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诗酒趁年华[出书版]诗酒趁年华[出书版] 第6节

诗酒趁年华[出书版] 第6节(2/2)

作品:《诗酒趁年华[出书版]

掐玉绕,是贵介公子们平常身上佩戴之物,里面一般装着少许香料之类。

    「咦!这是什么?」

    常清一摸香囊,却发现里面硬硬的好像有什么物事,打开袋口向桌上一倒,掉出了两星沉速香片,另有两锭小小的金锭子。原来富贵人家一般都讲究给孩子带压兜钱,为的便是万一有个手头不便的情况,也好打点过去,金锭子极小巧,每个约有半两,只此绿豆稍大一些,却也形状完整,是两个小小的元宝。

    「啊,公子,你身上一直带着金子哩,怎么忘了拿出来付账?」天生也是吃了一惊,脱口叫道。

    「嗯,我早忘光了。」常清觉得一阵懊恼,早知道有钱,就不必做这一月的苦工了,随即想到这苦工并未白做,不但结识了萧悠这么个知己好友,还得了天生这么个好仆人,更强身健体、学了剑术与内功,嗯,这么一想,还真是因祸得福哩!

    想到这里,常清笑眯眯地道:「多亏我忘记了,否则不是见不到悠哥了吗?」拿起那两粒小金锭子递给天生,道:「喏!拿着,这是本公子给你的工钱,天生,你是个不错的仆人,我对你很是满意。」

    天生躬身接过,笑嘻嘻地道:「多谢公子,公子的夸奖,可比金子还叫天生高兴哩!不过公子,你这是给我的一个月的薪水吗?以后每月都这么多吗?」

    常清和萧悠相视苦笑,这个天生,还真是老和尚不爱财,多多益善吶!

    常清不理天生,径自将那枚小小铜钱装进了香囊,珍而重之地挂在身上,心想:这是我第一次挣到的钱,虽然少了些,却值得纪念。于是道:「这一文钱虽小,在我心里,却比那金锭子还重呢,当永远留作纪念。嗯,为了纪念这一文钱来之不易,我要起个字号,就叫『一只文居士』!」

    萧悠忍俊不禁,道:「果然值得纪念,不过清弟也不必自艾,其实人各有所长,山间樵夫,一日便可砍柴两担,比你是快得多了,不过木柴并不值钱,两大担柴,尚不值半两银子,所以靠苦力求生活,是下下之策。」

    常清听得入神,连忙请教。萧悠道:「自古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清弟,你自有你的过人之处,怎可与那山野村夫相提并论?」伸手从袖中取出一张银票,递到常清面前,笑道:「你且瞧瞧这是什么?」

    常清一看,原来是张一佰两的银票,奇道:「这是谁的?」

    「你的啊。」萧悠含笑道。

    「我的!?」常清越发惊奇了,一把抢过银票细看,没错,真真正正是一张百两银票,绝无虚假,可怎么说是他的呢?于是注目萧悠,等他解说。

    萧悠一笑,道:「那日我央你写一幅字,便是『天道酬勤』那四个字。非^凡 凝^香 收^藏」

    「是啊。」

    「那幅字清弟写得极好,我把它送到城里修贤楼,细细地裱装了起来。好马还需衬好鞍,一幅好字,若是裱装得好,便如你穿上了华服锦衣一般,虽是同一个人,但外表看起来却与穿短衣时大大不同。」

    「对。」常清点头。

    「这幅字在行香阁一挂出来,便引起重视,好多人争相观赏,旋即便有人出价购买,我也不急,挂了三天,标价便从二十两上升到了一百两,最后被知府大人买走,还算是卖了他一个人情。」

    「啊!」常清惊叹一声,对萧悠佩服得五体投地!

    「悠哥,你可真是了不起啊!」常清大声称赞,天生也拚命点头,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嘴里喃喃地道:「四个字,一百两,四个字就一百两,啊,公子,你以后可要多写一些字啊,每天只要写他十个八个的,咱们可就发财了吶!」

    常清大笑,抬脚踢了他一下,笑道:「你以为天上掉馅饼啊,天天都写,那还有什么稀奇!」

    萧悠也道:「是啊,物以稀为贵,若是写得多了,反而不见得能引起重视。」

    天生吐了吐舌头,摇头叹道:「唉!真是命苦啊,我还以为终于能跟公子一起变成大财主了呢。」转念一想,又高兴起来,道:「也多亏如此,不然今后万一银子太多了,还数不过来了呢,我们公子又不善理财,可不是得累死我天生了吗?」

    三人同声大笑。

    下午萧悠自去主理行香阁的事务,常清随天生来到给他准备的居处,见是一个相当精雅的小小院落,只有几间房,除了常清的卧房和一间书房,另有一间极大的屋子,可以专门做为他的画室,天生住在常清卧室边的一间小屋里。院中空地上,有几株桂花树,枝桠横斜,七月中的天时,华叶正茂,只待天气一凉,便可开出花来。

    常清在院中转了一圈,非常满意,尤其这里与萧悠的三省斋只隔一墙,除了与外面大院子相通的门之外,两院之间另有一道小门,可以随时过访,非常方便。

    进入书房,只见极阔朗的一间大屋,有数个大大的书架,图书壁立,琳琅满目,细细看来,竟是品类齐全,格调甚高,许多珍本善本,竟是自己在家时都没有看到过的。

    常清素爱读书,这一踏入书房,真如是小鱼儿入了大海,一头扎了进去,神游物外,整整一个下午,几乎连头都没抬过。

    天生随侍在侧,斟茶打扇,细心照拂,心下却想:哼!这个书呆子公子,如果不是有人照顾他,只怕他真会泡在书堆里头,看啊看啊,一直看到把自己饿死!

