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梦回大唐梦回大唐 第1节

梦回大唐 第1节(1/5)

作品:《梦回大唐

    《梦回大唐》作者:澪露

    文案:

    回到大唐,遇到那个被唐太宗称之为‘英果类我’的人,那个‘我不怕死,我只怕生下来做一个陪衬’的人,从此喜怒哀乐便开始追随他,是缘?是劫?

    内容标签: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穿越时空

    搜索关键字:主角:李治李恪 ┃ 配角:李世民武媚娘 ┃ 其它:李忠李象

    ==================

    ☆、第一章:有幸识得大唐威

    第一章:有幸识得大唐威

    唐,贞观十七年,东宫崇文馆。

    “太子殿下,皇上宣召”急促的步伐走进,宫人俯首道。

    李治抬首放下手中的史书起身,已经几天了,不论是愿不愿他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穿越到唐朝李治的身上,而此时正是贞观十七年,李治刚刚被封为太子不久。

    除了无奈之外,李治更多的却是兴奋,能够有机会瞻仰道盛世唐朝的风采如何能不兴奋?唐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也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政治开明,国力军事强大,经济繁荣,对外开放,是中国外交最强硬的时期,亦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顶峰,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它的哪一方面都对国内外都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而一会儿他将要见到历史上的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玄武门之变后,二十九岁时,他从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雄才伟略,虚怀若谷,知人善任,严于律己,于是中国历史上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的盛世。

    据李治所知,李世民是极为疼爱他的儿子的,至少对于李承乾,李泰和他是这样的,历史上封王之后皇子就要被送出宫外,但是自己这个身体却是一直居住在皇宫之中,因为李世明怜惜他幼时丧母,作为太子之后李世民亦是时常把他带在身边教导,还是因为褚遂良等人的劝解才将李治送入东宫。

    对于早年丧失父母的自己而言,父母的温情只有在记忆之中才能温顾,在上学期间每次见到同学家长来探望都会分外的羡慕,如今终于可以拥有这样一份的亲情,纵然是帝王无情,他也愿意期待这位千古一帝的父爱。

    唇边扬起一抹习惯的弧度,李治走进两仪殿中,里面李世民正在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议事,未等到李治行礼李世民便向他挥手示意他站到身边。

    “治儿,伤势如何了?这几日很忙也未曾去看你”李世民慈爱的眼神看着他,这个自己选出的太子虽然性格有些荏弱,却是极为仁孝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选择他作为太子的,不然李泰是更好的人选,只可惜李泰太过狠戾,若是由他继承皇位,只怕其他的皇子无法安好了。

    “儿臣已无大碍,父皇不用担忧”李治垂首道,既然已经是李治他就要扮演好李治的角色,当然现在最重要的是慎言慎行,不被人发现他不是原来的李治,此事若泄露出去,最先要惩罚自己的恐怕就是面前这位千古一帝了。

    李世民点点头,继续探讨刚刚未完的话题,“褚遂良你以为呢?”

    被点到名字褚遂良上前一步“薛延陀许婚之事,西至吐蕃,北到思摩,举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皇上以天下大局为重安定边界,无不感恩戴德。如今皇上却陡生变化,有改悔之意,朝廷的声誉必将受损;也会于薛延陀产生隔阂,薛延陀会以为皇上欺辱他们,恐怕不利于绥服远方。”

    “皇上即位已有十七年了,一直是以仁义恩惠交结百姓,以诚信礼义安抚边远地区,深受百姓的爱戴,何不善始善终?而且龙沙城以北薛延陀的部落众多,就是要讨伐终究不能全都消灭干净。所以应当以德服人,使正义掌握在朝廷手中,这才是上上策”

    褚遂良的话落音,其他众臣立刻附和,李世民却不为动容,凌厉的目光扫视一周沉声道“从前汉初匈奴强大,中原汉王朝削弱,所以要去和亲。如今我大唐国力强盛,北方少数族削弱,所以薛延陀才肯卑躬屈膝,臣服于我朝,又为何要和亲?”

