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赵氏贵女赵氏贵女_第50章

赵氏贵女_第50章(1/2)

作品:《赵氏贵女

    可谓绝妙,大好的仕途前程却要葬送在一个女人的手上了,为大梁不值呀,不值……”

    “定国公家的子嗣本就稀薄,赵国公以后只能这般独自在朝中了,还挺可怜的。”

    “不知陛下要痛失一个人才是何等心情?”

    赵文宛瞧着刚才还在兴奋的永平听到这些微起的议论时,蔫下来的情绪,叹息一声,安慰道,“我大哥的性子你是知道的,他既然愿意娶你,就已然接受了接下里的一切后果。”

    永平依旧有些默然,微微点头。

    这样的议论声在宴席底下不绝于耳,梁帝正在饮酒赏舞,兴致盎然,竖着耳朵忽而听到这么一句,立刻横眉倒竖,拍着桌子怒道,“冯卿家,你且说说刚才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冯大人立刻放下酒盏,跪在地上,直言道:“微臣自觉驸马爷是难得的人才,为其因着祖制要退出朝堂而惋惜,为陛下惋惜,为大梁国土上千千万万的百姓惋惜。微臣有一谏言,望陛下能够让驸马爷继续入朝为官。”

    底下忽然就有了附和声,有些老臣纷纷站出来与冯大人一道跪在地上,喊着“臣附议”,气氛一时高涨。

    “哐当”一声闷响,梁帝摔了杯子拍案而起,额头青筋凸凸直跳,指着下面一群不知死活的臣子,“你们这是要逼朕破坏祖制……”

    “请陛下破例允驸马爷入朝为官。”下面一片呼喊。

    这时候向来与定国公家不对付的秦太尉站起来愤愤的道:“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

    以秦太尉为首的一众大臣又呼啦跪了另外一地,纷纷随之道不可。

    秦太尉乃皇后亲信,先前杜丞相因着顾景行元气大伤,连他都险受牵连,听闻赵家长子要与永平公主订婚,觉得威胁颇大,出声阻止,“臣认为祖宗之本不可动摇,高祖时李毅驸马曾造反□□,动摇国本,才留下这等祖制,乃是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冯大人提议实为不妥啊。”

    “秦太尉这般说辞,前汉还有吕后专权,外戚当道,是不是也应该制定祖制?”冯大人一番说辞含沙射影的暗指了秦太尉与皇后一系。

    梁帝眯着眼眸扫过一众卿家,心中那一点教冯大人直直戳中,外戚当道!

    秦太尉一阵惶恐,立刻辩驳,“冯大人那是诡辩,别因着家族女子无法入朝选为贵妃便如此出言不逊!”

    你那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秦太尉就差掐着腰回击讽刺道了。

    “臣认为让驸马入朝为官实在荒谬,陛下当不用理会。”

    梁帝满意点点头,“太尉说的有理。”

    “圣上既然认为有理,那本王依旧祖制当为布衣,亲王爵位实乃荒谬。”正在热烈之际,大殿中缓缓站起来的一人开口道,玄色朝服挺括,站于百官之上,正是身份高贵的沐王爷。

    众人一瞧是沐王爷出声说话,顿时默然,大殿中攸然无声,陛下笑容僵在脸上,“皇叔何出此言,朕并不是皇叔想的那种意思。”与先帝同辈的此时也便只剩下这人了,加上战功赫赫,可鉴权力一斑。

    “那陛下还认为有理?”沐王爷生的极为儒雅,眼神却如利剑出鞘,甚是威严。

    “呵呵,那就如冯爱卿谏言,朕准了。”梁帝似乎是颇为无奈的接受了这般提议,悄悄瞧了一眼沐王爷,与其默契的对视了一眼,嘴角下的笑意却在这一声宣布中隐匿下去。史官你可要瞧清楚了,朕可是个好皇帝呢,这可都是沐王爷逼朕的……

    而这场争辩的主角――赵元礼坐在那里始终默然不语,面容沉静。

    永平抓着赵文宛的胳膊,脸上难掩兴奋地从沐王爷溜回了赵元礼身上,隐隐泛了水光。赵元礼像是有所感应般瞧了过去,见着人时眸子里的一点意外划过,露了无奈笑意,温润之余含着抚慰人心的暖意。

