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1/2)
作品:《山中何事?》
霁握上去,皮肤相贴仿佛能感受到他血管中跳动的脉搏,让人安心。
他感受着自己心脏的鸣叫:“怎么办?五十岁可能还凑合,八十我只能在山下等你了。”
符苏笑,在低温中呼出白气,手臂用劲拉着汪霁往上走:“八十也能拉着你。”
又喘又累,但等爬到山顶,汪霁支着膝盖抬起眼,那一瞬间,身体的一切反应都化作无物,只剩一颗心在震撼地跳动。
很难用言语形容面前的景色,云海在脚下翻涌,你站在云雾之上,好像天地间只剩下两种颜色,白雪皑皑,山川如黛。
远处的群山壮阔、巍峨,又有着注视万物的悲悯与柔和,就像是一副泼墨山水,他们走了那么久,终于走进了山岳的怀中。
“美得我有点想哭。”人群中不知是谁这么说,见过山的宏大,才知道自己的渺小。
符苏举着相机,汪霁连同景色被他一同框进镜头里,他们还会像这样去很多地方,他们还有悠长的光阴。
今天登山的人并不是特别多,两个人在光明顶上的餐厅吃了午饭,出来找了块空地坐下。
肩头传来重量,汪霁垂眸。
符苏昨晚认床没睡好,一上午又背着背包拉着他负重前行,此刻靠在他身上阖上眼,脸色带着微薄的倦意。
“睡一会儿吧。”汪霁拍了拍他。
就这么静静地坐在山崖边,面前是伫立千年的远山,身边是闭眼休息的爱人。
风吹雪落,汪霁突然想到徐霞客游记中的一句话——
“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
那一天,大雪封山,徐霞客在黄山绝顶听了一整天的雪。
当初不明白,现在明白了。
流光一瞬,同样是黄山山顶,积雪消融,他坐着听了一中午爱人轻浅的呼吸。
第39章 黄山烧饼
黄山周边有很多古村,隔天两个人开车去了一处闲逛。
古老的民居静静坐落在白雪覆盖的山脉下,错落有致的白墙黛瓦马头墙倒映在水中,水中枯树疏影横斜,徽州的山水是一种古朴的大气。
脚下的青石板被雪润湿,凛冬的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清香,他们跟着人群一起走过古桥,桥边有居民在浣衣,棒槌声一下又一下,悠远绵长。
淡季零散的游客们为寂静的村子添几分热闹,毕竟是旅游城市,这种古村落也不可避免地有些商业化。过了桥就是条商业街,街边的民居改成了店铺,卖些吃食和当地的特产。
两个人一路走一路被塞试吃,试吃极其大方,有家卖黄山烧饼的店,店员捧着托盘道:“我就不切了,统共也没多大,你们自己拿吧,左边是辣的右边是不辣的,中间是新口味椒盐、海苔和肉松的。”
汪霁都听笑了:“不怕老板骂啊?”
店员也笑:“老板不在店,管不着。”
饼是现烤出来的,还热着,外皮焦香,咬开一口,里面是梅干菜肥肉丁的馅。
汪霁十几年前来黄山的时候也吃过,但他印象中的黄山烧饼小而鼓,饼皮更加油润,手中的是圆薄饼,外皮偏酥脆,内陷因为压扁烤得更加干香。
店员听他问,解释说:“那是经典老款,我们这是改良款,你要想吃那种的,走过这条街那边巷子里头有一家做得很地道,旺季的时候天天有人排长队,给我们老板羡慕的啊。”
这下连符苏都笑了。
问是这么问,两个人还是买了挺多袋烧饼,改良款咸香不腻,很淳朴的味道,带回去汪叔汪姨应该会喜欢。
走完最热闹的这条街,村里面很多深巷,两个人漫无目的,碰见巷口就进去走一走。
巷子里住着人家,有老人坐在家门口用当地方言谈天讲话,手里还在纳着鞋底,大黄狗懒洋洋地窝在他们脚边,尾巴点地,看到游客也习以为常。
整个村子没有多大,用不到两小时就可以全部逛完,逛到后来两个人还站在桥边看了一会儿美术生们写生。
一直到风大了,远处的天彻底阴沉下来,站在桥边有些冷,才回了民宿。
民宿也在村子里,隐在高墙古巷中的一户,是老板拿自家老房子改的,房间不大但收拾得干净舒服。
老板是个性格很好的女老板,也姓汪,叫汪畔。
办入住时就聊了一会儿了,汪畔不仅和汪霁一个姓,还和他一样都是从大城市辞职后回了老家,不过汪霁回家后安心躺平,汪畔比他强,
第67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