    “现在他们刚刚立了可汗,属下杂姓部族不少,与其结亲,是想要借着我大唐的势力威慑他人。像同罗、仆骨、回纥这样的部族在西域有十多个,如果合力攻打薛延陀,可以立即攻破取胜,他们之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就是因为畏惧是薛延陀我大唐所立的可汗。如今在将宗室女嫁给他,必然自恃是我大唐的女婿,其他部族谁还敢不服!”

    “这些戎狄人面兽心,若是变得强大,一旦稍不满意,就必然必会反咬一口,造成祸害。现在我们如果回绝他们,其他部族得知我们抛弃了他们,很快会对他发动攻击,将他们瓜分豆剖”

    对于薛延陀之事李治并不了解,只知道应该是西域的一个部落,至于应该如何对待薛延陀和亲之事他更是不知道,但是刚刚李世民的一番话却令他无比的振奋,自宋朝以后对于外族中国无不处于弱势,尤其是近现代中国一直是被欺压的一方,就是到了现代中国的外交也是有些软弱。恐怕也只有唐朝在对外之时敢如此的强势,有这般的自信,唐朝果真是让国人骄傲的朝代,面前之人也不愧于千古一帝的称号。

    在走神的时候李世民他们已经转换了话题,谈到了出征高丽,历史上出征高丽并不是在这一年,而是在贞观十九年,原来在这一年这个雄韬伟略的皇帝就在策划了,李治望着龙威燕颔的李世民,威严不容侵犯,自心底深处产生崇敬之意,能见到这样的人物,并且身为他的儿子,也不枉他来此一遭了。

    “盖苏文是个极为残暴的人,现在他杀了高丽的王独掌政权,对于大唐必定是个祸患”李世民指着高丽的地图,而后叹道“虽然以我大唐的兵力能够将他击败,却要耗费极大,不如让契丹、靺鞨去扰之”

    长孙无忌闻言立刻开口“皇上,臣以为盖苏文既然做出如此的事情,必定有所防备,皇上应该先行忍耐,等他放松之时在去攻打,那是必将容易一些”

    李世民沉思了片刻,看向李治“治儿以为如何?”

    突然被点到名字,李治恍惚了一下,“父皇,儿臣也以为此时并不是攻打高丽的最佳时机,盖苏文既然能够弑君掌权,说明他也是个不能小觑之人,于我大唐也定是严防,应该等到他疏于防范之时打他个措手不及。”

    “况且如今我大唐国力虽强大,但是久经战事也是极为贫乏,将士百姓亦劳累不堪,应该于民休养生息,积蓄实力”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长孙无忌看向李治的目光尽是欣慰与满意之色,他费尽心思令长孙一脉登上太子之位,对于李治怯弱的性格不满却又别无他法,今天他这个外甥似乎不同于往时,那里还有半分怯弱,身上似乎也散发着异样的光彩,让人不得不注视。

    对于李治的回答李世民也是极为满意,也许稍加培养以后他必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李世民勾起笑容,看向李治的目光愈发的慈爱。“治儿病情初愈,先回去休息吧,好生照看自己”

    “是”李治垂下眼帘,记忆之中慈爱的眼神与关切的话语似乎与现实重合,眼中湿润心中暖流流淌,有多少年没有人这样对待自己了,本以为不会再在意,真正的遇到才知道不是不期待而是找不到愿意这样对待自己的人而已。

    出了两仪殿李治漫步观赏着太极宫的一草一木,也许在这盛世大唐它能够得到自己失去已久的东西,对于现代竟然没有一丝的留恋,除了那个永远都是对自己不耐烦的弟弟,他已经成年,或许没有自己在耳边唠叨他反而会更加的惬意,这样看来来到大唐也是不错的,相比于现代他更加喜欢这里,也更适合这里。