    在永平身侧,赵文宛未注意到两人互动,反是目不转睛地凝着沐王爷,为那无人能及的气度风华折倒,正满心欣赏之际莫名腾起一股被人盯上的错觉,还很凉,一侧头就看到了坐在不远的顾景行,用力执着酒杯,漆黑瞳孔里分明传递着一句再看眼珠子不保的讯息。

    被冷落许久的某人愈发凶残了,赵文宛陡然打了个哆嗦,讪讪一笑收了视线,待到宴会结束,两人又先一步偷偷地潜了回去。

    而准驸马向陛下岳丈谢恩完毕,乘坐披挂着绘有涂金荔枝花图案的鞍辔和金丝猴皮毛制成的坐褥的骏马,手执丝线编织成的鞭子,头上打着三檐伞,由五十人组成的皇家乐队在前边奏乐开路。

    这便是“宣系”,一路高调回了定国公府,惹得路上行人忍不住随行探看。

    ****

    六月初六,是钦天监掐算数遍的良辰吉日,梁帝的掌上明珠永平公主下嫁定国公府长子赵元礼,盛况空前,整个京城都因此而喧腾起来,十里长街,披红挂彩。

    定国公府红绸铺天盖地,一派喜庆气息,仆从往来,忙碌匆匆。赵文宛尤为不闲,一遍遍地查看礼仪流程,当初接手的时候看见婚礼流程的繁复,拿着烫金绵薄纸差点将它抖了下去,这跟她拍古装大戏里的结婚简直天壤之别,根本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仗。

    因着直觉,冷氏对于她兄妹二人,总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赵文宛暗里提防,送呈冷氏的婚事细节均让人备了一份给自己,当是小人之心也罢,她绝不容许大哥的婚礼出乱子。不过时至今日,倒像是她想多了一般,冷氏对于赵元礼婚事的尽心不亚于她,这般矛盾的,愈发让人看不透了。

    按着大梁规矩,赵元礼需穿着便服骑马到和宁门,在那里换上官服,再到东华门,用大雁、币帛等作为聘礼,亲自行到永平的月华宫迎娶公主,赵文宛作为驸马的家眷自然也是一路跟着,同去的还有赵宏盛和赵宏世。

    皇宫内廷不许闲杂男子踏入,就算驸马也得在外面候着,所以三人不得不停在了后宫的外面,由赵文宛亲自去接,原本这一接人的习俗是需要让冷氏这个当家长辈做的,但在赵元礼的坚持下,换成赵文宛入了宫。

    不多时,赵文宛便将永平从月华宫请了出来,赵元礼远远的凝望着那抹嫣红,黑眸芒光一瞬不瞬的闪烁,满是不掩的惊艳,他柔情地一笑起身缓缓走过去,从赵文宛手里接过永平,两人手握住的刹那间对视而望,仿佛沧海桑田已过万年,周身只剩下二人情深一世。

    两人皆是一身红衣,墨发轻扬,大有一副神仙眷侣般的模样。

    “不怕念起,唯恐觉迟,既已执手,此生不负。”赵元礼轻轻捻起永平耳畔的一绺发丝挽到耳后,如玉的眉眼溢满笑意,仿佛得到了稀世珍宝。

    永平便在那样温柔的注视下,羞红了脸颊,低低附和了那最后一句。

    赵文宛挨得近,听得分明,不知怎的眼眶有些热,不掩羡慕。

    随后由赵元礼搀扶着坐上了轿子,众人随行一起到陛下的大殿前。百官皆候在一旁,梁帝携皇后踏出殿门,再次宣读下嫁公主的旨意,百官齐声恭贺,场面声势浩大……从辰时宫门大开迎亲,到现在离开皇宫天色已见昏暗,一抹晚霞亮在天边。

    赵文宛扭头的一瞬间正好与在皇子堆里的顾景行对视上,只一瞬的,那一贯清冷的眸子就泛了柔和光芒,薄唇开阖,无声传递。

    ――嫁我,可好?

