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1/2)
作品:《山中何事?》
家的门,时隔多年还记得这一碗面。
而符苏透过砂锅沸腾的热气和汪霁与男孩聊天时微扬的眉眼,仿佛穿过时光,看见了那年穿着校服从梧桐树下走过的清瘦少年,那是汪霁生命中他没有参与过的青葱流年。
第41章 山中何事?
腊月二十九,除夕。
清早,汪霁蒸了一锅的馒头和芝麻团。
馒头就是普通的白馒头,汪霁提前买了食用色素,拿筷子在光滑的馒头上点了红。红点馒头,既拿来祭拜也拿来吃,图个彩头,健康,平安,长寿。
芝麻团也是他们这里过年的特色,掌心那么大结结实实的一个,糯米皮里裹着流心的黑芝麻。除夕这一天,早上蒸芝麻团,晚上炸肉圆,团团圆圆。
馒头和芝麻团装到碟子里,糕和酒也带上,老式厨房雾气缭绕,汪霁说:“走吧。”
一夜大雪,屋外白茫茫一片,既干净又安静。
他们昨天就回了汪霁家里,把小楼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晚上烧了很久没用的柴火灶,芝麻团的馅要提前准备。
汪霁把还热着的芝麻团放到墓前,说:“我可没偷懒啊,没用机器,芝麻都是放进杵臼里用手捣的。”说着指了指身侧的符苏:“他捣的。”
符苏上前一步,提起酒壶恭敬斟满两杯酒。
雪把汪霁的眉尾染得银白,他点燃三炷香插进香炉里,道:“又是一年了。”
青山之间,风卷走食物的热气与酒香,天地浩荡,思念是无尽的,身边的人是要珍惜的。
香烛燃尽,他们转过身,在天地慈爱的注视中并肩而行。
年夜饭在汪叔家里吃,这是汪叔汪姨昨天专门跑一趟来和他们提的:“大年不像小年,小年你们两个人过也就算了,大年必须热热闹闹的。”
“麻烦呢。”
“多两双筷子的事有什么麻烦?过年就要人多,人多才热闹,再说了,汪奕扬他大伯三叔都是看着你长大的,都熟悉。”
推辞不掉,汪霁和符苏只能点头说好。
下午,一起贴了两家的对联和窗花,打开了楼上楼下所有的灯,带上狗,两个人先去了趟山下。
除夕这天街上的人就少了,大家都窝在家里烤火聊天备年菜,只偶尔有人上小卖部里买些备年货时漏买了的东西。
“一箱酒精块一瓶生抽是吧?”
“是,你说我,还好记起来了,不然晚上锅子端上桌没有酒精烧,再给我拿瓶大的饮料,晚上给小孩子喝。”
“小孩子喝给你拿椰汁行不行?”
“行,我给你现金啊。”
“英姨,我妈让我来买酒精!”
“你家酒精也忘买啦?”
“不是忘了,是没了,我家这个月天天吃火锅,一箱酒精块就剩下两个了。”
“嘿哟,天天吃火锅,怪不得我看你脸圆了呢。”
“快别说了,我寒假回来家胖好几斤了。”
“汪钰也是,天天躺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吃了睡睡了吃,砂糖橘一个下午能吃半筐,裤腰都紧了。”
“支付宝到账十八元。”
“姨,改天让汪钰找我玩去啊,我和她讲八卦呢。”
“行!”
等到急匆匆的大姐和风风火火的小姑娘都抱着东西走了,汪霁和符苏走到柜台前。
“哟,”汪云英抬头,愣了一下说,“买东西吗?”
她认得他们,上次在婚礼上的那两个年轻人,云岭村的,其中一个还是以前乡里汪书记家的孙子,这段时间她们大树底下嗑瓜子闲谈总有人提到或者打听。说是挣够了钱,从大城市回来家散心,高点的那个还已经有对象了,可惜。
买了两瓶酒一条烟,想着汪奕扬的堂哥已经有了孩子,汪霁又买了两个红包。
“买这么好的烟酒,上亲戚家过年啊?”
“是。”汪霁笑笑。
汪云英也笑:“零头给你们抹了,不用给了。”
“谢谢。”
“不谢,过年嘛!”汪云英爽朗道。
四点了,乡里已经开始响起零散的鞭炮声,因为山间空旷,并不吵闹,反而带着让人听了高兴的热闹。
汪云英把账本和钱盒收拾好,家里人多,兄弟妯娌的到了过年能凑成一大桌,厨房里这会儿一定是热火朝天,大家笑笑闹闹地凑在一起,这样想着她坐不住了,店里太冷清,她迫不及待要关
第70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