    ☆、第二章:清池碧波乍相见

    第二章:清池碧波乍相见

    骄阳当空烈日炎炎,偶有清风拂来也是带来阵阵的热意。

    九曲桥边的凉亭中,一抹明黄色的身影靠在柱上,几分惬意,几分悠闲,几分出神,视线始终没有离开池中的锦鲤,乌黑的发丝随风飘动,些许凌乱。

    如若不是知道那亭中的少年是当今的太子,他的九弟,李恪定会以为他是另一个人,因为在李治的身上他看不到往昔的影子,面前的少年全身散发着一种谦和的气息,给人如沐春风般的感觉,就是那刺眼如同烈日颜色的太子服饰,硬生生的被少年穿出了柔和的意味。但是谦和的同时又不失自信,从少年的身上立刻甚至看到了一丝傲然,骨子里少年应该是个骄傲的人,不过这人真的是他的九弟吗?

    他所了解的李治是单纯的,单纯的让人感觉到怯弱,就是成为太子之后也没能改变这种性格,也只能说他的父皇把李治养的太好了,没有让他沾染到皇宫中的黑暗的一面,单纯、仁孝、为人谦逊、亲师重友,李治无疑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但是却不是个合格的君王,然而这样的人已经成为大唐的储君,这恐怕是他们那个英明一世的父皇做的最糊涂的一件事。

    “九弟真是极好的雅兴啊!”李恪走进亭中,不知为何本应该绕开少年的自己竟然会主动开口与他说话,毕竟他们曾经是对手,现在亦没有过多的感情。

    低沉悦耳的嗓音进入耳中,李治抬眼,走向自己的人约有二十岁上下,与他在现代的弟弟年龄相仿,但相比于自己的弟弟这个人却极为沉稳,超出年龄的沉稳,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依照李治的看法皇宫中的孩子更加是早熟。

    他叫自己九弟,那也是李世民的儿子了,细细的打量眼前的面容,确实与李世民有几分相像,尤其是他刚毅的轮廓更是像极了李世民,不过他脸上的棱角却不甚分明,比李世民多了点滴的柔和,相貌也要稍胜于李世民,是个极为耐看的男子。微微思量,李治选择了一个比较妥当的称呼“皇兄”

    皇兄?李恪眼中闪过玩味的色彩,李治可从来没有如此称呼过他,刚刚面前的少年看向自己的眼神似乎极为陌生,也带有审视,像是在打量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

    突然骤变的性格,错误的称呼,还有刚刚的陌生的目光,无一不透露着诡异,莫不是真的是换了个人?李恪凝视着少年不语,终于少年不自在的别开了头,轻轻的笑了声“九弟可知你以前是从来不叫我皇兄的,今日为何改变了称呼?”

    不称呼皇兄,那是叫什么?李治脑中用力的转动,却始终没有答案,因为面前这个人他根本不知道是谁?心中开始懊恼,为何出门时没有带人,不然还能有个人提示,刚刚在他审视的目光之下李治有种被看穿的错觉,手心已溢出了冷汗。

    “九弟是在紧张吗?刚刚皇兄只是在开玩笑,莫不是吓着九弟了?”看着少年稚嫩的面容上出现无法掩盖的紧张之色,李恪神色微松,稍稍翘起唇,看来少年的身上真的有事情发生。

    李治摇摇头,不愿再看面前之人,这个人让他感觉到了危险,总觉得他好像是发现了什么?也许在再呆下去他真的会发现自己不是原来的李治,不知是天太热还是太紧张,李治发现后背不停的有汗水流下。

    “九弟,还记得前几天我对你说的事情吗?你考虑的如何了?”李恪收起了笑容,正色的看着李治“希望九弟的答案不要让我失望才好”

    说的什么事情?着难道又是试探?还是自己太过紧张草木皆兵了,李治认真的望着李恪,他好像不是在说谎,但是李治与其他皇子的关系应该不是很好吧?他们似乎没有什么交集,“皇兄有对我说什么吗?我怎么不记得了”

