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和风吹起彩云飞扬和风吹起彩云飞扬 第9节

和风吹起彩云飞扬 第9节(1/4)

作品:《和风吹起彩云飞扬

    今天三班演出团队的服装出了点状况,吴立萍和李泽的裤子都小了,还得再改。这次裤子一上身,吴立萍总算明白什么是身材好:她和李泽个子不矮,但都属于结实浑圆型,白色的裤子尤其显胖,其他几个人都没问题,唯独这两个硬是把表现青春朝气的裤子穿出了裹粽子的感觉,大腿处紧绷的根本无法迈开腿脚,只好拿去改大。性急之下,只好所有的人先穿黑裤子,还好衣服没有问题,但颜色的搭配上显得有点奇怪、生硬。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麓苑高中建校85周年文艺汇报演出现在开始,”女主持清亮悦耳的嗓音此时响起,演出正式开始。

    麓苑果然人才济济,各个年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节目的样式五花八门,今年的高一年级共有8个班,又是新生,参赛的积极性比其他年级要踊跃的多,大有一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架势。

    会议室的舞台对于唱歌、诗朗诵类的节目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于舞蹈类的节目就显得捉襟见肘,非常局促,幸好这次舞蹈类的节目不多,三班的集体舞《青春的火焰》尽管服装不对,没有化妆,但在演员们的努力下,评委老师还是对他们的舞蹈水平和题材给予了高度评价。

    最后评选的结果,高三(3)班的集体舞和高一年级的小品获得一等奖,高三(2)班的舞蹈和四班的小合唱以及高二年级的另外两个节目分获二等奖,三等奖除了高三(6)班的诗歌朗诵外,其他均被生力军高一年级包揽:按照学校之前的规定,一、二、三等奖的节目将参加校庆期间闭幕式后的汇报演出。

    -------------------------------------------------------------------------------

    (6)

    那年的校庆,究竟组织了多少活动,是如何彩旗飘飘飘地把领导和嘉宾们迎进麓苑的大门,又是如何参观校史博物馆的,还有组织了几场篮球比赛…一切的一切,在后来的日子里,都模糊得似乎从来不曾发生,或者和后面的某年的校庆重合,旧的记忆不断被新的记忆往返覆盖,却唯有那晚的文艺汇报演出,却如同刀刻斧凿般,深深印在记忆年轮里,任时光荏苒,岁月流逝,依然鲜活仿如昨日。

    可能因为那天在学校的文艺演出表现确实不错,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是全校唯一的男男女女参加的舞蹈,再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是高三年级,三班的集体舞《青春的火焰》被安排在汇报演出的最后一个出场,成为当晚的压轴之作。

    那天,古城大礼堂的后台,麓苑高中的演员们挤满了更衣处和化妆室,和麓苑的大会议相比,这里才是真正的舞台,所有的演员都显得紧张、兴奋和期待,杜小红、朱洁和王兵今天一起在后台化妆室帮忙,几个男男女女的脸蛋,画完后都和猴子的屁股似的,嘴巴一个个跟刚吸完血的鬼一样,大红的上衣,雪白的长裤,在日光灯下相当惊悚。

    “没关系,这是演出妆,”张文君正在把最后的一个秘密武器拿出来:罗老师帮她准备的闪亮的五星剪纸,反面已经贴好胶带,直接粘在上衣上,在灯光映照下,会闪闪发光。她老练地安慰这几个浑身都不自在的舞台新兵:“一上台,灯光一打,就自然了,对了,这个舞台比我们排练的地方要大,到时候你们跟着我走,要拉开距离,别挤在一起,效果才好…记得要面带微笑…”