    直到华灯初上,天生来通报说萧悠请他过去用晚餐,常清才如梦初醒,从书中抬起头来,被天生拖着来到萧悠这边客厅。

    萧悠微微含笑,问道:「清弟,下午过得怎么样?」

    常清叹道:「有藏书如此,真是爱书人之莫大幸福啊!」忽然想起,问道:「悠哥,那边的院子,本来是你的书房吧?」

    萧悠颔首,道:「正是,为兄这些年倒是用心收集了一些藏书,清弟看着还有些可观之处吧?」

    「岂止是有些可观,简直是太壮观了嘛!」常清大发感慨,又感叹自己家的书房藏书太少,枉他素来自诩博览群书,藏书超过三千册,然而其中珍品不多,与萧悠的书房相比,那是大大逊色了。

    「都怪我二哥!」常清愤愤地道。

    他二哥素来不喜欢他沉溺于读书,所以不肯给他过多的零花钱,许多珍贵的善本书他买不起,每每看到了,也只能恋恋不舍地含恨而归。

    萧悠微笑道:「清弟如果喜欢,将来尽管带走无妨。」

    「咦!那怎么行。」常清道,想想又道:「不如我就住了下来,待看完了这些书再走。」

    天生惊道:「公子,你想要看完这满坑满谷的书啊?那还不看到头发都白了啊!」

    萧悠笑道:「天生,你这可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你家公子看书,可不像你那么慢啊!」

    常清非常得意,他从小即有神童之称,看书说是一目十行虽然夸张了点,但也相差不远,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书,总爱慢读一遍,再速读一遍,这两遍读了下来,便几乎可以全书背诵,而且记忆清晰,时隔几月都不会忘记。

    天生不服,常清便让他取一本自己从没看过的书来,先细读一遍,约摸花了一盏茶的时间,再从头速读一遍,一目十行,一页页快速翻了过去,不多时便即翻完,将书册一合,交到天生手上,清一清嗓子,从头背诵。

    他背得犹如行云流水一般,天生连忙翻书验看,眼睛都不够用了,光看还跟不上常清背诵的速度,不待他背到一半,颓然阖上了书,叹道:「公子,天生真是服了,你怎么背下来的啊!真是苍天下公,凭什么老天爷就给你这么聪明的头脑,给天生一个猪脑袋啊!」

    常清得意洋洋,萧悠笑道:「人各有所长,天生你练武不也挺聪明的嘛,不必过于自卑。」

    「可公子学武也是快得吓人吶!」天生喃喃地道,对常清的聪敏,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可他耐力不够,所以虽然学得快,却不扎实。」萧悠淡淡地道。

    常清不服,道:「怎么不扎实?只要我肯多练几遍,不就扎实了?」

    「那你有耐心多练几遍吗?」

    「……」常清张口结舌,答不上来。是啊,他素来聪明,什么事物只需看一、两遍就能学会,但要他耐心地一遍一遍习练,嘿嘿,这么枯燥的事,他可是……细细想来,除了练字和读书之外,他干什么事都没有长性哩!

    嗯,还是就像悠哥说的,人各有所长罢了,天生有耐心和恒心练武,就让他有这个所长好了,自己反正文才方面比他强得多了,嘿嘿,悠哥不是也说过嘛,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

    常清嘻嘻一笑,转过话题,顾左右而言他,不肯承认自己没有毅力和恒心。

    萧悠一笑,也不再说,知他自尊心极强,对他的劝诫,只需轻轻点拨即可,若说得深了,只怕他会恼羞成怒,反而不妙。

    萧悠道:「清弟,你在我这里住下倒是不妨,住多久都可随意……」

    常清笑道:「悠哥好大方,你不怕我住他个三年五载,吃穷了你?到时你可别生气。」

    萧悠笑道:「你肯留下,我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生气,萧悠做的是食肆生意,要是被你吃穷了,那我这行香阁也不必开下去了。」

    两人相视一笑,均觉如能长相厮守,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常清离家,本是打算进京赴考的,但在行香阁停留一月,特别是与萧悠相识深谈之后,觉得自己所学真的是欠缺颇多,于赴考一事已失了信心,再者能与知交挚友晨昏相伴,或高谈阔论,或言笑晏晏,实乃人生第一乐事,什么金榜题名、中举做官,实在不值一提。

    萧悠见他打消了进京的念头,心中一松,当日他借故留常清下来,其实就是不想让他进京,怕他这样清水一般的俊美少年,一入了那污浊的官场,不知会遇到什么不测、受到什么伤害?

    如今心愿实现,放下心来,道:「清弟只管住下,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一般,不过你出来时间已经不短了,扬州的亲人,只怕会担心,还是写封平安家书,报个消息的好。」

    他这一提,常清这才想起自己逃家一个多月,竟连封信也没想起来写,二哥不知怎样,大嫂却一定忧心如焚,他猛然良心发现,好生不安,连忙写了一封家信,托萧悠派人送往扬州常府,信中却不敢说曾被仆人骗走财物之事,只说自己出来游历,遇到了知心好友,会在这里多住一些时候,一切平安,请家人勿念。

    萧悠即安排专人将信送出,又嘱送信之人应该如何应对常清家人的盘问,务必要使他们觉得带清住在自己这里是安全随意的,以便能够使常清稳稳当当地多住些日子。


    诗酒趁年华[出书版] 第6节(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