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唐 第2节(3/5)
作品:《梦回大唐》
样的苦他是没有一个能受得下来的,“王爷,皇上让你按亩收粮,但是却没有让你来抓丁啊,我们在坐的这些人都是有祖上的功劳的,可以不用服劳役的,王爷可不要把事情做过头了,违背了朝廷的典制”
“典制?”李恪低低的笑出,阴森的目光如一道湍流,把在座的人冲击得有点发懵,“我还告诉你了,你不要那朝廷的典制也压我,什么是朝廷典制?尽忠王事,照着皇上的心意办事就是最大的朝廷典制”
李恪拿起桌上的酒杯“抓丁怎么了,那些不顾黎明百姓死活的人,不顾王命的人,该抓丁的就得抓,皇上也是说了准许我便宜行事”握着杯子的手稍松,在地上发出破碎的声音“就这么说定了,明日本王在堤堰上等着你们,若有不来的,本王可有的是兵去府上请人”
“王爷,我们愿意交粮”看到李恪这番不似说谎的样子,立刻有人上前同意交粮。
征粮之事终于有了进展,吐出胸中的污浊之气,李治对着李恪笑了笑,两人相携离去。
“三哥,这顿鸿门宴共征集了多少粮食?”心情终于舒畅了一些,李治把视线从地图上移到李恪的身上。
“有二十多万石吧”
恐怕此时那些富豪乡绅正在家中骂着李恪呢,不过想起在鸿门宴上李恪的模样,霸气威严,震慑四座,果真是有帝王的风范,让人为之侧目“三哥我想现在定有很多人恨你恨得牙痒痒”
“做大事不挨点骂怎么行?”只要不是李治被人骂就行,他无所谓。但是这件事情还不能高兴的太早,二十多万石粮食还不到要求的一半,接下来才是难啃的硬骨头,重头戏。
“三哥接下来的那些人怎么办?”笑容隐去,李治换上了一副忧心的表情,剩下的那些人要不就是亲王驸马,要不就是国公什么的,他们地多封户也多,岁数大辈分高,对这些人以前的方法是绝对不行的,此时李治真的很想喊出当初革命时的口号‘打土豪分田地’。
“九弟可知这些人之中谁交的粮食最多?”李恪很想抹去李治眼中的所有负面的感情,抚平那眉间的愁容,“是我们的皇叔李元婴,他一人就要上交十万余石粮食,关中大旱,粮食价格暴涨,他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发一笔不义之财,这等鼠目寸光之人留着他们迟早是个祸害,但是这次我必定会让他们拿出粮食,就是用抢的也不会放过他们”
李治望着李恪,那自信的摸样,仿佛他是无所不能的神人一样。不过没有想到的是李恪最后真的是用抢的方法要来的粮食。
两日后粮食没有收上来,但是灾民们却闹起事来,差点与驻守的官兵发生冲突,李治与李恪闻讯李恪赶去。
“现在是修渠的最后期限了,可是也是兑现粮食的最后期限了,你们这些人只记得修渠的事情,怎么不记得要兑现粮食?我们听人说你们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粮食给我们,我们辛辛苦苦没日没夜的干了那么长时间,就全靠这些粮食度荒呢,你们若是没有粮食我们该怎么办?所以不发粮食,我们就不修渠了”
“不修渠,你们要干什么?”李恪快步走来,先前的话他没有听到,但是最后的拿几句话却是听得清清楚楚,看来征粮的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必须要尽快的实施,不然局面很有可能要是去控制。
“你们都以为这是在为朝廷修渠吗?不是的,这是在为你们自己修渠,是在为你们自己的子孙后代修渠挖井,这个月大家是怎么熬过来得,你们比谁都要辛苦,如果不是天旱的的厉害这份苦谁愿意来吃,这渠这井都是你们的血汗,你们当真要半途而废吗?”
