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穿越之青青麦穗穿越之青青麦穗 第16节

穿越之青青麦穗 第16节(2/4)

作品:《穿越之青青麦穗

那么多,以为没事儿就睡了,一直到早晨起来,西明文父子俩才说实话,老太太一听就有事,而且事情还不小,但是也没办法,缓了半天,叫西远娘过东院把玉珍母子接了过来。

    了解完事情经过,西家父子心里也很忐忑,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见过的也就是柴米油盐这点事情,所以,现在都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咋办好。

    “把小远叫过来商量商量吧,这孩子比咱有主意。”西明武提议道。他大侄子毕竟读书识字,又常去聚德楼,那年和卫老二的事情,就是西远打点好的,这孩子比他们要有见识。

    “行,我让阳阳去叫。”二婶也在旁边听着,她没插嘴,男人们都不知道咋办的事情,她一个妇道人家,更没主意。

    二婶现在有点埋怨玉珍,这不是平白给西家找事么,白瞎了老太太的一片好心,不过从玉珍的角度,又实在同情和可怜她,这是实在走投无路了,不然娘俩不是冻饿死,就是被胡子给逮去,都不会有好下场。

    西远来是来了,可是也没有啥主意,他前世是看过很多人事纷争,可是没有这样的一出戏啊!

    “要不,把程叔找来吧?”西远思量了半天,程义现在算卫成和西韦他们半个师傅,自己也算程南的启蒙先生,所以程义不会陷害西家,关键是村里有见识有担当的男人,也就程义了。

    “程义知道了……”爷爷有点费思量,他怕事情泄露出去。

    “程义倒是没事,他那人经过事,也讲义气,知道啥该说啥不该说。”西明武衡量了一下赞同西远的提议。

    “那就找程义来商量商量吧。”老爷子磕了磕烟袋锅,心里发愁。

    这时候,老太太安慰完玉珍娘俩,过东院来了,二婶一看婆婆,忍不住心里的害怕委屈,眼里在眼圈里转,被西明武瞪了好几眼,硬是憋了回去。

    老太太心里也不好受,拍了拍二儿媳妇的手,坐在炕头上,听男人们商议事情怎么解决。

    程义来的很快,听西家人把事情讲述了一遍,程义思量了半晌,提了他的看法。

    首先,得问问玉珍,他男人收了人家胡子多少银子,要是胡子那边看人跑了,把银钱给他们就不追究的话……

    程义看了看西家人,不用问也能猜到数量少不了。

    “没事儿,程叔,要是花钱能摆平,那就最好了,钱啥时候都能赚。”西远说道。

    “唉,可真是!”奶奶和二婶都叹了口气,她们都是仔细过日子的人,对银钱从来都不胡乱花,哪知道……

    “我也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了,就怕人家只要人不要钱。”程义也道,“我看啊,这事光在家害怕也不行,要不我们去玉珍婆家那边扫听扫听,能顺便把事解决了更好。估计胡子也不会光天化日的到处找人,毕竟还有官府呢。”

    “可别去啊,她家那离东山里近,你们去了别叫胡子给逮去。”老太太攥着西明武不撒手,老二胆子比他大哥大,要去的话一定会是老二,他哪个也舍不得。

    “没事儿,娘,我就是去扫听扫听,他们又不认识我,胡子也不会看个人就抓不是?再说了,哪有那么凑巧就碰上。”西明武安慰老太太,大哥人老实,这事得他出头。

    “我和老二去吧,你一个去我不放心。”西明文不想二弟一个去冒险,万一有啥事情,以后他不得后悔死。

    “不用,你还是在家里照应一下吧,家里没个男人也不行。”西明武不放心家里,他和大哥要是都去了,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又有这么个事情横在眼么前。