    顾景行目光执着而灼灼地盯着赵文宛,眼底的深情浓意一览无余。赵文宛看到他的同时,亦是看到了他身后所站的那些人,有梁帝,有皇后贵妃……掩了眸子,并未答复。

    一行人浩浩荡荡转身出宫,只留下身后礼乐攸鸣和梁帝眺望下折射的晶亮眸光……

    永平和大哥婚礼过后,赵文宛彻底得了空闲,春困过后,有些夏乏,午觉醒来便坐在软榻上支棱着脑袋走神,心里总觉得有一丝空落落的。

    宝蝉在旁边喋喋不休的说着听到的关于大公子的事情,说是驸马府这几日门槛都快被踏破了,见大小姐没有反应,宝蝉用手肘子戳了戳一旁的雪雁,“大小姐这是怎么了?这几日魂不守舍的。”

    雪雁掩唇一笑,悄悄地在一旁道:“许是瞧见公主和驸马爷大婚,咱们小姐有些羡慕了。”

    “哦……”宝蝉拖长了尾音,“也是,为何王爷还不来咱们府上提亲啊?”

    “你们两个姑娘臊不臊?”赵文宛直起身子懒懒的斜睨了他们二人一眼。

    “……”

    “……”

    正说着金玲就急急的跑过来,“小姐,六王爷来了,约您去出去玩呢,道是已经请示过老夫人那边了。”

    “不去!”赵文宛嘴上一边说着,一边进了里屋,水晶珠帘碰撞在一起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却无人看见那嘴角弯起的弧度。她不过是一时因着顾景行的身份地位犹豫,这人就晾了自个儿几日,这不……还是找来了。

    赵文宛换衣裳的手一顿,眸子里的亮光黯了一瞬,毕竟跳火坑也是需要勇气的。

    外间,宝蝉抓着脑袋有些为难,最后一咬牙就要出去,雪雁赶紧伸手拽住她,她一个踉跄,扭过来身子,“怎么了雪雁姐姐?”

    “你干嘛?”

    “小姐不是说不去么,我去给王爷知会一声,省得王爷在外面白等。”宝蝉愣头愣脑的回了一句。

    雪雁无力的抚上额头,嘴角抽搐,硬是将这个没有眼色的拉走了。

    六月的傍晚,艳阳染的天色绯红,大梁城都还不算太热,马车行了一会儿,顾景行在外面忽而叫住了马车,赵文宛掀开帘子一看,已经有些远离闹市,路上行人寥寥无几。

    马背上坐着人身姿挺拔,贵气逼人,薄唇微微启动,“宛宛,你下来,跟本王去一个地方。”

    赵文宛挑了挑眉梢,“去哪里?”

    顾景行却是不肯多说,只道:“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赵文宛挑了挑眉,不扭捏地踏下车来,顾景行已经弯了身子,伸出臂膀,她借力一登,跨上马背。后者嘴角勾着一抹满意的深深弧度,环抱住赵文宛的身子,将她拴在臂窝里,一阵尘土飞扬后,马儿就消失在了路上。

    一路劲风吹过,凉意徐徐,赵文宛瞧着眼前青绿快速的飞过眼底,临到快要出了城门的时候,马儿却转了头儿,折去另一个方向,直到马蹄声哒哒哒的频率减缓,停在了一处城墙边。赵文宛抬头好奇的望着巍峨的城墙,“为什么要来这里?”

    顾景行今日与往日极为不同,赵文宛能感受到他的沉默,似乎隐着一丝别样的情绪,他先跳下马来,就像刚才一般张开臂膀,赵文宛淡淡笑了笑,跳下来,落入一个宽厚臂弯里,耳边传来他低沉的声音,“宛宛,我们上楼去。”

    赵文宛心底隐着一丝猜测,顺从地随他一起。城楼的石阶又长又陡,赵文宛爬了一会儿就觉气喘吁吁,顾景行便蹲下身子示意她趴到背上来,赵文宛乌眸一亮,趁着四下无人便没有拒绝。

    顾景行静静地背着,赵文宛心底愈发有些触动。

    守城的将士见到顾景行,立刻屈膝行礼,可见不是“生客”了,继而他们的目光就落在赵文宛的脸上,微微一愣,王爷今个怎么会带一个女子过来。

    赵文宛本在见到人的时刻就要下来,奈何顾景行拽得紧,她就这么受了瞩目,别说,还挺不好意思的,只是平日里端着惯了,倒没让人看出紧张来,只觉得王爷背上的女人万分霸气。

    顾景行瞧他们一双双的眼睛盯着某人瞧,微微不悦,干咳了一声,将士赶紧别过脸去。满意地收了视线后,才将人放下,拉着她走到城墙边上。

    “宛宛,我一直想带你来瞧一瞧这里的景色。”

