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剧]李唐逸事[历史剧]李唐逸事 第36节

[历史剧]李唐逸事 第36节(1/2)

作品:《[历史剧]李唐逸事

    两个相互瞩目的人,不一会儿就对上眼了,李承乾唇边难以自抑地泛起笑容。像是想要掩盖自己的欣喜,李承乾端起桌上的酒壶,就往杯中倒了满满一杯酒。

    这刚一斟上酒,李承乾便觉察到不对劲儿。那盛酒的杯子可不是普通的瓷杯,而是晶莹剔透的玛瑙杯。在亮堂的广场上,散发着耀眼的光泽。这下子,连李承乾也察觉出了这场除夕宴的反常。

    这显然和李世民一贯推崇的简朴背道而驰,可是五寺九卿绝没有这样的胆子去违背皇帝的命令,谁都知道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儿。既然不可能是各寺自作主张,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一种可能:这次除夕宴的安排,完全出自皇帝的授意。

    还不待李承乾从疑惑中解脱出来,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便已到了广场。在文武百官朝拜的时刻,李承乾一抬眼便发现了一张生面孔。

    更诡异的是,那个面生的女人,居然与长孙氏一同走在皇帝身侧。就连贵妃韦氏,也没有此等待遇。

    等李世民一行走近,不少大臣也都用余光看到了这位突兀的女子,不少隋朝遗臣的脸色都变了。

    待到李世民落座,四下一扫,也不难发现广场上笼罩着一种诡异的氛围。众人的目光都似有若无地投向那位女子,可李世民显然没有向大家介绍她的意思。

    李世民脸上带着笑意,举杯道:“众卿,今夜是除夕宴,明日便是元日,今夜众位就不必拘礼了,君臣同乐便好。”说罢,自己率先将杯中的酒灌了下去。

    称心也同在座的众位一起举杯,他先将酒杯端到鼻尖下嗅了嗅,嗅到了一股药材的味道。那酒壶之中盛的可不是普通的酒,而是除夕夜特供的屠苏酒。

    称心并不十分喜爱这种酒的味道,因而只是轻轻地抿了一口。反观李承乾却是毫无防备地闷了一大口,脸上的表情也是精彩纷呈。他皱着眉头砸吧着嘴去看称心,却见称心掩着嘴,望着他直乐。转瞬间他便觉得,能博称心一笑,嘴里的气味似乎也不是那么呛人了。

    这边李承乾与称心眉来眼去打得火热,那一边却传来了一声刺耳的碰撞声,像是什么东西跌落在地上。

    李承乾回转头,诧异地发现罪魁祸首是杨妃手上的玛瑙杯。那玛瑙杯此刻正翻倒在地上,杯中残余的酒液撒了一地。杨妃见众人的目光都望向自己,一下子慌乱起来,手中紧绞着的绢帕,泄露了她此刻复杂的心情。

    在李承乾的印象中,杨妃因为其隋炀帝女的身份,在李世民的一众嫔妃中并不受宠。可杨妃到底是正儿八经的公主,像除夕宴这种活动,她定然是参加过的,又怎么会犯那么唐突的错误呢?

    这其中的猫腻李承乾一时想不通,却听见坐在李世民身侧的陌生女子发话了:“这玛瑙杯落地不碎,寓意新年平平安安,是极好的兆头啊。”

    女子说完这句话,广场上还是一片寂静。知道女子身份的大臣都不接话,不知情的更加小心谨慎,唯有李世民笑道:“绾绾说得对,这是个好兆头。杨妃促成了一桩美事,这是天意啊,来人,赏!”

