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转机第156节

第156节(1/2)

作品:《转机

梅足足大了一轮还多。

    要么用了黑科技,要么吃了人参果。

    俩人窃窃私语了一阵Leslie的年龄和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头脑和生理机能,最终一致认为,权力和财富是女人最好的滋养品,大补!

    “莱莱务必寿比南山不老松!”方规双手合十,虔诚许愿,“是莱莱她应得的。”

    Leslie胃口不错,菜过三巡开始聊生意。

    就像辜总给的提示,方规需要自己来构思主题,并且保证它对Leslie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否则,Leslie那接近一个世纪的经验阅历会让她立刻将目光投向别处。

    Leslie好奇心旺盛,思维敏捷,她经常毫无征兆地抛出新话题,令人应接不暇。

    话题是如何转向正轨的呢?

    陛下一言九鼎:“将来著书立传,在本章节一定少不了这句话:特别鸣谢李笃博士。”

    和Leslie交流,理论上存在语言障碍。

    方规从小不喜欢学外语,有李笃在,她也不用学外语。

    不管Leslie想见李博士爱人的说法有几分认真,李笃立时着手准备。

    她设计了一款结合实时翻译和语音模型的传导耳机,能够最大程度还原语言的温度和色彩,使语言不通的人基本实现无障碍交流——根据沈总的反馈,延迟几乎为零。

    要知道,语气和语言内容相得益彰,尤其是在相对放松的交流环境,说话者的停顿和语调同样是信息传递的介质。

    当Leslie表达出对李博士随手做的小玩意儿的赞叹时,方规说:李博士是我的哆啦A梦百宝箱,我想要的,我需要的,哪怕是我没想到的,李博士都可以替我解决。

    大小姐只要专注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就可以,很小很小,李笃就把这样的观念灌输给方家大小姐。

    当一个人不被程序教育裹挟,她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她将爆发出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李笃的种种构想则围绕着方规。

    她是我的能源核心,是我的驱动力,我所有的设想都是因为她。李博士这样补充。

    在李笃看来,如果一个东西做出来不被人需要,那么它根本没有出现的必要。

    李博士口中的“人”,特指——仅指方规。

    这点Leslie或许没听出来,或许听出来但不以为然。

    Leslie认可科技的发展正在失控,它越来越像资本自娱自乐的游戏,对大多数人而言,看不到必须推广某些技术的必要。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然而目前看来,生产力越发达,人存在的意义看似越趋近于虚无。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基因编辑……科技正在飞速发展,可它们脱离了大众的生活。

    更可怕的是,它们正在挤压一个又一个群体的生存空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亘古不变的、普世皆准的道理。

    没有任何一个商业组织可以脱离“人”的基础。

    商品要卖出去,除了它必须对人有用——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层面、哲学意义、精神以及物质意义上的用途——同时必须具备流通的特性,换言之,要有人买。

    如果所谓的先进生产力取代了人力,而人们却因此失去消费能力甚至生存能力,社会变成一潭死水,那么生产再多的商品有什么用?

    为了贸易而建设的种种设施能派上什么用途?

    如果没有足够的市场,没有足够的交易活动,很多建设工程终将废弃,或许也用不上超音速飞机、卫星通讯等等一切用于缩短交易成本的技术。

    唯有有买家且买家活跃的市场方能产生源源不断的生意。

    然而当下并非如此。

    “资本”正在攫取整个社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甚至剥夺人们的自由选择权。

    可是恰恰是无数的人,组成了社会的金字塔结构。失去底层的支撑,上层建筑便成为空中楼阁。

    极度的膨胀之后会必将迎来收缩,历史无数次这样告诉我们。收缩到纸面上仅仅只是“次贷危机”、“金融风暴”一类轻飘飘的名词,但实际上,却是急遽消失的流动性。

    生意失去了活力,失去了生机,最终,“生意”也会消亡。

    “生意”的消亡,意味着一个卖方和若干买方,以及若干卖方和一个买方的消亡。它是涟漪般细微但层层扩大*的效应,最终产生的后果不亚于海啸。

   


    第156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