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梦回大唐梦回大唐 第3节

梦回大唐 第3节(1/6)

作品:《梦回大唐

    “可以考时政,断案这些实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考察他们的人品,三哥以为呢?应该怎么选?”李治思考,唐朝已经有了科举,但是并不完善,还有很多人都是举荐上来的,这些举荐而来的士族很多都是没用的人,必须尽快的完善科举制,若是能够在这里推行素质教育就好了,只可惜现在的唐朝还没有发展到这个地步,不能一蹴而就,他们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一些补充与完善。

    “九弟说的对,像刚刚的那些人要说到欺上瞒下,欺压百姓一个个比谁都要熟练,可是要真正的做事一个个却又哑口无言了,所以选官员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实务与人品,选出能够以民为重的人”李恪顺着李治的话说,但是也知道这样的人很少,毕竟人无完人都有贪婪自私的一面。李治却与他不一样,可能李治也知道这些,但是却还是会希望期颐,最后结果也就能能让李治指望,而他最不愿意的就是看到李治失望,可是却无法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不过九弟,你要先做好准备,也许这次我们根本选不出这样的人,其实什么是任人唯贤,就是要让他们放在适合的职位上,发挥他们的的优势,只要大义上没有做错,就是有一些小瑕疵也是可以的,就像是凌烟阁的众位忠臣,相信他们也不是没有缺点,可是父皇却能容忍,继续的重用他们就是如此,不能太过苛求”

    李恪的想法很对,在第二天推荐上来的二百多人中,经过一轮的选拔,符合要求的寥寥无几,李治也知道他自己的想法太过于理想,但是有时他又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不想自己做的事情有半点的瑕疵,尽量的除去心中那些不舒服的感觉,李治听从李恪的建议从这些人中选出来了五个人让李世民召见。

    ☆、第十五章:今生有你永不悔

    第十五章:今生有你永不悔

    并省官吏的事情,李恪是从吏部开始的,自上而下进行了一次严格的考核,这一次考核就裁去了吏部一大部分人,只是李恪在吏部也是怨声载道,亦又一次受到了朝中诸位大臣的联名参奏。

    “大人,这些人裁不得啊,他几乎都是朝中重臣的亲戚子侄,大人要是将这些人全部裁去,朝中的众臣定会对大人怀恨于心啊”

    “怀恨?你以为本官会怕他们怀恨吗?上次征粮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对本官怀恨了,也不在乎在加上一笔”李恪冷笑一声,要是怕人怀恨他也就不接着得罪的人差事了“再说了任用官吏不是选的朝中大臣的子侄,将来是要把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交给他们办的,岂能如同儿戏?谁要是反对可以自请离职,本官绝对不会阻拦”

    这样的话一水出所有的人立刻噤声不再言语,他们知道这次李恪绝对是动真格的了,还是保住自己最重要。

    “行了,你们都下去,从现在起尽职的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有什么难处可以直接来找本官,吏部整治以后就要开始其他各部的并省了,在这里本官先说好了,你们这些人谁要是敢拖后腿,本官绝对不会轻饶,好好的想想都该怎么做吧”

    一旁李治望着李恪,他身上的霸气愈来愈家的明显,也不再的掩饰,近来李恪的行事让朝中的官员们闻之变色,偏偏又申诉无门,那些参奏李恪的奏折全部被李世民压下,反而对着那些官员们一顿训斥,也终于知道李恪所做的事情都是李世民授意,纵有天大的胆他们也不敢同皇帝叫板,所以忍痛把那些话咽进肚子里。

    “九弟在看什么?”李恪走到李治身边,笑问,也只有对着李治他才能够出现如此温柔的表情。这段时间李治在他身上流连的目光越来越多,李恪觉得仿佛无望的生活亮起了一道光,欣喜不已。

    “三哥,你这样几乎把全部的官员都得罪了,以后他们定会给你设置各种的阻碍,也将会成为你登上皇位的障碍,这是不是不太好?”李治担忧地问,也许一开始他就应该把这些得罪人的差事全部自己揽下来,不让李恪出面。

    “九弟放心好了,你想一想朝中的大臣们谁不知道这件事情是父皇授意的?他不敢反对父皇,所以只好那我这个可以动的人来出气,但是只要是父皇心意已决,我就不会有事,有朝一日我登上皇位这些人就会像对待父皇一样对待我了”况且他从来都不是一人,李治一直都陪在他的身边不是吗?

