生第二次,必须要让太子在风雨中成长,而成长最快的方法就是敌人,只有在敌人的打击下才能让太子成熟”
岑文本走近长孙无忌,“长孙大人,皇上这么做虽然是有点不近人情了,可是说到底是为了太子好,这是皇上在逼太子上进,为的是大唐的千秋基业,你该体谅皇上的一片苦心,至于房大人说天下乱,我看不至于吧,由皇上在有咱们这些朝臣在,他乱又能乱的了哪去?于公来说皇上是天子,我们是朝臣至于该用谁如何用,我们只能提些建议,拿主意的还是皇上,于私来说皇上是父亲,太子与吴王都是儿子,父亲管教儿子我们更加不该过问,既然今天这件事情皇上已经拿定主意,我们就只有听从遵旨。”
“好,今天就这样吧,长孙无忌,你留下”李世民把他们叫来就是要看他们的反应,目的已经达到也就没有在留人的必要,而长孙无忌,如果真的要立李恪,长孙无忌是最大的阻力,因为他不是一人,身后的势力更加是盘根错节,必须要扫除这些障碍。等到岑文本与房玄龄离开李世民望着长孙无忌“你又什么看法,现在没有外人可以直说”
长孙无忌沉吟了片刻“皇上,臣并不支持皇上,于公来说,太子刚立不久,储君地位动摇,那就是动摇国本;于私来说,太子是臣的外甥,臣对他必定是偏爱的。可是皇上让吴王进入武德殿是不是有点过了,皇宫大过东宫,吴王进宫凌驾于太子之上,那是必起纷争的,所以臣恳请皇上收回成命。”
李世民安抚的将长孙无忌按到座位之上,长孙无忌说的全部是心里的话,也由此可见李治并没有告诉长孙无忌他的打算,是怕长孙无忌反对所以将这个难题交给自己吗?无声的笑了笑李世民道“可怜天下父母心,难道你以为我愿意我愿意这样对待太子吗?朕也是处于无奈,对于太子朕是给予厚望的,可是太子却志不在此,是他自己要求朕改立的太子的,其实对于治儿我们都是不了解的”
长孙无忌陡然抬头看着李世民,不相信他的话,李治竟然请求改立太子?那么李治以前又是为何要与自己说那样的话,是为了要让自己放松吗?从近来李治的行为中长孙无忌隐隐察觉出了什么,可是他又不愿意相信,也试图从李世民的脸上找出一些蛛丝马迹,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却还是不甘心的问出“太子殿下真的要求皇上改立太子吗?”
“是的”李世民给他肯定的答案,“不久前治儿曾经与朕把心长谈了一次,他不愿意做太子,更不愿意做皇帝,治儿说名利权利非他所愿,也只愿意一个清闲的人,不让名利所累,逍遥的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我成全他”看着长孙无忌脸上的讶然李世民并没有给他过多的思考时间,继续道“他不仅要放弃太子之位,还与朕说要让李恪做太子,你对此是怎么看的?你说朕是不是该成全治儿?”
如果李世民没有下定主意改立太子,那么今天他就不会提出这样的注意,也不会告诉自己这些,长孙无忌知道,不论自己愿不愿意,李世民都已经决定好了一切,而作为臣他只有听话的份,没有质疑的权利。平心而论他也知道李治没有李恪适合那个位置,但是要让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他真的不甘心不情愿。“皇上,臣能找太子殿下谈谈吗?”
“你是不相信朕的话吗?”李世民沉眸。
“臣不敢”长孙无忌惶恐,“臣只是想与太子谈谈,这么多年臣对于太子居然一点都不了解,与公与私臣都感到惭愧,所以……”借口也好,理由也罢,他真的应该与李治畅谈一番,看看是什么原因让李治直接绕过自己也李世民说出这样的决定,也该重新认识一下他的这个外甥,这个曾经依靠他的小树,不知何时已经长成大参天大树,再也不需要他的遮蔽了。
“你们谈谈也好”李世民对于长孙无忌现在的想法猜测了几分,如同当时的自己一般,长孙无忌现在也许也在惊讶于李治的改变,这个想法让李世民心中舒畅了一些,似乎是找到了同伴,原来并不是自己一个人被蒙在鼓里,而对于李治先把这件事情告诉自己他更加高兴,毕竟他们是父子,而与长孙无忌是甥舅。“其实现在朕也想通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人一定要又登上皇位才能获得幸福,既然治儿不愿意朕有何必勉强,让他过上自己希望的生活也是可以的,当然朕会为他准备好一切让他一生无忧”
一时间还无法接受这么大的变故,长孙无忌沉默望着李世民,从李世民坚决的面孔上看到了他对李治的宠爱,他知道无论结果如何对于李治,李世民都是极其爱护的,而现在已经木已成舟,他的反对也起不到任何的效果,唯一要做的只能是接受,然后兢兢业业尽力的辅佐李恪,让长孙家荣宠不衰。
“皇上,太子是臣的外甥,若是说臣不希望太子登上皇位是骗人的,可是太子殿下已经成年,在做什么他应该很清楚,相信这件事情他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只要他能好臣怎么样都没有关系,臣也会支持他的决定,而且吴王也确实是适合的人选,为了大唐的基业不论臣都多少不甘心都还是会竭尽全力的辅佐吴王的”
☆、第二十四章:最是沁人世间情
第二十四章:最是沁人世间情
走出承庆殿,长孙无忌感觉短短的时间内仿佛一切都颠覆,好像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这么多年的筹谋都将成为一场空,脑中浮出那个总是微笑淡然的少年,他从来不知道那个少年会有如此果断的一面,难道自己真的老了,不明白年轻人心中都在想什么?
