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浮生小记浮生小记_第81章

浮生小记_第81章(1/2)

作品:《浮生小记

    人告诉他,但是他就是觉得只要自己对她说下去,总有一天王妃会突然听懂了,然后神志也就会恢复了。

    处理完了政务,他又说:“如今旭儿和捷儿都长大了,替我担起了很多的事,顺儿也懂事多了,每天读书习武,过去怎么也静不下心练字,现在每天晚上都在雍和殿里用心写三百个大字给你看。”

    入睡前他还在对王妃说着,“现在王庭中很多人都上书让我新立一位侧妃管理王府内的事务,就是前两天卢苘看过你也让我收个侧妃呢,还说等你醒了也会理解的。”

    “卢苘他不懂,如果你知道了,一定会生气的,也许还会一气之下回青山城呢。我还记得上次我们离开鹿岛时,陈春暄特别看了我一眼对你说鹿岛随时恭候你回去。”

    “不过,我想他也知道,你一辈子都不会再回去了,你会和我一直在一起。”

    然后他看看王妃,见她还是没有像以前那样斜睨着眼睛,高傲而娇横地说“不许”忍不住滚下了眼泪,轻轻拍拍她的后背说:“放心吧,我不会接什么侧妃进府的,我会等着你醒过来,不管多久。”

    夜里,司马十七郎替她解了衣服,“我们如果再有一个孩子,你是不是就好呢?”他缓缓地进入她的身体,“再生一个可爱的女儿吧。”

    可是,王妃就是没有反应,似乎她的感情神志已经全部被带走了。

    入秋后,淮北的北部边境照例又起烽烟,鲜卑王庭联合几个胡人的政权大举进犯,令人吃惊的是,他们也拥有了火器。

    司马十七郎不得不参加更多的公务,异常忙碌起来,再也不能整日陪着王妃了。就像卢八娘赌气离开淮北时曾经对他说过的,如果淮北不复存在,那么她更是无处安身。

    打击鲜卑王庭不只是单纯对敌的问题,淮北境内大量的鲜卑贵族也需要关注,他们中是否有鲜卑王庭的奸细?是否有人看到王庭重新打回淮北而又蠢蠢欲动?当然淮北境内还有很多新归附的杂胡:羯胡、卢水胡、氐胡、白龙胡等等,总和起来数量并不少。

    就是这样忙,司马十七郎还是放心不下王妃,便将她接到了正泰殿,白天他忙着的时候就让卢八娘在殿后,这样他时不时地都能过来看她一眼,晚上也直接就在正泰殿留宿。不管桃花捷儿等怎么表明他们也能照顾好王妃,他就是认为只有跟在自己身边,王妃才能好起来。

    出兵自然是定局,淮北建立之初就是靠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现在虽然暂息兵戈,但是武力卫国的方针却不会变。至于鲜卑人手中有了火器,还真不能吓住淮北,且不说他们手中的火器没有淮北精良,就是精良的火器现在也不是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更是一种震摄力量。

    很多工作不只是对外的,淮北内部有很多鲜卑贵族,司马十七郎一手采取拉扰的手段,另一手也是极强硬的手段,有异心异动者,一经发现,诛杀无论。

    大军已经整装待命,只是由谁出征司马十七郎还是没有下最后的决断。如果没有王妃的病,他自然会带着旭儿出征,迎头痛打进犯者。可是现在如果将王妃留在王府,他又实在不放心。

    现在王妃就像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姑娘,跟在他身边已经习惯了,就像现在他在看折子,她就依在身边。虽然神情还是木然,也从不言语,但是她只是盲目的依赖。

    “父王,我能行的,就让我带兵出征吧!”旭儿坐在父亲对面的席上再三地请求。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司马十七郎是淮北之主,身经百战的他对于战争有着敏锐的直觉和深刻的理解。长子虽然已经能担起淮北的很多事务,但是还是太过稚嫩,跟随自己打下淮北的老将虽然会服从淮北王世子,但在内心未必没有轻视毛头小子的意思,而将士们心中的轻微波动都会对战争的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鲜卑王庭这一次联合数个胡族挟复仇之心前来,其势汹汹,淮北实力虽然远比胡人强,但是内部有太多数量的胡人没有完全整合融入,况且两年前的大胜也让大家有了骄傲之心,所以这一场仗不能败,只能胜,还要大胜!