    话是这样,可是李治心中却无法不去担心,他现在越来越害怕历史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害怕李恪会踏上他原有的命运,至今为止历史还是按照原有的轨道前进,没有丝毫改变,他要怎么做才能改变历史呢?他不愿意让李恪死。

    李恪握住李治的手拉着他来到桌前,“九弟,你看这是我这些天列出来的各部各司的官员人数,就是我自己也吓了一跳,这么庞大的数字就意味着我大唐要花费更多的钱财来养他们,这要浪费多少老百姓的血汗钱?所以并省官员必须要尽快的进行,快刀斩乱麻,不能慢慢的来,不然恐怕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精力,这样与不做有什么区别?在这裁员的时候要耽误朝廷多少事情,又有多少百姓深受其害?”

    “必须要以天下苍生为重,该心狠的时候就要心狠,不能计较眼前的一城一地的得失,所以这次并省官员必须要一步到位,长痛不如短痛,一次性的裁去所有的不该存在的官员,若不如此就会造成朝中人人自危的情况,他们也就会成为并省时的最大的阻碍,夜长梦多,这之中又会出现多少的变数谁也无法预料,并省的事情也能就会不了了之,我们花费的所有心思都将付之东流”李恪回头凝视着李治“九弟若是以他们对我一人的怨恨,换来大唐的长治久安,你说值不值得?”

    “三哥说的对”李治叹了一口气,在李恪握着的手上他能感觉到李恪的决心,只不过想到李恪面临的前景,他就无法不去忧心,心生退意,李恪说的对当你的心倾向于谁得时候你的原则也就会向着他倾斜,现在什么民族大义都抵不过他对李恪的担忧,不知道什么时候李恪在他心中的分量已经如此的重了,超过了他心中梦想已久的大唐盛世。“即使所有的人都怨恨你,我依然会站在你身旁,永远都不会让你成为孤家寡人”

    这句话比任何的赏赐都要珍贵,李恪忍不住将李治抱住,心间漾起从未有过的激动,语气愈加的坚定“有九弟这句话,前方就算是刀山火海我也会义不容辞的走下去”只要有他相伴,就算是地狱也是天堂,无可畏惧。

    “我会拉住你不会让你走进刀山火海”李治拍拍李恪的肩,他的怀抱与他的人一样,给人安全稳重的感觉,好似只要有他,前方便可无所畏惧,所以即使自己无法阻止他走进险境,也会陪着他一起走的,李治相信只要有李恪纵使是风雨兼程,李恪也会为自己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九弟不要忘了你今天说的话”放开李治,李恪笑道,心中有些不舍,他越来越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也许那一天就会忍不住,对着李治将深藏已久的情意全盘托出,希望到时不会吓着他。

    “怎么会忘呢?”李治轻轻的语气中暗含着坚定,望着李恪的面容,其实李恪笑起来的时候更加的俊朗,薄唇微微上扬,让那坚毅的面容之上显现出来几丝柔和,令人目眩,只是他大多时候都是严肃的表情,好像只有在私下相处的时候才会有少许的笑容,在于别人相处的时候他也是如此吗?脑海中浮现李恪亲吻他的时候,似乎还能回忆那薄唇火热的温度,李治转开头,不知道为什么又一次想起,难道对李恪他真的有其他的想法?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李治没有什么印象,因为脑中一直都在想李恪对于他到底算是什么?兄长吗?好像是有的,一直以来他都是把李恪当成依靠,不论有什么事情都会第一个想到他,应该是的吧。

