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唐 第4节(2/6)
作品:《梦回大唐》
是出什么事了?朝屋内望了望李治问“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
随侍低声回道“废太子殡天了”
废太子殡天?李治愣了好一会儿,才突然想起他说的废太子是李承乾,那个从未谋面的大哥,他死了吗?但是对于李承乾他没有任何的感情,与他而言李承乾只是一个陌生人,所以听到以后并没有任何哀伤。只是李治随即想到了李世民,他没有感情这并不代表李世民不会哀伤,本平静的心突然悬起,心中放不下,李治快步向放中走去,想要安慰痛失爱子的人。
“殿下,皇上在哭,人老了一流泪就容易伤身子,殿下还是快去劝劝吧”身后随侍道,其实不用他说,李治已经听到了房中压低的呜咽声,没有来由的眼框中倏然聚集了泪水,心中泛出浓浓的悲伤。
“父皇”李治轻声唤道,在看到李世民脸上泪痕时眼眶中的泪水也束缚不住的流下,却不知道为什么而流,慢慢的走到李世民的身边依偎,也才发觉屋外的寒风猛烈的吹来,吹得人脸上生生的疼“王德,天这么冷,你怎么还开着窗户,快关上啊”
“别怪他”李世民拍拍李治,沙哑着声道“是我让他开的,我是想从这窗户看看南边,你大哥的魂这会儿应该正往家里走呢,开着窗户能给他照照路,要不然他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的,会迷路的”
“父皇”李治抱住李世民,不知道该如何才能安慰他,这个名垂千古的皇帝此刻也不过是一个父亲,一个失去儿子的父亲,要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的痛苦,这个时候任何安慰的言语都是枉然的,正是因为明白那种痛苦李治才更加的为他难过。
“治儿,父皇真的很后悔”李世民眼中又流出泪水,“我应该听你的话,让他回长安给你母后守陵,黔州那么偏远的地方,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你大哥怎么受得了,你说他会不会怨我,我真是一个狠心的父亲,一个不称职的父亲”
“父皇,不是的”李治急忙争辩“父皇是一个好父亲,大哥也知道你是疼他的,大哥会体谅父皇的,他不会责怪父皇的”对于李承乾李世民也算得上尽心尽力了,无论如何李世民都是皇帝,要以天下苍生为重,要以身作则,若不是因为李承乾谋反李世民一定不会把他贬道黔州,所以纵然是不忍心李世民还是做了,家国难两全他只能如此。
李世民摇摇头,“你不用安慰我”
“没有,我说的都是真的,父皇是一个好父亲,无论是对大哥还是对我都是很好,父皇那样对大哥,是因为大哥做错了是父皇不得已的,父皇也不想这样的,而且父皇是皇帝要对天下人负责,父皇身不由己啊”
“是啊,身不由己”李世民低喃,似乎找到了为自己开脱罪名的理由,“人都道做皇帝好,可以站在至高的位置之上,可是谁又知道其中的不得已,治儿,现在父皇觉得也许你选择放弃皇位是对的,逍遥自在的生活也不错,最起码不会有那么多的束缚,做违心的事情”
李治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紧紧抱住李世民,谁道最是无情帝王家,他面前这个千古一帝不正在为因为情伤悲吗?都说君王无情,其实他们不是没有情,他们只是为天下苍生把自己的情感埋藏在了最深处,从不轻易示人罢了,有谁会理解他们的痛苦,他们也不过是个有血有肉的凡人,也会伤心也会难过。
“治儿你说你大哥会不会孤独?天那么黑,万一他要是找不到回来的路怎么办?你说他会不会不原谅父皇赌气不会来”李世民低声问,也似在自言自语,或许他也并不要回答,“他去的时候没有一个亲人在身边,父皇真的很后悔,应该让他回来的,不然也许我们还能见他最后一面,还能陪陪他”
“父皇不会的,大哥会回来的,他不会怪你的”李治不停地重复着这几句话。
“皇上”随侍的王德从屋外进来,头低低的垂下。
“说吧,什么事”李世民擦了擦眼泪看着他。
“废太子妃也去了”王德道“来人说她去的时候就坐在故太子身边说话,说着说着就没气了”
“那个傻孩子”又闻噩耗,李世民擦干的眼泪又流了出来,“她是真的喜欢承乾,承乾走了他会难受什么样还不知道呢,这样也好,既然放不下一起离开也好,这样在路上也有个伴,就不会寂寞了”
