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节(1/2)

作品:《我靠撒钱名留青史

他这才又压低声音说:“我听到商队的消息,说那兄弟二人在蜀地颇有些名气,尤其是弟弟苏子归,于政论上颇有建树。你若借此次机会招揽这兄弟二人,日后说不得这两兄弟便能成你的一大助力。”

    这话可不是他瞎编的,他虽记不得那两位苏氏大佬做了什么官,但当年还是听老师在讲大佬诗词时提过大佬被贬的事,那必然官位还不太低。再者那些有名的诗人词人,大多诗词成就与政治成就负相关,又知苏家弟弟的在诗词一道上名声没有苏家哥哥显赫,那苏家弟弟的政治成就比哥哥高便极有可能。

    所以他刚才的话不是瞎说,而是合理推测,南淮笙笃定地想到。

    秦寒之却有些惊讶,他定定地看着南淮笙,片刻后才眼眸中隐藏的笑意扩大开来。

    以南家的产业规模而言,能得知两个蜀地书生的消息自然不难,难的是南淮笙这个才刚清醒过来不久的小少爷竟然会主动注意此事,而且还替他做了招揽人才的打算,这如何能不让他高兴呢。

    南淮笙所以半点不假,他得到的消息亦是如此,虽然那位苏家兄长比之其弟才名更显,但苏家弟弟却在朝政上更有见地,那日在聚云楼短短碰面,也不难看出这兄弟二人的为人各自不同。

    不过苏家弟弟到底年轻,尚需历练一番。

    秦寒之轻笑道:“淮笙为我之谋自当铭记于心。”

    “打住打住,你小声些,”南淮笙连忙扑过去捂住秦寒之那张嘴,他比了个噤声的动作,小声说,“书坊快到了,当心别人听见。”

    这个“别人”当然是指崔二了,苏家兄弟的事情要是崔二听到,这个大嗓门当面拆穿他怎么办,毕竟南家的商队可没瞎打听苏家兄弟的事。

    感受到唇上传来的触感,秦寒之喉结微微滑动,随后表情无辜地眨了眨眼睛,仿佛在表示自己什么也不会再说。

    南淮笙见状心虚地收回手,安慰道:“我没有责怪你,刚才,刚才只是怕事情泄露。”

    秦寒之微微颔首,之后却默默不说话。

    南淮笙偷偷拿眼睛的余光观察他,反复怀疑自己刚才的话是不是说的太重,可他刚刚明明没说什么狠话。

    但转念一想,这位七皇子就算现在已经是在宫外立府的秦王,可幼年时创伤岂是那么容易治愈的,这小白菜心思本就敏感,刚才说不定自己哪句话就刺伤了秦寒之脆弱的心脏。

    南淮笙左思右想,最后靠在秦寒之身边轻轻摇晃着他的胳膊,哄道:“不生气了可好,方才真没凶你。”

    美人示弱最是让人心软,可秦王今日却郎心似铁,任南淮笙如何说软话都沉默不语。

    过了好半晌,南淮笙技穷,最后泄气地一脑袋撞在秦寒之肩膀上不动了。

    在南淮笙看不到的地方,秦寒之却微微勾起唇角,那双锐利的凤眼中是藏不住的笑意。

    若是王成在车内,定要大呼他家秦王此刻享受极了。

    不多时,秦王府的马车在四方书坊不远处的街道旁停下,南淮笙打开车窗朝外看去,便见书坊外果然又排起了长队,只是这次队伍中前来抢购词集的女子竟然比上回还多出许多,当真是奇也怪哉,稀奇至极。

    南淮笙疑惑地说:“这回《聚云词》只有柳兄三人的诗词收录其中,怎么瞧着排队的顾客竟然比上回无咎雅集还多,而且其中女客更是多不胜数。”

    秦寒之但笑不语,坐在车外的王成却积极地回答道:“王妃……南公子有所不知,柳三公子可是京中定有名的大才子!”

    南淮笙早已熟悉王成的口误,如今已经能直接从王妃的话中自动过滤掉“王妃”两个字。

    虽然他知道柳咏是大才子,可转念一想总不至于如此有号召力吧,要知道这年头识字的人才有多少,能随便花钱买书的人又有多少。

    他正想着,就听王成又说:“柳三公子的词作可是京中各大乐坊争相抢夺的稀罕物,只要柳三公子有新词的事一传出去,怕是各大乐坊的娘子们都能抢破头。”

    崔二一拍脑门,说:“原来这回刊印的竟然是这么大一个才子的诗词,难怪书坊掌柜说纸都要印贵了。”

    南淮笙恍然想起来竟然还有这茬,要知道那位柳大佬可是个中顶流,能有这号召力半点不奇怪。而且还有李大佬在,这位的词作音律绝畅,他当年就是这位词背得最快。

    如今三位里只有苏大佬在京中名声不显,可等《聚云词》流传开,这位定然会成为京中书生们津津乐道的人物。



    第59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