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2/2)
作品:《时差》
只是讨厌说教与过度压力。
“哦,你今天是不是晚到了几分钟?现在已经8:55了,按照我的观察你一般会在8:50到达工位。”
上行的电梯需要等待,郗寂把工牌握在手里,反问:“你每天都在我后面到工位,怎么知道我具体是什么时间到达公司?”
“观察力,依靠我天生的观察力,所以今天为什么晚来呢。”申承观察一下,指出:“还有啊,你的美式呢,怎么没有了?”
郗寂没有回答,电梯门打开,他说:“直接告诉你太无聊,用你的观察力找答案,我相信你。”
申承从不逼问任何人,不追求任何事情确切的答案,爽朗地说:“走着瞧,不出一个月,我肯定用我的观察力找到答案。”
他们的轮岗生涯接近尾声,最后两个月的培养结束,需要选择真正的方向,类似于大学中的分流。
工作地点从车间转移到各家小公司,去和他们谈判可行的方案,能够做出的让利,促成最终的合作,究极目的——让公司获得利益。
有些公司的负责人下意识轻视郗寂,认为他太年轻,不明白他们话里有话的调侃与指责,实际上郗寂能听明白他们的每一句话,只是不乐于浪费情绪去争辩。
他只会拿出自己的方案,忽视所有的调侃,直奔主题的说:“您看看还有没有需要协商的地方,方案给您放在这里,希望您在下周一下班之前给我答复。我需要您先提供一些有用信息再制定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我想您的时间很宝贵,我不多打扰。”
从始至终郗寂始终温和地说出这些事情,井井有条却不容拒绝,他不强势,只是让你不能再轻视。
这个时候无论是立刻示弱还是继续虚张声势地趾高气昂都不会让郗寂产生任何好感,换不来他的认可。一个人可以气焰盛,可以踌躇满志或狐假虎威,但必须学会尊重,这是郗寂的原则。
最开始有人询问郗寂他是不是和董事长有亲戚关系,郗这个姓着实不算多见。他的领导试探性的问出问题,他的同事嘻嘻哈哈的问这个问题,前者试图诱骗郗寂进入圈套,后者只是用这个由头开个玩笑。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答案,面对前者,郗寂迟钝地反应一会儿,自然地反问:“我们董事长姓郗吗?真的是吗?完全不知道,还挺巧合的。”
眉毛从疑惑的角度转变成自嘲地笑,说:“面试的时候不会问董事长的名字,所以我没有复习这道题,看来还是准备不够充分。”
面对几乎是同龄人找乐子的行径,郗寂用夸张的语气说:“你一直都不知道呀,现在告诉你也不迟,其实我是董事长的儿子,我这次回来是继承家业,传承父母的衣钵。”
他说的语气太过随意,是一眼可见的谎话,他们只会被逗笑,不会相信。所以,很奇怪,别人用谎言做成篓子捞起的只是谎言,倘若他不用
第32节(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