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宫令 第25节(3/4)
作品:《中宫令》
礼禀报,“永寿宫那边,老奴有点担心。”
“是慈宁宫插手了?”
“回皇后娘娘的话,晌午的时候,苏麻喇姑把绛雪轩的奴才打发去了永寿宫,说是怕静妃娘娘碍着宫里姐妹的情面不好得罪人,便由她代劳将待审的奴婢叫了过去。但是……”蔡婉芸迟疑着。
皇后皱紧眉头,“接着说。”
“但是,老奴瞧见里头好像有几个接触过十四衙门的奴婢,像是——”蔡婉芸想了想,“像是上次皇后娘娘您处置锦绣案子时见过的人。”
皇后心里一紧,顿时惊道,“不好!”
听到“锦绣”二字,桑枝也脸色一僵。她和皇后相视一望,“慈宁宫这次是下狠手了。”很明显这是要把锦绣的事情揭出来。皇后却心里一抖,这会儿才恍惚意识到,当初为什么太后会愿意把这件事交给自己处理。
一来,静妃的身份,太后不好动她。毕竟吴克善是太后的兄长,太后多少要依仗吴克善之力。静妃和锦绣的案子一旦揭出来,就是秽乱宫闱的大罪,丢尽皇家颜面不说,还要连坐。这一连坐,无论如何吴克善是脱不了干系。早些时候,吴克善就因为多尔衮的关系让皇上耿耿于怀,太后不能让吴克善一族倒下,这无异于砍掉她其中一个左臂右膀。所以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这件案子,太后最好不要插手。二来,交给皇后去办,即使明知道皇后心软,又向来跟静妃关系不错,自然不会为难静妃。但到底只要太后稍稍表个态,就能卖给静妃一个极大的人情,主要是卖给吴克善。到时候说起来,自然是太后放了静妃一马。而且太后多么了解皇后,早就大致料得到皇后为了息事宁人,不可能把锦绣的事情让静妃知道。这件事放在其他人那里或许不是个事儿,可放在孟古青身上就是个大事。皇后对她的隐瞒,无异于埋了个炸弹。不掀出来还好,一旦掀出来,依着孟古青的性子,肯定会恨上皇后的。毕竟锦绣从小陪她到大,临死却连最后一眼都没见上,孟古青不可能不和皇后之间有间隙。
而太后,要的就是她们的间隙。
“立刻,摆驾永寿宫。”
作者有话要说: 一直以来更新都集中在每周五六日这三天,其余时间催了我也没空。_(:3」∠)_
接下来要忙论文,基本上就是周更吧。我尽量争取多写点。
☆、计中计
“等等——”桑枝连忙叫住她。
皇后惊讶地看向桑枝,“怎么了?”
“你不能去。”桑枝皱眉,“这事儿本来还能遮掩住,但你去了,只怕麻烦就大了。”
皇后皱眉,“为何——”话音未落,皇后就意识到问题所在,脸色沉下来,“是,我不能去。”
本来让静妃接手这个案子的意思,就是要皇后不能轻易插手。静妃和皇后一样,自然料得到太后会从中作梗。因而她们之间就有个不成文的默契,那便是皇后放手把事情交给静妃,怎么处理都是静妃的事,她只需要给静妃信任即可。她得相信静妃能处理好太后这方面的事情,这也就意味着,如今慈宁宫以查案为名给静妃派人是意料之中的插手,这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如果事先没有锦绣一案的话。
现在的问题是,首先,太后派人是件小事,完全不值一提的小挫折,在静妃那里看来,顶多就是太后在这个案子里插几个钉子。其次,静妃完全对锦绣一案不知情,就算心里有些不好的预感,可也终归没落到实处,到底可以有个念想。而倘若皇后这么急匆匆因为如此“小事”就赶过去,那么,势必会引起静妃的怀疑。静妃多聪慧的人,只要想想这么小的事情却能让皇后着急,怎么可能不觉得其中有猫腻!说不定皇后一去正适得其反,本来静妃还会糊弄的,这样一来反倒会认真查查太后派去的人到底有什么要说的了。而且退一万步说,就这么点小事,皇后就去干预,这只会让静妃觉得皇后不信任她。
皇后脸色阴沉,她万万没料到太后会在这里埋个这么深的坑。她绝不能去,但又不能不管。
谁知道本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放在太后手里却被玩得那么溜,狠狠地将了皇后一军。她要是插手,无论如何会让静妃不痛快。毕竟静妃性子里是个很要强的人。她要是放手不管,那就更糟糕了,锦绣的案子爆出来,谁知道静妃会有什么反应!