    在淮北王的心中,他原是打算再带旭儿三五年,然后才会放手让他自己去打一场仗,至于派一位大将出征,司马十七郎也不是没有顾忌,他不希望淮北众将中有一个人在众人之上。军权还是掌在自家人手中好,而他虽有众多兄弟,也跟没有差不多,能靠的只有自己的儿子。

    他最后下了决心,“旭儿,你已经十六了,这一次我就把重担放在你身上,父王相信你一定能把胡人赶走!”

    “母妃哭了?”旭儿突然大声叫道。

    司马十七郎不可置信地扭过头,就见靠着他肩膀的王妃果然流下了大颗的眼泪,然后她的嘴角也微微翕动,半晌说:“你们父子都去吧,我留在平北城。” 久不言语,她的声音沙哑且不流利,但是很清晰。

    “王妃,你醒过来了?”

    “母妃,你没事了?”

    “是的,我没事了。”卢八娘缓缓地说,这么多天,她似乎一直在摸索,周围是无尽的黑暗,偶尔也能透进一些光亮,她最初是不想抓住这些光亮,然后她就是想抓但抓不住。

    今天,丈夫和儿子面临的坚难决择让她有如就要溺水的人,不是彻底淹死就是抓住最后一要稻草浮上来,所幸她浮了上来。

    “你们都去吧,我能行。”

    尽管大敌当前,但是淮北王府一面欢腾。王妃的病好了,这对淮北王、世子、两位郎君和所有的人都是极大的鼓舞。

    在这样欢腾的气氛中,北征最终确定了主帅――司马启明将在近日带领十万人前往边境拒敌。

    “父王仔细想了,还是这个方案最为稳妥,也能顾及好各个方面。”虽然王妃看起来好了,但是司马十七郎并不敢完全相信,他将自己想好的计划沉稳地布置起来,“你带大军先行一步,先将胡人的攻势阻挡住,如能克敌致胜最好,如不能就坚守城池,我随后会带大军前去接应……”

    父王是为了等母妃的情况再好一些,司马启明理解并赞成,而且作为一个年青人,他为自己能有独立率领大军交战的机会兴奋异常,“父王母妃,你们都放心吧,我能行!”

    “旭儿,你还是太年轻,让你父王与你一同北上吧。”卢八娘反对。

    “我也不止是为了留下照顾你,”司马十七郎解释道:“定北城和平北城内都有很多鲜卑贵族,最大的穆家有几万奴隶,也就是有几万的兵马,旭儿身处前线,后方有人能镇住他们也好。”

    然后他详细地给旭儿讲起了他北渡后与胡人无数次交锋得来的经验,又再三叮嘱他:“淮北众将都是你的叔伯辈,个个身经百战,你要尊重他们,认真听他们的建议。但是身为世子,你更要能在关键的时候有所到决断。”

    “仗打得顺利时千万记得不要得意忘形,塞外的地形与我们不同,切莫轻进。另外胜负乃兵家常事,每一个将帅都有过失败,这时必需能够稳住,等待合适的时机重新再来……”司马十七郎指点着地图,“如有不如意,就回师与父王汇合。”

    “我都记得了,父王。”

    旭儿领兵出征了,司马十七郎调了陈勇柳真等人随后带着第二批大军进驻了定北城,而他本人并没有北上,卢八娘得空问他,“你是不是接到了什么消息?”见他还不想说,就又补充道:“我不过是心病,既然调整好了就不要紧的。”

    “唉,还是瞒不过你,其实不用你操这么多心。”司马十七郎叹道:“我连旭儿也没有提,不过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就等着这些跳梁小丑们出来。”

    原来京城那边传来消息,据说这次鲜卑人出征是朝廷唆使和支持的。而且火器的密方可能也是朝廷透露给鲜卑人的。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心情好了点没有?