走进东宫,长孙无忌看到自己想见的少年正如孩童般陪着李忠玩耍,清淡的笑容,温和的话语,那个他自以为很了解的人现在好像是一个陌生人,他从未见过少年如此的一面,一股莫名的情绪涌满了心间。
“舅舅,你怎么来了?”看到长孙无忌,李治抱起李忠微笑,也许是婴儿的天真无邪影响了自己,近来心中的纠结只有在与李忠在一起是才会有所缓解,所以无事时总是供着李忠玩。
长孙无忌审视着李治,直到张文把茶放到桌上才回过神,沉思了许久才开口直接问李治“你真的不愿意坐太子吗?”
李治愣了一下,没有想到长孙无忌会问这样的问题,也没有想到他会如此的直白,稍纵即逝的发呆后,李治释然,自己的心思长孙无忌迟早会知道,只是他本以为会是自己先来对长孙无忌说出,不想正好反了过来,应该是李世民与长孙无忌说了吧“我若是不愿意,舅舅会失望吗?”
对李治对视了片刻长孙无忌开口“会失望视必然的,长孙一脉能够得到皇位是我一直以来的夙愿,为了这个愿望我费尽了心思,在朝中与他人玩弄权术勾心斗角,本以为赤手可得的东西突然没有了,任何人都会失望的,我自然也不例外”
“对不起,舅舅”李治垂首,以前从来没有想到过他不做皇帝会有什么不好,总是以为都是有利的一面,也没有想过长孙无忌的心情,是的,他的太子之位是多少人殚精竭虑才得到了,现在没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见说放弃就放弃了,那些人该会如何的失望。
突然没有来由的痛恨自己的重生,如果没有自己,李恪就不会痛苦,如果没有自己,长孙无忌就不会失望,如果没有自己,历史就会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那么又何必要自己重生呢?如果是原来的李治这一切都不会发生,自己真的是一个不应该存在的人。
怀中的李忠似乎感觉到李治的低落突然间哭了起来,突来的哭声将李治从失落的情绪中拉了回来,慌忙哄他,好一会才让李忠停止哭泣,抬头看着若有所思的长孙无忌,李治把李忠交给张文。
“既然不愿意做太子,为何你不早说?”长孙无忌突然问,看着李治似乎在找出合适的理由来回答他,长孙无忌又道替李治回答,语中有些嘲讽“是怕我不同意吗?在你眼中我是什么样的人?贪恋权势的人吗?”
李治沉默,以前的李治他不知道是如何做想,可是对于自己长孙无忌说的很对,之所以不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怕长孙无忌不同意,而他了解中的长孙无忌确实是一个对于权势热衷的人,在没有把握之前他不愿意长孙无忌知道自己的想法,那样只会为自己增加阻力。可是这样的心思有长孙无忌说出,李治有种心事被看透的窘迫。
李治的沉默更加让长孙无忌肯定自己的想法,自嘲的笑了下,其实李治是正确的,若是自己早知晓必定会极力劝说,怎么也不会让自己这么多年的辛苦付诸东流,也无怪乎李治会有这样想法,自己这样不是贪恋权势是什么?所以才会在李世民说出李治要辞去太子职位的时候心生愤怒,怪李治的隐瞒。
但是沉下心来以后,长孙无忌也明白了,自己对于李治多少都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了,从来没有考虑过李治的心情,以为自己做的都是对李治好,以为把至高无上的位置给他就是正确的,却忽略了李治的个人意愿,不知道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至于让两人之间产生了隔阂,不复以往的亲近。
既然事情已经成为定居,长孙无忌不想再纠结于以前的种种,在责备什么,已经失去权位他不想失去与李治的亲情,毕竟李治是他看着长大的,对于李治他付出的要远比自己的亲子多。尤其是在对上李治那双充满歉疚的目光,也许没有了权利之间的牵连,两人之间的亲情会更上一层楼,到了他这个年龄还有什么会看不透的,突然长孙无忌笑了笑“你是错了,可是你知道错在哪里吗?”