就这么一件看似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啊,竟然让皇后进退两难。皇后面色阴沉,问蔡婉芸,“静妃是怎么处理的?”
“静妃娘娘让那些奴才们在宫外候着,说用过午膳再审。”
皇后抬头看看天色,很快就要到午膳时分了。她道,“你先去盯着。”
“老奴遵旨。”
待蔡婉芸退下后,皇后气得一把打翻为太后做的那份刺绣,“又算计我!总是算计我,每次,时时刻刻都在算计我!好,好啊,原来早就挖好了一个又一个陷阱,就专等着我往里跳呢。”皇后怒道,“亏我原先还以为,多少她待我还有几分疼爱,现在看来,从头到尾就一直在算计我!只怕她早就算好了,只要我敢忤逆她的意思,就把我往死里推!”
还从没见到皇后发这么大火,桑枝心里惊了下,却又心疼不已。她赶忙上前把皇后抱在怀里,柔声安抚道,“别生气别生气,伤了自己的身子可不好。”
皇后在桑枝怀里,仍然怒意难平。她自小就被太后派人教导,身边人无不在诉说着太后对她的宠爱,连她自己都以为太后是疼爱她的。只不过后来入了宫,几年来冷眼白眼看得多,人情冷暖尝个遍,才总算咂吧出些其他滋味来,才恍惚意识到太后对她的疼爱是大大打了折扣的。只不过,这几年,太后也一直在护着她,这就让皇后多少还是对太后抱着希望。她在深宫里太孤独了,进宫又早,连亲情都没有好好享受过,又被灌输着“太后宠爱”的观点,因而总是难以摆脱对太后这个长辈的亲近之心和依恋情绪。她几乎没有忤逆过太后,自然不知道太后逼起人来,能把人往死里逼。一计又一计,一策又一策,环环相扣。倘若平安无事当然最好,太后仍旧做大权在握的太后,皇后依旧做个提线木偶,两相无事自然天下太平。可一旦皇后这里起了波澜,便是环环都在扣住皇后,绑的她每动一步都举步维艰。
皇后抬眸望向桑枝,“要不是有你,我都不知道自己还要这样多久。”人生事,最怕对比。一旦有了对比,好坏高下立现。桑枝掏出一颗心给她,有了这样打心底全心全意的呵护和疼爱,自然也就愈发衬出太后的不冷不热老谋深算。皇后的心越冷,在桑枝这里就越热。
她深呼吸一口气,冷着脸咬牙道,“既然她不仁,就别怪我不义。”那表情看得桑枝心里一颤,却也是无话可说。
皇后冷着脸,冷静地分析说,“一旦锦绣的案子爆出来,静妃一定对我有怨言。如此一来,吴克善一族难免就要偏向太后。”皇后皱皱眉,“锦绣一案的凶手,早已经没了踪迹。虽然我怀疑是太后从中作梗,但苦于没有证据。况且,这件案子,太后从头到尾都没插手,全都是我在办。就算我想让静妃知道真正的凶手是谁,只怕也是有心无力。”
桑枝听着,不解道,“静妃不是一向跟太后关系不怎么好么?”
“嗯,太后不喜静妃性子张狂不服管教,静妃娘娘也不喜欢太后诸多规矩,自从入宫以来就经常明里暗里的矛盾不断。”皇后接着说,“可即使这样,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尤其太后把自己摘除的那么干净——”
桑枝默默听着,眸子一闪一闪,似是不经意地说,“证据这个东西,在宫里,应该不难吧……”
皇后一顿,抬眸看向桑枝的眼睛,半晌,挑眉道,“你说的不错。”她不说话了,暗自思量起来。
“素勒,”桑枝又说,“你是打算把这个罪名甩到——那位身上?”