    容纳上千人的古城大礼堂的内,今夜座无虚席。

    大礼堂的观众席呈扇形分布,分成三个区域,中间区域的前面几排是特邀的嘉宾和麓苑的校方领导,后面是各个年级的任课老师,右边区域距离舞台的楼梯最近,安排给演员和工作人员,左边区域是麓苑的学生代表,麓苑很久没有举办过如此大规模的盛事,所有的领导,嘉宾、教师、学生们都笑语晏晏,背景音乐欢快祥和,礼堂里洋溢着如央视春晚现场般的喜庆和隆重。

    刘文峰此时和吴菡正坐在中间的教师席位上,那日在学校里的文艺演出他恰好有事没有看到,只是听秦老师说三班的节目很有朝气,非常特别,也许受到现场气氛的感染,吴菡像个学生般兴奋地和他聊东聊西,现场光线并不清楚,他只是隐隐约约看见右边区域里花红柳绿的一大群人,浓浓的装扮分不清楚甲乙丙丁。

    晚上7点,文艺演出正式开始。

    两个报幕员昂首阔步走上舞台正中央,在周遭一片黑暗的映衬下,笼罩在黄色射灯之下的两个挺拔的身影特别神采奕奕,斗志昂扬:“庆祝麓苑中学建校八十五周年文艺汇报演出现在开始!”

    随着报出的节目名单,各个班级的演员们陆续上场。也许是因为这个舞台实在太宽太大,现场的气氛又如此威严隆重,也许是因为这些高中生们原本舞台经验就少得可怜,导致今晚的演出临场状况层出不穷,引得观众席上笑声连连:不是跳舞的时候,有一位站错了地方,就是唱歌的时候有人破了音,更有趣的是高一(2)班的四人诗歌朗诵表演,索性集体忘词,愣是在台上呆若木鸡地等到背景音乐结束也没想出只言片语,把下面的观众逗得捧腹大笑,那四个木鸡狼狈得没等幕布拉上就落荒而逃。

    当然大部分,还是发挥正常的,有个别还很出挑,比如,高三(2)班的女生舞蹈“血染的风采”:七、八个女孩,穿着军装,腰带紧系,如红色娘子军般的造型在舞台上奔跑、跳跃,最后在董文华高亢的“血染的风—采---”收尾声中,领舞的女生,冲上舞台制高点,挥动五星红旗,回身一望,惊艳结束。观众席上顿时掌声一片。

    紧跟着是高一的小品:《我要去春游》。这帮高一的初生牛犊果然不怕虎,反应的是高中的学生想要出去游玩被家长、班主任批评教育后,在学校领导的参与下最终去春游的故事,体现的主题就是要劳逸结合,高中生不能一天到晚死读书。那个家长、班主任像模像样的训话被这些小家伙们演绎的惟妙惟肖,看得刘文峰气不打一处来:难道关心他们学习的家长老师,反而成了孩子眼中的反面教材?不过,台下的反应相当热烈,叫好声、掌声连绵不断。

    “最后,请大家欣赏,高三(3)班带来的集体舞《青春的火焰》”,报幕员的话音刚落,背景音乐就在礼堂里回荡,红色的帷幕缓缓拉开,轻快的音乐声中,舞台的两侧,各冲出一红一蓝两支队伍,在舞台的中央汇成一条彩色的缎带,刘文峰看到站在舞台最中央那个身穿红色上衣的女孩,她的短发随着音节的节奏欢快甩动,她的脸上绽放着得意洋洋的如花的笑容,在她的带领下,八条白色的长腿笔直踢起又落下,她在舞台的中央,所有的光线汇集在她的身上,她跳跃、旋转,身边一个蓝色上衣的男孩伴着她一起舞动,舞台上八个人的队型或是一排,或是两行,或是纵横交错,聚拢再散开,如万花筒般变化莫测,每个少年的身上像星星般闪耀着熠熠的光芒,那跃动的音乐、欢快的节拍,让整个舞台充满着青春的朝气,洋溢着火一般的热情,整个礼堂,都似乎被他们的激情感染得热血沸腾。仿佛今夜,那舞台就是为了他们搭设,观众也是为了等待他们而来。