李治抬头,不明白长孙无忌的意思,但是又长孙无忌的脸上他看到了自己没有预料到的东西,那种亲厚的笑容还是第一次由长孙无忌身上看到,好像在说他此时只是一个长辈,会包容自己所做的一切,“舅舅?”
“看来你是不明白自己哪里错了,那么就让我告诉你好了”长孙无忌刻意的板起脸,“既然你无意皇位,为何不早点告诉我,在你心中我就只是一个执着于权位的人吗?要知道我们还是亲人,你是我的外甥,我也希望看到你好,我很不高兴自己不是第一个知道你不愿做太子的人,不错念在你是初犯就算了,不要再有下次了”
视线逐渐的模糊,李治看着长孙无忌无限包容的笑容,跌入谷底的心情被拉了上来,就如获得赦免一样,干涸的土地上有春雨的滋润,让他找到了自己存在的理由,为了这些关心自己在意自己的人,他又岂能放弃自己?重新找回自己的声音“舅舅,是我错了,以后再也不会,谢谢你”
拍了拍李治,长孙无忌笑道“傻孩子,这有什么好谢的,哪有长辈不希望自己的后辈好的,不做皇帝也好,会少了很多的烦恼,现在就连我也感到了轻松,也许哪天我看开了,就找皇上告老还乡了”
“父皇定然是不会同意的”李治也泛出了笑意,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好,而这样的亲情他无论如何都不愿失去,“舅舅是朝中的中流砥柱,很多事情父皇还要依仗你呢,怎么可能让你告老还乡”
长孙无忌笑了笑,没有问李治为什么不愿意做皇帝,也没有问李治为什么要像李世民推荐李恪,一切已成定局再问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了,以后他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可以了,“你这个性子也确实不适合坐上那个位子,只是没有想到你比我们这群人都要看的透彻”
“舅舅说笑了,我只是清楚自己有几分斤两罢了,三哥比我更适合那个位子”李治突然顿住,尽量的让自己不再想李恪,可是这个人还是会经常出现在脑海,怎么忽视也忽视不了。他的温情,他的爱意,他的苦痛,他的所有都是如此的清晰。“舅舅不会反对三哥做太子吧?”
“你什么时候与李恪的关系那么好了?”长孙无忌问,记忆中李治与李恪的交集很少,以前也没有见李治提起过李恪,是什么时候两人的身影渐渐出现在一起,关系好过了任何人,甚至还要把太子之位给李恪,是不是他错过了什么?
李治张了张口却不知该如何回答,而长孙无忌也没有想要他回答,“既然你不愿做太子,其余的人谁做对我来说都无所谓,相比之下李恪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他确实有些才能,他做太子也是一个好的选择,再者皇上不是都已经决定了吗?而且你也希望李恪能做太子,我的意见还有什么用呢”
被长孙无忌的那样琢磨不定的语气弄得有些尴尬,在这件事情上他确实有些欠妥。李治笑了笑,“舅舅的意见当然很重要,我想三哥以后也非常希望能有舅舅的辅佐,虽然是我自己不愿的做太子的,可是对于大唐我还是有很多的期许,希望有人能够让他更加的壮大富强,我相信三哥会做到,他不会让我们失望的”话虽如此,李治现在却已分不清自己是更加愿意李恪做皇帝,还是愿意看到大唐更加的强盛了,虽然这两者有分不开的联系。
“你放心好了,大唐毕竟是我们这一辈人建起的,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要说到想要他好,我比你更加希望,所以只要李恪有那个能力,我是绝对不会阻挡他的,与公与私只要值得,我都会尽心尽力的为大唐尽心尽力的”对于李治对李恪那么上心长孙无忌有一丝不舒服,好像应该是他与李治的关系的更近一些吧。
长孙无忌是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既然说出就一定会做到,李治彻底放下心,“舅舅,今日就在这里用膳吧,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一起吃过饭了,也可以好好的聊一聊,如何?”今天的交谈对于长孙无忌李治有了一番新的了解,也感到以前所没有的亲近。
“恩”长孙无忌点点头,以前总是怕两人走得太近会遭来闲言蜚语和猜忌,现在没有了这种顾虑,他没有拒绝的理由。
☆、第二十五章:何时魂兮归故里
二十五章:何时魂兮归故里
贞观十八年十二月辛丑,故太子承乾卒于黔州,上为之废朝,并葬之以国公礼。
冷风瑟瑟,夕阳黄昏,忽从黔州传来消息,废太子李承乾病卒,闻言李世民手中批阅奏折的笔落下,墨迹晕染了整张的奏折,似乎在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李世民久久没有回神,直到身边的随侍人将他唤醒才不确定的又问了一次,而后挥退了下人,独自一人伫立在窗前。
本有事找李世民商议的李治还未走到房中,随侍立刻迎上前去,“太子殿下,你可来了”,李治莫名的看着无比热情的他,好像自己中午才离去,不过短短的时间就想想念也不止于此吧,莫不
梦回大唐 第4节(1/6),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