那个传闻中温柔娴淑的太子妃也死了,李治愣住,她真的是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是什么的感情才能够让人生死相随?李承乾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至少他能够遇见这么一份真挚的爱情,有一个女子能够与他同生共死,
李治突然想到李恪,他们之间又是什么样的感情,如果自己死了李恪会如何?也会相随吗?而如果李恪死了自己又会如何?李治问自己,但是没有等到自己找到答案,这个想法一出现,李治就感觉无法顺畅的呼吸,他无法去想象那样的情景。他不知道李恪会如何,但是自己,是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出现。
夜色将墨色泼满窗户,屋外寒风呼啸,天空中飘起了朵朵雪花,轻盈的花朵随风飞入屋内,冷彻心扉,李治打了个寒颤,久久的站立身体有些僵硬,转头看李世民,他始终望着窗外,如望夫石般等待着李承乾的归来,不知冷暖,似乎这就是他此生唯一的愿望。
动了动,李治走到窗边将窗户掩上,回头看到石像般的李世民终于有了动静,李世民转头看着他,静静地没有开口,但是目光却是在问为什么要把窗户关上,李治走到李世民身边扶住他“父皇,要保重身体,大哥也一定不愿意你这样的,天色已晚父皇还是早些休息”
李世民摇摇头拒绝“父皇怎么能睡着?一想起你大哥我就一点睡意都没有,治儿,父皇有预感,你大哥今天晚上一定会回来,我要等着他,不然你大哥会更加的埋怨父皇的,万一他回来我睡着了错过了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父皇已经做错了一次,后悔了一次,不想再后悔第二次”
“你知道吗?你大哥小时候很可爱,非常爱哭了,不过他最爱让我抱他,每次我抱他是他都不会哭,只可惜那个时候父皇很忙,忙着四处征战,没有时间陪他,忽略对他的管教,以至于后来父子之间的关系恶化,这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父皇的错,子不教父之过,是我没有教育好他,才出现今天这样的情况”李世民陷入回忆之中,说到最后又开始了自责。
李世民的声音很慢也很低,如果不注意听都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李治在他身边静静地听着他的缅怀的话语,知道李世民此刻只是需要一个人聆听。但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李世民好像又苍老许多,这个发现让李治的心情有下沉了一些。
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李世民问李治“治儿,你说你大哥在阴间会不会遇到你母后,他会不会向你母后告状,说父皇对他不好,你母后知道后会不会也怪父皇,她走的时候叮嘱我要照顾好你们,可是我却没有做到”
以前李治可能不相信前世今生,不相信有天堂地狱,但现在他却相信了,因为这样的事情他真实的领略了,况且他也愿意去相信“不会的,父皇,母后是最了解父皇的人,也最善解人意了,他一定不会怪父皇,母后会明白父皇的苦衷的”
“是吗?”李世民不确定的问,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一抹曙光,急着需要别人的肯定。
“恩,母后不会怪父皇,大哥也不会怪父皇,他们都不会”李治重重的点头,李世民现在要的是肯定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心中好过一些。
在成功劝说李世民休息时,已经到了凌晨三点多,李治悄悄的离开回东宫,慢慢的走在雪地上,屋外已经是银装素裹,成为白色的世界,迎着刺骨的东风,漫天飞舞的雪花,李治第一次发现原来白色真的是表达哀伤最好的颜色,白茫茫的,没有任何色彩,以如人死寂的内心,一片空白,看不到任何希望,前方一片渺茫……
☆、第二十六章:夜半惊梦血光起
第二十六章:夜半惊梦血光起