    最后的结尾,是个大鹏展翅般的集体亮相:红艳艳的女生依次围在她的身边,男生们在外围伸展手臂,音乐声戛然而止,在片刻的寂静后,欢呼的掌声轰然响起,喝彩声此起彼伏,看着台上的大幕徐徐拉上,刘文峰恍惚觉得,有耀眼的烟花在夜空中乍然开放。

    作者有话要说:  文艺汇演,其实是最美好的高中回忆。

    ☆、与君共饮长江水

    第三十五章与君共饮长江水

    (1)

    校庆的惊鸿亮相令高三(3)班在麓苑名声鹊起,与会的领导和嘉宾对麓苑高三有如此高水平的表演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和高度评价,年级会上何主任代表校领导特意对高三(3)和高三(2)进行口头表彰,鼓励大家再接再厉,在未来的高考中再创佳绩。

    那晚出席晚会的三班的学生代表只有三个人:杜小红、朱洁、王兵,这三位还同时兼着工作人员,整整一个星期,朱洁的兴奋劲都没过去,见谁都要倾述一下那天晚上的所见所闻,好像她就是在台上跳舞的那个人似的。

    “祝贺你们,跳得那么好!”肖剑诚心诚意拍着同桌的肩膀,眼睛却看向舞蹈的主跳,那次在学校的表演他是看了,他没想到她跳舞如此洒脱、帅气,不像其他人的拘谨、胆怯,她的舞步轻快、利落,动作挥洒自如,而且特别富有感染力。难怪她每次见到人的那个笑容总是把人闪得不知所措,原来这招牌的背后来自于训练有素。这人比人,真是郁闷死人。

    “你后悔了吧,”张文君毫不客气地挖苦眼前的年级第一,让你胆小如鼠,活该。

    “哪有,我就是上场也会吓得半死。”难得地,肖大神也会自我嘲讽一番,

    “看不出来啊,你也有今天,”王旭阳此时正春风得意,这次和张文君搭档,让这个帅哥在年级里声名远扬,连带着走路都挺胸收腹,一路上吸引目光无数。

    相比张文君的一脸平静,林芸和刘燕燕正志得意满,毕竟是人生第一次的舞台经历,在一片欢呼和掌声中,自信与喜悦把这两个女孩滋养得春风拂面、神清气爽。

    可惜,几家欢喜几家愁。

    在那次表演之后,吴立萍沮丧地发现,马斌开始躲着她了。

    在台上,她明明和他近在咫尺,她拉着他的手,她能感觉到,他手心里微微的轻汗,他们一起跳跃,一起转身,他眉欢眼笑,深情款款,她看见他眼中有明亮的光芒在闪烁,听见他蓝色衬衣哗哗作响,那时那刻,她以为他们心也靠的很近。

    可是,一切好像只是她镜花水月般的错觉,在那晚之后,他像变了个人,开始沉默和躲闪,甚至不再主动和她说话,她不明白,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高三年级,高考的利剑悬在头顶,学习当然是重中之重。

    第一轮全面复习正式铺开,高三开始学校不再举行期中考试,而是每一轮复习结束后就直接模拟考试,随着复习频率的日渐密集,后面的模拟考试也会越发频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考试意识,逐渐适应来年七月的人生大考。

    11月下旬,第一次模拟考试结束,年级排名很快出炉,三班这次依然微微落后六班,但年级的前100名中,三班的人数名列前茅。

    张文君这次考得不错,班级十一名,王旭阳紧紧挨着,班级十二,肖剑毫无悬念继续保持年级第一,三班的整体表现相当稳定,只是,吴立萍,排到了班级第七。

    周末,张文君照例是和周倩结伴回的家。

    “文君,你考上大学应该没问题了,我是没办法了,只能走委培生了。”周倩叹了口气,她现在在班里的名次30开外,就是再超水平发挥也是个大专,还好,厂里有委培指标(p.s当时很多大学与国营大厂、政府部门、科研单位签订有委托培养协议,定向招生,定向分配,录取分数比一般的学生要低),再差也有学上。

    “没到最后,别轻易放弃,不是还有大半年吗?”张文君安慰着自己的发小。

    初冬的天气,天黑得很快,等两人到了厂区门口的公交站台,天色已经灰蒙蒙了。

    推开家门,张文君一眼看到正襟危坐的父母,心里不由一沉:出什么事了吗?

