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节(1/2)

作品:《万人迷他恃靓行凶

帕抱怨起来:“小庄主真是的,说怕我又像北境离别那日一样哭个不停,三年竟不曾回来一次,明明去岁还到过黄鸽姐姐那里!”

    闻行道不曾搭话,待她发泄完满腹的牢骚,双眼含泪,才说:“闻某会代赛雪姑娘问好。”

    “不必。”赛雪咬唇,“闻大侠便说山庄一切都好。”

    闻行道应下。

    继续启程。

    某日,他从歹徒手中救下一家四口,想到方柳四处云游,或许也看到了天下之大,民间还需匡扶正义的执剑者,此后更不会停下行走江湖的步伐。

    .

    次年。

    初春时节,下过一场淅淅沥沥的雨,空中弥漫一层轻薄的白雾,风拂过时带来湿冷的土腥气。

    闻行道快马策马,沿着河堤朝山间而行。

    倏而,遇到一位牵着孙女的老丈,背着背篓颤颤悠悠往村子的方向走。小姑娘五六岁的年纪,头发用红布绳扎了双丫髻,手中捏着一只捆了钳的螃蟹挥动,怡然自乐。

    老丈不住地提醒:“仔细些,仔细些,莫叫螃蟹钳子挣脱草绳,夹了你的手!”

    女童声音稚嫩:“欸,爷爷!我仔细着呢!”

    见状,闻行道拉住缰绳,利落翻身下马。

    老丈走近,见来人一袭玄色劲装衬的猿背蜂腰,面容英伟俊毅不凡,腰间挂一柄长弯刀,通身莫名有横扫千军之势。思及去年北边战事平息,许多戍边将士卸甲归乡,他推断此人应当是沙场上拼杀出来,这才带了一身血煞之气。

    但大周的百姓皆知,镇北军与寻常兵痞不同,故而老丈虽心底隐隐发怵,却还是开口询问:“这位好汉来此地作甚?”

    闻行道拍了拍躁动的马,声音放轻:“来寻人,老丈可曾见过一位不似凡人的外乡人?”

    “这……”老丈犹豫少倾,瞧这好汉不像是恶人,想来并非前去寻仇,便指着河堤上游说道,“我们这地界儿偏僻,外乡人少见,不似凡人的外乡人更少见,若没猜错,好汉要找的人便在上游泛舟垂钓。”

    说罢,一旁的小孙女挥着螃蟹雀跃道:“神仙哥哥,给爷爷大鱼,给阿晓螃蟹!”

    闻言,闻行道神情柔和地蹲下身:“神仙哥哥钓了几天鱼?”

    女童掐手算了算:“三天!也给了爷爷三天鱼!”

    “好。”闻行道起身抱拳,“叨扰二位了。”

    “不碍事,不碍事。”

    老丈连连摆手。

    告别一老一少,闻行道不再骑马,而是牵着马绳往上游走去。河堤柳树枝叶泛青,枯了整个冬季的草丛冒出青芽,愈靠近河堤上游,心境反倒愈发有种尘埃落定的平静。

    终于,在绕过一座山坳之后,闻行道见到了静坐河边垂钓的人。

    蓑衣斗笠,孤舟独钓。

    万物皆爱他。

    山间翠色,鸟语轻鸣,春日清冷的风拂过时也温顺。

    闻行道驻足,静静凝视那靠岸的轻舟良久,久到山间又下起细密的雨。犹记昔年初见,阴雨蒙蒙,自那之后雨下了整整三载似的,再见时竟也不见停歇。

    约摸过了一炷香的时间。

    闻行道牵马缓步朝轻舟走去。

    雨点拍打河面,荡漾层层圆圈波纹,去岁枯黄的叶随水流向西飘远。一匹白马正在不远处吃草,轻舟用麻绳栓着岸边的老柳树,方柳端坐一方矮凳,垂钓的鱼竿破旧,身上斗笠蓑衣倒像新制的。

    闻行道松开马绳,黑棕色的马便悠哉跑去找草吃。

    他没有踏上小而破的木舟,站在岸边有些年头的老柳树下,安静等候。

    “哗啦——”

    随着水声响起,一条活蹦乱跳的肥硕鲤鱼摔在了岸边。

    闻行道弯腰,寻到枯草搓成草绳,将那条鲤鱼穿了起来,挂在一旁的树枝上。

    方柳再次放饵甩竿,弯唇道:“闻将军穿鱼的功夫不错。”

    梦中才得一闻的清泠嗓音,令闻行道的耳根酥麻,碰过鱼的手指不自觉蜷缩,心跳似乎都停了几瞬。恍惚之间,不知是今日终于寻到梦中人,还是梦里终于寻到意中人。

    方柳便回眸瞧他一眼,复又收回目光:“可知为何方某单名一个‘柳’字?”

    闻行道摇首:“不知。”

    “是家母取得名。”方柳娓娓道来,“那年,母亲十里长亭外折柳送别父亲,奈何江湖险恶,故人一去不回。家母悲痛欲绝,读了杜牧的一首《


    第147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