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剧]李唐逸事[历史剧]李唐逸事 第24节

[历史剧]李唐逸事 第24节(1/2)

作品:《[历史剧]李唐逸事

    “我看你的心真是散了,还敢走神!”李世民嘴上训斥着,脸上却没有怒容。

    李承乾却也不怯,完完整整地将那句子的释义说了一遍,竟然让李世民挑不出错处。解释完了功课,李承乾才笑眯眯地看着李世民道:“紫微宫里的宫娥都好美啊,就跟仙女下凡一样。”

    一句看似无心的话,却莫名地让李世民心虚起来,他张口道:“承乾,在父王这个位置上,很多事情,由不得父王做主。等你长大,就会明白了。”

    李承乾兀自把玩着手中的卷轴,直到离开紫微宫,李世民最后的那句话,仍旧在他脑海中回响。

    他当然知道李世民这么做的用意,京兆韦氏,是“关中四姓”之首的名门望族,在关中地区可谓是声名赫赫。如今陇西李氏,也就是李世民的家族,已经攻克了洛阳。向来政治嗅觉敏锐的韦氏,自然也嗅到了李唐一统天下的迹象。这不,李世民一在洛阳城经营,韦氏就将嫡女、庶女都送上门了。

    李世民当然要娶,娶了韦氏,对他而言百利而无一害。况且李承乾知道,韦珪从来都是识大体的,即便她在贞观元年就被册封为贵妃,但这么些年,她从来就没有妄想过越到长孙氏前头去。

    这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女人,因而得以善始善终,教养出来的孩子,在李世民所有的子嗣当中,也算出众。

    可李承乾的心里,总是有一股别扭劲儿。李世民说,等他长大就会明白了,如此说来,等他长大,便也要三妻四妾,将那些女子当做稳固政治的手段?就像当年的苏氏一样?

    李承乾的脚步越来越快,心却越来越沉。他忽然很想见见称心,虽然他也知道,即便见到了人,也不能如何。

    于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称心,刚看了两眼坊间志怪,就瞧见了跑得满头大汗的李承乾。

    称心一下子从那胡床上站起身来,迎面向李承乾走过去。看见他一张被汗水浸红了的脸,一面替他擦着汗,一面问道:“这是怎么了?跑得那么急?”

    李承乾一把握住了称心的手:“你......有想过娶妻么?”

    称心一怔,他看着李承乾无比认真的眼神,像是透过他的面皮在瞧另一个人。称心知道,李承乾问的不是房遗直,而是称心会不会娶妻。

    称心静默了半晌,缓缓道:“我......从来没想过这个......”

    李承乾却不依不饶:“现在就想,马上。”

    称心没有直接回答李承乾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一句:“那世子呢?那日见到林霜儿,可有想法?”

    李承乾专注地看着他,颇有种豁出去的架势:“称心,你给我听好了,只要你一日不娶,我便也不会娶妻。若是他日你当真娶妻生子,你我之间,便再无瓜葛。”

    李承乾知道,旁人或许会以为这是小孩儿的戏言,可称心不会,他会懂得李承乾的意思。

    相比起李承乾的气势,称心更惊讶于他话里的意思。自己不娶,李承乾便不娶。

    再铁石的心肠,也要被这话打动了。可称心知道,李承乾是什么身份,一朝贵为太子,婚姻之事便不由自己做主了,哪能有这样的好事?可看着李承乾的专注的目光,称心又觉得,自己所有拒绝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他永远都无法,真正辜负这样一双眼睛,这样一份炽烈的,毫无保留的感情。

    李承乾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他害怕一个不小心,称心好不容易伸出了龟壳的触角又要缩回去。可他更害怕的是,两个人这样无休止地暧昧下去,谁也不挑明,谁也不说破,一晃眼到了真要做抉择的时候,两个人又会再一次输给现实。