    ----------------------------------------------------------------------------

    (2)

    “文君,来,你坐下,爸爸妈妈有件事和你商量,”母亲拉着女儿的手,在家里的餐桌旁坐下,语气虽然平缓,但隐隐透着不安。

    “这个事呢,其实早就开始了,只是今天尘埃落定了才和你说,”母亲温柔的语气令张文君更加紧张,她知道每每家里有大事要议,母亲就是这种表情。

    张文君父母所在的厂原本就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外面的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可是厂领导的管理思路依然保守僵化,厂里的效益一年不如一年,只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仗着以前的老底子,厂里还在苦苦支撑。脑子活络的人都开始自谋出路,和安于现状的张爸爸不同,张文君的母亲很早就有危机意识,她这两年总是利用出差、探亲的机会去沿海城市寻找发展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母亲在江苏一家很大的制造企业应聘成功,岗位是销售副厂长,父亲过去继续当高级工程师,那家单位给出的条件不错,工资高而且可以全家解决户口,条件只有一个:元旦以后必须上班。

    “那,那我怎么办?”这件事情来的太过突然和重大,张文君一时之间有些六神无主,

    “你是我的独生女儿,当然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过去了!”母亲的口气无比坚定,

    “可是,我马上要高考了,到那边,上学怎么办?”张文君倒吸了口凉气:高三转学,这是件多么匪夷所思的事情。

    “学校我已经联系好了,是当地的一中,也是市重点,而且江苏那边的分数比这边还低一点,没问题的…”母亲好像已经把所有的事情都想清楚了,只是最后通知这个一直一无所知的女儿。

    千想万想,张文君也没有料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一开始脑子像被炮弹轰了一下乱哄哄一团,待缓过劲来后却心潮难平:古城,虽然不是她的祖籍,但她生于这里长于这里,她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厂子弟学校,她从小学一路上到初中,青云山,小卖部,楼下的杉树,还有这个她待了近十年的屋子……一花一草,一景一物,原来以为的天长地久、理所当然,转瞬之间就要海角天涯,人生,真的都是这样让人猝不及防吗?

    “那,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张文君的语气里有无奈的悲伤,眼底空洞一片:孩子,只是父母随身携带的行囊吧,他们走到哪里,你就得跟到哪里,你无法选择,你永远身不由己。

    “尽快,十二月上旬吧,厂里的手续已经办好,我下周就和你去学校办手续,你也要尽快过去,去适应新学校。”张文君的母亲冷静说道,好像丝毫未觉女儿情绪已经低落到谷底。

    “文君,你别难过,之前没和你说,也是怕影响你学习,”父亲感觉到女儿的沮丧,小心翼翼说道,:“再说,你现在学习很稳定,过去后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怎么都可以熬过去的。”

    “是啊,你们把什么都安排好了,我有选择的权利吗?”张文君愤然起身,‘砰’的一声关上自己房间的门,留下饭厅里面面相觑的父母。

    -------------------------------------------------------------------------------

    (3)

    周一的上午,古城迎来了今冬的又一次降温。外面的温度骤然下降了10度左右,冬天真是来临了。

    比外面更冷的是刘文峰的脸色。

    张文君的母亲,这个平时温和、淑雅的女人,今天却无比坚定地坐在班主任刘文峰的对面,冷静地告诉刘老师,因为家庭调动,张文君只能上课到本周五,周六将随全家迁往江苏。

    “文君妈妈,我觉


    和风吹起彩云飞扬 第9节(1/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