    第231章 穆崔氏为救子叛夫 朱四娘因

    鲜卑王庭已经被打残,休养生息不到两年就重新杀了回来,最清楚淮北实力的他们能够如此选择,肯定是有着更为深刻的原因:其一,淮北内部肯定有鲜卑人的内应,其二,还有别的势力与鲜卑人联合。

    鲜卑贵族率部投诚,其中杂了别有心思的人是很正常的,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想到,但是谁会想到朝廷会支持鲜卑人南下呢!

    至于火器的密方,文化非常落后经济非常不发达的鲜卑人的确不可能独立研究出来,而只有喜欢炼丹又会制造烟火的南人才能根据残留的火药琢磨出成份,事实上火药的的发明正是从炼丹而来。

    “消息准确吗?”

    “应该是准的,只是没有足够的证据。”司马十七郎严肃地说:“具体的事情由丁相做的,至于是不是皇帝的意思就没法追查了。”

    “引胡人相助,唉!”卢八娘也叹了一声气,但又没有什么不理解的,五胡乱华的形成期间就有诸王引胡人相助的原因,而历史上如此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皇帝肯定是知道的,只是他不会承认。”

    应该是皇帝对淮北无可奈何,又害怕淮北稳定影响皇权,然后就想出了如此的下策。

    “我先把鲜卑人制服再说。”司马十七郎显然对于朝廷勾结鲜卑人的心情更为复杂,也会想得更深远。

    如何处理于朝廷间的关系,卢八娘并不打算插手,那要算司马十七郎的家事,就由他自己决定吧,她只要知道十七郎不会将淮北受制于人就行了。于是她也将目光放回了淮北境内的鲜卑人,“我打算近期办个宴会。”

    “你身体刚好,就不要办宴会了,淮北的鲜卑人我会对付的。”

    “我病好了怎么能不摆宴庆祝一下呢?”卢八娘笑着说:“你不要再把我当成病人了,我毕竟淮北王妃,总要做王妃应该做的。”司马十七郎现在还在平北城,不正是在等待抓出做内应的鲜卑人吗?自己正好帮他一把。

    淮北王妃的宴会很快就准备就绪了,卢八娘一大早就对着镜子认真打扮,没想到本已经去了正泰殿的司马十七郎又返回来了,在她耳边轻声道:“你多注意一下穆家。”

    “我知道了,”卢八娘笑着答道,然后对着镜子将粉均匀地扑到脸上,见十七郎的目光还在镜中自己的脸上,便用双手覆在镜上,“一句话让谁过来传不行?一定要自己过来,有什么可看的?”

    “就是想再宴会前再看你一眼,”司马十七郎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后背,“你能醒过来与我在一起,这已经很幸运了。至于相貌,你哪里丑了?还是和过去一样貌美。”

    卢八娘缓缓地松开手,认真看着镜中的自己,鬓发乌亮,双颊飞红,正是一位中年美妇,“不过我化妆了呀!”

    “可是你的眼睛还是过去的你。”

    果然镜中那双眼睛依然神采奕奕,顾盼间带了一丝高傲,正是卢八娘的眼睛,然后她就见自己的眼睛微微弯了弯,露出了笑意。

    “王妃,我发现我们长得很像呢!”司马十七郎的眼睛在镜中也向她弯弯地笑着,“你看,眼睛、鼻子、嘴,是不是都很像?”