“我们知道你说的对,这个月为了修渠挖井我们几乎人人都拖了一层皮,可是这活干的苦,到头来的不到粮食我们才更是恨得慌,就是不忍心也不能在干下去,甚至还想毁了他出口恶气”
“毁了渠填了井,你们连喝的谁都没有了,日子要怎么过?”李治看着这群劳役心间浮出丝丝缕缕的悲凉,无论什么时候,发生什么事情,最先遭受到痛苦的永远都是老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果真是千古箴言啊。
“反正呆在家里也是饿死,和往年一样,我们要去山东逃荒”
“都闭嘴”李恪扬声呵斥躁动不安的人们,“听着,给本王一天的时间,本王定会让你们见到粮食,不过你们必须把剩下的渠修好,如果那时你们领不到粮食,本王就与你们一起毁了这渠填了这井,然后带你们冲出潼关”
掷地有声的言语响彻在每个人的心间,他们陆续的回到了修渠的地方继续开始继续修渠。
☆、第十一章:冲冠一怒所为何
第十一章:冲冠一怒所为何
一天的时间要筹集那么多的粮食,这好像是不可能的事情,李恪又为什么会向灾民们许下如此的承诺?前几天他们两人几乎每天都在那些皇亲国公的府邸见奔波,但是成效甚微,没有一个人肯给他们好脸色,现在一天的时间他们又如何愿意征粮呢?李治的脑中冒出一个念头,李恪不会是真的想要抢粮食吧?“三哥你究竟打算如何做?”
“还能怎么做,好话我们已经说完了,先礼后兵,既然没有人听他们愿意敬酒不吃吃罚酒,那么我也只好成全他们了”李恪很平静的道,这样的结局他们一早就已经想到,说着对身旁的其他人说“哲威,集结军队,我们去收粮食”
真的要去抢,听到李恪的话后李治居然觉得有些热血沸腾,确实有些时候对付那些张狂的人软的是不行,他霸道你要比他还要霸道,他能让他服服帖帖的听话,对待那些不知人民疾苦的高管权贵就更应该还给他们以颜色,“三哥我觉得你早就该如此做了,有时候武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像他们这样的人我觉得就应该时刻的敲打,最好让他们都去种田也体会一下老百姓的的疾苦,看那时候他们还能不能如此的安之若素”
李恪转头看着李治,那张脸上满是愤慨刚毅之色,没想李治这样温润柔和的人也会有这样的一面,竟然也会散发出霸气,不过这样的李治却也更加的耀眼,深深的吸引他的眼球,“九弟说的对,以后若是我做了皇帝,一定要让他们都去种田,体会农户的艰辛”
率领着军队,两人直接去了李元婴的粮仓
“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不知道这里是谁的地方吗?”粮仓中的人见到军队不但没有任何的惊慌,反而更加的耀武扬威。
“奉吴王谕旨,征粮十万石”
“吴王?吴王是谁?你们都吃了豹子胆了吗?看这是什么地方,看清楚了,这里可是滕王的粮仓,还不快给我滚出去”
缓步朝着大喊的人走去,李恪平静的面上出现一丝冷笑,扬手对着那人就是一个耳光“记住了,我就是吴王,运粮”
“慢着”那人从地上起来,看着李恪有了惧意“王爷,你不能运粮,王爷的脾气你也是知道的,他要是……”
“要是如何?”李治轻笑“你以为这个时候再拿你的主子来压我们有用吗?”既然已经来了后果他们就早已经预料,根本就不会再怕滕王,不过刚刚李恪的那一巴掌他的还真是过瘾,这等狐假虎威的人就该教训他们。“继续运粮”
“都住手”闻讯赶来的滕王大声呵斥,看着李治与李恪怒道“小九,小三,你们还真是大胆啊,好,很好,你们不是想要运粮吗?那今天就从我身上跨过去”说完让人搬来一把椅子坐在了通道上。
“皇叔”李治看着他,这个滕王骄纵跋扈,不把人放在眼里,不过历史上有名的滕王阁好像就是他建造的,“道理我们已经与你说尽了,可是皇叔你依然坚持己见不肯征粮,今天这样的局面也是皇叔自己造成的,希望皇叔不要在逼我们了”