    李承乾向前迈了一步,忽然伸手搂住了称心的腰。他必须承认,李世民纳韦氏姐妹的事点醒了他。皇族之间的姻亲,原本就只看重门第,无关爱情。

    可李承乾不想这样,他不希望自己两辈子的姻亲,都变成一场交易。

    称心感觉到身前的人一双手紧紧地圈着他的腰,甚至身子有些颤抖,显然是急狠了。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不肯承认自己是称心,是不是我做得还不够好,还不够让你满意?我只知道,这一辈子,不管你在谁的身子里,我都不会再将你弄丢了。称心,我承认,我很贪心,这一生我既想要皇位也想要你。或许你会觉得我痴心妄想,可是没有试过,谁又敢说这一定不可能呢?所以称心,你能不能再相信我一次,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保护你,不要将我推开,不要从一开始,就将所有的通道都堵死,好不好?”

    李承乾只觉得这些话,是埋在他内心最深处的,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说了些什么。所有的这一切,都没有提前打好腹稿,可以说,全部都是肺腑之言。

    其实,哪怕李承乾稍一犹豫,今天这一番话很有可能就泡了汤。可偏偏是那样特殊的一幕,给了他勇气,也让他在顷刻间明白了,自己与称心之间的关系,原本就是不容于世的。称心担忧的,害怕的那些,或许自己从来都没有认真考虑过。

    上一辈子,李承乾所有的举动,都堪称荒唐。他自以为在对抗李世民,殊不知这一切看在称心眼里,同样是一种慢性的凌迟。

    真爱一个人的时候,没有人会愿意看到:爱人因为自己而自暴自弃,甚至于完全自毁。这个道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承乾都是不明白的。

    李承乾所说的每一个字,称心都听进了耳朵里。他的脑子几乎要停止运转了,花了好长的时间,才将从李承乾的话里反应过来。

    他从来没有想过,李承乾会对他说这样一番话。

    他知道,他的爱人很任性,也很放肆,一旦认定了一件事情,便不会轻易回头。李承乾不甘心自己的姻亲变成一场冷冰冰的交易,称心又何尝会甘心将心爱之人拱手相让?

    或许,这就是宿命吧。逃不开,也斩不断。

    于是,一直把头执拗地埋在称心怀中的孩子,终于听到了称心的答复:“承乾,我答应你,只要你不娶妻,我便绝不会在你前头成婚。”也不知道是为了安抚李承乾,还是称心心中原本就有了这样想法,这话真的说出口时,远比想象中来得轻松。

    李承乾知道,这是一个承诺,被自己紧紧搂住的这个人,终于变相坦诚了自己的身份。

    何其幸运,在这辈子,还能够和你相遇。

    等李世民慢条斯理地和韦氏姐妹厮磨完,再优哉游哉一路跟炫耀似的拖着窦建德和王世充回到长安时,李渊早就等急了。经此一役,李世民却稳重了许多,出发之前他与李渊之间,因为刘文静而剑拔弩张的氛围,都消弭于无形。

    太极宫中,宴乐散后,李渊遣走了所有人,唯独留下了他最信任的裴寂。李渊望着裴寂鬓边的白发,轻声道:“你老了......”

    裴寂只是笑眯眯的,并没有答话。

    李渊搔了搔自己的头发:“朕也老了......”

    停顿了半晌,李渊忽然又问道:“此番秦王回京,朕听闻京中的百姓都宰羊相庆?”

    裴寂此刻还没听出李渊话里的情绪,他颔首道:“秦王回京,百姓无不欢欣雀跃,夹道相迎。”

    李渊缓缓道:“世民的功劳,确实是大,都快盖到朕前头去了......”

