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1/2)
作品:《我靠撒钱名留青史》
见南淮笙进屋,苏西山激动地起身朝他递来一本集册,说:“南公子快看,词集印好了!”说完他才发现南淮笙旁边跟着一位陌生书生,他好奇地问道,“这位是?”
南淮笙介绍道:“这位兄台是我方才在书坊外结识的,说起来还未做自我介绍,”他朝那正义书生拱了拱手,说,“在下南淮笙,”他又指了指苏氏兄弟二人说,“这两位是蜀地才苏子顾与苏子归。”
苏氏兄弟一同朝那正义书生拱手见礼。
正义书生听到南淮笙姓名便呆愣在当场,片刻后才惊叹道:“原来兄台便是南淮笙,当真闻名不如见面,在下白易安,表字不忧,久仰南公子大名。”
南淮笙听到这书生果然姓白,心中已经飘飘然起来,想当年他背《长恨歌》和《琵琶行》背得有多痛苦,这会儿心里就有多舒爽。
苏西山得知白易安原本是来书坊买词集的,当即便和这位初识的“知己”热聊起来。
唯有苏子归听到白易安之名时表情严肃起来,他神色复杂看了一眼白易安,又一言难尽地看了看无知无觉的自家兄长和南淮笙,心中顿时生出一种疲惫之感。
唉,想来不能洞察玄机未尝不是件好事,至少不用像他这样提心吊胆。
南淮笙见两个大神就《聚云词》聊得正起劲,他索性让伙计送了些瓜果点心和酒水茶饮进来,要是这两位能顺便露一手,那不就更好了么。
见坐在一边的苏子归沉默不语,南淮笙正要开口说话,就听屋外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他抬头一看,果然就见秦寒之款步而来。
南淮笙惊讶地问道:“寒之,你怎么进来了?”他可太想把又发现一员大佬的好消息分享给秦寒之了。
不等秦寒之说话,王成便拎着一只食盒进来,讨好地说:“王妃……南公子不知道,马车里太热了王爷受不住。”他将食盒放在桌上一一取出里面冒着凉气的冰酪和切好的冰镇西瓜。
南淮笙自责地说:“是我考虑不周,这个天确实还有些热。”
秦寒之不自在地干咳一声,最后端住表情说:“与你无关。”
这时,原本还在跟苏西山谈天的白易安却朝秦寒之行礼道:“下官白不忧见过秦王。”
秦寒之手心虚抬将白易安扶起:“少傅不必多礼。”少傅?
听到秦寒之如此称呼白易安,南淮笙和苏西山双双瞪大眼睛看向白易安。
乖乖,这才多大年纪就官至少傅!
要知道大乾能称作少傅的可只有正二品的太子少傅,白易安如今看着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而已,正二品大员,这得是多少官员努力一辈子都够不着的位置。
苏子归无言地看了自家兄长和南淮笙一眼,这两位当真是完全两耳不闻窗外事。
有秦寒之在场,原本和苏西山滔滔不绝的白易安忽然稳重起来,竟然坐在位置上半天不说话,看着倒颇有几分朝中大臣的架子。
不仅白易安,南淮笙发现秦寒之入内后就连苏氏兄弟二人也矜持了不少,他连忙悄悄在袖摆下用手指戳了戳秦寒之,有朝他眨了眨眼睛。
秦寒之放下手中茶盏说:“前几日听淮笙说这回的《聚云词》定能在京中大受欢迎,没想到今日竟连白少傅都亲自来了。”
听秦寒之提到自己,白易安这才终于开口:“下官听说这次的词集是两位才子与一位才女论词之作,所以便趁着下值想过来买一本,”他的视线在秦寒之和南淮笙之间一转,又好奇地说,“倒是没想到能在这处遇上秦王。”
秦寒之微微一笑,只说:“正巧散学,便顺道送淮笙过来。”
秦王府在何处白易安还是知道的,从国子监到四方书坊如此近的距离还需要堂堂秦王专门相送?
白易安再看向秦寒之和南淮笙二人的视线忽然意味深长起来,心想这位南公子对秦王来说定然不一般。
苏子归在一旁将白易安恍然大悟的表情收入眼中,当即便猜出这位白太傅定是没有看过上回的《无咎雅集》,否则又怎会猜不出秦王与南公子的关系,除非跟他家兄长一般眼中不是诗词就只剩美食。
要知道《无咎雅集》中总共收录了三幅画作,其中两幅为人像,一幅画中人为南公子,另一幅虽然有美髯做饰,但他一眼便能认出那是秦王,而这两幅画作的执笔之人正是两人自身,只是所画之人皆是对方而已。
两人都表现得如此明显了,还有人能看不出其中情意么?
苏子归
第60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