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剧]李唐逸事[历史剧]李唐逸事 第23节

[历史剧]李唐逸事 第23节(2/2)

作品:《[历史剧]李唐逸事

要慢些。

    李承乾有充裕的时间大饱眼福,正回味着,就听见身前传来了一阵剧烈的咳嗽声。

    原来称心一心想着快点到水里头,却没想到那潭子瞧着清澈见底,实际上还不浅,一下子给水呛着了。

    李承乾哭笑不得,只能赶紧游过去,给称心顺气。见称心咳得脸都红了,心下简直又好气又好笑,却又得顾及着称心的薄脸皮不笑出声。

    等称心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与李承乾,在这水潭子里,没有了布料的阻隔,竟是贴身黏在了一起。

    隔着水触到对方的皮肤,与寻常的触碰不太一样,像是带了一层膜,又像是确实抓着了。

    李承乾见称心的脸越来越红,就跟那熟透了的樱桃似的,也不敢将人逗得太狠。经过这些天,军营里的谋士对兵法的讲解,李承乾也渐渐地参悟了些,不再是从前那个偏执到可笑的愣头青了。如今的他,已经明白了什么叫循序渐进。

    他深知,对待称心的心结,自己越是心急,越是刻意去询问,那心结也就越紧。只有在两个人都最不设防的时候,在日常的点滴相处中,他才能隐约套出些话来。

    于是,下一刻,他看似不经意地将话题岔开了:“怎么样,我没骗你吧,水里是不是特别凉快?”

    身上那股黏腻劲儿去了,又见李承乾只是规规矩矩地划水,半丝逾矩的动作都没有,称心便渐渐地放松下来。

    怎料就在这个时候,李承乾看准时机,猛地捞起一把水,往称心身上泼去。水花溅到了脸上,让称心好一阵子张不开眼睛。称心也不甘示弱,虽然眼睛瞧不见了,但手下却没有留情,两个人就这样打起水仗来。

    李承乾这一招转移注意力用得是真好,不过片刻功夫,称心所有的防备都尽数褪去,专心投入到水仗中去了。

    因着称心一直闭着眼,也没有留意面前究竟是个什么状况,有的时候捞起一把水还将自己给溅着了。

    他轻轻地呸了两声,却蓦地感觉自己胸前痒丝丝的,好不容易睁开眼一瞧,李承乾不知什么时候把头埋在了他胸前。那调皮的发丝就在他胸口的位置飘来荡去的,跟挠痒痒一样。

    称心刚想抽身,就感觉到李承乾一双手绕在他脖子上,轻声道:“让我趴会儿,好累......”

    对于李承乾这样的要求,称心向来是无法拒绝的。

    上辈子的一幕幕好像重演了一般。

    “称心,让我靠会儿,我累了......”

    “称心,什么都别问,让我抱一会儿......”

    称心莫名地就有些鼻酸,正一门心思趴在他胸腔的李承乾,马上就留意到那加速的心跳,抬起头看着称心:“你很紧张?”

    称心摇了摇头,用力地吸了吸鼻子:“世子......我们到岸上去歇息吧。”

    李承乾定睛瞧了他一会儿,难得顺从道:“好。”

    两人相当于在潭子里洗了个凉水澡,到岸上将衣衫系好,便觉得一身疲累尽去。

    李承乾浑不在意地在岸边躺下了,烈日被浓密的树荫遮挡得只剩一点光阴,透过枝叶的缝隙零零碎碎地撒下来。李承乾用手背挡住前额,正惬意间,忽然感觉到称心的手在轻抚着他的发丝。

    “世子,发尚未干,还是不要躺在地上的好。”一把温柔的声音传进李承乾的耳朵里,让他很是受用。

    李承乾懒懒地挪了挪身子,还就势拍了拍身旁的空位:“这样凉快,你也试试。”

    称心笑道:“切莫贪凉,要是你落了一身病回去,王爷又得罚我了......”

    李承乾闻言,就着称心的手颇为委屈地蹭了蹭。这才坐起身来,由着称心用衣袖将自己的湿发擦了个半干。

    第59章

    两人又歇了一阵, 李承乾笑问:“还登么?”说着, 他的目光在称心腿上徘徊了一阵, “要是腿软的话, 我们就下山去。”

    称心软软地瞪了李承乾一眼:“如今时辰尚早......”

    还不待他说完,李承乾就站起身来:“那就继续......”

