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明月照人来[综]明月照人来 第1节

[综]明月照人来 第1节(3/4)

作品:《[综]明月照人来

后边鱼贯而出。

    粮店外依旧人山人海,方孟韦站在不远处,皱着眉盯着买粮现场。眼下天色大亮已经有好一会了,也到了粮店关门的时间。没买到粮的人不甘心的叫骂着,但到底没闹起来。眼见着人流渐渐疏散,方孟韦正了正衣帽准备离开,却忽然在人群中瞄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明台?他眉头一展,迎了过去。

    “明先生,你……也是来买粮的?”燕大教员有美国拨救济粮,吃饭应该不成问题才对。

    明台转头望了眼粮店,摇摇头,拎起一串纸包在他跟前一晃,笑道:“我买药,正好路过。”才说完,就爆发出一阵咳嗽。

    “先生身体……”方孟韦几乎是下意识的伸手去扶他,手伸到一半才意识到,刚才那一瞬间,他好像又将明台和梦里的苏先生弄混了。

    “不打紧,普通伤风感冒。换季的时候没注意增减衣服就是这样。”明台微笑着摆摆手,习以为常的口吻。他虽然咳嗽,说话时中气倒是比那个“苏先生”要足。

    方孟韦收回虚扶的手,往燕园方向看了看,说:“回教工宿舍吗?我开车送你。”

    明台“啊”了一声,左右望了望还在执勤的警察:“不好吧,耽误你工作了。”

    “我今天休息,不放心这边才过来看看。”方孟韦说着人已经走到了车旁。

    明台没再拒绝。

    送完明台再赶回家,已经快到午饭的时间,方孟韦便没回房间,坐在客厅沙发上等饭。工作的时候不觉得,这一坐下,前段时间积攒的困倦感铺天盖地的涌了过来,只一会就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然而在梦中他也片刻不得休息。夜深露重,书房里却是烛火通明。长得与明台别无二致的“苏先生”正与他分坐案几两侧,共同处理案头堆积如山的卷宗。长夜寂寂,他二人也不言语,只不时传递纸墨,交换看法。光影交错中,这样无声的忙碌,竟别有一份安宁。

    似乎只盼这样的光景能长长久久。

    可梦终究是要醒的。

    “小哥,你睡着了吗?”木兰的声音将他与梦境剥离,方孟韦睁开眼睛,天气晴好,厨房里依旧传来锅碗瓢盆的声响。饭菜还没上桌。方孟韦低头看了眼手表,只睡了不到十分钟,在梦里却觉得过了许久。

    木兰已经在他身边坐下,歪头打量他:“小哥,你多久没睡了?坐沙发上都能睡着。”她说着又继续嘟囔:“我看你这个工作,不如早点别干了,反正也不是什么好工作。”

    “胡说什么。”方孟韦此刻已经彻底醒来,板着脸,教训木兰,“说话越来越没分寸,我是军人,哪能说不干就不干。”才说完,就见木兰嘴已经扁下,正一脸委屈的看着他。不由在心里叹了口气,这个天真的表妹不明白,他在这个位子上,学生游、行示威,他还能网开一面,若他不干了,警局里还有谁会对学生手下留情?

    然而他并没有对木兰说这些,干脆绕过了这个话题。“我去端菜。”他站起来往厨房走去,留下木兰噘着嘴生闷气。

    粮食缺的厉害,方家的午饭也十分简单,蒸馒头,酱萝卜和蔬菜汤,汤里有切得细细的姜丝。“先喝点汤,驱寒。”姑父说着已经给方行长盛了一碗。又要给方孟韦盛汤,方孟韦赶紧接过汤勺,“姑爹,我自己来。”

    吃完饭,孟韦不回房间,却进了厨房,四下扫了眼,问正在收拾厨房的蔡妈:“蔡妈,家里还有姜吗?给我两块。”说着想了一想又补充,“红糖呢?那个也给我装一点吧。”

    蔡妈放下手里活,取了两块洗好的生姜,却没拿糖。“红糖有,但是不多了,孟韦,你要这些干什么?”

