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青南第104节

第104节(1/2)

作品:《青南

百人的军队,率领他们去跟霁夷君谈判。我不知道谈判的过程,我当时在养伤没有跟随,只听回来的人说,玄旸跟霁夷君进了帐篷,没多久霁夷君就下令撤兵。

    玄旸对霁夷君说了什么?没人知道,总之霁夷君当天就撤退了。

    伤势太重,玄邴一直在养伤,玄旸主持葬礼,埋葬了老国君。

    我记得葬礼结束后的第二天,城里的人全都堵在宫城门口,城郊的人全挤在城门外,不知道是谁传言玄旸要回去文邑,玄夷人不想让他离开,担心他一离开,城中又得乱,霁夷大军会又折返回来。

    玄邴拖着条伤脚,带头堵在玄旸居所外头,那场面,乌泱泱都是人头,我感觉有上千人,好像全城的人都挤在那儿。

    大家都特别激动,尤其是玉石作坊的那些玉匠,他们向玄旸哭诉玄谷的暴行。那日玄谷带手下闯入宫城,将宫城控制,又派亲信率人去玉石作坊索要玉器,老国君有一件玉器正在制作,是件王器,玄谷要这件王器。

    他一直都想成为玄夷的王。

    玉匠哪里肯给,那帮恶徒就抓住阿倾,把他的两根手指头剁下来,逼迫玉匠把王器交出来。

    阿倾是玉石作坊最年轻,也是最有才华的玉匠,就这么失去手指,日后恐怕再也没法制玉。

    当时啊,阿倾就站在门口,人憔悴得不行,右手的小指头和无名指都不见了,手掌缠着染血的布条。

    人们一直恳求玄旸留下来,我见他很为难,可当他看到阿倾的残指,脸色都变了。后来,玄旸点头说他会留下,并让大伙都散去。”

    结束这一段长长的讲述,麂子舒了口气,一扫先前的惆怅,他说道:“就这样,玄旸成为我们玄夷人的王,国人为这件喜事奔走相告。我们的新国君祭祀祠庙时,当着庙祝与及所有参加者说:立贤不立长是玄夷人的老规矩,日后有适合的继承人,他将册立嗣子并退位。”

    麂子抓了抓脑袋,面上有笑意:“大家都觉得国君的儿子肯定很出色,他可是‘白宗獐牙’之子啊。”

    青南站起身,看着满池的莲花,回道:“儿子有可能继承父亲的禀赋。”

    然而,玄旸不会有子嗣。

    这便是为什么,玄旸要宣称他立贤不立亲,册立嗣子后就退位。

    “麂子多谢你告诉我这些事。”

    麂子见到觋鹭嘴角扩大的笑意,看得发呆,原来觋鹭也有这么恣意的时候。

    羽邑的帝君庆典如期举行,今年青宫大觋任命一位新神使,并给授予他称谓:觋鸰。

    青露从此成为青宫之觋,“觋鸰”将是他伴随终身的称呼。

    觋鸰庄穆地站在祭坛上,他身形高挑,年轻力壮,有颗很有智慧的脑袋,而且颇受羽邑居民的爱戴。

    他的巫服与巫冠华美,发髻上插着一件由玄夷城玉匠制作的玉梳,那是青南在三年前就为他准备的贺礼。

    麂子受邀参加帝君庆典,成为稀罕的岱夷嘉宾,簇地派来两名使者,并带来簇地王妃对新神使的祝福与礼物。

    第55章

    是从何时萌生出迁徙的念头呢?若是询问羽邑居民, 他们自个也说不清楚。

    也许是因为每年雨季必到访的洪灾,与及洪灾过后的瘟疫使生活日益艰难;也许是因为年年上升的水位,使屋舍不得不往更高处搬, 一大堆人挤在一起;也许是因为去年发现宫城的南墙坍塌, 宫城自此无法围合,而且羽邑再也无力营建新城墙。

    羽邑是一座建于数百年前的都邑, 它的城墙绝大部分年久失修,似乎再来一两次大洪灾, 就将土崩瓦解。

    当羽邑的墙城大面积坍塌时,西城墙肯定还很牢固, 因为它曾经修补过, 主持工事的人正是玄旸。

    只剩一堵墙,可挡不住一次次从山上倾泄而下的山洪。

    是从何时萌生出迁徙的念头呢?若是询问羽邑居民, 有的人会说因为青宫大觋离世了,新任的青宫之主决定迁徙。

    青宫大觋在世时,肯定不会同意这种事。

    羽邑人偶尔会思考,这么多人能迁到哪去,住的怎么办, 吃的怎么办, 神使连羽邑的青宫也不要了吗?

    秋收到来, 田里的稻子大多没有结穗, 又白忙活一场,羽邑人对这种事习以为常, 秋收过后, 他们继续过捕鱼捞螺, 采集山味的生活。

    委麓的贸易小队跟往年一样在秋收前后过来,领队还是朱岗, 他们夏时已经来过一趟,这趟过来,队


    第104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