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1/2)

作品:《[历史]六国卑秦,天降大军

,大秦的权利未必不能平稳交接,你也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去处理大秦内部的一些矛盾。从今日起,你要习惯这种作息。”

    嬴渠梁说的其他话,始皇政都能找到反驳的点。唯独这一条,让他觉得无可辩驳。

    “对啊,政儿,你要加油活过稷儿,把他踩在脚下,让他羡慕死你!”嬴驷挥舞着小拳头道。

    始皇政看着活泼得过了头的小祖宗,眼中不由泛起点点笑意。

    “高祖父似乎与曾祖关系不睦?”否则,嬴驷为何会这般喜欢看嬴稷的笑话?

    “想什么呢,稷儿可是我的亲儿子,我怎么会跟他关系不睦呢?”嬴驷道:“我这么说,当然是因为政儿你喜欢跟稷儿别苗头啊!既然要比,那政儿你不光在政绩方面不能输,在寿数方面也不能输,你听到了没有?”

    “……政明白,政尽力。”

    始皇政表示,他难道不想多活一些年吗?活多少岁,根本不是他能够决定的吧。

    嬴驷仿佛看出了始皇政的为难,当即便拍了拍自己的小胸膛:“放心吧,以后我会监督你的饮食起居。你每日有没有按时用饭,有没有按时就寝,我都会过问。一些不那么紧急的政事,政儿你要学会放下,或者分给其他人去做,不能什么活都想着自己干完呐!”

    这日,嬴驷在始皇政耳边左叨叨,右叨叨。到了最后,始皇政的眼神中,都透着满满的无奈。

    这一夜,始皇政想着大秦的未来,想着他与商君的对话,进入了梦乡。

    梦中,倔脾气的扶苏终于能够理解他的良苦用心,与他达成和解。

    他暂停了征伐百越之战,采取诸多惠民政策,终于让一些黔首承认了自己“秦人”的身份,并开始自发地拥护大秦。

    数年之后,意图发动叛乱的六国余孽,被始皇政尽数扫除,大秦终于解除了内部危机。

    当匈奴、月氏来犯时,秦军轻松地将他们全部赶走。至此,大秦终于进入了一个和平而又稳定的时期。

    这个梦实在太过美好,美好得始皇政都不舍得醒过来了。但始皇政知道,再美的梦,终究是一场虚幻的邂逅。

    现实中虽然困境重重,然而,眼前的黑暗终将散去,黎明的光辉必将洒遍整个大秦。

    当始皇政睁开眼时,他发现,天亮了。

    —正文完—

    第65章 番外(上)

    始皇帝出征,从不空手而归。他既然来了,总要在这个时空留下些印记。

    秦王稷和秦王政都能在这个世界留下赫赫威名,没道理他不可以。

    况且,这凭空多出来的百万大军,总要吃饭,只靠着如今秦国这点地,无疑养不活他们。

    于是,始皇帝向嬴渠梁提议,兵分两路,一面向西进发,驱逐匈奴、大月氏等部落,一面向东进攻韩、赵二国,将韩地和赵地纳入到秦国的掌控之中。

    至于为什么选择韩国和赵国,也很好理解——柿子挑软的捏。

    魏国和齐国国力强盛,且如今形成微妙的制衡,秦国对这两国动手的弊端大于益处。燕国距离秦国较远,与秦国并不接壤,秦国隔着其他国家去灭燕也不现实。

    至于隔壁的楚国,楚王实力虽然有限,但秦国要是想要攻灭楚国,就等同于是把散装的楚国捆起来打。

    始皇帝在攻打楚国的过程中,吃过楚国的亏,因此,他暂且不准备去碰楚国这块硬骨头。

    始皇帝在向嬴渠梁君臣提出这项提议之后,嬴渠梁君臣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没有人会对始皇帝的提议不心动,但在行动之前,他们需要思量好这场战争的可行性,以及,秦国在得到赵地和韩地之后,该如何治理这两地。

    依照秦国如今的兵力,莫说是攻灭韩、赵二国,若是后勤充足,直接攻灭六国也不在话下。难点在于,始皇帝和秦二世手底下的大军,终究是要回到他们自身的时空的。

    这些人一走,秦国的实力顿时就要削减大半。到了那时,秦国能否守住他们得来的土地?

    对于这一点,卫鞅有话要说。他才帮着始皇帝思考过要如何治理原六国之地,如今,这套思路同样可以用在治理这个世界的赵地和韩地上。

    不过,如今六国的局势终究与后世有些不同。

    还没有经过“胡服骑射”的赵国,实力比不得后世,但韩国刚刚经历了“申不害变法”,国力和军事实力远胜于战国末期的弱韩。

    因此,治理如今的韩赵二地


    第111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