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节(1/2)
作品:《赐金吾+番外》
道,“无论如何,臣等定站在殿下身侧。”
何昶连连颔首,却不知再如何劝慰。
“听闻林纥山口风烈。”李群青缓缓道,“常有人一去不归。”
李鉴给他自己划下的那条大江太难渡。
他一身病骨,软肋外露,此时孤身纵马过西河、入大青山,已是清醒之人最疯狂的任性——他实际上早就用一纸遗诏将自己与这大豫天下一刀两断,这次用来冒险的东西至轻至贱,不过是他李鉴的一条命。
李群青渴望他留下的一切。她愿意以半生求索,去成为一个堪大任之人。
可她不要如此仓促地被推到潮头。
待殿中人都退去,李群青望着烛火之下的灰烬发愣。那种莫名的寒意终于凝成悲苦,她开始不知这悲苦起自何处,细细一辨方自知——李鉴是她当世最后一位至亲,除他以外,无人有缘由如此厚待她。
她怕自己独木难支。
“殿下!”
李群青猛抬头,看到女官王芙。她与王芙亲厚,平日常跟着王芙习字,喜她旷达坚韧,又敬她至情至性,全凭一心背朝堂、入浊尘。此时什么话也多余,她喊了句大人,攥紧手中笔,才见她手捧一盏灯。
一盏滚灯。
王芙一笑,抬手将那滚灯向地上抛去。李群青下意识地要探身阻止滚灯翻覆,却见那滚灯滚了几个来回,其中烛火却不灭,仍然倔强地摇曳,不久便又定为一点。
殿外天色尽暗,殿中只留下几点火光,这滚灯腹中火竟成最明亮的那一点。
“这灯是我近日亲手所为,本是要勉励平明不忘心智、成纯臣良士。”王芙道,“如此灯一般,无论身外如何动荡,心头一点火不灭,就不会坠入无间。”
“大人为何要滚此灯给我看?”
“不论世事如何,只要长安风雨不动安如山,只要此殿仍有一灯明,大豫盛世就不会止息。”王芙抬高了声,话语仍旧坚定,“殿下,我们会在你身侧看着你。”
看着我。
李群青喉头一滚,却未出言。她撑着桌案起身,似乎用了许久才挪到阶下。她俯身要去捧那滚灯,滚灯却被人先拾起。她一惊,抬起脸,望见许鹤山——他披散的白发映在灯下,更似雪瀑,刺到李群青眼中。
“殿下莫慌。”许鹤山勉强笑了一下,“陛下走时说的是反话,他定会无恙归来。”
李群青从他手里接过了灯。
*
李鉴自无边际的噩梦与胸口的重压之中挣扎出来。他浑身依旧冷,手脚与额头都汗湿,猛地坐起身来时把围在旁边的人吓得一怔。
“陛下!”
李鉴抬起手止住他们的话。
他头痛得很,嗓子极其干涩,但刚才似乎有人一直试图给他喂水。身上盖了几层褥子,一旁烤着火,跪在炉火旁的纥干正瑞都快火烧胡须了,仍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待清醒了些,李鉴才道:“讲。”
“昨日朱允将军发信报,说陛下孤身入林纥山口,一日未归,我派兵搜寻未果。”纥干抹开眉头,“一筹莫展之际,只见一匹青骓冲至城下,马背上正是陛下您。”
那时李鉴已经昏过去。他浑身几乎冻僵,紧紧地抱着马脖颈,手中紧攥缰绳。
“能醒过来就好。”一个胡人长相的医官道,“醒过来就是活过来。”
他话音未落,李鉴整个人一颤,捂着嘴咳起来,气息滞住,猛地吐出一掌血。
医官急忙将他撑起,轻击他后背几处穴位。待淤血咳尽,李鉴闭着眼,沾满血的手一把抓住纥干的护腕,艰难地抽着气。纥干将耳贴到他嘴边,才听到他说:“急送信长安......立新君,宣顾命,事不宜迟。”
“陛下,不至于此......”
“零昌——可已快马至瓜州?”
“尚未。陛下,西羌世子安葬老西羌王滇零后,已于云中城下收拾羌人残部、叩首苍天与陛下,求为西羌王。”
“寡人准允。”
李鉴的身子放松下来。
他被人扶着躺下。眼有些睁不开,他紧握着纥干的手,半晌,才道:“寡人将侯爷的枪带回来了。若寡人命终于此,便将寡人同断枪......并葬西河岸土默川。”
断枪,深雪,烈风与干涸的陈红。
他一闭上眼,就是那排入林纥山口中的足迹。他怀抱着断枪骑上青骓,在严寒之中沿着那红雪往前不停奔走,
第121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