    “还真的是呢!”卢八娘惊讶地叫了起来,两人的脸在镜中紧紧地挨着,五官果然越看越像,“原来还没注意我们有夫妻相呢。”

    司马十七郎轻轻地转达了一下脸,然后他们的额头碰上了额头,鼻子碰上了鼻子,嘴碰上了嘴,“果然都对上了!”司马十七郎笑道,又伸出舌头在王妃的唇上轻轻地舔了舔,“嗯,你比我香一点。”

    卢八娘的脸腾地红了,“正泰殿里大家都在等你,赶紧去吧。”

    司马十七郎也知道自己应该去前殿了,但是依然不舍地叮嘱,“你要小心一点,不能太累。”

    就是再忙司马十七郎每天也要抽空回雍和殿几次看看王妃。不论是人还是物,只有经历过失去的痛苦才更加知道拥有时的幸福。在王妃病时,他多少次想过,如果没有王妃,他该怎么活下去呢!

    但是上天就是对他一向厚爱,将他的王妃送了回来。

    其实于司马十七郎,只要王妃回来了,无论是什么样,他都会欣喜万分。但是王妃从骨子里的高傲却从不会妥协,无论什么,她都要做到最好,包括对她自己。于是他便眼看着王妃像一株失了水的花在得到雨露后重新发出了生机。

    自从去年夏天至今,淮北王妃只在新春时节办过一次宴会,接见贵妇贵女的次数也少得很,所以这一次的宴会非常盛大,淮北高层的女官和内眷都受到了邀请,而接到邀请的人,如果没有实在脱不了身的原因都来到了。

    很多人都非常注意观察王妃,毕竟她那么久了没有公开露面,只说是在养病,倒底现在如何了呢?

    卢八娘含笑接受了贵女们的拜见,感受到大家的目光,泰然自若地笑着,她懂得大部分的人都是出于关心才会如此关注自己,微笑着与所有的来人打招呼,向她们展示自己一切如常。

    果然随着阵阵寒暄,大家心中最后一丝怀疑都消散了,王妃还是与过去一般无二,也许她并没有真病,而只是想休养一段时间?

    卢八娘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将她过去已经建立的威信收复了,然后她自然又巧妙地将一些鲜卑大族的主母们留在身边说话,鲜卑王庭与淮北间的战争,最难过的就是投靠而来的鲜卑人了,所以穆家、贺家、陆家等没有一家有缺席的人,她们也格外殷勤地在王妃身边流连,来表达她们臣服的心意。

    湖阳郡主来得很晚,听到通传卢八娘微笑着站了起来,向她招手道,“姐姐,今天你可是晚了,要罚的啊!”

    行事一贯得体妥当的湖阳郡主赶紧上前行了礼,然后才起身到了淮北王妃身边,待王妃坐下才在她一旁的位子上落坐,“王妃,今天官学里有新的安排,所以才晚了,可不能罚我!”

    湖阳郡主确实能干,经过与礼部一干官员的博弈,最终保住了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最高权利,并在王妃的支持和指点下,将淮北的教育管理得井井有条。

    “你是忙人,我自然知道的。”卢八娘一笑,然后只做不知好奇地问:“官学有什么事,让你忙到了现在?”

    “官学里不少学生都是淮北军中将领的子弟,他们的父兄跟着世子出征,现在家里没有管束的人,不免生事,前两天有几个半大小子偷偷从家里出来北上了,幸亏被家人发现追了回来。于是很多人家都找到我想办法,”湖阳郡主接过待女送的茶喝了一口又道:“我们就想,这些孩子们不就是想跟着上前线打仗吗?不如学堂里就办一个军训,把大家带到军营里训上三个月。”

    然后湖阳郡主便把军训的一些要求讲给大家听,在坐的女眷们几乎每一家都有子弟在官学,所以也非常关心。

    “这三个月完全是封闭的,按照青山城军校的规矩训练他们,就连吃食也是按军中配给的标准,让这些毛孩子们明白行军打仗不是玩的。不止操练习武严格,其它方面也都一样……比如除非家里有大事,否则都不准离营。”

    卢八娘漫不经心地向周围看了圈,特别注意了几个人的表情,又笑着问:“要我说军训虽是好事,但是免不了要影响学业,又弄得这样严厉,是不是太过了些。”她的话果然引起了一些女眷的赞成。

    湖阳郡主却很坚持,“玉不琢不成器,我们也是为了学生们好。


    浮生小记_第81章(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