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嫡女归来之盛宠太子妃嫡女归来之盛宠太子妃_第206章

嫡女归来之盛宠太子妃_第206章(1/2)

作品:《嫡女归来之盛宠太子妃

    贵嫔……投缳自尽了。”

    “她倒是乖觉,知道朕绝难再容她。”皇上就冷哼了一声,犹豫了片刻,到底还是做不到让跟了自己三十几年的女人暴尸荒野,因说道:“让内务府的按采女的例办丧事罢。”

    那小太监忙应了,躬身却行退了出去,皇上才继续起方才的话题来:“至于小五,她是朕的女儿,与旁人何干,自然仍是公主,不过她也到年纪该下降了,太子妃就替她好生挑一门亲事,让她尽快嫁了罢!”

    嘴上再是说着‘她是朕的女儿,与旁人何干’,心里又岂能真的一点没有芥蒂?自然嫁出去眼不见心不烦的最好……顾蕴十分理解皇上的心情,忙恭声应了:“父皇放心,臣媳定会好生替五妹妹挑一门亲事,让她风光大嫁的。”

    至于林氏,总算皇上还没绝情到底,让她暴尸荒野,比昨儿得知宇文承祚死讯后,便立时吞金自尽了的向嫔可强多了,也许林贵嫔也正是吃准了皇上的心意,才会这么快便自我了结的罢?不过话说回来,到了这一步,她活着比死绝对难受一百倍,自然还是死了一了百了的好,至少也保留了最后的尊严。

    一时顾蕴回完了皇上话,宇文承川也没有再留下的必要,夫妻两个遂辞了皇上,联袂出了懋勤殿,待又出了乾清宫,顾蕴方问起宇文承川来:“父皇该发落的都发落了?都是怎么发落的?”

    宇文承川点头:“嗯,该发落的都发落了,不外乎砍头的砍头,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

    “那宇文承乾和宇文承祚的妻妾儿女呢,父皇怎么发落的?”顾蕴又追问道,一夜之间,二人的孩子便从天之骄子,沦为了孤儿,还是注定没有未来的孤儿,也真是有够可怜的。

    宇文承川仍是言简意赅:“已经分头派了人去追捕萧氏母子和宗氏一众逃犯,其他人一律圈禁至死。”想起宇文承祚差点儿就让他失去了顾蕴,让念哥儿失去了母亲,他就有种让他儿女也不得好死的冲动,还是想着顾蕴一定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他方压下了,反正养废他们也是一样的。

    “那你说宗氏一众逃犯讨到福建后,他们会反吗?”顾蕴的眉头就皱得越发紧了,战乱才平息了,转眼又要开始,苦的还不是黎民百姓,还不是以命相搏的将士们?至于将他们追捕回来的可能性,在经历了前晚那场大乱后,摆明了已是微乎其微。

    宇文承川何尝不知道如今哪怕派再多人去分头追捕,也已是徒劳,两边唯一的区别,就是宗家父子造反已是板上钉钉,萧定邦却还说不好,毕竟女儿与外孙再重要,也比不过一家老小,所以,战事已近在眼前,只不过还不知道是单边开战,还是同时开战,不过无论如何,该害怕退缩的,都不会是朝廷!

    夫妻两个回了东宫,宇文承川这才腾出了手发落昨日崇庆殿的所有人,连同几个奶娘都没饶过,因秦良娣暂时留着还有用,不好打板子,便改了鞭刑,自己回头找相关之人领去,然后自紫兰以下,所有人都挨了板子,区别只是数量的多少,奶娘们因为要喂奶和照顾念哥儿,则都打的手板儿,并扣发月钱。

    总之一定得让大家都牢记这次教训,本来宇文承川还要罚得更重的,还是顾蕴为大家伙儿求了情,才有了这样的结果。

    次日,顾蕴因昨儿便接到祁夫人周望桂并平大太太进宫请安的牌子,一早就等着几人了,不想却一直等到快交午时,三人才姗姗来迟,倒让顾蕴纳罕起来,宫里的规矩向来大,按理三人都是进宫惯了的,再清楚不过了,怎么会这么迟了才来?

