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明]重生之武宗记事[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第21节

[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第21节(3/4)

作品:《[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这旨意一出来就惹得众人猜疑。杜若怕生事端,几番劝谏,朱厚照却不依,“连个封号和封地我都不能做主了?反正他们许多人都知道了,我们何必遮遮掩掩。”

    杜若知道他的心意,只好不再提这件事。

    新一年开始,玉米、红薯等作物终于攒够了种子,户部开始在京城周边,挑选有实力的农庄,专人负责指导种植。等秋天收获了,户部再出银子用市价在从他们手里把种子都买回来。再过一年,这些种子就将飞向大江南北,由各地官府组织种植。

    种植这些作物的农书也早已经编了出来,图文并茂,没读过书,不认识几个字的也大概能看懂。朱厚照从内库出钱,免费印出来,每一个种植的农户都送上几本。方便大家查阅学习。

    因为有户部的回收保证,大家积极性还挺高。从知道消息到分发种子下去,不过一个月就已经大致选好了种植的农户。只是为了种子安全起见,每一个农户都经过细细的筛选,都是知根知底的老乡绅家。发下种子以前还牵了契约,有私自贩卖者,按欺君罪论处,防止这些人为了一点利益将这些种子卖给京中虎视眈眈的各国使臣。他们对这批驯化好的良种,可都垂涎着呢!

    成了这一件事,朱厚照终于大大的放下了心事。眼见着这天一年比一年冷,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朱厚照也一天天悬着心。民以食为天,没有粮食,小冰河期来临,自己做的再好又怎么样,都是白搭。

    幸而开春虽然冷些,雨水少些,却还算风调雨顺,这些东西一天比一天长得好,青翠碧绿,看着就让人高兴。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日朱厚照在午门外大宴群臣。

    一大早,朱厚照就一脚把杜若踢下床,匆匆忙忙的穿了衣服往宫里赶。杜若看朱厚照的确生气了,心里有点虚,想了好一会儿,只好亲自为他赶车,希望他能消气。

    只是他手里这马鞭还没有握热,刚出了府,朱厚照就一把把他拉进马车里来,“行啦,行啦,没得让别人看了笑话。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今日有事,昨日还……”

    越想越气,朱厚照给了杜若一拳,恨恨道:“今日我还要坐一天呢!”

    的确是自己昨晚太忘情,所以有点失了分寸,如今朱厚照生气也是该的,杜若只好做低服小受着。

    朱厚照先去看了龙舟赛,又回宫接见晚上赴宴的各国使臣。杜若看他坐在那里,强忍着不舒服,心里把自己骂了一遍又一遍,恨不得自己上去为朱厚照受罪。但是偏偏自己不能替他去受,杜若只好吩咐敬连一遍又一遍,又是倒茶,又是送上软垫子,又是找机会让他站起来缓一缓,倒是把敬连忙的够呛,头上直流汗。

    星夜无云,午门外张灯结彩,城墙下的宾客,都穿着各式官服,其中夹杂各式洋人。黄头发、红头发、高鼻梁、大鼻子、白皮肤、黑皮肤,各样服装,各样口音,威威赫赫,好一派太平风光。

    朱厚照在城墙上说了一番勉励,刚坐下,就被敬连给叫走了。只留下朱厚炜一个人干坐在那里,一个人对着一桌酒席发愁。

    而朱厚照,早就被杜若拉到了御花园里。红玫瑰、心形蜡烛、戒指、单膝跪地,还是那个人,穿越了亘古的时光,来到自己身边,

    “我愿意。”他笑着拉起跪着的那个人,毫不犹豫的吻上去,银色的戒指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此生此世,有你足矣。

    【此文完结】

    ☆、第一百五十五章

    她是一个小官家的女儿,年方二八,长得并不十分出挑。因为从小家中贫困,曾经病死过一个哥哥,家中父母心中含愧,即使家中没有闲钱也十分娇养她。所以,从小她就跟着家中的哥哥一起读书,还有女先生教养,是姐妹里有名的才女。

