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节(1/2)

作品:《[红楼]我在红楼搞基建+番外

不少洋人都慕名前来。惹得赵钰处理完国内的事就要去处理洋人的事,尤其是一些喜好在他们大乾传教的洋人。

    赵钰知道世有鬼神,他也借过不少神仙的名头,自然不会阻止百姓信神信佛。只是洋人们传教也就罢了,还总爱给百姓灌输一些奇怪的思想。百姓们又不傻,有本土神仙干嘛去信外国神,因此见了那些传教的洋人就要打一顿。

    还有些洋人刚过来不清楚情况,见这边有南风倌就急哄哄要烧人,更是捅了马蜂窝。大乾百姓谁不知道他们大乾的君主和乾安王就是断袖,见那洋人满嘴不干不净就干脆把他牙给敲了。

    林林总总的事加起来,赵钰几乎每天都能收到一些传教士的投诉信。为此,还不得不召集三司增添一部分与国外相关的律法,以免事情闹大之后无法可依。

    就这样一来二去,赵钰和柳安几乎没有出过京城,直到现在太女能独当一面才放心离开。

    也正是从这一年起,天下开始流传起皇帝微服私访的故事。据说启圣帝和乾安王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亲自考察当地父母官的功绩,亲眼见见百姓们的生活状况。他们也果然揪出不少国之蛀虫,将他们绳之以法。

    赵钰和柳安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几乎从未回过京城,只是在全天下出名的不出名的地方玩了个痛快。而且每到一地,赵钰和柳安总要尝试当地的美食,为此乾报还专门开了一个专栏刊登美食游记。

    直到赵钰心有所感,察觉自己命不久矣时才同柳安一起回到京城,临终前最后一封遗诏则是要与乾安王合葬。

    启圣六十年,启圣帝驾崩,乾安王殉情自缢。

    太女按照赵钰生前的遗诏将他们合葬在一副棺椁中,原先皇陵中放置陪葬用的书籍器物等都维持原状,只是又增添了不少奢侈的金银玉器。

    当皇陵彻底被封死,启圣帝的时代也宣告结束,大乾女皇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作者有话说:

    正文就到这里,下面是番外

    *

    虽说两位父亲待我们一样好,可旁人的目光却总是追逐着与我同时出生的赵天佑。那是从小到大金尊玉贵的我第一次察觉到不公,也是我第一次生出夺得一切的野心。

    ——大乾天福女皇

    赵天福生来聪慧,对旁人的情绪也极为敏感。在还没有理解皇位意味着什么的时候,她便发现除了两位父亲以外绝多大数人都觉得赵天佑会是下一个皇帝。

    明明她读书骑射全都更胜一筹,可无论她怎样努力,旁人也只会将目光聚焦在赵天佑身上,哪怕他只能完成自己的十之八九。

    属于她的评价永远是——公主无需学这些,应当更专注于针织女红。

    她不敢向父皇倾诉,因为她害怕会从父皇口中听到与别人一样的话,便只能装作不知,心中闷闷不乐。直到有一天,她的夫子薛宝钗出现在皇宫中。

    这是年幼的赵天福第一次接触身在朝堂的女官,她是那样的温柔、自信、博学,这也是赵天福最想成为的样子。

    只是令她没想到的是在自己如此说后,夫子却很是柔和的蹲下来,轻抚着她的头发告诉她:我只是臣子,公主应当有更远大的志向。

    那一瞬间,赵天福明白了薛宝钗的言下之意,也明白了一直令自己困扰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她知道,夫子会不遗余力的帮助她,以及朝堂上的女官也会是她天然的后盾。

    薛宝钗教赵天福的第一课只带了两本书,一本是《绿窗遗稿》,另一本则是《女贤才合集》。

    薛宝钗当然不会教这样小的孩子作诗,她只是笑道:“殿下,臣为您讲一讲《绿窗遗稿》背后的故事如何?”

    见赵天福点头,薛宝钗便道:“这是一位前朝女诗人的遗作,距今约有两百余年。当初她......后来出嫁后因为生活不如意便郁郁寡欢,最终身亡。她临死前为了不让外人看到她的诗作,便特意将大部分诗稿焚毁,只余这几首被侍女与其丈夫救下。”

    赵天福生来聪慧,却又想不明白焚毁诗作的原因,便问道:“为什么不许外人看呢?我虽不会品鉴诗词,却也能看出其文字清丽,流传后世不好吗?”

    薛宝钗一笑,说道:“殿下生得晚,怕是没有经历过。臣年少时也酷爱读书作诗,只是每有所得写在纸上,并不能与人讨论。后来也是怕被人瞧见,便都扔到炉子里生火去了。长久下来倒觉无趣,便也不爱作诗了。”

    她思忖片刻,还是点破道:“世人对女子限制颇多,


    第288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