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偶然救赎偶然救赎 第2节

偶然救赎 第2节(1/3)

作品:《偶然救赎

    这几天他没再让姜杨做饭,虽然叫外卖,每顿都有必不可少的类似山药骨头等对伤口愈合颇有好处的汤食。

    几天下来姜杨气色好了不少,整个人看起来更鲜活,一想起来就笑嘻嘻地问姜俞到底叫什么名字。

    “我记得已经说过了。”姜俞说。

    姜杨被他正儿八经的语气弄得自我怀疑,是不是再次失忆了:“哥没说过吧,你说了我怎么会忘。”

    他一下一下扒拉着姜俞的衣服:“哥,我知道你名字金贵,一般人不配知道你的名字,可我不是一般人,我也姓姜,和你一个姓,是你的弟弟呀。”

    姜俞听他又乱七八糟地瞎扯,一时间被他的幼稚行为整得哭笑不得。

    明明已经偷偷看过他钱包,里面摆着一张身份证,上面写的两个清晰大字肯定也看见了,怎么还不依不挠地问。

    他把人从身上扒下去,脸色开始有些担忧:“我看你这不记事的毛病越来越严重了,明天你去换药的时候,顺带也深度检查一下脑子。”

    姜俞这话虽然有玩笑成分,却是说得半真半假,那次检查说除了骨折没啥大问题,怎么就失忆了呢,到底发生了什么?

    ———

    漉水市,商业中心12层。

    “还没找到?”一道阴冷声音质问。

    “底下的人还没消息传来。”

    低沉的声音变得微怒:“期限已过,你们都是白混的吗!?”

    紧接着有纸张摔在地上的细碎声。

    面前的人斟酌了一下言语,在老板盛怒之前开了口:“漉水市黑道白道的关系用遍了,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找到。”

    “找!扩大范围继续给我找!我就不信了,好好地一个人能凭空消失!!”

    说话的人停顿了几秒,接着又响起,声音似乎在微微颤抖:

    “我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

    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姜杨就被叫醒,姜俞说以你这个速度走完楼下那条巷子都得半个小时,姜杨当然表现得毫无怨气的样子,吃了饭跟着姜俞去医院。

    认识医生的好处就是省了挂号排队的琐事。姜杨巴着姜俞走了后门,直接让小护士给他换了药。

    小护士带着他到了一个今天没有用上的房间,在安静宽敞的环境下,动作娴熟地为他换药。

    姜杨觉着来了机会,嘴甜道:“辛苦小姐姐。”

    护士小姐姐长了个圆脸,人害羞,听他这么一叫,红了脸更像一个苹果:“你是姜医生的弟弟,应该的。姜医生平时人很好的。”她敷药的时候动作很轻柔,自顾说道:“不过从来没听说过他有弟弟诶,你是他亲弟弟吗?”

    姜杨忽视她的话:“那你们的姜俞医生有女朋友吗?”

    小护士奇怪地看着他:“你是他弟弟,你都不知道,我们就更不知道了。”

    姜俞歪头一想,好像是这个理,便不再纠结这个问题,朝着小护士嘿嘿一笑,安静地任她进行动作。

    撕掉脸上的几块小纱布,小护士说好得差不多了,还感叹道姜医生家里的基因好,一家人都长得这么好看。

    刚要重新贴上新的纱布时,姜杨阻止她,说:“既然快好了,就不用再贴了,怪不透气的,回头我给你们姜医生说一声就是。”

    小护士看伤口已经没什么大碍,又听见他说会自己给医生打招呼,就点头答应了,把纱布丢进垃圾桶,让他坐在轮椅上,推着出去。

    轮椅是刚刚姜俞让人给拿的,费用记在他账上。姜杨一直这么走下去,不但脚好不了,还得成个半残废,索性就用个轮椅坐着,方便又安全。

    姜杨一看不用再跳着走路,哭得感天地汽鬼神,对着姜俞直接叫了一声“爸爸”。

    吓得姜俞喷了他一脸茶水。

    然后姜杨哭不下去了。

    姜杨被小护士推出来的时候,姜俞正在忙。他只往这边扫了一眼,就愣住了。

    视线里的人没有纱布的遮掩,一张脸比起第一次见,消肿了不少,完好无损的皮肤很白,脸蛋精致,线条柔和,还带了点点笑意,虽然坐在轮椅上的一条腿打着厚厚的石膏,并没有影响整个人的通身气质。