    待三人行过礼后,一问方知道,却是吴老夫人带着儿媳孙女儿们去向平大老爷平大太太道谢兼辞行耽搁了,平大太太因说道:“本来祁表妹与二夫人都到家里了,我马上就要随她们出门了,吴老夫人却来了,来的都是女眷,且吴老夫人辈分高,我不亲自见一见也不像样,这才会耽搁了,还请娘娘不要见怪。”

    当日吴老夫人被挟持后,待弄清楚了挟持自己的是永嘉侯世子,挟持自己的目的是为了逼吴指挥使造反后,老人家第一反应的确是咬舌自尽,以免再连累儿子,让儿子沦为人人喊打的乱臣贼子,遗臭万年。

    千钧一发之际,平大老爷带着人赶到了,与永嘉侯提出了让自己交换吴老夫人,说自己可是太子妃的亲舅舅,难道不比吴老夫人一个垂老的老妪来得更有价值?

    永嘉侯世子一想,太子妃的亲舅舅可不是更有价值吗?他完全可以假装答应平大老爷的条件,然后趁换人的当口,连他一并拿下,岂非更多一个筹码?反正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怎么也不可能是他的对手。

    却没想到,平大老爷根本不是他以为的小绵羊,反而是大灰狼,他到头来竟是死在一个弱书生手里的,简直死也不能瞑目!

    而平大老爷虽射死了永嘉侯世子,自己也受了伤,但在昏迷前的最后关头,却喝止住了立刻要赶去向吴指挥使报信的吴家亲卫,说不能告诉吴指挥使吴老夫人已获救了,反而要告诉他,吴老夫人已经遇害了,他才能在怒极痛极之下,让真正的叛军好看。

    这才会有了那夜吴指挥使收到吴老夫人“死讯”那一出,而事情也果然都朝着平大老爷预料的方向发展了,且因吴指挥使当夜倒戈得快,又是情非得已,兼之有宇文承川替他说项,皇上最终如史统领几个般,直接要了他的命,而是只叛了吴家所有男丁即日流放三千里,已经比他们一开始以为的结果好得太多太多了。

    所以吴老夫人今日才会特地带了女媳们去向平大老爷道谢辞行,若不是平大老爷当夜及时赶到,如今他们一家不止是性命悉数不保,死无葬身之地,死后还得背负着坏名声,这样的结果叫吴老夫人坚毅柔韧惯了的人如何能忍?心里有多感激平大老爷,则可想而知。

    平大太太接着说道:“吴老夫人执意要给我们老爷磕头,叫我们老爷如何敢受?只说看到她,便想到娘她老人家,为此还特地吩咐我多送些仪程,也好让他们一家老小去了崖州卫后,不至于衣食无着,没想到吴老夫人却坚决不肯接受,只说一家老小都有手有脚,只要肯吃苦耐劳,大富大贵不可能,且待罪之身也不敢再奢享那样,但让一家人吃饱穿暖却是没问题的,真是让人好生敬佩,也就不怪能养出吴指挥使……吴老爷那样孝顺的儿子来了。”

    说得顾蕴也赞叹起来:“这老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吴家能有吴老夫人这样睿智柔韧的老人家坐镇,就算如今没落了,也必定只是暂时,将来定会再中兴起来的。”就像外祖母一样,虽然不到三十便守寡,却依然将儿女都拉扯成才,让平家如今有了这样的盛况,也就难怪大舅舅敬佩吴老夫人了,这样的老人家,谁能不敬佩。

    连吴指挥使都因此受惠,虽此番获了罪,名声却不但没受到影响,反而因其至孝而更好了,又是有真才实干的,这样的人便是到了流放地,想必日子也难过不到哪里去。

    感叹毕,顾蕴忽然想到晨间宇文承川与自己说的平大老爷受伤之事,忙问道:“对了大舅母,我今儿才知道大舅舅那天晚上为救吴老夫人受了伤,还听说伤得不轻,那如今怎么样了?真是,大舅舅不过去了一趟西南,难道就真以为自己成大将军,文能安邦,武能杀敌了?得亏性命无忧,不然可让我们大家伙儿怎么样呢?”

    平大太太闻言,大是心有戚戚焉,不由红了眼圈,道:“可不是吗,他以为自己是大将军呢,偏我知道时,他已带着人出了宗室营老远了,连阻止都来不及,得亏没有酿成悲剧,可我这几日每每想到他浑身是血被抬回来时的情形,依然忍不住浑身发抖,万幸菩萨保佑,万幸!”