“逼你?我今天就是逼你了你能奈我何?”李元婴冷哼“小九不要以为你是太子我就怕你了,就是你做了皇帝我也一样是你的皇叔,我看你还是不要再管这事情的好,以免向你的大哥一样,不知哪天就被废了”
“皇叔”李恪冷冷的打断他,眼中阴翳无比,李元婴的话在他听来格外的刺耳,他不愿意任何人说李治一点的不是,“有些话是不能乱说的,这要是传到父皇的耳里,他会如何想?皇叔你还是让开为好”
“怎么,你想威胁我?”李元婴怒目而视。
“威胁你,侄儿怎么敢?但是今天这粮食我是非运不可,皇叔让开”李恪的语气愈来愈重,身上有着若有似无的戾气。
“不让又如何?我是的皇叔,皇上是我的二哥,你们最好现在就滚出去”
低笑一声,李恪做出来所有人又想不到的举动,就连李治也是有些惊讶,就见李恪将李元婴从座上拽起甩到了一边,“你既然知道你是父皇的兄弟,就更应该遵从皇命征粮,现在这个样子你还有脸说你是父皇的弟弟吗?”
“李恪,你疯了吗,居然敢对自己的亲叔叔下手,你是个畜生”
“我今天打的不是我的亲叔叔,是违抗皇命不肯征粮的豪强”
“你好”李元婴甩开抚着他的人,从一旁的人手中抽出一把剑“我今天就要宰了你这个不孝的东西”
“好啊,那你动手吧”李恪缓步走向李元婴,一步一步的逼近,阴冷的目光注视李元婴“你不是要宰了我们,为什么还不动手?动手啊”
在李恪的注视下李元婴突然有些胆怯,握着剑得手亦开始颤抖,以前他为何从来没有发现李恪有这般逼人阴森的气势,就像是他面对的不是李恪而是来自地狱的阴魂一样“你想要怎么样?”
“不敢动手是不是?”李恪冷笑一声“那我就对不起了,运粮”
听到李恪的命令,军队马上开始搬运粮食。李治松开紧紧握住的拳头,上面溢出来些许汗水,刚刚李元婴拔剑的时候他的心好似停止跳动了,差一点就要冲上去挡在李恪的前面,还好李元婴不敢动手,不然……,李治看着李恪,这个人还真是吓死人不偿命,但是他刚刚那么夺人的气势,任何人都会手软的。
自打从李元婴那里征来粮以后,其他的王公大臣都相继的把粮食送来,五十万石粮食算是全部征齐,李恪向劳役灾民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不过李治现在却有些担心,李元婴定是不对善罢甘休,说不定此刻他已经告到李世民那里了。
“九弟在担心什么?”李恪看着满脸愁容的李治,自从征粮回来他就是这样子了“是在担心父皇会因为皇叔的事情责怪我吗?九弟放心,父皇是何样的人?他是不会因为这件事处罚我的,说不定还会称赞呢?”
“父皇也许不会处罚你”对于李世民他也是了解的,说不定李世民现在正在为李恪的事情高兴,向着身边的人说李恪与他相像“可是朝中的那些王公大臣一定会从此嫉恨你,这样怕是对你很不利,三哥也许你当时就不该揽下这样的差事”
“九弟,我根本不在乎那些人”他不做那么这样的事情必定是由李治来做,依照李治的性子很有可能会办不好受到李世民的责备,或者可能一时脑热将所有的人都得罪了,这样还不如由他来做的好“只要是父皇喜欢不就行了”
话虽如此,但是终究还是把那些人得罪,而究其根源还是因为自己,算了既然做都已经做了,在纠结也是于事无补,主要的就是看李世民怎么处理这件事情了,毕竟殴打长辈是李恪的不对。
李治的担心也不是没有必要的,第二天李世民就宣旨让他们进宫,怀着忐忑的走着在路上,进来太极殿所有的目光都向他们转来,李治不自觉的朝着最上方望去,但是李世民的还是那般的无惊无喜,参拜过后李治与李恪等着李世民开口。
“李治,李恪,你们可知罪?”李世民开口问。
“儿臣不知犯了何罪”李治抬头看着李世民,不愿再让李恪开口,若果是李世民怪罪他一个人承担就好,不能在让李恪一人承受这一切了“儿臣与三哥奉命征粮,现在已经全部完成,是在不知道是犯了什么罪?”