皇后眼睛闪了下,“我只是要让静妃知道真正的凶手。”她说,“既然那位做那么绝,那么干脆就放弃静妃一族的支持好了。何况,本来皇上也就一直打压着跟静妃一家,吴克善他们跟多尔衮亲王走得太近,得不到他们的支持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桑枝犹豫了下,“如果……我是说,如果皇上不幸,英年早逝呢?那么,静妃一族的支持还重要吗?”
皇后一震。虽然知道殿外并无人守候,而且她们声音很低,但还是被桑枝这话吓得一个惊跳,连忙说,“怎么会——皇上身强体壮,正是好时候!”
“我是说,假如嘛。”桑枝垂眸,不敢让皇后看到她的表情,却极其平稳地继续说,“假如新主继位……吴克善的势力还重要吗?”
皇后见她问得执著,虽然不解,但仍旧认真想了下,“我觉得,太后的想法很可能和我一样。就目前来看,吴克善一族的支持,有了自然更好,没有的话,损失也不大。但倘若新主继位,必是要换一番天地的。那么,多一支力量,总归是好的。”
“那还是争取到吧。”桑枝说,“无论如何,静妃待你也算是有些真意,你们能联手,也是好事。”
皇后就无奈一笑,“你也不要太信静妃。她固然待我有几分真,我待她又何尝不是尽了心的?只是宫里的事,多少还是要拎得清楚些。放在以前,大约静妃是盼着我当权的。毕竟,她和锦绣的事情,就算我知道了,也不会将人赶尽杀绝。可换成太后,锦绣就保不住命。如今却不好说,她现在是什么想法,我也不好揣测。“
桑枝听得一叹,“何必。你们都活的太累了。”
皇后沉默下来,这话她没法应。毕竟,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她已经忘记了轻松自在是什么滋味了。就是如今和桑枝在一起,才能得几分放松,也不过是有限的放松罢了。皇后心里时时紧绷着一根弦,唯恐被人发现她和桑枝的私情。这等事情一旦露出去,就是不染血不能了的,要连累多少条人命也未可知。毕竟,她是一国之后,母仪天下,出了这等秽/乱后宫的“腌臜事”,桑枝怎么惨死都不为过。
过了会儿,皇后道,“如果要争取到静妃的支持,就绝不能让她知道锦绣的事情。就算她知道了,也绝对不能让她以为这事儿跟我有干系。”皇后顿了顿,“这个……只怕难以成行。”
“我倒是觉得,未必不可行。”桑枝沉吟着,“宫里都知道,你一向唯慈宁宫马首是瞻。如果说,这事儿是太后授意——”
“那也不能彻底摆脱我的干系,除非我完全不知情——”说到这里,皇后眸子一亮,“这事儿,是从景仁宫传出来的。恪妃绝对难辞其咎,她要是不那么怕揽上事儿,暗地里处理了这个事情,就没有后面许多人命了。”皇后指尖点了点自己的嘴唇,思索道,“依照恪妃向来明哲保身的好手段,说不定,她有什么好法子呢。”
桑枝看着皇后有些使坏的模样,忍不住嘴角一抽。心里却又暗自为恪妃捏了把汗,谁让恪妃把永寿宫的事情爆出来,又让皇后不经意发现恪妃实际上是个很能干而又毫无威胁的女人!桑枝忍俊不禁,“不错,恪妃很会办事,说不定还真有什么可取的办法。”
皇后点点头,唤道,“来人,去请恪妃。”
又说,“三个月前别院的庶妃生了个皇子,本来是要按例加封为妃的,但是封妃就要给人家重换住处。我翻了下各宫,只有恪妃无子,还是汉人出身,且久无建树。除了资历老以外,没有其他明显的可圈点之处。便是我想保她,也得她自己拿出点功劳来跟后宫看。”皇后轻叹一声,“唉,时间久了,她只这样一味避让明哲保身,虽然不会卷入太多争斗,也是落不得好去。何况这宫里,最是看人下菜碟儿的地方,你不招惹是非,不代表是非不招惹你。以前董鄂妃独宠六宫,其他姐妹大多都仇怨董鄂妃。现如今不同了,董鄂妃病重,皇上多早晚要召其他妃子侍寝。这么一来,争宠必不可少。像恪妃这样的,受宠了遭人嫉妒,不受宠又要遭人奚落,便是眼下只怕多多少少要被其他稍微受宠的妃子挤兑的。倘若真下旨封妃的话,估计恪妃要把寝宫腾出来给人了。不知道她有没有争口气的意思,我倒是挺愿意用她。这次,正好探探她的态度。”