    “一点就行,有朋友伤风感冒,红糖姜汤驱寒。”方孟韦说。蔡妈也没有再多问,取了装红糖的罐子,舀了几勺用油纸包好,连同生姜一起用牛皮纸包起递给他。方孟韦道了声谢,接过纸包就往外走,走到大厅时忍不住抬头向二楼看去,父亲和姑父已经进了房间,只有木兰还站在走廊上。

    “木兰,你今天回学校吗?”方孟韦主动问。

    “小哥你要送我?可你好像很累……”木兰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他手里拿着的东西,赶紧从楼上跑了下来,“这是什么?”她指着那个纸包。

    方孟韦下意识的往后一藏:“没什么……”三个字一说出来自己都觉得欲盖弥彰,干脆坦白了:“朋友伤风感冒,我带点姜给他,顺便送你。”

    木兰眼睛一亮,她小哥什么时候对外人这么上心过?“谁啊?男的还是女的呀?”木兰笑里泛着贼光,“顺便送我,难道是学校里的人?最近明老师好像咳嗽来着……”

    “你小点声!”方孟韦眼睛一瞪,制止她继续说下去,说着还下意识往书房瞄了眼。

    “又不是做坏事,你怕什么。”木兰到底降低了音量,好奇的问:“还真是给明老师呀?小哥,你什么时候跟老师这样好了?”

    “你有完没完,不去我走了。”方孟韦试图端起兄长的威严。木兰根本不怕,却出于好奇,提前跟方孟韦回了学校。

    谢木兰一路上缠着方孟韦问个没完,特别对他给老师送姜还得偷偷摸摸这点尤为好奇。然而方孟韦不能跟她解释父亲担心明台是共、产、党,一早就交代过他不许多接触。只能含混其词,胡乱应付着,好不容易才打发了木兰。

    送完木兰,方孟韦还没等走到教工宿舍楼下。就发现宿舍门口停着一辆军用吉普。看牌号,似乎是“剿总”的车。“剿总”的人怎么找到学校里来了?方孟韦皱了皱眉,快步走了过去。“你好,我找一下明台老师。”刚跟传达室的大爷说完,就听见身后传来咳嗽声。大爷扶了扶老花镜,指着他后边,“你来得巧,他出来了。”

    方孟韦回头,只见明台披着大衣,身旁还站着一位面生的青年。

    “明先生,今天多有打扰。”青年见明台有访客,便作势告辞,“明长官说了,缺什么都只管说,他会托人带过来。”

    明台笑着一一应下,将那青年送至门外。等门口的吉普一发动,他就转身问方孟韦,“孟韦,你找我有事?”

    方孟韦没有回答,却盯着那台远去的吉普问:“是‘剿总’的人?”

    明台又是一笑,不紧不慢的说:“在延安呆了几年,他们要查我也正常。”方孟韦看得一呆,这个笑容……和梦里的苏先生实在太像!笑里满是苍凉,无奈,以及太多他看不懂的情绪。是历经沧桑的人才会有的笑。

    他震惊于刚才的发现,过了好一会才意识到,明台刚才说了什么。“你现在不用隐瞒身份了?”方孟韦眉毛一压,条件反射的看了看周围是否有人能听见。

    明台倒不以为意的淡笑着:“被识破了身份的特工就是颗废棋。我的身份还有什么隐瞒的价值,方副局长不是也早就看过我履历了吗?”

    方孟韦神色一僵,这才想起来,以明台的身世,怎么会缺这点东西?连剿总的人都能让明家大少爷差遣跑腿。他手里一紧,捏着纸包的手慢慢挪到了身后。

    这个小动作却没有逃过明台的眼睛,早在下楼的时候他就已经看到了方孟韦手里拿着的东西。“这个是专程来送给我的?”明台身子往后一侧,盯着他藏在背后的手问。

    “不是,没有什么事,送木兰正好路过。”方孟韦干巴巴的说完转头要走,却被明台一把拉住。

    “孟韦,东西都带来了不给我?”他一脸看穿一切的笑,让方孟韦更加窘迫。再说不是来送东西的话,自己都觉得太矫情了。只好把纸包递过去:“只是一点红糖和姜。明先生想来也不缺这个,不需要的话我拿回去就是。”