    印象中的成化二十三年是忙乱而紧张的,严厉冰冷的嬷嬷,赤身裸体的尴尬,还有家门前满满的一地红鞭炮。以后再回想起来,这些日子模糊而温暖,是一个备嫁女儿期待的目光和对未知生活的迷茫。

    姐妹们也并不是全然祝福她。这也是自然,论家世,她的父亲不过是一个国子监生,只有微末的俸禄,偶尔卖文挣点小钱,她自己连一个丫鬟也没有。论相貌,她不是中人之资,甚至有些偏胖,并不是时兴的弱柳扶风的模样。而自己的文名,似乎也不讨大家的喜欢,毕竟女子无才才是德。可就是并不优秀的自己,成为了最幸运的那一个,被选入宫中成为了太子妃。

    这样的自己,不被她们认可,张氏不仅觉得她们想的没错。有时候,自己也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坐上那个位置。在对自己的怀疑中,张氏最大的精神支柱就是对于太子朱佑樘的想象。

    她未来的夫君,大明的太子朱佑樘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那应该是一个病弱而儒雅的年轻人吧。听说太子小时候被万贵妃迫害,身体一直不好,所以在张氏的想象中,朱佑樘应该有着稀少的头发和瘦弱的身躯。

    张氏有些发愁,他身体要是很不好,以后做不了皇太子要吃苦,那时候该怎么办呢?

    唯一让张氏高兴的,就是朱佑樘也喜欢读书。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她嫁的虽然不是举子,是高高在上的皇太子,张氏也期望着这样的日子。

    嫁入皇家便是皇家人,她一针一线的绣着嫁衣,绣进去自己对未来的慢慢期待,绣进去自己作为小女儿最后的时光。

    十里红妆,凤冠霞帔,她嫁的是世间最高贵的男子,她婚礼让整个京城都为之驻足观望。

    等朱佑樘揭开头上的红盖头的那一刻,张氏只觉得自己整个人脸红的快熟透了。她忽然意识到,她真真正正的嫁给了这个男子,成为她的妻。从此,她要为他操持家务,为他生儿育女。他们将成为这世间最亲密的人,两人将相扶相持,一直走向人生的尽头。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刚刚大婚的时候,是朱佑樘处境最困难的时候,她这个太子妃也天天受到刁难。今日到这位贵妃面前立规矩,明日那位命妇又不小心发难,就连自己的公公成化帝也不给自己好脸色。那六个月是她人生中最难的六个月,也是她和朱佑樘感情升温的最快的时候。

    在外面受了气,回去丈夫亲手为自己奉上一杯茶,自己就什么委屈也没有了。每当朱佑樘被皇上训斥,自己唯一能做的事,也不过是亲手为他熬上一盅汤,看着他慢慢饮下。她熬汤的手艺,也是在这时候练出来的。

    后来呢,后来皇上驾崩了,皇太子朱佑樘登基成了皇帝,那一年她们的生活就只剩下了守孝一件事。再后来,再后来她们最开始拼命生孩子。

    那时候环境不好,新婚六个月没有怀上孩子,她认。守孝一年,不和朱佑樘同床,她怀不上孩子也正常。可是出了孝,她为什么还怀不上孩子呢?

    朱佑樘身体不好,他的弟弟们都虎视眈眈的看着,她要是生不出孩子来,她和朱佑樘不着急,朝堂上的大臣们着急啊!就因为这件事,不知道有多少大臣上了折子让皇上选秀女。朱佑樘只当着瞒着她,她就不知道。

    在后宫中,前朝的风吹草动,哪一点不知道。

    她第一次觉得自己是这样没用,连一个孩子都生不出来。朱佑樘越对她好,她越觉得朱佑樘是别有用心。像自己这样一个人,怎么值得朱佑樘这样的人如此疼惜呢?