    姜杨把他的表情看在眼里,眼睛都亮了:“哥,是好看吧?你看你都看呆了,哈哈哈哈哎哟。”

    “……”

    姜俞回神来,恢复到工作状态,低低应了一声。

    “嗯。”

    是出乎意料的好看。

    第09章

    接下来的日子姜俞照常上班,姜杨则在家里养伤。到底吃外卖还不如自己做,一个人在家闲得慌,除了睡觉翻书看电视,偶尔也会锻炼厨艺来打发时间。

    万事开头难,他根据姜俞每天买回来的菜,对着手机上的食谱捣鼓。经过那次全场垮掉,之后就再没有做过比那个更糟糕的食物。

    只是刚开始食谱上几克几毫升用量无法摸准,好在几顿下来心里也有个大概,毕竟熟能生巧,觉得厨房里也就那么回事,至少不会太咸,面相看起来也不会糊糊地让人难以下咽。

    中午做了一份豆腐肉片汤,一份清炒西兰花,一碟腌豆芽。姜俞叮嘱过他不要吃太辣,也不能太油腻,总的来说就是进食要清淡营养。

    右脚依然打着石膏,其他伤口还敷着药。做饭的时候只能虚抬,左脚承力,把需要用到的调料都放在一个地方,伸手可触,几个菜做完很本不需要他挪动一步。

    厨房连接客厅处有一道低槛,轮椅不好操作,姜杨只能一手扶墙,一手端着炒好的菜放在餐桌上,又把手机揣在兜里,才慢踱踱跳到凳子上坐下,享受一中午忙碌的成果。

    手机是姜俞以前用过没有扔的旧手机,还能继续用,就买了一张新卡让他暂时拿着,方便联系。

    那时姜杨心里想自己孤家寡人,谁都不记得,唯一认识的还都天天见面,就算是一个废弃手机简直都觉得浪费,但是最终没有拂姜俞的好意,笑嘻嘻接过来捧着一个劲爱护,当块宝儿似的,把里面功能摸了个透,没发现什么隐私秘密,心中小小失望。

    后面他才明白过来姜俞那句“方便联系”的深意,其实是把他当成一个夜晚食堂了。

    中午就不说了,因为时间紧凑,姜俞难得回来吃一次饭,晚上就不一样了。除了这人轮休不上班,几乎每天到了半下午,就会收到一条短信,条条都是两个字,不多不少,一模一样没有新意:要回。

    偶尔也会突发情况,医院忙,走不开,不能按时回来,就会在饭点之前通知一下:先吃,不用等我。

    对于这种模式和变卦方式,姜杨在刚开始还有些蒙,后来习惯了也觉得挺不错,做好饭等一个人回家,总比流浪街头或者生死未卜要好得多。

    比如现在,手机叮叮叮叮闪烁着,划开一看,不出所料入眼是两个字。

    嘴角一勾打了个响指,躺在沙发上接着看书。这本书他在姜俞房间里的书架上随手挑的,名字新颖怪异,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不过,是失忆的原因吗?不然为什么看不懂呢?!