    此话一出,裴寂立马警醒过来,臀部顷刻间就离了椅子,再也不敢安坐在上头了。

    “朕要好好地封赏一番,着朕敕令,封世民为天策上将,陕东道行台尚书令,食邑三万户,还有秦王幼子,性聪慧,进封卫王。”

    裴寂吓了一跳,望向李渊的眼神惊疑不定。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几乎是自成一系的一个官职,有权负责辖区之内的一切政务,与之性质比较相似的,就是唐后期大权独揽的节度使。而陕东道,不偏不倚,正好就是洛阳。

    把管辖洛阳的大权交给李世民,无异于在太子身侧埋了一颗炸弹。裴寂怎么都想不明白,李渊怎么就突然间像是受了极大的刺激一般,大力封赏李世民呢?

    李渊看着裴寂骇然的表情,失笑着将笔一掷:“怎么,你觉得秦王当不得这封赏?”

    “不......不是......”裴寂赶忙否认:“臣只是觉得这样的封赏......”

    李渊哼笑了一声:“朕这般封赏,世人还觉得朕亏待了世民。一口气吞掉刘武周和窦建德,又在洛阳肃整了这么久,他当真觉得朕不知他的心思?既然他那么想要洛阳,那朕就给他好了,不仅是洛阳,朕还要给李泰秦王世子的待遇。自从玄霸去世之后,不是嫡长子却能封正一品王的,李泰是第一人。朕就是要让世民看到李泰就想到,这是天大的荣宠,他该知足了......”

    消息传到李建成耳边时,李建成正搀着醉醺醺的李元吉,忍受着已经烂醉如泥的李元吉的胡言乱语。

    前来通报消息的手下出了玄武门,也就没了在大内的拘谨,说话声音不小,全被李元吉听去了。

    也不知李元吉是真醉还是假醉,一个劲儿地搂着他哥说胡话:“大哥......二哥被封作了什么?陕......陕东道?父皇果真把洛阳给了他......哈哈哈哈哈哈哈......”

    李建成的手下连忙躲得离齐王远了些,他莫名地觉得李元吉疯疯癫癫的,笑起来实在渗人。

    “大哥......我真替你不值......真的,你堂堂一个嫡长子,父王居然让二哥就这样骑到你头上......”说完,又往地上狠狠地啐了一口:“军功算什么?有军功了不起?有军功就可以随便抢别人的东西?大哥,小弟我是再也看不过眼了,你放心,有小弟在一天,小弟就会帮你,绝对不会让二哥这样逞英雄......”李元吉的声音本就不小,在宫墙上一打,更加大了。

    李元吉的侍卫连忙过来搀住李元吉,向李建成赔罪道:“让太子见笑了,我家主子就是这样,一喝了酒就爱说胡话,您千万不要见怪。”李建成摇摇头,终于将李元吉交给了侍卫,自己则脸色不快地快步离去了。

    那侍卫搀着李元吉入了齐王府的大门,刚一进武德殿,李元吉便立刻从那副没有骨头的模样中恢复过来,哪有半分醉态。

    “我方才......演得好不好?”他拿了些吃食,一边往嘴里塞,一边问手下。

    那手下真心实意地赞道:“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李元吉嗤笑道:“你看见刚才大哥的那副样子了么,脸色臭得可以。现在洛阳成了李世民的势力范围,他今夜恐怕是睡不着了。”

    那侍卫跟着陪了会儿笑,又道:“我只是有一事不明,为何您选择向太子投诚,而不向秦王投诚?”

    李元吉呸地将果壳吐了出来:“你把我当傻子,李世民那性格,怎么可能乐意跟人共享天下?他要是赢了,你、我、皇兄一个都跑不了。我从小是大哥带大的,就算不考虑别的,单是这一条,我就不会支持李世民。”

    侍卫点点头,又听李元吉道:“再说支持太子,不是名正言顺的事情么,顺便我替太子求情,也在父皇面前留个好印象。”

    侍卫知道,李元吉从没有外表看上去那么纨绔,他甚至比两个哥哥更加聪明。李元吉细细分析过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性格,李世民不需要他,在二哥强大的反衬下,他的大哥反倒显得谨小慎微,脾气温和。因此,联合大哥,与李建成合力将李世民击败,成了他计划的一部分。