    “谁说不要!”明台一把抢过,宝贝似的揣在怀里,“缺!正缺着呢!红糖姜汤治感冒最好了。我今天本来想买都没买着。”他说的也是实话,这段时间物价涨得太快,粮食和副食品都缺的厉害。这点红糖可算是奢侈品了。

    他的反应让方孟韦脸色缓和了下来,抿了抿嘴:“有用就好。外边风大,先生早点上楼吧。”

    “孟韦,谢谢。”明台这声谢说得十分真挚,方孟韦倒有些不太好意思,腼腆一笑:“那我回去了。”

    “注意安全。”明台叮嘱,目送着方孟韦的车消失在视线里。回到房间,怀里的纸包还有余温,明台打开纸包将东西取了出来。刚才他并没说实话,那位青年是剿总的年轻参谋,却也是共、产、党华北城工部的负责人,张月印同志。

    明台坐在火炉前,拨弄了一下余烬,再次确认传递信息的纸条已经彻底烧成了灰,这才起身拉开了窗帘。

    作者有话要说:  这文本来是发在lofter上,现在挪过来这边,突然发现,屏、蔽、词真的好多啊!真担心接着写下去满篇需要用符号隔开的屏、蔽、词……

    啥都屏蔽,还让不让人写文了!怒!

    ☆、第五章

    小锅里的水开了,鲜黄色的姜丝在里边咕噜咕噜的翻滚着,明台舀了勺红糖往锅里一搅,水很快呈现出暖人的色调,略带辛辣的甜香直冲脑门,水还没喝着,已经连着打了一串的喷嚏。

    明台掏出手帕擦了擦嘴角,忽然怀念起□□年前的自己。那时的他年轻、健康、充满朝气。即使后来在76号里转了一遭,又在鬼门关上踩过一脚,伤病恢复起来却也快。只是这两年,早些时候的损伤终于显了出来,换季就容易发烧咳嗽。

    在延安的几年,他揪出了几枚钉子,拔到没得拔了,干脆和最后一批被揪出来的一起假装暴露,组织上再借着国、共交换俘虏的机会让他回到国统区继续潜伏。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他的上线,他远在上海的大哥。

    在上海一别已近八年,他回到国统区以后只在南京稍作停留,按照遣返人员的处理程式走了个流程,就被派往北平执行任务,期间根本没有时间回上海。

    不用猜都知道,这是故意安排的。代号还是原来的,却换了上线,依旧不肯直接见面。但他已经失去了探究的兴趣。虽然安排了新的任务,但中统方面对他的身份甄别并没有结束。双面间谍,危险是双重的,受到的怀疑也必然是双重的。

    还记得在上海时大哥说过,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一天能活在阳光下。当时的他一心觉得只要抗战胜利,大哥的心愿就一定能实现。

    可是现在……明台吸了口红糖姜汤的暖气,被北平的春风吹得有些发干的鼻腔才重新舒服起来。他盯着窗外带着点土黄色的空气,仿佛可以穿透空间,一直看到遥远的上海。

    大哥、阿诚哥……我们这样的身份真的会有活在阳光下的一天吗?

    煮好的红糖姜汤终于凉了些,喝上一口。辛辣甜暖的液体自喉管而下,仿佛一直温暖的手一路抚慰得五脏六腑都舒坦起来。让人不禁想到送它们过来的年轻人,这个出身世家,在党政军警都混过的青年,却有着一双那么纯净的眼睛,一眼就能望到底的清澈,让人忍不住的想去保护的清澈。

    当年……大哥对阿诚哥是不是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思?