“那好,看见了吗?真面前这些周折可都是朝中大臣参奏你们的”李世民扬起一丝笑容,看着李治与李恪,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其一,强逼绅士服劳役,有损皇上仁德;其二,殴打□□亲王,有违做皇子的孝道;其三,公然纵兵行抢,有违朝廷的法度。你们可知罪”
李恪轻轻拽了一下李治的衣袖,不让他在说话,走上前一步“父皇,不知道有多少官员上奏参奏我们?”
“三百多名”李世民回答,面上也并无喜怒。
“真的是够麻利的,这么一点时间久联络了那么多的人,可是在征粮的时候怎么就没有见到他如此快的速度呢?”李恪余光看了眼包扎夸张过度的李元婴,想必他一定在李世民的面前添油加醋的哭诉看一番“父皇,在儿臣领这项差事的时候就已经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是儿臣尽公职守,无任何的后悔,只是原本以为长安城的上千名官员至少会有一半来参奏儿臣,让儿臣真真切切的落一个千夫所指的罪名,现在看来却有些让儿臣失望”
这明明就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李恪说完不仅是李治,就连李世民都笑出了声,“你还嫌参你的人不够?那好朕也参你一本,朕的征粮诏令是什么时候颁布的?一个月之前,明明知道那些人手中有粮食,为什么不快点动手,直到现在才完成征粮之事,有可行的方法为什么不早点用?你知道若不及时向灾民兑现粮食会有什么后果吗?毁渠填井,冲破潼关,冲进西京,一把大火之后大唐焉能安在?”
“儿臣知罪,请父皇责罚”李恪低下头,李世民的话意思已经很明了,就是没有责怪他做事的方法,而是嫌他把事情办的太慢,果然是他们的好父皇啊。
但是其他人听着李世民的话都打了一个寒颤,这哪里是想要惩罚李恪,明明就是在袒护他,而且还在责备其他人不服从诏令没有快些征粮。尤其是李元婴更是惊慌,“皇上”
李世民冷冷的看着李元婴“李元婴,你还有脸来告你侄子的状,你那点心思真当朕不知道吗?你的五处庄子存粮二三十万石,你早就和长安的富商商量好了,想借着这里大旱粮价暴涨,赚一笔不义之财,说穿了,你不是心疼那些粮食,你是怕井挖好了,渠修好了,你就赚不了大钱了,你口口生生骂李恪不孝,你的忠孝又在哪里?”
李元婴刚刚想张嘴辩解,李世民又继续道“朕为了关中大旱的事情心急如焚,放不下这几百万的灾民,夜不能寐,可你呢?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为了赚取这不义之财忘了君臣之礼,罔顾江山社稷,贪得无厌鼠目寸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你是大唐的亲王,若是大唐不在了,你这亲王还有用吗?”
凛冽的目光又扫过他人,李世民哼了一声“还有你们,李恪与太子辛辛苦苦一个多月才打了一万多口井,修了几十里渠,你们却纠集了三百多名官员来参奏他们,而朕的打井诏令已经发布了一个多月才转到了京兆府尹,在这件事上你们怎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你们的心都被狗给吃了吗?”
一声怒吼让所有的人都低下了头,李世民冷笑一声“李恪与太子,征粮抗旱无过,打井修渠有功,该赏,李元婴不识大体以征粮十万算是责罚,不在深究,回去以后闭门思过,好好想想这亲王应该怎么来做,想不通就不要出来了”
“臣谢主隆恩”李元婴不甘的低下头。
☆、第十二章:但愿长
梦回大唐 第2节(3/5),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