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2/2)
作品:《皇兄》
初,是极力反对的。”
眼前的袁太后不施粉黛,卸了朱钗,看起来老了许多,说:“他们是你行军到寒山寺时抱来的弃婴,终究不是皇家正统血脉,你说觉得他们与你有缘,可哀家岂会不知,你哪是喜欢孩子,那是你向朝臣和哀家表的决心——”
裴珩从未对外提起过两孩子的身世,以至一直有人猜测,是他在行军途中宠信了哪个民女,因其身份低贱,所以并未收入后宫昭告天下。裴珩也从不理会流言,至少可堵住朝臣悠悠之口,不再逼着自己再娶后纳妃,延续香火。
而且寒山寺是裴珩与谢瑾共同出生的地方,说觉得两个孩子与自己有缘,也并非都是假话。
裴珩又想到了谢瑾。
愁绪爬上了他的眼梢眉尾。
若说初回上京时,他对重逢是澎湃难抑的期待憧憬,到了后来得知大还丹,成了灼心泣血的痛苦和偏执,再到现在徘徊猜忌的惆怅和疲累——
每个阶段,都足以将他折磨得伤痕累累,早没有当年那少年帝王的锐气。
他起身疲倦道:“时辰不早了,母后好生歇息吧,朕明日再来。”
袁太后见他要走出殿,又低唤了声:“皇帝。”
裴珩顿住脚步。
袁太后:“你可还记得,伺候先帝的朱公公。”
裴珩不知她为何会突然提到宫里的旧人,“父皇驾崩后,他不是告老还乡了吗?”
“哀家得了消息,阿瑾半年前,曾去见过他。”
听到谢瑾的名字,裴珩的心哪怕死去了,也还是会出于本能地抽动,“他见过他?他在哪见的他?”
袁太后惨淡的面容温柔而平静:“要紧的不是这个,而是哀家觉得,阿瑾多半已经猜到了,所以才会专门去找朱公公求证。”
裴珩一凛,又快步走了回来:“他知道什么?”
“阿瑾十六年前服用大还丹,可秦焦说他还活着,那你可知,先帝又是如何驾崩的?”
裴珩深深望进袁太后的眼底,她的目光如将熄的烛火,黯淡而温和。
关于这个悖论,他并非没有起过疑心。而是这半年来,他的心思几乎都在找寻谢瑾和处理前朝之事上,而且他也没必要怀疑——都死了那么久的人,何必翻出旧账多生事端。
他对那个一心玩弄帝王心术冷酷无情的父亲,谈不上什么父子情,甚至还有一丝淡淡的厌恶。
“是哀家动的手。”袁太后如释重负地说。
这块压在她心中十数年的巨石,终于得以落下。这些年她斋戒念佛,跪在佛祖前试图忏悔赎罪,也未曾讨得真正的心安。
裴珩在她承认前,就已有预料,可听到时,面上还是浮现了一丝震惊的神情:“那母后,是为何……?”
“他若不死在那一日,得知大还丹不过是所谓
第126节(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