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权经第168节

第168节(1/2)

作品:《权经

不可操之过急。

    然而就在汉国渐渐拉开革新的序幕的时候,金风送寒,一股肃杀之风再一次从丹江之南吹来……

    十一月初八,在“梁丘之会”刚刚举行完的三个月后,楚王敖糜重新整顿军马,兴师北上。

    中原诸国大为惶恐,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楚王敖糜的愤怒和冲动,想来是上一回输给联军,又在盟会上向齐国称臣,叫楚国颜面尽失,所以只能暂时忍耐。

    敖糜不是输不起,但他一定要快速赢回来。

    楚国想要北上的意图从未停止,仅仅一个盟会的誓约怎能束缚住敖糜的野心?

    消息传到淄城,齐王姜于还没来得及摆平恢复民生的一大摊子事情,又不得不再次召集各路人马举兵反击。

    大部分人都认为楚国会顺着上次的路线继续攻击陈国边境,姜于也就派兵在陈国沿线驻守。

    二十日,楚国抵达丹江边,开始攻城。

    姜于写信斥责楚王道:“汝三月前还信誓旦旦的与我们歃血为盟,今日又背弃誓言,图为天下笑尔,看来楚王的信用还不如齐国的一个小小村长。”

    楚王颇为无赖的回道:“能被几句写在竹片上的小小誓言捆住手脚的也只有你们中原人了,这难道不是愚蠢吗?楚国虽战败一次,但不妨碍这一次的胜利。不谷有敝甲十万,欲以观中原之政!”

    中原诸国这次终于意识到,楚国在敖糜的十几年统治下,已经拥有了巨大的军事实力,否则怎么经得起一而再,再而三的主动战争?怎么能在三个月内就恢复了元气,轻轻松松再次调动十万大军?!

    敖糜在信中的口气好似胜券在握,姜于感到奇怪,不过她很快便明白了。

    二十三日,一封加急军报送至齐王于的营帐——申国艮城沦陷,国都平阳告急!

    联军大惊失色,反应过来原来楚国攻陈只是佯攻,敖糜这次真正的目标是——申国。

    姜于来不及多想,立即连夜派一将军领兵驰援申国,申国方圆不足二百里,只有十余城,若不及时营救,立即便有亡国之危!

    “粮草,我们还要更多的粮草!”姜于清点完前线的补给,对郦渊道:“叫汉国拨更多的粮草来。”

    郦渊道:“王上,您难道没有发觉,汉国借来的粮草越来越少了吗?”

    姜于眼前一黑,内心感到一丝慌张。

    催粮的盟主令如雪片一样一封接一封传到沣都。一个月后,丹江前线上飘起细细碎碎的初雪,河面即将结冰,两千石粮草也被运到了联军前线。

    姜于问汉使:“怎么才两千石?”

    汉使面不改色道:“这是汉国送来的最后一批粮食。”

    姜于怒道:“为何!汉王也要背弃盟约吗?”

    汉使道:“寡君说,加上上一次借出的粮食,汉国已为拒楚大业借出万石军粮。”

    “那又如何?”

    “这已是足够支持两次战争的数量。”使臣正色道:“所以,盟主您还要再叫寡君支持您什么呢?”

    姜于这算是闹明白了,汉国真的不打算再送粮食过来了,她的语气变得很危险:“你敢和孤这样讲话,就不怕人头落地吗?”

    没想到那使臣听到这一句后,眼中不仅没有害怕,反而露出一抹兴奋的光,“幸不辱命,死又何妨?”

    姜于为使臣的表现感到奇怪,“你在汉国是几级爵位?出身何种世家?”

    使臣道:“小臣没有受封,并无爵位,出身更是不值一提,草莽小卒尔。”

    姜于奇怪道:“各国外交使臣历来都选自高门大族,精于辞令,举止有度,汉王怎么会派一个身份低微的黔首出使?”

    使臣不卑不亢道:“小臣虽然现在没有爵位,家世也并不显赫,但若您杀了小臣,小臣便会有爵位了,小臣的族人也会在汉国成为受人尊敬的英雄门第。”

    姜于一愣,说不出话来。

    汉国最近到底在干什么?怎么和其他诸国开始不一样了……

    但是她不会因此而手软,虽然是自己挥霍粮草在先,但汉国不听命于霸主也是事实,她必要采取些举措,给予威慑。

    姜于叫人将使臣捆起来,待推出去斩首前,又问:“你们汉国人一向如此吗?”

    那使臣依然临危不惧,道:“实不相瞒,小臣也并非汉国人,小臣祖籍在平阳。”

    “什么?你是申国人?”姜于吃惊道:“你的母国就要被楚国灭亡,汉国不给粮草,


    第168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