☆、1314
恪妃惴惴不安。宫里的风吹草动,她虽然向来不管,却不能不知道。其实,在刚开始听说永寿宫接手调查宫女命案的时候,恪妃就隐隐有些不好的预感。直到坤宁宫传人来召,恪妃脸色一变,幽幽一叹,心知自己到底是躲不过去了。
这宫里有谁能真正安安心心过日子?从恪妃手里揭出永寿宫那么大的案子,最后却悄无声息用下人的命填平此事,永寿宫没了一个锦绣,其余一切安然无恙。恪妃就知道,自己早晚难逃干系。她心里惶恐不安,毕竟自己得罪的可是静妃,当初的皇后娘娘,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静妃一脉向来不容小觑。她只巴望着静妃什么都不知道——估摸着也是不知情,不然,不可能到现在也没见有丝毫动静,这实在不像是静妃的作风。
恪妃原是倾向太后,不管怎么说,太后的威望实在令宫人难以望其项背。可惜,永寿宫的案子后,太后也仍旧没把她放在眼里,无非叱责一番。向来因为她是汉人出身,虽然没有什么威胁,可也没多大用处,太后也就不怎么把眼睛放在恪妃身上。坐镇慈宁宫的太后,朝前宫内要关注的太多了,不可能事事无遗漏。
这时候就显出皇后的好了。慈宁宫百密一疏,终归有疏漏之处,而皇后的目光却从未放到朝前去过,她也就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反倒把这一块地方耕耘的结结实实。恪妃也是有眼色的,看得出皇后虽然势不大,但好歹对自己是有心的。所以,这还没过去呢,心就向皇后倒了三分。就要去坤宁时迟疑片刻,恪妃转身从一叠宣纸里抽出一枚夹着的树叶来,上面还写着两行汉字。仔细收在衣袖里,这才朝坤宁宫走去。
坤宁宫里,桑枝弯腰捡起被皇后打翻的针线,觉得既心疼又不由莞尔。不过她倒喜欢皇后娘娘这副有血有肉的模样,像个小孩子一样生气发脾气,只怕也就自己能看到了。她的素勒自小饱经风霜打磨,以一种异常的速度被揠苗助长,还是个小孩子时就被强行要求有大人模样,而今在能让她心底柔软的桑枝面前,即便已经成人却还可见残留的曾经未有的孩童稚气。桑枝捡起来放好,拿到手里看了看,不经意的说,“没想到你手这么巧,绣的花样栩栩如生。”
看到桑枝捡针线时,皇后就有点脸红。这会儿听到桑枝的话,她轻轻咬咬唇,上前帮桑枝一起收拾乱糟糟的针线,低声说,“我是不是……太不懂事了?”
“嗯?”桑枝没听清,缓转头看见皇后难为情的模样,心思一转就隐约猜出她说什么了,于是道,“素勒?”
皇后没作声,抬眸看看她。
桑枝笑笑,“有什么,人人都会发脾气。只不过每个人生气的方式不一样罢了。”
“唉。”皇后就叹气,带着委屈说,“我其实不是这样的。过去……过去我从没这样发脾气过。”
桑枝听得心软,停下手里的动作,反而去握住她的手,“素勒,我喜欢你这样。”
她眸子定定地,温柔的神色让素勒心头一颤,抿抿唇,才道,“发脾气你也喜欢?”
“很喜欢。你这样,我很高兴。”桑枝感慨道,“因为,像你这样的人啊,是鲜少喜怒形于色的。你惯于伪装自己,
中宫令 第25节(3/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