    “九弟还真是贵人多忘事”李恪叹了声,“你忘了吗,那天在两仪殿外,长孙大人也在,我请你帮我向皇叔借他的乐谱,那乐谱是一个孤本,我与皇叔说过可惜皇叔不肯,皇叔与你的关系一向很好,若是你开口他一定不会拒绝的”

    皇叔?乐谱?李治感觉头大,他说的是哪个皇叔?又是那个乐谱?看来回去后要去问问长孙无忌了“我还真的忘了?还望皇兄不要介意,一会我就去帮你问问,不过若是皇叔不同意,我也没有办法了”

    “那就劳烦九弟了,若是皇叔肯借,我定要在鹤羽楼设宴答谢九弟,只是不知长孙大人肯不肯让九弟去”

    “只是小事而已,皇兄不必如此客气”

    在对方正放松的时候突然逼近一步,李恪眸中顷刻间变得冷然“你不是九弟,说你到底是谁?”

    他发现了吗?李治脑中一片空白,炎炎夏日竟感觉全身上下被冷气覆盖,许久强自镇定,微微笑道“皇兄是在开玩笑吗?我不是你的九弟还能是谁?”

    李恪幽深的目光看着李治,“那你告诉我我是谁?”

    明明他的目光很沉静,李治却从中感到了压迫,仿佛在他的注视下自己就要无所遁形,唇间的笑容似乎也变得僵硬“皇兄自然就是皇兄,莫不是皇兄不认识自己了,还需要我提醒吗?”

    “正面回答我,我的名字是什么?”进一步靠近少年,李恪能够看到少年眸中的慌乱和自己的倒影,他果然不是原来的李治了,那么现在的这个人究竟是谁?“还是你根本不知道我是谁?”

    从开始的称呼,到后来的借乐谱根本都是他杜撰出来的,而少年却都顺着他的话接下去了,让他不得不怀疑,而且长安之中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鹤羽楼,自小生活在长安李治虽说出宫很少也不至于如此的孤陋寡闻,但是刚刚他却没有提出任何的疑问。一个人纵是再变生活习惯,生活常识也不应该突然间全部颠覆,这只能说明他不是原来之人了。

    “皇兄又凭什么说我不是你的九弟?”李治强迫自己抬头与李恪对视,他的身体确实是李治,这是毋庸置疑的,努力地说服自己保持镇定,但话虽如此心中始终高悬,此刻李治最想做的事情就是逃走。

    “如果我说刚刚我说的话全部都是试探,而你的回答没有一个是合格的,你还能再狡辩吗?”李恪低声问,少年光洁的额上以看得见的速度渗出细小的汗水,尤其是少年强装镇定色厉内荏的摸样突然间让他心生不忍,很不喜欢看到少年如此的摸样。

    全部都是试探,原来如此,李治嘲讽的笑了笑,所幸不在争辩,坦然的目光望着李恪,似在等着被宣判,“如你所说我确实无法在狡辩,那你想要如何?”

    想要如何?李恪退离几步,从发现到现在他还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是凭着心中的想法揭开少年的伪装“你是谁,是什么人让你假扮的九弟?真正的九弟在那?”

    没有了压迫感,李治深深呼出一口气,平复自己错乱的呼吸,既然已经被发现也就没有隐瞒的必要“我是李治,或者说这个身体是李治的,灵魂却是换了一个人,至于原来的李治在哪里我也不知道”这等惊世骇俗的事情被人发现自己会是什么下场?被烧死吗?好像对待灵异的事情古人都是喜欢用火烧。

    “灵魂转换?”他的回答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饶是平时再怎么镇定李恪也愣了下,以为李治是别人假扮的,里面隐藏了什么阴谋,却没想到会是如此诡异,再次打量少年,这副面容是李治没有错,“你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来到这里进入九弟的身体?”

    “这个我也不知道,所以无可奉告,”摊摊手,李治做出无能为力的表情,然后就等待着李恪的宣


    梦回大唐 第1节(1/5),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