    杨妃就这样突兀地得了赏赐,众人这下可算是看出来了:皇帝对那位女子的态度,实在耐人寻味啊,尤其是那个别出心裁的称呼。

    “绾绾。”

    虽然只是口头上说的,众人并不知道是哪两个字,可隋朝萧皇后的小字绾绾,并不是什么秘密。一时间,众大臣心下都有了分寸。

    就像李世民说的,除夕宴原本就是君臣同乐的盛会,可就有人按捺不住,重重地咳嗽了一声。

    李世民转头,就瞧见杜如晦黑如锅底的脸色。

    李世民有些尴尬地拍了拍脑门,转脸冲李承乾道:“瞧朕这记性,承乾,这除夕之夜,怎么能没有爆竹将年兽轰走呢?朕为你们兄弟几个准备了竹子,你领着他们去烧吧。”

    唐时已经有了用响声吓跑年兽的说法,只是唐代还没有火药,因此也没有鞭炮之类的玩意儿。所谓爆竹,就是拿着中空的竹节,将竹节投到篝火堆里。火将竹节烧起来,从竹心里冒出星星点点的火花,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在年节时分外应景。

    而这种活动,一般都是由家中的孩子去做的。李承乾听了李世民的话,领着弟弟们和称心、房遗爱、杜荷等几个世家子弟到篝火前,称心从前从未参与过这样的活动。

    李承乾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耍帅时刻。当即利落地从一堆竹节中挑出细长称手的一根,往那篝火堆里潇洒地一抛。竹节瞬间被火舌缠绕住,发出了一连串清脆响亮的声音。

    大臣们趁着这喜庆的声音,也都三三两两地聊起天来,场面十分热闹。长孙氏正含笑地看着尽情玩闹的孩子们,一不留神碗中便多了一枚半月形的饺子。

    第90章

    李世民抬手给长孙氏夹了一个饺子, 看着长孙氏咽了下去,才轻笑道:“看你都没怎么动筷子,还是要多注意身子啊。”说着,又往长孙氏碗里夹了许多吃食。

    长孙氏吃了几口, 就见李世民已经转过了脸, 身子朝萧氏的方向微微倾斜着, 脸上明显的笑意像一根针,猝不及防地扎在长孙氏心上。伤口不深, 却很疼。

    长孙氏忽然就有种反胃的感觉,明明广场上开阔通风, 可她却抑制不住地胸闷。

    与长孙氏的心不在焉相比, 萧氏则要专注许多。她一直盯着远处的爆竹看,一副心无旁骛的模样。李世民见她看得认真,禁不住笑道:“这广场上的布置,这爆竹声, 论排场,不比隋代差吧?”

    萧氏显然没料到李世民会有此一问,她挑起眉头, 戏谑地看了李世民一眼, 却只是笑了笑, 没有说话。

    她今日画的是月棱眉, 眉形如上弦月般挑起,倒将她的表情衬得更加薄凉。李世民看着那样疏离的脸色,总觉得心底弥漫着一种征服欲, 铁了心要让萧氏在自己面前露出臣服的表情。

    没有得到满意回答的君王又问了一遍:“嗯?怎么不说话?这年节的盛况,不比炀帝的时候差吧?”

    萧氏似是有些无奈于他的执着,笑着摇头道:“陛下,您和他有什么好比的。您是盛世明主,他是亡国之君,您犯不着和他比较。”

    这话说得李世民心里舒坦,可还是没能搔到痒处。萧氏越是推脱,李世民便越是步步紧逼,非要从她嘴里分出个高下来。

    他甚至脱口而出一句不经大脑的话:“既然朕是盛世明君,你又何必执着于过去呢?人总是要向前看的。”

    萧氏错愕地看向李世民,眉眼间没有半点传言中的撩人风情。

    “杨广能给你的,朕也一样能给你。名分也许有些难,不过必定能保你一世衣食无忧。”

    李世民这句话的声音并不大,坐在他身侧的长孙氏却像是被呛到一般剧烈咳嗽起来。如此反常的举动,李世民自然明白她是听见了。

    顷刻间,李世民有些后悔。萧氏仍旧是一副巍然不动的样子,一旁的长孙氏情绪也显而易见地低落下去。而这一切的起因,都是他那句不计后果的问话。

    还不待萧氏答话,一旁的长孙氏就突兀地站起身来。她面上的笑容夹杂着几分勉强,看向李世民的眼神中也带着隐忍的控诉。可嘴唇蠕动了几下,她到底还是没有拂了李世民的面子,只是欠身道:“陛下,我今夜恐怕要扫兴了,入冬以来我这身子就乏得很,又有些不胜酒力,眼前是得去歇了,还请陛下准许我先走一步。”

