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1/2)

作品:《我靠撒钱名留青史

过的啊!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玉谿生,玉生,李玉生……

    南淮笙拽住身边人的手掌狠狠用力一捏,硌手的,有感觉,说明他不是在做梦,这回当真遇上高产大神了!

    “稳了稳了……”

    秦寒之见南淮笙不知道在嘀咕什么,他低头看了眼使劲攥住自己的那只手,又抬头看了眼直勾勾朝外张望的某人,不咸不淡地说:“淮笙不出门相送?”

    王成心里暗暗咋舌,自家王爷这话里那酸溜溜的劲儿哦。

    “啊?”听到秦寒之同自己说话,南淮笙这才回过神,激动地在秦寒之胳膊上用力一拍,说,“寒之,这回稳了!”

    秦寒之:“?”

    他还没接话,就见南淮笙扭头便松开他的手进了书房,提起毛笔就在纸上快笔书写,秦寒之走近一看,这人写的竟是方才李玉生吟咏的诗作。

    秦寒之微微点头,字迹倒像是下苦工练过的,他意味深长地看向南淮笙,只是不知道这人是先前二十年的哪一年练的这手好字。

    片刻后,南淮笙笔墨一收,兴奋地朝秦寒之说:“寒之,快把你那印章拿出来,我一会儿就把这诗送去书房,让掌柜一起刊印入雅集诗文册中。”

    他说着便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鉴藏章,在上面落下一个赤红的朱砂印。

    秦寒之被南淮笙百般催促,最后只好让王成回王府取了私印来盖上,又眼睁睁看着南淮笙兴冲冲坐着马车就往四方书坊送诗去。

    王成看了看马车离去扬起的尘土,又看了看自家依依不舍的王爷,好心道:“王爷,王妃这都走远了,咱回吧?”

    秦寒之凉凉地瞥了一眼王成,说:“这月的马厩都归你扫。”

    “啊?”王成这下傻眼了。

    天地良心,他做错了什么要挨如此重罚。他帮王爷严防紧守王妃身边出没的小白脸,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王爷不赏他就算了,竟然还要罚他!

    第29章 牧野闻歌

    ◎王爷心,海底针◎南淮笙昨日返回四方书坊寻掌柜时,便听掌柜说书坊的雕版匠人们已经看过样本,马上就能开工,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画师画样。

    他当即表示自己那幅可以再画一遍,至于唐孟龙那幅,想必对方也是愿意的。

    于是这天一早,南淮笙坐着马车去了聚云楼,唐孟龙和文仲明一见南淮笙到来,立刻将他迎进屋里。

    南淮笙开门见山地说:“今日来是想与唐兄商议雅集诗文册一事。”

    唐孟龙问道:“可是刊印之事遇上了难题?”

    南淮笙:“不瞒你,我寻书坊的掌柜问过,掌柜说唐兄那幅画作的画样不好找到画师来画,所以我想着能不能请唐兄再画个画样。”

    “好说,”唐孟龙一口应下,“淮笙本就是在为我等劳心劳力,我岂有推辞之理。”

    事情定下,南淮笙立刻带着唐孟龙和文仲明去了四方书坊,下车与掌柜一见,才知集册中的诗文竟然已经刻出一小半雕版。

    书坊的雕版房里,诸多匠人正在埋头雕刻印版,看众人熟练的动作便知在场的都是大师傅。

    南淮笙示意掌柜不要打断匠人们手上的活计,他从掌柜手中接过几张试印的样品一一看过,最后满意地转递给唐孟龙和文仲明二人传阅。

    唐孟龙称赞不绝:“没想到竟然如此快就能出样,不愧是全京城最大的四方书坊。”

    掌柜一边笑呵呵一边心想,也不看看这事是谁交待下的,少东家亲自跑一趟的要紧事,他可不得使劲浑身解数给尽快办好。

    文仲明拱手道:“多亏淮笙与掌柜相助,我等的诗文书画才有机会刊印成册。”

    掌柜继续笑呵呵,眼观鼻鼻观心,一副就爱做善事的老好人模样。

    南淮笙摆摆手,说:“诸位俊秀的佳作本就不该埋没,要我说,到时候这雅集诗文册一成,定然就是四方书坊沾大家的光。”

    “少爷所言极是,”掌柜应和道,“如两位这般的才子能将佳作交付于四方书坊,反倒是书坊占了便宜。”

    唐孟龙和文仲明听到这话顿时一噎,两人意味深长地看了南淮笙一眼,原来这四方书坊竟然是南家的产业,难怪昨日秦王二话不说便同意让南淮笙来办这件事。

    要知道四方书坊可不仅仅是京城最大的书房,说是整个大乾最大的书房都不为过,各个州府,包括他们姑苏都有四方书坊的分号。

    唐孟龙忽然回忆起


    第34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