    “我和明武去一趟吧。”程义站起身,他觉得西明文去与不去不起啥作用,“咱也别耽搁,马上就走,早解决早好,越拖事越不好办。”程义说着往外走,他得回家安顿一下。

    “程义……”西家人都吃惊了,没想到程义会这么仗义,这可是个麻烦事。

    “没事,没你们想的那么可怕,等我和明武的信儿吧,估计最快也得明儿下晌能回来。要是三天后我们还没回来,估计是有啥事了,你们再去人。”程义临走没忘了交待。

    老太太回去问了玉珍她家在村子的具体位置,又问了玉珍被男人卖了多少钱。

    玉珍一听就哭了,她还是给西家带来了麻烦,羞愧的头都抬不起来,不过把该说的都说了,他家在村子最后边,往西数第三家,一共卖了十五两。

    西明武和程义一点没耽搁,马上出发,临走,西远拿了五十两银子给他们带在身上,如果事情能够用钱解决,西远不介意花多少,只要家里人没事就行。

    从西明武和程义一走,西家人的心就提了起来,连西远都是,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程义跟着去了,让西家人忐忑不安的同时,心里又踏实了一些。

    第一天,天一黑西家人就早早熄了灯睡觉,孩子们不知道大人心里烦恼,没事还打打闹闹呢,大人虽然心焦的不行,表面上还是装作若无其事。

    本来西远娘还想去程义家看看,有没有啥事帮着忙活忙活,被老爷子给制止了,就她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女人,瞒瞒小孩子还行,瞒大人就不行了,程义走的时候不可能告诉他媳妇实话,只说陪西明武出去办点事,两三天就回来,要是西远娘一去,程义媳妇看出来什么,一追问,估计就得露馅,到时候整日提心吊胆的就不光他们一家了。

    “程义这人,真是没的说。”老爷子感叹道。

    除了西远教人家程南,程义和西明武关系稍微好点,别的也没有啥实质性的恩情在人家那里,然而程义却二话不说地替他们西家出头,要知道,人家可也是老婆孩子一家子人啊。

    “是啊,这么重的恩情,我们以后可不能给忘了。”老太太叹了口气,都说三起三落过到老,只盼着事情能很快过去,家里还回到原先就好,日子过得紧巴点也比这样强。

    第二天,西家人知道内情的,有事没事,一会儿出院门往东望望,一会儿往东望望,后来老爷子看家里人这样不是个事,就把他平时拉柴灰用的爬犁,悄悄弄坏了,然后拖到院门那里修,这样可以做个幌子,掩人耳目。

    第二天傍晚,一直到掌灯时分,西明武和程义还没回来,二婶首先吃不住劲了,怕在老人面前哭引得老人伤心,自己跑东院里摸黑哭了一场,才又过西院来,西明武没在家,老太太不让她一个人在家睡。

    这一夜,家里大人都辗转反侧,第二天一人顶着一个黑眼圈。

    第三天,等了一天,仍然没等到两个人的身影,老太太挺不住,当时就倒炕上了,西远坐在旁边紧着安慰。

    可是不管怎么安慰,也改变不了两个人没回来的事实,这要有啥不好的事情,不光自己家,连程家都给连累了。白天,程南还和卫成他们在院子里又玩又闹呢,要是程义也跟着出事了,以后可咋跟人家媳妇孩子交待啊!

    看着西家的情形,玉珍嘴上没说啥,心里愧疚的不行,当时光顾着自己和孩子了,没想那么多,现在无比后悔。

    玉珍嘴上,起了一排的火泡,不过她没再说对不起的话,只是默默地帮西远娘打理家务,同时考虑自己是不是应该离开,可是西明武还没回来,她不能这样就走了。

    第四天,天刚亮,西明文就起来了,他等不下去了,说啥都要去看看,西远和爷爷怎么都劝不住。

    最后,西远没招了,穿上棉大衣,也要跟着去,不清楚事情到底会咋样,他不能让老爹一个人涉险。

    老爷子说啥也没让西远去,他跟去了,老爷子的意思很明确,他都这么大岁数了,多活几年少活几年都没啥,要是两个儿子出了事,家里就得西远支撑着,不能让大孙子再出事,那样,家里的天就真塌了。

    望着爷爷和父亲远去的背影,西远心里满是焦急。

    ☆、第78章 和离

    家里人的焦虑并没有持续多久,日过中天,二叔和程义打头进了院子,后面跟着老爷子和西明文。

    屋里人迫不及待地往出迎,二婶跑在最前边,一边跑一边擦了擦眼泪,可算把明武给盼回来了,她这两天掂心的都没睡着觉。

    西明文走在最后边,手里牵着一头黑耕牛,不过,现在大家顾不上问牛,都关心事情怎么解决了,咋去了这么些天?