    明台不知道,甚至无从求证。他只知道,现在他处处收人掣制,远不如当年大哥来的自在,而方孟韦本身的能力和背景也根本无需他的保护。

    可惜啊!受人恩惠却无以为报……明台放下空碗,望着窗外含义不明的吁了口气。

    ===

    大约是红糖姜汤起了作用,明台这次感冒比以往都要好得快,几天后已经恢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系里的梁教授帮着何副校长搞币制改革的事,教学的任务又挪了些给明台。明台当着面笑眯眯接了,心里却嘀咕,要是他们知道自己这个所谓的港大经济系高材生在港大连一堂课都没听过不知道会有什么感想。

    想归想,虽然燕大讲师只是个潜伏用的身份,但戏还是得做足了。明台不仅备课本写的满满当当,还时不时的找梁教授讨教,有时在何府,有时在外文书店。从谢木兰那里得知,方家二少很不喜欢这位梁教授。相较于孟韦的清澈,梁教授的眼神实在太深沉。明台对他无所谓爱憎,但凭着多年做特工的直觉,他觉得梁经伦这个人绝不简单。

    “明老师,你太谦虚了。你的这本教案已经足够当教材。”梁经纶仔细将教案改了两处小地方后,又递还给明台。

    “梁教授可能不知道,我先前并不是学经济的,转系转校折腾了几次,才凑巧学了经济。底子薄只能靠后天弥补,总不好误人子弟。”明台微笑着接过教案。“往后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向您请教的。”

    梁经纶摆手:“你我之前切磋学问可以,请教可实在当不起。”说罢做了个请的动作,和明台一起出了书房。

    还没走到大厅,就听见何其沧的声音:“回去告诉你父亲,燕大的师生都饿着,我这个校长就和他们一起饿着。他的心意我领了,粮你扛回去。”

    两人对视一眼,快步走到大厅。只见方孟韦站在玄关处,肩上还扛着半袋米。何校长一番话让他进退两难。何孝钰虽然也在,但父亲这样说了,她也不好劝。

    “何伯伯,父亲说了这粮是送给他朋友的,不是送给燕大副校长的。”方孟韦说。

    何其沧表情稍稍软化:“我感谢他的好意,但是我的同僚和学生们都在挨饿,这粮我咽不下去。”

    方孟韦看看何孝钰,又看看梁经纶,前者微微摇头,后者干脆站成木桩。他还要再劝说,明台却笑着抢了先:“何校长,老师同学们都在挨饿,这半袋米也够不少人吃一顿了。不如您先收下,转头再把粮分出去。方行长知道了,下回也不会坚持往您这送粮。这样孟韦回去也好有交代。”

    何其沧盯着孟韦看了片刻,知道他最听他父亲的话,扛着粮食进了这个门,再要他扛出去那就千难万难了。明台的提议也不失为一个解决办法。终于点了点头“就这么办吧。”又跟方孟韦说,“只此一次,下不为例。”方孟韦赶紧应诺下来。明台说的没错,要是父亲知道何副校长把他送的粮食分给了老师,应该也不会再坚持送粮过来。

    “你这个孩子心思活络,主意也多,跟明楼年轻的时候倒是很像。”何其沧对明台说。两人又闲话了几句,明台才得以告辞,和方孟韦一起离开何府。

    方孟韦又一次开车将明台送回教工宿舍。下了车他叫住明台,问:“明先生,可以耽误您一点时间吗?”

    “当然。”

    大约在梦里见得多了,方孟韦总觉得跟明台十分熟稔。他俩此时并肩站在树荫下,看着一只鸟儿衔着细枝在小树林里飞进飞出,似乎正忙着垒巢。

    “信仰是所希望的本质,也是未见事物的依据。”方孟韦忽然问,“明先生,这话是但丁说的对吧?”

    明台微笑,到底是方家出来的孩子,即使十六岁就进了三青团,说起话来却还是带着点诗礼世家的影子——说到一些不大好问的问题时,总喜欢用诗文来引出话题。虽然有点弯弯绕绕,但不惹人讨厌。他微微点头,等着方孟韦往下说。

    “上次,您只重点讲了地狱篇,为什么不讲天堂篇?”方孟韦问。

    明台还是微笑:“因为地狱篇才是最精彩的部分。有反抗,有质疑,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再者,更重要的是——”他话说一半,拉长了尾音,成功的引得方孟韦侧


    [综]明月照人来 第1节(3/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