黑暗无边,人山人海,拥挤着吵闹着奔向一个地方,各种各样的表情出现在人们的脸上,李治茫然的看着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他们要去那里?要做什么?迷茫的随着人潮的方向涌动,想看看原因所在,知道一个高台出现在眼前,李治才知道原来他们是来观看他人被斩首的。
但是砍头有什么好看的,除了一片血腥还有什么,看着他人死亡很好嘛?李治很疑惑,以前遇到血腥的场合他都会绕着走,可是此刻纵是想要离开此地身体却不听从他的指挥,继续的向前方走去,只是越向前心中越是恐慌,其中还伴着深深的愁绪哀伤,为什么会如此呢?李治不明白,只好继续向砍头台走,想找到其中的缘由。
此时砍头台上已经有一人被押上来,人群又一阵沸腾,李治睁大眼努力的想要看看那人的长相,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都看不清那人是谁,只是隐隐的感觉那个人很熟悉,自己应该在哪里见过,而且那个人对自己应该也很重要,用力的思考还是想不出来,目光却是再也无法从那个人身影上转开,鼻尖也莫名的开始酸涩起来。
突然躁动喧哗人群一瞬间变得鸦雀无声,在沉寂了片刻后有刺耳的一个声音响起:吴王李恪,涉嫌谋反,经查属实证据确凿,不忠不义不仁,罪无可恕,判其斩首之刑,即时执行,不得有误,行刑吧,别误了时间。
闻言李治脑中一片空白,刚刚怎么也看不清的人立刻变得清晰无比,甚至能看到他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那个人不正是李恪吗?他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被砍头?混乱的思绪怎么也理不出一个头,李治只知道看着台上的李恪,自己也将随着他堕入无底的深渊。
恍然间李治发现李恪朝着他的方向看来,应该是再看自己,李恪的嘴动了动,明明没有出现发出任何的声音,李治却听懂了他说的什么,“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待到李恪说完台上的刽子手举起了刀。
不要!你不能杀他!李治失态般大声的喊出,然而却没有任何人听到他的声音,想跑到台上阻止无奈身体就像被固定住了一样动也不能动,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他什么也做不了,不要,他不要李恪死,他还没有来得及对李恪说出自己的心意,说他要与他在一起,所以李恪不能死,可没有人听到也没有人看到他,李治心如刀绞,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把刀慢慢的落下。
眼前出现一片血光,腥红的颜色,好似天地都要被染红,李治愣在原地,心变得空荡荡的,所有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消失不见,唯余下那个血色的头颅和头颅上那双不瞑目的眼睛,那双眼睛紧紧的看着李治所在的位置,无声的控诉着,指责着……
额头溢出密密的汗水,眼中也有液体流出,李治恍然的从梦魇中惊醒,看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才发现原来刚刚是在做梦,渐渐的从梦中回答现实,劫后重生一样,抚着床沿大口大口的喘着气,还好,那只是一场梦不是现实。
擦掉额上汗水,李治瘫软的坐在床上,回想起刚刚的梦境,那梦中应该是历史上李恪的结局,因为房遗爱谋反事件,被长孙无忌陷害被判死刑,带着不甘带着不满带着冤屈,就这样的告别了人世,人生就此落下帷幕。
只是刚刚的梦境太过真实了,真实的让他以为那就是真的,尤其是目睹李恪死亡时那种无能为力的无奈,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苦,脑中又浮现出李恪在梦中的那个眼神,李治闭上眼睛摸着胸口,这里似乎还在隐隐的痛着,用力的把那一幕排除脑海,不愿意再去想,因为那是他无法承受的痛苦。
历史上李恪是在永徽四年处死的,离现在也没有多长时间,突然李治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困境中,自从他来到唐朝到现在,历史没有出现一丝的偏移,一切还是照着原来的方向发展,那么万一他改变不了历史该怎么办?那么李恪就要真的被处死吗?