    赵文宛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眺望远处,城郭之外苍茫一片,护城河在夕阳的照耀下清波灿烂,静静流淌,霞光仿佛将二者融为一起,天地一线,一切似乎都变的若有若无,十分渺小,那种大气之势从心底幽然而生。

    “这儿的景原来这么美。”赵文宛感慨一句。

    “我就知道你也会喜欢,每当我心烦意乱的时候就会来这里。”

    赵文宛扭头见顾景行迎风而立,脊背挺直的站在旁边,那坚毅的脸部线条在此刻尤为清晰,赵文宛心中咯噔一下,紧接着顾景行便神色沉重地开了口,“宛宛,本王一直未肯接受封地,除了为母妃和永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他凝视着城墙外,目光有一瞬的悠远,“本王希望大梁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可……”

    “可总有些蛀虫想要啃咬这太平盛世,如今的大梁已不复昔年繁盛光景,多的是些蠢蠢欲动的自私小人,若不拔除,必将危害社稷。”赵文宛接了他的话,亦是眺望远处,悠悠说道。

    大哥向来不避及她,朝堂之上的事情便也知晓一二。梁帝是位好君主,却因为性格使然,不敢大刀阔斧的改革,多是抱着无功无过的心态,谨慎地过这帝王一生。可作为继承的太子……

    思及此,赵文宛回转了视线,落在顾景行的身上,有一瞬的恍惚。剧本‘她’身死后就没有留意过顾景行的结局,这人是帝王将相之才,那为的是江山,还是为坐拥江山的位子?

    顾景行亦有不小的吃惊,深邃的黑眸中翻卷着不尽的波澜,像是想透了什么道,“过些时日我要离京一趟,在此之前京中尚有……事情要处理,不能常去看你,宛宛莫要怪我。”他的声音中梗着一丝不舍与深情。

    “此去不知多久,我答应你,回来便是我兑现承诺之日,不问世事多烦扰,只愿共你到白首。从今往后,让你无忧无虞。”

    赵文宛闻言怔在了当下,看着那双幽深眸子,意会到了他的保证,对自己的许诺。不由弯了弯嘴角,豁然的一笑,回握住了他的手道:“那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顾景行听到这句发生一声微不可闻的舒气,扶着赵文宛的肩膀将一把将她搂在怀中,吻了吻她的小巧耳垂,近似呢喃,“宛宛,待我回来就成亲罢。”

    赵文宛还未应声,唇便被严严实实的堵住了。

    ☆、第109章

    自前儿个夜里雷声大作,已经连着下了两天暴雨,转到今儿个才小了些,细密的雨丝在天地间织起一张灰蒙蒙的幔帐,檐前垂挂雨帘,落在青石砖上,溅起一个个小小的水花。

    虽说是下午的光景,可瞧着像天黑了般。

    “南州来的荔枝,我也吃不了那么多,拿过来一道,你尝尝。”沐兰嫣让贴身丫鬟呈一大盘儿上了桌,笑着对赵文宛道。

    赵文宛瞧着那一颗颗水灵的荔枝,不由想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故事,要知道这荔枝产自南州,就算快马加鞭也得有个几日,这么新鲜的极为少见。

    沐兰嫣动手剥了一颗,递予赵文宛,“用的是乡下的土办法,当荔枝熟了后摘下,锯断毛竹弃掉上半截,剖开下半截将荔枝装进竹节里,用铁丝箍紧,最后敷以黄泥,不日k合。荔子藏在竹节间,可以保鲜半年以上。”

    随后又像是想到什么,嘴角挑了一抹玩味笑意道,“京城真是个有趣的地方,我不过偶尔提了一句南州的荔枝熟了,就有人巴巴地送上门,之后京中就盛传我尤爱荔枝,其实,我也没那么爱吃这种果子。”

    “最难测的是人心,最难辩的是人言。”赵文宛亦是有所感


    赵氏贵女_第50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