    长孙氏的声音不大,脸色也很平静,可起身的动作还是吸引了一众大臣的目光。就连背对着御座的李承乾和称心,都感觉到了气氛的异样。

    当称心握着手中的竹节,回头看向李承乾时,才发现李承乾绷着一张脸,脸色异常难看。

    高位之上一派剑拔弩张的氛围,身旁的李承乾又像只炸了毛的小兽,一双眼睛戒备地盯着萧氏,称心就算再迟钝也领悟到什么。

    他四下看了看,见众人的注意力都聚焦在上位,便偷着伸出手,握住了李承乾隐匿在衣袖下的拳头。

    李承乾浑身一颤,下一刻就想将与他肢体接触的人甩开,却又马上反应过来,那人是称心。于是,满身戒备就漏了一个口子,怒气值也像窗户漏风似的,渐渐平复了不少。

    所有人都在等皇帝发话。李世民不曾想长孙氏会突然来这么一出,他心下着恼,总觉得长孙氏此举,带了些挑衅示威的味道,故意叫他在众臣面前下不来台。

    想到这层,皇帝的语气也并不温软,反倒带着几分冷硬:“既然累了,就去歇着吧。这除夕宴上,众位大臣都在呢,朕就不陪你了。”说罢,果真扭过头去不再看长孙氏。

    篝火堆旁,称心紧紧地握着李承乾的手。通过那么个相连的部位,他感觉到李承乾全身都在发抖,显然在压抑着怒气。

    长孙氏福了福身子,深深地看了眼端着酒杯的李世民和若无其事的萧氏,在宫女的搀扶之下,一步一步缓缓地离去了。

    广场之上,众臣说话的声音渐渐地低了下去。所有人都察觉到了皇帝的兴致不高,生怕一个不留神就触犯了圣意。

    李世民有些无聊地自斟自酌着,直到那酒壶之中再也倒不出一滴酒液,他才有些惊讶地放下酒杯。冲面无表情的萧氏道:“从方才开始,你就再也没笑过......”

    李世民凑近了,便带来了一股酒气。萧氏不自觉地挪了挪身子,又听李世民道:“不用那么紧张,方才朕的话,你好好考虑。朕不过就是想知道,炀帝当年在这殿上,是怎样与臣下同乐的。”

    李世民原本已不指望萧氏回答这个问题,不曾想萧氏却忽然开口道:“陛下,您真想知道?”

    李世民登时来了兴致,含笑道:“那是当然,这事儿你可是最有发言权的。”

    萧氏浅笑道:“杨广不爱用蜡烛,他嫌那烛台的气味不好闻,平日里都不用,就更别说年节时分了。每到除夕夜宴,他便会命人寻来鹅卵大小的夜明珠,将这个大殿映得亮如白昼,还没有半点呛人的气味。”萧氏的语气永远是那般平淡,天大的事情到了她的口中,都是那般稀松平常,反观李世民的脸色却早已变了。

    然而萧氏一旦打开了话匣子,就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还有那爆竹,都是小孩子稀罕的寻常玩意儿。杨广素来是瞧不上这些的,他没有别的长处,唯有在这享乐一事上,实在是天赋异禀。他会命人堆上两三人高的沉香木堆,到了除夕夜里,就用火把点燃。香气能从这儿源源不断地传出宫去,光是这一堆子沉香木,怕是十车竹子也够不上。”

    李世民的脸色已经彻底黑了,他从未被人这么狠狠地打过脸。偏偏这张脸,还是他主动伸上去让人抽耳刮子的。

    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李世民轻咳了两声,朝下首递了个意味深长的眼神,目光正好投在了魏徵身上。

    李世民讪笑道:“别说夜明珠、沉香木了,就是今日这一广场的蜡烛,摆到魏徵面前,他能从今晚和朕一直念叨到明日。”

    萧氏闻言笑出了声,这是今夜以来,李世民瞧见的,她唯一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陛下素有容人之量,天下人都知道。陛下与杨广相比,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算是彻底说到李世民心坎儿上了。