    玉珍走在最后面,看西明武和程义回来了,她心里暗暗松了口气,要是因为她的原因让西家出事儿,这辈子甭想心安。

    回到屋里,程义没多待,暖和了一下,喝了点热水就要回家。出去这么些天,他也惦记家里怎么样,有没有啥事儿?只有媳妇和孩子在家,尽管程南已经十一岁了,能给母亲仗仗胆,可是毕竟还是个小孩子,没经过什么事情。

    西远娘拿了一些家里做的吃食给程义,还有西明文从彦绥买回来的点心,让他拿回家,大人出了一趟门,空手回去的话,孩子会失望。程义也没推辞,拎起东西,和西家人打了个招呼就走了。

    西明武坐在屋里,缓了一会儿,才开口跟家里人讲事情的经过,他和程义怕家里人着急,早晨天还没亮就往回赶,路上碰到往东去的老爷子和大哥。

    “别着急,应该没事儿了。”西明武喝了口热水,看着眼巴巴瞅着他的老太太和玉珍。

    “胡子没找人?”老太太问。

    “找了,第一天晚上玉珍走那天,那个赌鬼领着胡子去玉珍娘家找,幸亏玉珍没回去。”二婶和西远娘放上炕桌,把在锅里预备好的吃食端上来,西明武狼吞虎咽地吃着,俗话说,外出赶个嘴(吃宴席),不如在家喝凉水。出门在外,真是很遭罪,不像在家,不一定顿顿饭都是好吃好喝,可是热汤热水的,还有热乎炕头。

    “胡子就消停了?”老太太接着问,玉珍看西明武吃饭,不好意思打听,老太太就一句一句给扫听。

    “能消停嘛,把胡老二(玉珍丈夫)打了个半死,让他三天内要不交人,要不给钱。”二婶坐在西明武旁边,给丈夫盛了一碗热粥,吹的差不多了递给西明武,这个人天天在家的时候不觉得怎么样,现在一有事,才知道他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要是顶梁柱出了啥事,家里可真是塌了天。西明武接过粥,冲二婶笑了笑,滋溜喝了一大口。

    “我们俩到玉珍婆家村子的时候,撒谎说想买牲口,看看村里有卖牛的没有。”西明武肚子里有食儿了,不用老太太问,就原原本本地把事情讲给家里人听。

    “然后假装走错了门,去了玉珍家。”西明武看了玉珍一眼,这个干妹子命苦啊,嫁了这么个混蛋,“正好碰到他们家老爷子。”

    “我俩也没瞒着,就说是玉珍娘家这边的亲戚,玉珍在我们那呢,让我们过去看看事儿咋弄了。”

    “老爷子一听就哭了,告诉我们,胡子把他儿子打了够呛,摊在炕上起不来,让他三天内交人,要不就给二十两银子,不然的话烧他家房子,要他们全家人的命。”

    “这不就在那等了三天嘛,等胡子来了,把钱给了他们。我和程义没出面,钱给的他家老爷子,不过让老爷子答应,以后想不想和胡老二过,玉珍说的算。”

    玉珍听了西明武的话,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干娘家花了这么些钱给自己摆平这件事,这是一辈子都还不清的恩情啊,还帮着自己脱离胡老二那个苦海。

