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1/2)
作品:《我靠撒钱名留青史》
南淮笙说,“连寒之你刚才都说他才华出众了,那他肯定是真有本事的,之前的失败都是经验不足,又或许恰好碰上了不喜他文风策论的阅卷官,只要他一身才华还在,终有一天能金榜题名。”
秦寒之眸色微沉,轻叹道:“但愿如此。”
什么叫“但愿如此”,这小白菜听着怎么还对自家表哥没信心呢,那位虽然屡试不第,但一身才华可不是虚的,极有可能就是没摸清阅卷官喜好的原因,等他想办法搜罗些《五届会试三届模拟》什么的出来,大神必然能中!
可南淮笙转念一想又觉得秦寒之刚才的语气有些不对,仿佛笃定了柳咏一定不会中一样。而且柳咏还这么年轻,又是国子监的监生,怎么可能真这么早就放弃会试。
他问道:“这其中该不会还有什么隐情吧?”
这可不是他阴谋论,而是之前几次鲁王的操作实在太阴险。
秦寒之看了南淮笙一眼,显然是没想到他这次心思居然如此细腻。
“他外祖父是礼部苏尚书,礼部负责科举相关事宜,若礼部官员有亲人参加科举,则对应官员需要回避。”
“啊?”南淮笙一惊,“所以他因为是礼部尚书的外孙,阅卷官为了避嫌给他压分了?”
秦寒之有些意外,他眉峰微挑,说:“确实压了,不过不是为了避嫌。”
南淮笙追问道:“那是为何?”
秦寒之:“接替礼部尚书主持科举一事的是吴太师的人。”
南淮笙:“所以是吴太师一派有意打压对手!”他刚一说完,忽然又琢磨出点不对来。
柳咏是秦寒之的表哥,那柳咏的外祖父礼部苏尚书不就是秦寒之的外祖父,既然秦寒之的外祖父是礼部尚书这种正二品大员,那鲁王为何还敢如此明目张胆地挑衅秦寒之?
难道秦寒之的母亲和柳咏的父亲是兄妹,并非和他母亲是姐妹?南淮笙一时间实在有些搞不懂这两人到底是哪一脉的表兄弟。
他这么想也就这么问了:“所以礼部尚书也是你的外祖父?”
秦寒之见南淮笙满脸纠结的模样,不由笑了笑,他点头说:“没错,不过礼部地位虽高,但所掌乃科举、祭礼之属,与吏部和户部这等衙门有些不同。”
南淮笙这下懂了,也就是说秦寒之的外祖父虽然是二品大员,但礼部尚书总归就是管管教育和文化之类的差事,其实在有些人眼里就是个没实权的官,所以有皇后和吴太师当靠山的鲁王当然觉得自己可以随意拿捏秦寒之。
他仔细一琢磨,又觉得还是不太对劲:“可为什么吴太师的人要这么明目张胆地打压柳三公子呢?就算他是你表兄,可其他皇子难道就没有亲友要考科举的,吴太师之流还能将人全部拦在金榜外?”
就他所知,目前长大成人的皇子有四人,分别是大皇子鲁王,三皇子楚王,五皇子代王和七皇子秦王,其中三皇子听说是出了事故如今不良于行,显然已经失去竞争皇位的资格,那么不出意外,日后皇位只能落在另外三位皇子手中。
鲁王是皇后亲子,又是大皇子,占了天然的身份顺位,按理说这种情况下鲁王应该多少有点胜券在握的自信在身上才对。
难道是顺承帝迟迟不立太子,这家伙急了?可若是如此,为何鲁王又跳过五皇子专门针对秦寒之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南淮笙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该不会是有私仇吧!
若非如此,那鲁王成天挑衅秦寒之未免也太过奇怪,要知道秦寒之可是个连上国子监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逃学爱好者。而且据他这几天观察,秦寒之但凡逃学了,那不是在街上闲逛就是在府中练练字画,既不上朝也不任职,显然是个闲散王爷。
就这,皇帝肯定不能对他有多好的印象,否则早就给他安排职位历练了。所以鲁王若是真为了皇位,更应该针对五皇子才是。
难道是因为秦寒之幼时在皇后宫中长大,所以才和鲁王结了仇?但以秦寒之的性格绝对不会主动挑事,那必然是鲁王的原因了。
南淮笙正苦苦寻思,就见秦寒之眉头微蹙,无奈地叹息道:“是我连累了表兄,他十七岁那年秋闱夺魁,不及弱冠便声名大噪,向来是意气风发之辈,只是后来两次春闱……”秦寒之说道此处不由陷入自责的沉默之中。
突然得知其中曲折,南淮笙也是心里一跳,十七岁的举人头名,那不就是解元,堂堂解元参加春闱竟然两次落地,吴太师党未免做得也太狠,这可不是针对,分明是想
第38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