    由吏部回到了东宫,张文正在门前张望,“太子殿下,长孙大人在等你呢”

    长孙无忌?不知道他这次来又是为了什么,其实与长孙无忌的感情并不是很好,虽然他是李治的舅舅,但是每次相处的时候长孙无忌与自己谈的事情大多数都是政事皇位,这让李治觉得长孙无忌太过于注重权势“舅舅”

    长孙无忌向着李治行礼“太子殿下”

    “舅舅现在是私下,不必如此多礼,舅舅来找我有什么事吗?”李治道,这样的话他已经说过了很多次,但是长孙无忌依然如故,也正是因为长孙无忌太过于守礼,让他觉得两人始终是外人,相处的时候也很拘束。

    “太子殿下今天皇上在承庆殿问了臣一件事情”长孙无忌停顿一了下,面上尽是担忧,“皇上问臣说太子殿下性格太过于荏弱不适合做皇帝,而吴王却是英勇果断与皇上很像,想要改立吴王为太子”

    居然有这样的事情?李治心中一喜,看来李世民心中已经动摇了,也许以后要立李恪会容易很多,他们也要加把劲。面上没有改变,李治看向长孙无忌,这个人一定会极力的反对的“舅舅是如何说的?”

    “臣自然是劝皇上打消这个念头,不过太子殿下放心,以臣看皇上是看这段时间吴王做事做的太漂亮了,才会有这样的心思”长孙无忌思量了一会儿又道“太子殿下,你最近总是跟在吴王的身后也极为不妥,虽然办成了很多的事情,但是皇上只会把功劳记在吴王的身上,所以一定要做些什么改变皇上对你的看法。”

    “现在虽然皇上已经立你为太子,可是也不是就一劳永逸了,就如你大哥一样也有可能被废的,而吴王就是你最大的隐患,他绝对不会安心只做一个王爷的,所以必须早做准备,我们可以借这次并省官员之事,联合其他的人弹劾吴王,打压他的气势”

    “舅舅”李治咬着极重的声音打断他,李恪现在面临着怎么样的情景?作为朝中的重臣,李世民极为看重的人,长孙无忌现在居然要为了一己之私,让他在这个时候在背后给李恪一刀,自己今天还在向着李恪保证绝对会陪着他走下去,怎么可能会那样的事情“现在是什么时候,并省官员是父皇下了多大的决心要做的事情?先不说并省官员得利弊,你以为父皇对于朝中的这些勾心斗角不知道吗?若是我们现在联合朝中的人打压三哥,父皇会偏向谁?恐怕不用三哥来争父皇就会直接废了我”

    “况且并省官员对于大唐长远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绝对会福泽后世,这件事情当初我也是激励赞成的,就算是不做太子我也要支持三哥继续下去,而舅舅作为父皇那么看重的人,居然会为了一人之利害,阻扰并省官员的之事,先不说父皇就是我都会失望。三哥现在的处境比任何人都要难,他现在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雪上加霜,我也绝对不会为了皇位向着自己的兄弟下手的,在这件事情上我只会同他站在同一战线上”

    觉得自己先前的语气太过重了,李治放柔了声音,虽然自己有放弃太子之位的打算,但是现在还不能让长孙无忌知道“舅舅,大哥是为什么被废的?是因为谋反,这样父皇怎么可能在容下他,你想一想,父皇明明知道大哥不适合做皇帝为什么迟迟的不废了大哥,那是因为他疼爱大哥不忍心,父皇对我的疼爱绝对不会少于大哥,所以只要我安安分分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让父皇为难,太子之位就绝对不会换人的,舅舅连这点事情你难道都不明白吗?我们要做的就是顺着父皇的意思办事,不成为他的阻碍”

    长孙无忌望着李治,没有想到李治会说出这么大一推的话,而且还是若此的有理,刚刚李治极有主见威严万千的气势哪里还有以前的怯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这样的人绝对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对自己俯首帖耳了,虽然有些失落但更多却是高兴,他终于有了太子该有的样子,自己也可以放心了“太子殿下说的是,是臣考虑不周,以后臣会按照太子殿下说的那样,安安分分的在朝中做事”