    翻来翻去有些焦躁,最后打开书盖在脸上。

    思绪有些飘,不过飘得再远也只能飘到从垃圾堆醒来的那一刻,其中大部分被姜俞占据。这样回想过来,这一段生活很单调,只有姜俞,屋子,医院,但却是自己不愿意改变的存在。

    要有多幸运,才能在无法预知的时机,遇上陌生未卜的姜俞,拼这样一个毫无把握的赌注,赢得这场没有被放弃的游戏。

    如重生,如枯漠遇露,如冬竭春至。

    ————

    晚上姜俞六点到家,打开门就是浓烈的饭香味扑鼻。

    姜杨从厨房跳着出来,端着一碗白米饭,看见姜俞乐道:“哥,回来了啊,刚好洗手吃饭。”

    桌上是红烧肉,蒸排骨,番茄炒鸡蛋,炝炒青菜,色香俱全,有模有样,就是不知道味道如何。姜俞点头:“不错,没白待在家里这么久。”

    姜杨递给他一双筷子:“好歹我也是个人嘛哥,手脚健在,智力在线也不色盲,也是可以拿来用的啊,除了吃喝拉撒,当然能为你排忧解难。”

    “红烧肉有点油腻,不过还能吃,排骨味太淡,小青菜还行,比第一次进步多了,番茄炒鸡蛋是几道菜里面最好吃的,是因为简单?”

    姜俞听惯了他说话天马行空,不理会他,只一道道点评他的成果,语气中肯可靠。

    对面那张刚才还求表扬的脸瞬间抽搐了几下:“我在努力嘛,哥,我已经很努力了呀,我真的超级努力了的。”

    姜俞从他的脑袋往下扫去,视线被桌子截住,收回目光盯着他似笑非笑:“看得出来,快吃饭吧。”

    距离把人带回来,已经过去大半月。

    姜杨脸上的淤青渐渐变浅,不仔细看就不怎么明显,当然痊愈以后也越发突显这张脸的姿色,年轻漂亮,若放在古代,颇有招蜂引蝶的趋势。他第一眼看得时候有些离不开眼,好在看习惯后也就自然了。

    十几天来,姜杨几乎没有单独出过门。小区太旧,没有安装电梯,姜杨的情况下楼又太不方便。所以只有在他休假时,大发善心带着人坐在轮椅上去感受一下外面地热闹,在街边溜达溜达,购点小货回家。

    如果工作日下班回来得早,并且心情也不错的话,偶尔也会把人推出去,吹吹凉风。尽管是冬天,再冷也是新鲜空气,比一直闷在屋里吹暖气自在得多,就当饭后散步愉悦身心,也不会去管一个年轻人坐在轮椅上,会引来其他人怎样的异样眼光。

    第10章

    姜俞对每一个环境都适应得很快,陌生人地闯入让他体会到了群居的滋味,那是在和姑母家借住时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对他来说,姜杨的出现是个意外,很奇妙的意外。

    一只不安分的小野猫,行动不便导致在无形之中被禁锢,每天反复着枯燥乏味的生活,却是出乎意料地平静,同时也是出乎意料地上进和温暖。

    每天回家都有人等待,有人准备好晚餐体贴矩齐地摆在面前,有人时刻如觅食小鸟在耳边叽喳喧闹,这种聒噪而安心的日子,他曾翘首以盼,又暗暗提醒自己,别期望,别失望,到后来能淡然处之,

    没想过这种期盼能够不经意失而复得,还是来自于半熟不熟的乌龙业界碰瓷,大概是自己一个人太久,大概是由当初的客人变成了主人,这种拥有让他说话行路都是理直气壮,就连心情舒畅的时间也更密更长。

    ——————

    “哥,其实我不用轮椅也可以了,你看我刚刚下楼梯不是还挺顺利的吗?”姜杨被后面的人推着穿过冷清的巷子,看到前面一家早餐店,伸手指着说:“哥,我想吃包子,就你平时爱吃的那家。”

    姜俞把轮椅收好,让他上车,自己去买早饭。住在居民区,尽管天气严寒,早晨这个时候人也不少,前面排了两个,姜俞只好在后面排队等候。

    今天休假,打算带着他去医院换药,买了两份,拉开驾驶门坐上去,一齐放在位置中间:“吃吧。”

    “在车里吃啊?”姜杨打开袋子闻了闻,不确定地问。

    “那你下去吃吧,我先走了。”姜俞启动车子,戏谑道,盯着前面车况,不看他。

    “别别,我这不是怕把你爱车熏成包子味了,味道挺大的。”姜杨拿了一个包子喂嘴里,猛吸一口豆浆,注意到旁边人两只手开车,没空吃饭,转头:“哥,要我喂你不?”