    她也没说还钱的事,二十两,够她攒一辈子了,还不一定能攒够,只能以后有多少还多少,慢慢给人家,尽管西家人连提都没提钱的事儿。

    “别哭,闺女,胡老二那么不是人,咱可再不能跟他遭罪了。”老太太拍了拍玉珍,“武啊,你俩这两天住的胡家?”后一句问的西明武。

    “没,能住他家嘛,让胡子看见还不得以为胡老二找的帮手!我和程义求他们村里正,就说要买牲口,得前后村看看,家里离的远,得在他们村住几天,也不白住,给伙食钱,后来,他们里正给找了一户人家,我们就在那家住的。”西明武解释道。

    “外边那牛,是你俩买的?”老太太刨根问底儿,她其实还是不放心,怕有啥问题,问个明白心才能落地。

    “对,也不能光撒谎不做,那还不得露馅,我俩白天没事还真就前后村转了一下,正好有户人家要卖牛,我和程义一看都相中了。”西明武看了看大哥大嫂,路上他已经和西明文说了,西明文说没事儿,家里正好也应该添个牲口耕田了。

    不过西明武明白,这是大哥安慰他,大哥家就五亩田,还有驴,不怎么用得着耕牛,本来他想着大哥家不要的话,他家可以要,可是开春他们家打算盖房子,钱还要从大哥这借,根本就没钱买牛……

    “我看这牛也不错。”老爷子怕二儿子为难,忙接过话。

    西远娘倒没啥不乐意,本身家里的事情,她也很少拿主意,以前听老爷子老太太的,现在,更多是听大儿子的。

    “正好,省着以后买了,开春谁家想卖水渠旁边的地,咱家就给买过来,地一多,没个耕牛可不行,驴拉车还可以,耕田可不中。”西远急忙表态,二叔为家里这样出头,可不能在小事情上和他计较,那样的话让人寒心。

    “我也是这么想的。”西明武听西远这么说,哈哈笑了,他和大侄子的想法不谋而合,因为村里起围墙在水渠那挖土,附近有田的人家,怕夏天下雨水渠附近积水,田挨淹,觉得在那种田不划算,张罗要卖。

    “行,有卖的咱家就买,估计还能便宜点。”老爷子本来还有顾虑,现在为了宽二儿子的心,也豁出来了,大不了到时候他伺候庄稼伺候得更精心些。

    “二哥,我现在要是和他和离的话……”玉珍迟迟疑疑地问西明武,她不想同胡老二过了,不过怕那个无赖不放过她。

    “没事儿,这个事好说,我们同你家老爷子都说好了,不然的话我们就要那二十两银子,他们家搁啥拿!”西明武对玉珍说,“而且程义说了,胡老二这样做,也算是通匪,他有这个短处捏在咱手里,估计不敢蹦跶。”

    “哎,那我就放心了,娘,我想过两天就回去和他和离。”玉珍不想再拖了,那就是个火炕,早跳出去早好。

    “行,不过这事,你最好找你娘家哥和你一起去,我们家出头不如你自己娘家说话好使。”老太太思量了一会道,自己家只是干亲,替人家夫妻和离,名不正言不顺。

    “我知道娘,我明儿就回娘家找我哥去,估计他们这回也吓怕胆儿了,怕胡二再给招来胡子,一定能给我使劲儿。”玉珍还是了解他哥和嫂子的,虽说有点贪财,但是庄户人家,有几个胆子大,敢惹土匪的。

    第二天,玉珍就急着回去办和离,老太太不放心,叫西明文赶驴车送,西远跟着,他爹毕竟不是玉珍亲哥,只有两个人的时候不大方便。

    爷俩把玉珍送到离她娘家很近的地方就往回转了,他们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个事情西家参与了。

    过了二十几天,玉珍托人捎信,她已经和胡二和离了。西家人都松了一口气,觉得这件事真的过去了。谁也没想到,却为几年后的事情留下了隐患。

    事情终于过去了,西家人也缓了好几天,尤其老太太,着急上火,在炕上躺了三四天,西远给熬了几副药吃下才好。

    “这人啊,有点钱还金贵了。”老太太感叹道


    穿越之青青麦穗 第16节(2/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