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节(2/2)
作品:《长公主》
,她阿娘遗留给她的以及这些年积攒的金钱足够了,更别说还有圣人赐下,其他姐妹捐赠的。
朝臣们管不着这事儿,路过真定长公主府的时候都要捏着鼻子,皱着眉头表示不爽快。
清闲下来后,朝臣就又想起找茬了,不过先前吃了教训,没在长宁要推行的政策上说事儿,而是话锋一转,落到了后宫事上。说什么宗室子弟不丰,该开枝散叶这样的话,明里暗里地催促着长宁找侍君。那龙椅上坐着的是女帝呢,就算有富贵侯府这么个“前车之鉴”在,不少人也想借此赌一赌前程。万一家中有郎君被圣人看中,那日后龙椅上坐着的可不就是他们的血脉了等祭祖的时候也面上有光。
长宁原本轻快的心情在这些朝臣的折腾下烟消云散了,她提都没提选侍君的事情,而是直接下诏,让弘文馆中就读的非宗室女迁往昆山书院中就读。原先弘文馆中几十名学子都是皇亲国戚以及宰相,功臣子弟,这道诏旨一下,顿时只剩下宗室女了。除此之外,也调整了讲经博士,学士人选,改成从昆山书院以及民间征召的。朝臣中一片哗然,他们心中不服气,可又能如何呢就像萧维摩,人家虽然是白身,可声望也不比太傅差啊。其中透露出的一些信号让不少人不寒而栗,圣人那意思是要精心教养宗室女,且是能贯彻她政见的宗室女,那日后的朝堂会是什么样子
政事堂中。
长孙微云案上放着画像。
朝臣们知道她与长宁亲近,故而将那些个年轻俊彦的画像送到了她这处,想要借着她的手递到长宁跟前。
“长孙中书觉得如何”
“不如何。”长孙微云一脸平淡地将应答,她慢条斯理地将画像收了起来,等到回到府中后,直接将画像扔到了火炉里,看着它一点点地烧成灰烬。她垂着眼在屋中静坐,良久后才提笔写了一封信,隔日便让人送到凌寒的手中。
凌寒会意,没几天等到新的一期《京报》出来后,就有文章道圣人为西王母转世人,寻常人不堪相配。这文章也是大胆,一出来便有朝臣上谏言说“民间妄论圣人”,请求处置涉事人。他倒是没提知闻楼,可谁知道那话锋指向了凌寒。毕竟《京报》刊印出来前,凌寒都是要过目的,底下人有错处,身为主司她也该担责。
长孙微云抬眸看长宁,持着笏板没说话。
长宁起身,她没瞧那跪在地上的谏官,眸光落在了不言语的长孙微云身上,唇角勾起了淡淡的笑: “哦是哪句不实呢”
殿中倏然一寂。
长宁不在意被民间议论,或者说那些关于“西王母转世身”的言论本就是她诱导。
谁会在朝堂上反驳这点又有谁能大胆放肆地说出有人能与她比肩
圣人无心后宫立侍君,这点让朝臣心情沉重,可他们也不愿意就此放弃自己的打算。
没多久,便有流言
第116节(2/2),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