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1/2)

作品:《我真的不想演

位七弟颇有避之如虎的模样。

    想到这里,太子又有些气顺了。

    大抵是某种看到少司君也要吃瘪的暗爽罢。

    少司君漫不经心地说:“那些礼数规矩有什么学的必要?”那散漫的态度一看便知,他根本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太子:“往后她会落人笑话。”

    少司君:“有我在,谁敢笑话?”

    太子:“当着你面自然是不敢,可是背后呢?人言可畏。”

    少司君:“谁人背后无人说?”

    太子:“可你担得,寻常人担不得。”

    他语重心长,带着几分劝诫。

    “这不是为了你脸上有面,而是为了她好。你既是将她抢进府来,就该好好待她。不然这般尴尬身份,她该如何自处?你总该为她的处境着想。”

    少司君稍微正经了些,只是也没正经到哪里去,他拍了拍太子的胳膊,慢悠悠地说:“大兄所思所念,于常人是不错的。”

    “她非常人?”

    少司君大笑,换做他人,自谙分寺见面伊始,就当溅血阶台上。绝无活路。

    …

    丁苦是个瘦小汉子,老实本分,一说话,嘴上就有几个豁牙,少有人能在意他这样普通的小管事。

    不过,他有个习惯,每天晚上都要喝点小酒。

    有时候是三杯,有时候是七杯,也有时候是两杯。

    每日心情不同,喝的数量就不同。

    比如这天夜里他就美|美喝了三杯,伴着微醺酒意躺进被窝。

    他打鼾的时候,那鼾声吵闹得很,只一听就知道这人就在房间内酣睡。

    也是在这个夜晚,三紫悄然离了碧华楼。

    小楼内,灯火通明。

    秋溪和秋禾两个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无处下脚。倒也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楚王莫名其妙又送来无数东西,直将整个大堂堆得满满当当。

    除却两个秋外,这一回屠劲松还另送来两位二等太监,眼下这四个人都在下头忙活。

    阿蛮听着下头传来的动静,手指翻开了又一页书,惦记着三紫的查探,心里却想着今日的事。

    太子和楚王的关系,真如传闻那般和睦。嫡亲兄弟亲厚本是应该,只这般就容易引发有心人妒恨。

    太子仁厚亲和,才华横溢,凡事讲究仁政。只是文成武就上,于武道一途并不熟练,也少有表现出军事上的才华。

    可楚王就不一样了。

    他最遭人诟病之事,除却暴戾不堪的名声外,追究其下,当属天启二十五年无诏出兵。

    天启二十五年,剌氐骚扰边境,守军不敌,竟是叫其攻下涂勇关,而后一道长驱直入,南下掠夺。

    接连三道急报飞往京都,将满朝文武并那天子惊得瞠目,涂勇关已有七十余年不曾有过这样的败迹。

    就在朝中紧锣密鼓择人抗击剌氐时,那头粮草刚备齐,这头却已经听到了战果。

    却是十九岁的楚王无诏出兵,亲领千骑直扑剌氐主力,掐准他们志得意满,沾沾自喜之际,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仅仅千骑,吃掉了剌氐三千人。

    其余剌氐兵力溃败,被其后追上来的翁志虎将军所拦,全军覆没。

    这样的战报传到京都,天子大喜,天子亦大怒。

    自来藩王分封,无诏不得出封土。便有守军,也多做仪仗之用,焉能真当士兵使唤?

    于某些人的口中,便成了楚王有谋逆之心。

    若非朝中有太子嫡系为楚王辩解,并太子直言劝说,想必楚王的下场不会多么好看。

    此一战中,楚王吃尽挂落儿,别说什么赏赐,人没事就已是不错。

    而后数年,楚王越发沉寂,偶尔有听闻,皆是残暴声名,比之从前更上一层楼。

    可楚王沉寂,惦记着他的人却有。

    譬如阿蛮的主人。

    即便天启帝不满,竭力打压,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楚王于领兵一事上是有天赋的。而这,正正弥补了在位太子的不足。

    毕竟自剌氐一战后,许多武将对楚王都颇有好感。而以仁治所擅的太子最缺的,便是来自武将的支持。

    有楚王在,许多事上太子就有了无形的保障。

    这如何能让人心安?

    楚王得死。

    这便是兰南道之事的根源。

    阿蛮头疼地揉着额头,想


    第21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