    祁夫人则在一旁接道:“娘娘还说大表兄呢,您自己还不是一样,您以己身换回小殿下也就罢了,我们都是当娘的,能理解您的心情和做法,可您干嘛要自己冒险哪,就等着太子殿下和荣亲王世子爷救您不成吗,凭他们两个的本事,怎么也不至于救不下您,您倒好,自己先动了手,这要是有个什么闪失,您叫小殿下将来靠哪一个去?”

    而在宫里没娘的孩子,就算太子殿下再偏爱,这偏爱又能持续多久呢?且光靠太子殿下的偏爱,小殿下就能平安长大,顺利接掌生来就该属于自己的一切了吗?

    还不说他们这些人,伤心难过自是必然,关键以后的路,必定会难走十倍百倍,所以当时听了宇文策的话,祁夫人与平大太太才会急成那样,得亏如今看来,太子妃娘娘的确什么事儿都没有,她们连日来都悬着的心,总算可以落回去了。

    平大太太听得祁夫人的话,也忙拭了泪,说起顾蕴来:“是啊,娘娘还说您大舅舅,您自己好到哪里去了吗?您不知道我们听了荣亲王世子爷的话后,担心成什么样儿,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这样的话祁夫人能说,平大太太能说,周望桂却说不得了,忙笑着打圆场道:“不管怎么说,娘娘与大舅老爷都有惊无险,总是天大的好事,就是不知道小殿下如今怎么样,没有受到惊吓罢?说来我还一次都没见过小殿下呢,不知道今儿可有没有这个福气?”

    顾蕴见周望桂发福了一些,脸上的表情与神态反倒更安详了,再不复当初的凌厉与怨气,想是顾冲离得远了,她眼不见心不烦,只守着儿子过活,心境都渐渐不一样了,于顾蕴来说,这样的结果自是最好的,因笑道:“他好着呢,想是因为还太小,什么都不懂,我这就让人抱他过来给母亲瞧,您是他的外祖母,什么时候想见他了都可以,再说福气这样的话,岂非折杀他了?”

    一时奶娘抱了念哥儿过来,平大太太也没见过小家伙,爱得什么似的,抱了就舍不得撒手,“小殿下的眼睛和鼻子像娘娘,嘴巴和下颌则像殿下,长得可真好!”

    顾蕴看念哥儿一只眼睁着,一只眼闭着,懒洋洋的打量着平大太太三人,好笑不已,道:“其他人也是这么说的,不过我一点也没看出来他哪里像我,又哪里像殿下。”

    平大太太笑道:“娘娘看不出来也是人之常情,当年我生了你大表哥后,也瞧不出他哪里像我,哪里像老爷,这就是典型的灯下黑了,横竖我们能瞧出来就行了。”说着,想起此番周指挥使立功不小,忙把念哥儿递给了周望桂,“周妹妹做外祖母的,还不知道盼这一天盼了多久呢!”

    周望桂忙小心翼翼的接过,笑道:“可不是吗,偏先前一直不方便进宫。不但我,福哥儿也在家老念叨着自己当舅舅了,要把自己早年存下的那些好玩儿的,都给小外甥呢!”

    顾蕴笑道:“大家都在京中,还怕没有机会相见么,说起二弟,我也好长时间没见过他了,一定长高了许多,也越发出息了罢?”

    说起儿子,周望桂脸上的笑就越发深了,道:“是长高了许多,读书习字和弓马骑射也还勉强过得去,我时常与他说,万万不能丢了娘娘的脸,如今多了小殿下,越发不能丢了小殿下的脸。”

    平大太太与祁夫人也在一旁凑趣,扯些儿女经,一室的和乐融融,到用过午膳后,又吃了茶,三人才起身告辞了。

    接下来几日,宫里宫外仍是为善后而忙活,到底此番之乱没怎么波及到盛京城中无辜的百姓们,所以不过几日,盛京城便回复了之前的勃勃生机,就好像那场被后世史书成为“永嘉之乱”的动乱,并不曾发生过一般。