    她心里难受,有气不能发在其他人身上,自己闷着,作为枕边人的朱佑樘自然也受了不少闲气。因为这个原因,自己竟然得了一个“娇妒”的名声。她委屈,可是她的委屈说不出来。

    幸好,幸好她有一个好丈夫,幸好她有了蝌儿。

    刚知道自己怀上照儿的时候,皇上居然比她还高兴,她才知道原来皇上承担的压力比她还要大。她面对的只是一个后宫,而朱佑樘面对的是整个朝堂,是期待着新生命新希望的大明子民。

    照儿刚出生,朱佑樘就抱在怀里不撒手。最令张氏感动的还是那句,“皇后辛苦了,谢谢你为我孕育子嗣。”这是朱佑樘在张氏面前第一次自称我,从此以后他们都是以你我相称,就如平常夫妻一般。

    女人生儿育女,从来都是本分。市井人家家中,生下儿子还好,婆家不至于有怨言,生下女儿,这月子恐怕都坐不安生。而皇上居然给自己说了这样一句话,张氏这一颗悬起来的心,算是彻底放下来了,她也真正把这个偌大的冷冰冰的宫殿当做自己的家。

    照儿从小就聪明,八个月就会说话。朱佑樘心中好心,朝廷上又逼他选秀,朱佑樘干脆直接把照儿立做了太子。这些子,大家都安静了,再也没有了多余的话。偶尔会重提起选秀的事,也多半是为了要达成其他的目的。

    儿子聪慧,自己又有了炜儿,张氏这日子是过得越来越顺心。除了一个周太妃,后宫之中她也能挺得起腰杆。

    朱佑樘认曾经的宫女的儿子为义子这件事,只是让她膈应了一下。照儿和炜儿被害的患上天花这件事,才真的吓破了她的胆子。

    小小的孩子,长了满身的斑点,看得她心都碎了。母子连心,她恨不得代受其苦。可是她知道,她肚子里还有一个小的。她要是再不振作起来,到时候更添乱。所以她只能咬着牙站出来,延医请药,封闭宫室,只希望她的照儿和炜儿能好好的。自己的夫君也能好好的。

    对于杜若这个孩子,张氏一直怀有一种复杂的感情。都说三岁看到老,又说多智而近妖。杜若小小年纪就表现得这样的聪慧而理智,让她心中始终有一种隐忧。她其实是不太愿意朱厚照和杜若多接触的。可是,谁让自家儿子和杜若看对眼了呢。

    这时的她还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和这个杜若的小小少年以后会有那么深的羁绊。

    照儿患天花的时候,杜若的那些话,她其实是不相信的。但是冥冥之中她有一种预感,她的照儿只有杜若能救他。谢天谢地,照儿终于活着从东宫里走出来。而她,终于也诞下了和朱佑樘的最小的孩子,艾草。

    回望自己这一生,张氏觉得自己真的是幸运到了极点。

    从年少入宫,中年夫妻相扶相持,晚年儿孙满堂,虽然也有波折,但是最后都成功化解。她是皇后之尊,锦衣玉食不假,她也是一个洗手作羹汤的妻子、母亲,也曾和丈夫、孩子们亲自下地尝试农耕之乐。

    朱佑樘身体在宫变之后一直很不好,照儿一登基,他们就开始了五年的未央宫避居生活。每一日她都在期盼着时间更能够流逝的更慢一些。每一个冬天,她都在祈祷,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熬过这一个寒冬。但在每一天相濡以沫的日子里,她心中更庆幸,他生了这一场病,让他们能每一天有机会这么亲密相对。没有阴谋,没有诡计,就这么相对着,吃着每一餐饭,不错过每一滴眼泪,每一个微笑。

    炜儿大婚以后,照儿在江南经办学堂和港口,因为那里气候好些,听了薛太医的建议。她和朱佑樘也搬到了江南去住。

    杭州的西湖,苏州寒山寺,南京的秦淮河,他们的脚印踏遍了大明的山山水水。

    后来炜儿有了孩子,小太子也经常到江南来陪他们,每天含饴弄孙的日子过得也安稳。

    朱佑樘去的那天,她正在后院做饭。那一天,他絮絮叨叨跟她说了好多事。说他不放心照儿,炜儿在还好,以后小太子登基会不会对这个掌握经济大权的皇伯伯多有忌惮?说他这一辈子最舒服的就是自己在江南的这段日子,能够遍揽大明风光,还有美人相伴。说他最对不起的就是张氏,自己这破烂的身子拖累了她。

    她有些着恼,一起过了这么多年,夫妻早已经是一体,说这些是做什么呢?