    姜俞没来得及拒绝,一个包子凑到他嘴巴前,无奈张口,好在包子小,能一口一个。

    姜杨拿起另一杯豆浆去找他的嘴,伺候服帖了。

    “行了,我待会儿吃。”姜俞心想空调是不是被偷偷调高了,不然怎么喝了一口热豆浆,身心似乎都暖了许多。

    姜杨应下,过了一会儿嘴里又开始低声念起来:“好运来百货大楼…时代广场…法国高级餐厅…”

    “吃着东西,还堵不上你的嘴。”姜杨往旁边瞥了一眼,发现他一边吃,一边凑在车窗张望。

    姜杨坐正身子,就着吸管咕噜一口豆浆,奇怪地说:“哥,你说我怎么会认识这些字呢,想不起来我为什么认识,可是一看就知道它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好神奇。”

    “那是因为你潜意识里就保存正常识别事物的能力和信息,失忆又不是失智。”前面是红灯,姜俞踩刹车降下速度停在后面,突然侧头一瞬不瞬地盯着他看。

    “怎…怎么了?”姜杨莫名感觉一道灼热的视线,扭头就被他直勾勾看了几十秒,心里发怵。

    等到红灯变成绿灯,姜俞才别开目光,缓缓前进,说:“待会儿是该仔细检查一下你的脑袋,毛病太多。”

    ————

    恰巧今天医院人多,他们又去得晚,干等下去可能得下午才能轮到他们。姜俞适当打了招呼,带着人走门路,很快重新做了一遍颅内ct,检查结果要第二天才能拿。

    这边检查完后才去换药。小护士们忙不过来,姜俞就让他坐在自己的门诊室里,亲自上手。

    姜杨也换过两三次药,每次都是无偿麻烦其他人,虽然几分钟就能搞定,其实私心更期待姜俞做这件事。此时惊喜来得太突然,一时间笑得花枝乱颤。

    腿搭在凳子沿,石膏包住的部分不用管,姜俞把他裤子挽起来,撕下纱布,敷药,再贴上新的纱布。

    “啊!”大约是碰到了伤口,姜杨低呼出声。

    按理说他的外伤也好得差不多了,这是最后一次裹纱布上去,只要不下重手,就没什么疼痛感。姜俞瞥了他一眼,有看穿一切的稳重态势,手上的动作却不自觉放轻了。

    换好后一抬眼就看见姜杨露出白晃晃的牙齿对着他笑,眉眼间快要弯出一朵花来。

    姜俞心尖没由来颤了颤,不知道这人为什么刚才还被痛出声,现在又能笑得这么开心。把他的腿放好在轮椅榻上,走到洗手池边摁了洗手液搓手:“还认识我是谁吗,瞧你那傻样,检查的时候没受打击吧?”

    “没有,我是高兴你能为我换药,我可高兴了你知道吗哥,就你动作最最轻最温柔,我都不疼,其他人弄我我都疼死啦!哎呀我想抱抱你。”姜杨一点都没有掩饰自己的情绪,如果他现在能走路,恐怕就要像他说的那样,夸张地扑上去抱住他了。

    姜俞看他这样,心想是不是又失忆了,不然怎么能演得这么像,搞得刚才敷药呼出声的人不是他一样。

    扫过他已经把裤管放下来的腿:“我想我们还是现在去拿你脑袋的检查报告吧,看你这样子,很急需。”

    第11章

    拿到报告时,姜俞仔细看了一遍。

    图像上显示脑组织和各个脑层面正常,只是位于端脑颞叶的内侧深部有一小块黑色,猜测是被重击后脑内受伤留下的淤血,面积一个指甲盖照片大小,但是位于大脑紧密区,也许会压迫到神经,想必这可能是导致记忆流失的最大原因。

    他虽然是个外科医生,但在神经外科这块还有些知识欠缺,可以下结论却不敢


    偶然救赎 第2节(1/3),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