    但宫里的气氛,却并没有因此好转起来,反而有一日比一日压抑,一日比一日沉闷的趋势。

    却是皇上派出去追捕宗氏一众逃犯的人马果然无功而返,他们早在天津卫备了大船,待一上了船,便如沧海一粟,再难追上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果然半月后,宗氏父子便在福建举旗造反了,打的旗号当然不是造反,而是说的为了代宇文珏为父报仇,所以清君侧,这个‘侧’,自然是冲的宇文承川,并且还出了一篇长长的檄文,细数了宇文承川的十大罪状,什么‘心狠手辣,亲手射杀手足’,什么‘欺君罔上,蒙蔽圣听’,什么‘陷害忠良,排除异己’……没把宇文承川气到,倒把皇上给气了个够呛。

    立时便召了内阁和兵部的官员进宫,问由谁挂帅去讨逆平叛比较好,众臣工才见识到了宇文策的本事,自然众口一词的都推选了他,荣亲王却不干,说自己的儿子才班师回京,身上虽没大伤,小伤却是无数,且媳妇儿也要生了,怎么能让他休息不到二十日,又让他出去拼死拼活,流血流汗?再是能者多劳,也不是这样劳的。

    皇上不好威逼荣亲王,他如今就这么一个出息儿子,可以说全家上下如今都靠宇文策撑着,也不怪荣亲王心疼儿子,不想儿子才九死一生的回来,又要拿命去搏,于是吩咐大家另推人选。

    可有宇文策珠玉在前,其他人不是这样不合适,就是那样不合适,竟是推来推去都定不下人选来,让本就心情大糟的皇上心情越发糟糕了,懋勤殿一度落针可闻。

    关键时刻,宇文承川站了出来:“父皇若是信得过儿臣,就让儿臣带兵去讨逆平叛如何?儿臣一定会让叛贼尽数伏诛,还父皇一个海清河宴的福建!”

    皇上没想到宇文承川会站出来,怔了一下,才道:“胡闹!你是太子,千金之子不坐垂堂你不知道么,不过一场小战罢了,也要皇太子亲自挂帅,朝廷没人了,大邺没人了么?此事明日大朝会时再议!”打前年宇文承川忽然“病愈归来”起,皇上便从没真的想过要废太子,前番大乱之前那次,也是被永嘉侯一时蒙蔽了,何况如今,自然不会允许宇文承川亲自以身涉险,一旦有个好歹,那才真是损失巨大了。

    宇文承川却一脸坚持的单膝跪下了:“父皇,朝廷自然人才济济,可儿臣更想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不瞒父皇,那几年跟着枯竹大师清修,儿臣其实去过福建,对当地的气候和地形,乃至风土人情都有一定的了解,儿臣本身也有些功夫傍身,再加上护卫队的保护,无论如何也出不了事,况儿臣说的是身先士卒,谁又真敢让儿臣上阵杀敌去不成?万望父皇成全。”

    说得皇上渐渐动摇起来,早年皇上也是御驾亲征过的,当然知道一个文治武功都出色的皇上对臣下意味着怎样的权势与威仪,太子如今文治方面是让人无可挑剔口服心服了,却没有任何军功傍身,的确得有一些军功傍身,才能让臣工们越发的心悦诚服。

    皇上思忖再三,到底还是松了口:“既是如此,朕就准你所奏,不过得好生挑两个经验丰富的老将与你做副帅才是。”亲卫也得派好的,数量更不能少了,以免真有个什么闪失。

    “多谢父皇!”宇文承川忙满脸喜色的应了,又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个请求,能让韩副指……韩卓随儿臣一道前往吗,他是福建当地人士,又精明能干见多识广,有他相助,儿臣一定如虎添翼。”

    他原本可以私下带了义父一块儿去,让义父有机会手刃仇人的,可纸终究包不住火,万一事后传到皇上耳朵里,再连累了义父义母,可就不好了,所以倒不如直接摆到台面上来说,也好为将来大张旗鼓的为义父枉死的家人们平反做准备。

    皇上听得韩卓的名字,脸色一下子不好看起来,但思及大乱当夜韩卓的奋不顾身,又觉得自己这样小肚鸡肠,实在有失帝王风度,遂点头道:“也准你所奏便是。”算了,就当是奖励韩卓当夜的以命相搏罢,总不能其他人都得了赏,就韩卓一人没有,他可是历来都赏罚分明的。

    于是事情就这


    嫡女归来之盛宠太子妃_第206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