    “舅舅能如此想最好”李治笑了笑,看来长孙无忌已经想通了,其实长孙无忌也是个很精明的人,也许是李世民今天的话让他一时间乱了分寸,冷静的长孙无忌绝对不会做出刚刚那样的事情的“舅舅今日就留下来用膳吧”

    “臣来这里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也该离开了,就不留下了”

    长孙无忌走后李治回想刚刚的事情,在听到长孙无忌要对李恪不利的时候心中无可抑制的出现了怒意,才会用那么重的语气对长孙无忌,他不愿意李恪出现丝毫的意外,也不愿意有人说李恪任何的不好,这样他真的只是把李恪当做兄长吗?

    而李恪对他又是如何呢?为什么李恪会对自己那么好?真的只是为了太子之位吗?如果是这样李恪可以直接的去揭露他,并不需要这么的麻烦。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他知道李恪是真心的对他好,虽然李恪不说但是早已经用行动来表示,每一次李恪都是挡在他的面前为他遮去所有的他不愿意面对的事情,那么李恪究竟是把他当做什么呢?

    李治愣住,他这是再想什么?为什么会在意自己在李恪心中的地位?难道自己真的对李恪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了?抚摸上自己的唇,又一次想起李恪的吻,男人与男人接吻,以前似乎很难接受,可是自始至终对于李恪他都没有心生厌恶,很自然的接受了,现在想起脑中又是还会出现一些旖旎的画面,或许对于李恪他真的是喜欢的吧,即使李恪是个男人。

    李治长长的呼出一口气,没想到前世今生自己第一个喜欢的人居然会是一个男人,不过喜欢就是喜欢了,无关乎他的性别,但是在古代要人们接受同性恋应该是比较困难的,更何况李恪还是他的兄长,那么他是不是应该放弃,趁现在陷入还不深?

    ☆、第十六章:欲将沉醉换悲凉

    第十六章:欲将沉醉换悲凉

    朝堂之上一两千人的联名奏折交到李世民的手上,李世民翻开看了一眼,都是弹劾李恪要求罢免他的,“今天朕有件事情想找你们商量一下,这是两份章程,一份是李恪经过考核留下来的官员,另一份是两千多人的要求罢免李恪的奏折,你们说说朕该听取那个?”

    “皇上”房玄龄出列上前一步“众多官员聚集在一起,长此以往这样下去国将不国啊,请皇上果断处理”

    “果断处理?”李世民笑了一声,“处理谁啊?”

    “正是引发这次事情的罪魁祸首,吏部尚书李恪”岑文本道。

    “岑大人此话不妥”长孙无忌反驳“皇上这两千多人行动如此一致,臣以为背后定当有人操纵,不然不会如此,而吏部尚书李恪本就是依照皇上的意愿并省官员并无任何过错,反而把事情办得十分好,实则并应该罢免”

    李恪有些疑惑的看着长孙无忌,这个人在此时为何没有添把火弹劾自己,反而在为自己说话,目光移到李治的身上看到他并不意外的样子,那么一定是李治在中间做了什么了。

    “父皇儿臣以为长孙大人说的对”李治也道“这些人都是名门高士,想必读的书知道的道理比谁都多,他们应该知道并省官员的事情父皇与三哥做的不错,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他们却为了一己之私,为了自己的官职俸禄做出违心的事情,平时各个自矜自傲,可是现在呢?那些名门高士的风范呢?这等自私自利的官员又如何能成为朝廷的栋梁,儿臣为他感到羞耻,他们有愧与名门高士这个称呼,所以儿臣请父皇下旨责罚这些人”

    李世民看着李治称赞道“太子说的好,用这种方式就能阻挠朕并省官员,求治天下的决心吗?”李世民厉声的质问,而后无比自信的道“现在的大唐已经不是狼烟四起弱不禁风


    梦回大唐 第3节(1/6),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