    确实,以李世民在众臣之中的威信,他想要夜明珠,想要沉香木,不知多少人抢着给他送。可李世民不是杨广,他也不会为了一场除夕宴就如此奢侈。虽然他已经尽己所能去讲排场,可跟杨广这样的天才享乐家相比,确实还差得很远。

    李世民看向萧氏的眼神越来越暧昧,里头夹杂着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惊喜有之,欣赏有之,迷离有之。萧氏对上那样的目光,却忽然笑了一声,那笑声透出了一阵苍凉:“陛下,我劝您还是息了旁的心思,珍惜身边人吧。”

    李世民神色一凛,不明所以地看向萧氏。不明白前一刻还如同体贴知己般的人儿,后一刻怎么就将自己判了个秋后问斩。

    萧氏指了指自己的脸,她脸上涂着厚厚的脂粉,眉心贴着精致的花钿,不论何时都是一个雍容的美妇。即便已经不再年轻,可萧绾绾的美,依旧是那样惊心动魄。

    她冲李世民笑了笑,那笑里带着浓浓的敷衍:“陛下,我在杨广身边呆了许多年,早就习惯了那样奢靡的一切。我会穿最华贵的衣物,会用最上等的衣料,金银珠宝、玉石玛瑙,所有的这些,对我来说一样都不能少。您的这些小把戏,我还真看不上眼。”

    萧氏说这话时,脸与李世民贴得极近,看在旁人眼里,两人就像在耳语一般。只有李世民知道,从萧氏嘴里吐出来的话,有多么地大胆放肆。

    这一回,李世民望向萧氏的眼神里,透着失望和不满。萧氏却不以为意:“若是您能满足我方才所说的那些,让我终日锦衣玉食,那我自然是愿意的,可若是蜡烛、爆竹一类的物什,那还是算了吧。”

    说完,不顾李世民铁青的脸色,便如同醉了一般,抬手指着下首的一个人,扬了扬手中的酒壶道:“没有酒了,你......去替我将酒拿来。”萧氏指的不是别人,正是杜如晦。

    杜如晦铁青的脸色,丝毫没能影响到萧氏。只见她睁着一双勾人心魂的桃花眼,轻笑道:“陛下,一醉解千愁啊,这难得的佳节,怎么能没有酒呢?”

    萧氏举着酒壶的动作,就像在李世民脑子里扎了根一样,让李世民总觉得自己忽略了什么。

    当李世民望向一旁,长孙氏用过的酒杯时,忽然就像被抽了一鞭子似的,整个人从天灵盖到脚底都清醒了过来。

    如果长孙氏在场的话,只会半劝半哄地拿过李世民手中的酒,佯装生气地勒令他不许再喝了。哪会像如今的萧氏这般,撺掇着李世民酗酒呢。

    第91章

    李世民坐在位子上, 一瞬间就有些局促不安起来。他一抬眼,就瞧见了李承乾并不好看的脸色。

    李世民讪讪地沉默了,却忽然瞧见一个侍从慌慌张张地朝这面跑来:“陛下,方才立政殿来报, 皇后晕倒了。”

    李世民猛地站起身来, 抑制不住语气中的慌乱:“你说什么?”下首的大臣都是看着李世民脸色行事的, 如今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一见皇帝站了起来, 丝竹管弦便都戛然而止。

    李世民听了这个消息,才后知后觉地心急起来。一面是兴致正酣的大臣, 一面是长孙氏的病情。一时间, 李世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萧氏轻声道:“陛下,这除夕宴本就为的是君臣同乐。现皇后凤体欠安,自然应当前去探视。”

    李世民蹙着眉,抬手唤了李承乾上前来:“承乾, 父皇眼下还有事,你替父皇招待众臣。”

    李承乾被临时指派了任务,若他当真只有十三四岁, 恐怕还会不知所措。可如今的李承乾, 身体里却住了个老练的灵魂, 当即淡定地应道:“孩儿明白。”

    李世民前脚/交待完, 后脚便急匆匆地离开了。

    李承乾抬起头,就见萧氏坐在位置上,如同无事人一般喝着酒。酒后的女子有一种难言的媚态, 坨红的双颊也不知在引诱谁。

    李承乾向来不喜欢这样轻浮的行径,当即皱起了眉


    [历史剧]李唐逸事 第36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