    两人相互搀扶着登上了又一个山头,视线陡然变得开阔起来, 眼前是两座左右相对的大山,一道水系从两山之间穿过。

    称心讶然道:“两山相对, 伊水中流......这是伊阙啊, 没想到有朝一日,真能亲眼看见这龙门。”

    相传隋炀帝在手下的官吏陪同下登上邙山, 正好看到了天然的伊阙,炀帝也为洛阳得天独厚的地形风水所折服,这才决定兴建东都洛阳。到了最后,隋炀帝兴建的宫城大门, 正好与这伊阙相对,因此伊阙也有了龙门之称。

    “世子, 世人都说能够亲见龙门,是大大的吉兆,我在此先恭贺世子了。”

    李承乾看着一脸兴奋的称心,默默地牵住了称心的手, 感受到了身侧之人的僵硬,他也没有了进一步的动作,只是用两人都能听得清的声音道:“不止是我, 你也看见了,所以......我们都会得天庇佑的。”

    称心一怔,一双眼睛看向李承乾,却见他从地上拾起一颗石子,朝远处扔了出去。

    与此同时,洛阳城紫微宫内,杜如晦正拿着由京中发来的信函,冲李世民道:“殿下,京中的消息,陛下近日给了宜都王许多赏赐,想来与殿下取胜有关。”

    李世民看着那雕梁画栋的宫殿,轻笑道:“我擒了王世充和窦建德,恐怕有人心里要不安了吧。”

    杜如晦静默着没接话,在短暂的喜悦过后,李世民似是有些疲惫,他缓缓地挥了挥手:“说这些做什么,好难得不在长安,能过几天安生的日子,这些烦心事就别提了。”

    “克明,你瞧这宫殿多漂亮,杨广为了建洛阳,还真的下了血本。”

    杜如晦突然往一侧站了站,将宫殿正中的大门空了出来:“殿下,我听人说,从宫门一直望过去,能看到伊阙呢。”

    李世民没料到他会这么说,沉默了半晌,忽然问道:“克明,你相信龙脉、龙门之说么?”

    杜如晦轻声道:“我......相信的......”

    李世民这一回是真的笑出了声:“那你告诉我,杨广花了这么大劲儿修建东都,成日坐在正对着伊阙的宝座上,可他为什么就没能守住隋的江山呢?”

    “这......”杜如晦也答不上来。

    要说洛阳,那当真是风水宝地,九水环绕,五岳屏障,洛阳就像是中间的一个聚宝盆。这洛阳城,前临伊阙,背靠邙山,真真是依山傍水。“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便是从此处脱胎而来。

    可听着李世民话中的意思,却不太认可洛阳作为龙兴之地的说法。杜如晦悄悄地抬起头,看向年轻的秦王,只见他眉宇间带着一股决然:“是不是真龙天子,不到最后一刻都无法见分晓,可这洛阳,我要定了。”

    没错,李世民留在洛阳这么久,可不是白留的。他在布置着自己的势力,要让洛阳成为他掌控下的重镇,拔钉子这种事,可是慢工出细活,急不得。于是这一拖,就拖了大半个月。

    这大半个月里,李世民广交洛阳城中的权贵望族。其中就包括了久负盛名的京兆韦氏。

    却说李承乾这些日子失了管束,闲暇时间游山玩水顺带缠着称心,日子过得好生自在。可他心头,却总是觉得有些不安,好像自己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这件事情一直被李承乾遗忘在脑后,直到有一天他来到紫微宫中,一进殿门,就看到了两位华服女子站在李世民身侧。

    李承乾认得她们,尽管她们是姿容、性情全然不同的两位女子,却都出自京兆韦氏。

    李承乾不动声色地敛了眉目,就听李世民笑道:“承乾,你来了,这些日子顾着玩,都把父王抛到脑后了吧。”

    李承乾如今也逐渐能够看懂李世民铁汉柔情的一面,他“蹬蹬”地跑到了李世民面前,将手里拿的卷轴摊开来,指着一句经文冲李世民道:“父王,这一句我有些许困惑......”

    李世民闻言,就着他手上的卷轴看了看,父子俩你一言我一语,旁若无人地讨论起来。

    李承乾用余光扫了扫一旁站着的两位女子,左侧的那一位目不斜视地望着前方,仿佛殿中发生的一切都与她无关;而右侧的那一位,那柔弱的眼神则不时扫向父子俩,含羞带怯中又夹杂着一丝委屈。

    转瞬间,李承乾心下便有了定论,左侧的那一位,气度更加雍容,显然是见过大场面的,这便是出生于京兆韦氏长房的韦珪,也就是后来的四妃之首,韦贵妃。

    而右边那位,则是韦贵妃的堂妹,二人自此役后,一同被李世民收入秦/王/府。

    李承乾对这个事实虽然知道得一清二楚,可他心下就是堵得慌,像是原本只属于自己的父王,莫名地就被旁人瓜分了一般。

    李世民耐心地给儿子讲解了许久,却良久没有听到应答声,抬眼一瞧,李承乾的心思早就飞走了,目光还偷偷地打量着韦氏姐妹。

    李世民又想起了长孙氏曾经的话,打量着李承乾的目光顿时复杂起来:难不成他的儿子,真的对这等男欢女爱的事情知晓得那么早?这么小就懂得盯着漂亮的娘子瞧,这以后还了得?

    这么想着,李世民的手指已经往李承乾的脑门上招呼了。李承乾额前一痛,才发现他的父王,正虎着脸望着他。


    [历史剧]李唐逸事 第23节(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