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1/2)
作品:《[汉唐]恰似故人来+番外》
?”
“她、她们……”李元吉一时还真说不出到底哪里不一样。
李世民不给他争辩的机会,接连问:“她们自己和亲戚可是我唐军浴血的将士?可是为我军出谋划策的谋士?可为我军擒郑夏二王出过一丝一毫的力?”
“府库中所有珍宝已经造册上报朝廷了,私自把官位授给无贤德才能的人。若是传出去,叫我们以后如何再能激励将士拼死杀敌?!”
李元吉答不上来,舌头打结半晌才讷讷讲出一句:“可我都已经给她们保证过了,替她们求得宝物……”
李世民把书册放到一边,单手拄着下巴好笑地看向李元吉,道:“既然你已经答应她们了,自然不能违诺。洛阳一战你同样得到不少赏赐,解铃还须系铃人……”
李世民没有明说,但李元吉听明白他话中意思,这是要让齐王自己拔毛肉痛。
“你!”李元吉气得说不出话来,之前对李世民改观的那一丢丢好印象瞬间崩塌破灭。
果然,秦王殿下骨子里还是那个高傲冷硬、虚伪十足、精于算计的人!
可笑他竟然因为李世民对自己稍微一点点的好就昏头昏脑听人摆布。
李世民,你有种!
齐王愤怒一甩衣袖,把房门摔得震天响。李世民无奈,暗暗苦笑:凭李元吉这睚眦必报的性格,不知会有多嫉恨自己。
……
齐王与秦王之间争吵的动静闹得不大也不小,唐军里一部分人知道,但因齐王暴虐,都不敢私下议论。
用膳时,向来好热闹健谈的秦王不发一语。李世民待近亲的部下极为坦诚,嬉笑怒骂从不掩饰。秦王府诸人都看得出秦王情绪不佳,席间纷纷以眼神示意谁先开口打破沉寂的氛围,都想上前又担心七嘴八舌搅扰秦王,一时犹豫不决。最后还是秦王的大舅哥长孙无忌耐心观察秦王面色良久,才小心翼翼道:“世民,咱们进驻洛阳后还没好好去街上看看,玄龄发现一处好地方,要不……去瞧瞧?”
秦王停箸,不答。
“世民?”感觉李世民在神游天外,长孙无忌轻咳一声。
李世民回神,眼睫快速眨动两下。“好地方?”他向房玄龄投去疑问的眼神,后者神秘一笑,举杯掩住下半张脸,将杯中酒饮尽。
几人把这件事隐瞒的连丝缝都透不出,甚至请求秦王乔装而行。
李世民蹙眉,还是依言摘下王冠,脱下锦袍。只着一身朴素的蓝衣,用发巾束起浓黑长发,一袭深色披风背身,腰佩名刀墨玄麟。与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三人出了洛阳宫城。
房玄龄前方引路,在街上并不停留,一行人左拐右拐来到一处僻静的幽地。
李世民疑惑:“清虚观?”眼睛一瞥自动站到身后的三人,看来他们是早有预谋。
李唐奉老子李耳为祖,以道教为国教,不过李世民一向不信鬼神,自然对房玄龄他们诓他来道观有些不满。
房玄龄道:“殿下进去便是,殿下心中所惑,见了观主自会有解答。”
李世民何时见过房玄龄表现得这样神神叨叨的,心下不免生出几分好奇。他瞟了眼另外故作正经的两人,薄唇直抿,最后哼了一声,大步迈入院中。
穿过缭绕的香火烟雾,房檐上挂着的铜铃在秦王走近时忽然响动不止,不觉嘈杂,颇为悦耳。
“门外可是秦王殿下?”
苍老的声音悠然飘出,秦王入内,手心朝外捋顺披风,朝背对他坐在蒲团上的一身藏蓝道袍的老者一礼。
老者道:“老道,王知远。”
“王先生。”李世民温雅道:“世民听闻先生能解我心中之惑,故而厚颜前来拜访。”
“殿下言重。”王知远正坐在蒲团上,秦王对他施礼时,他侧身不敢受,以表对秦王的尊敬。他身上的道袍无风鼓起,花白的头发。非但不觉老朽不堪,反而给人一种仙风道骨之感。“殿下心中所惑老道的确可解,只是老道也要多嘴劝殿下一句,身先士卒是将军该干的事,殿下身份非比寻常,自当要倍加珍重。”
“哦?”李世民剑眉一挑,斟酌一番道:“我李家男儿上战场来从无龟缩自保之意,请问先生此话……是何意?”
王知远微微一笑,叹息一声:“殿下是要为太平天子的人,若是出了事,当是普天百姓的损失,难道殿下就不该好生珍重么?”
李世民闻言怔住,双目不自觉圆睁,里面暗含波涛,心绪澎拜。
第32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