不!李治极力的否定自己,不会的,他一定不会让那样的事情发生,他一定要改变历史,改变李恪的结局,他要让李恪好好的,让李恪登上皇位,让李恪受到万人的敬仰。可是为何越是这样告诉自己他越就开始不确定?自己真的能够改变历史吗?自己有那个能力吗?作为一个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的浮游他又能做得了什么?梦中的那种无能为力再一次出现,如果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李恪被命运的齿轮绞碎又该如何?想到此,绝望如潮水般将他淹没。
该如何?该如何呢?如陷入了死胡同一样,没有一条路可走,李治找不到答案找不到出路,但是他却知道那种在梦中体会过的失去的痛苦他不想在一次体会,不能让梦变成现实,只要如此让他付出任何的代价都可以。
突然李治非常想见到李恪,想看看他是不是还好好的,看看他在做什么,想让李恪随时随刻的在自己的视线中,这样才能让他放下一点点心,这个念头就像是一根救命稻草一样,给了现在死路中的李治一条出路,他迫不及待的想要见李恪。匆忙的穿了件衣服,李治不顾张文诧异的目光和叫声奔出了东宫,一路跑去吴王府。
在浓厚的夜色中将近奔跑了一个多小时,天色破晓时李治终于到达了吴王府,迫切的敲开门就向着李恪的房间奔去,没有敲门直接闯入了李恪的房中,急切的寻找着李恪的身影,在看到惊醒的李恪后露出了一抹微笑,没有断头台,没有血腥,没有头颅,他安然无恙没有事,这样真好,还能看到他,而后还未来得及说句话,李治如同用尽全部的力气也没有了支撑的信念,骤然的倒在了地上。
“九弟”被偌大的声响从睡梦中惊醒,看清来人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反应,面前之人就无任何征兆的倒下,李恪的心猛然的悬起,急忙下床抱起地上人向外喊人去找御医。
在触摸到李治的瞬间,李恪才发现李治竟然只穿了一件单衣,而且已经湿透,他的身上也全部都是汗水,这是什么情况?在寒冷的冬日,穿着单衣竟然会一身汗水,李治又为什么突然在这个时间来找他,究竟出了什么事?
静静的凝视着怀中的容颜,一个有一个猜测出现,有一个一个的被否定,最终决定让李治来给他答案。回想起李治在他面前倒下的情景,李恪眸中出现沉痛之色,他无法形容那种心情,但是他知道自己绝对不想再经历一次。
等待御医的时间漫长的让李恪几乎失去了耐心,终于御医姗姗来迟,在李恪阴沉的目光注视下为李治把脉,战战兢兢说出了李治昏倒的原因,“吴王殿下,太子殿下并无大碍。会昏倒是因为近来没有歇息好,再加上剧烈的运动导致的,只需要休息几日便好,臣这就开一副方子去给太子殿下煎药”御医逃命一样急忙的出去,因为李恪的目光太吓人了,以前怎么没有注意到吴王殿下有这样的一面呢?
“去吧”李恪摆摆手让他退下,转头看向李治,没有歇息好,剧烈的运动,这是什么原因?李恪注视着床上的人,李治好像瘦了也憔悴了一些,没有歇息好是因为自己给他的压力太大了吗?而剧烈的运动?难道说他是从宫中一路跑来的,再看看李治满身的汗水,他更加的肯定自己的猜测,可是有什么事情能让他如此不顾一切的来找自己?难道是宫中有事情发生?李恪很快又否定了自己的猜测,若是有事他不可能不知道。
突然李恪想起李治在昏倒时的那抹微笑,带着欣喜和释然,好像是恍然开朗笑容,难道是说李治想通了两人之间的事情,不在逃避了?应
梦回大唐 第4节(2/6),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