    今天这一步棋,就是为了让李建成放松警惕,日后更加信任他。等到李世民失了势,李元吉才会将矛头对准李建成,可能会将李建成囚起来,又或者是其他的做法。总之,李元吉从没有一刻放弃过那最高的宝座。

    作者有话要说:  替韦贵妃正下名,其实在初唐的后宫里,她还是很识大体也很受人尊敬的(づ ̄3 ̄)づ

    第60章

    这之中, 有一个啥都不懂的小人儿, 莫名其妙就因为父辈间的斗争而获了益。

    那就是被长孙氏温柔地搂在怀中的李泰。

    李承乾和称心刚一踏进秦/王/府, 就感觉到了一阵不同于以往的氛围。尤其是当他踏进长孙氏的院落时, 更发现所有下人走路都蹑手蹑脚的,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李承乾唤住从他面前经过的一个侍女,疑惑道:“这是怎么了, 院子里怎么静悄悄的?”

    那侍女连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世子,小王爷还在午睡呢。”

    李承乾一怔, 好一会儿功夫, 才反应过来侍女口中的小王爷,指的是已经被封作卫王的李泰。

    他犹豫了许久, 才走到长孙氏的房门前,轻轻地敲了敲。

    原不指望得到回应的他,却听到了长孙氏熟悉的声音:“是承乾么?”

    李承乾一路走来十分别扭的心情,多少被抚慰了些。他轻轻地推门进了内室:“母妃, 我回来了......”

    一抬眼,他的母妃瞧着比上回见面更圆润了些, 气色很好。过往李承乾曾听长孙氏说过,他们三兄弟当中,就属李泰在肚子里的时候最乖,不爱闹腾。长孙氏曾一度以为, 李泰会是个女孩子。

    长孙氏见到许久未见的儿子,脸上的笑意就没有消下去过。李承乾这一走,都有小一年时间了, 以往养在京中那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儿不见了,变成了一直小黑豹子。不知是不是上过战场,见过生死的缘故,长孙氏莫名地就从李承乾身上,看到了一丝李世民的影子。

    慈爱的母妃让李承乾到了跟前,几乎将他全身上下都仔细地瞧了个遍,末了含笑道:“长高了,也壮实了,瞧着在军队里吃了不少苦。”

    李承乾见到母妃,一时也难以抑制欢喜的心情,兴奋道:“母妃,我说与你听,行军这一路上有许多趣事呢......”

    可长孙氏却忽然伸手掩住了李承乾的嘴:“现在要悄悄说,青雀在睡觉。”说着,往室内的摇床指了指。

    因着李承乾和李泰出生的时间相隔不远,因而两人用的都是同一张摇床,李承乾还记得那眼熟的花色。

    长孙氏见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摇床,轻笑道:“承乾要不要去瞧瞧弟弟?”

    李承乾一怔,脚步有些犹豫,他实在不知道用什么心情,去面对这样一个——上辈子夺走了他所有宠爱的弟弟。

    长孙氏却有着为人母的热切,她将李承乾拉到摇床边上,指了指摇床里头那个小小的身影。

    李承乾站在摇床边上,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还是一个“软糯团子”的李泰,实在无法把日后的那个歇斯底里冲他叫嚣的男子,和今日这个在摇床中睡得口水直流的小屁孩联系起来。

    也不知怎么回事,明明李承乾并没有发出任何声响,李泰却还是被惊醒了。他用呆滞的目光和李承乾对视了一阵,忽然就爆发出一阵中气十足的嚎哭。

    李承乾不知道,他方才看李泰的眼神,就像一只盯上了猎物的狼。偏偏小孩儿天生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见到让他害怕的人和事,第一反应就是嚎啕大哭。

    李泰这一哭,实在是惊天动地。长孙氏一时间顾不上站在一旁的李承乾,忙着去哄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孩子。李承乾站在一边,看着李泰一颤一颤


    [历史剧]李唐逸事 第24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