    想着离开京城许久,她决定亲自下厨去做一道珍珠翡翠白玉汤,可这汤刚刚端上来,她想再叫起假寐的朱厚照却再也叫不醒了。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她亲手将朱佑樘的遗物一件一件的烧毁,只留下了他们一起阅读批阅过的三百卷书籍和游记。

    那些自己独自一人的日子,张氏将他们想去却没去过的地方都一一走过。晚上,青灯白卷,她亲手用簪花小楷一点一滴写尽两人这几十年相处的时光。

    等她察觉到自己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她恍惚看到了穿着大红喜服的朱厚照朝自己伸出了手。时间长河里,他们终将再次相遇。

    ☆、第一百五十六章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卡死我了,好久没有写这种情爱风的小说,估计写的也不会太好,大家凑合看吧。捂脸遁走ing

    朱厚炜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自家皇兄一定就看上了杜若。你说说那个杜若有哪里好?

    虽说长得是好看了点吧,但是有比他更好看的呀!虽说是有才,但是要找出两个比他还有才的,使劲划拉划拉,还是能找出一两个把他更有才的嘛!再说他和皇兄感情好,咳咳,的确没人比他和皇兄感情更好了。

    这是都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他是个男的啊!没有柔软硕大的胸脯,没有漆黑如墨的长发,也没有温柔如水的性情。找个女子还能红袖添香,温香软玉。找个男的能干什么呢?抱着满是胡茬子的下巴啃?这场面太美,他不敢看啊?简直细思极恐。

    思来想去,想来思去。朱厚炜还是决定离男人们远一点。宫女姐姐们多可爱啊,为什么一定要太监伺候呢。

    朱厚炜第一次情窦初开是兴王之乱的时候。他宫中换了许多姐姐,美艳者有之,清丽着有之,贤惠者也有之。可是他谨记着皇兄的话,要不然就别碰他们,一碰就要负责到底。这些姐姐们虽好,但是她们如狼似虎般的自荐枕席,可把自己给吓坏了。

    他喜欢的那个姐姐和他们都不一样,温柔如水,饱读诗书,还会洗手作羹汤,颇有几分母后的影子。可是,可是为什么这位姐姐看起来是这样,后面又是这样的害人心思呢?

    朱厚炜实在想不通。他的少男心,就这么碎了。他特别想哭,可是又不好意思为了这种事情哭泣。还是皇兄那句话说的对,越美丽的女人越危险。在被窝里抹干净眼泪,他决定,以后不仅要离男人远一点,还要离这些女人远一点。

    自从父皇母后都承认了杜若的身份,他和皇兄是越来越不顾忌了。不是皇兄住在安国公府里,就是杜若住在皇宫了。朱厚炜就不明白了,他们怎么那么有闲情逸致,一天到晚都要在一起。要是自己的话,一直对着这么一个人,自己早就腻歪死了吧。

    唉,他们真讨厌,一点都不会照顾自己这个弟弟的感受。

    很早的时候,父皇和皇兄就和自己开诚布公的谈过了。皇兄要守着杜若过一辈子,以后这皇位不是落在自己头上就是落在自己儿子头上。

    最开始朱厚炜还很高兴。他最崇拜的就是父皇和皇兄,他们都是皇上,自己也要做皇上了,他当然高兴。可是再大些,见识到了皇兄这个位子做的一点自由都没有了,他又有些抵触。他还要去西边看苍茫大漠,去江南看水乡柔情,去沿海看碧海蓝天。要是自己做了皇帝,自己就只能像皇兄一样囚禁在京城。就这一点,就可以打消无数的好处。

    再大一些,他搬出了东宫,住到了嫂子?哥夫?杜若家中。

    安国府的生活又不同于东宫之中。在东宫的


    [明]重生之武宗记事 第21节(3/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