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1/2)
作品:《帝王将相在我直播间疯狂辟谣[历史盘点]》
惹人疼爱的年纪。
“承乾和李泰……怎会?”
秦王府内,李承乾和李泰正在一间屋子里,两小无猜地粘在一起。
今日秦王府有大动作,观音婢也出门亲自运作大小事务,不在府上,自然就没人管的上这两个孩子。
李泰忽然打了个喷嚏,接着李承乾也打了个喷嚏,两个孩子对视一眼,又笑得滚作一团。
如今仅仅是哥哥教习的夫子更为严厉,懵懂的孩子不明白其背后的深意,李承乾还常常羡慕弟弟能够比他过得更自在。
他们此刻还不知道,他们这对命运注定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仇敌。
殿内,他们未来“既定”的命运正在被缓缓讲述。
【长孙皇后为李世民诞下了三子四女,这三个儿子分别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
这便是这场夺权之战中的三位主角,另外还有一个庶子李恪,之后再说。
李世民在即位后不久,就把李承乾正式立为太子。对这个未来的接班人,李世民十分,他又是安排臣子监督李承乾的学业,找了一大帮子人来做太子的老师,又是安排太子监国,锻炼他处理政务的能力。
在这样的高强度学习和培养下,成果是很直观的,李承乾在代理治国期间,表现良好,李世民对他也多有称赞之辞。
但是如此高压的弊端,也随着时间逐渐显露。
等到太子十八岁的时候,太子的言行举止和从前相比出现了一些不太好的变化。
一方面是他逐渐开始对臣子的谏言感到不耐烦。不过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和一些学者判断的“总是装作在听”不同,其实他还是能听进去的,这种情况并不算严重,毕竟的确是没有人爱听别人唱反调,即便他是一国太子。
另一方面,他私底下喜好声色慢游。深宫中成长了十几年的太子,会沾染上这样的小毛病,贪玩没有节制,也可以理解,弹簧压得太久了,以至于当成年了羽翼逐渐丰满的时候,就会骤然松开弹得过高。
子不教,父之过。这里体现的便是唐太宗在教育上的偏颇。
不过这都是可以改正的小问题,然而真实的历史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
贞观十年开始,发生了两件事情,这对李承乾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极大的压力。
第一件大家应该都能猜到,前面提到过了——长孙皇后之死。
她的离世不仅仅对李世民和整个大唐的朝廷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对十七八岁的李承乾更是如此。
李承乾是长孙皇后的长子,又腿部略有残疾,因而长孙皇后格外地怜爱他。她常常给太子一些温柔而包含母爱真心的建议,例如在承乾的乳母禀明东宫用度不够时,她看到的却是承乾作为太子,应当更关照品德与名声,而非身外之物。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长孙皇后对这个孩子给予了厚望。
这样一个母亲,在承乾十七八岁的时候早早仙逝,对正处于教育高压下,又身患残疾的李承乾的打击,是不难想象的。
母爱已经永远地葬进陵园了,那么父亲呢?
这便要说到另一个竞争者,魏王李泰了。
第二件事便是李世民对魏王李泰的宠爱日渐加深,以至于大有压过了太子李承乾的势头。
这种宠爱在多项史史中都可以验证。例如魏王李泰是个胖子,对他来说爬台阶行礼啥的都比较困难,李世民就特许他乘坐小轿子】上朝。
李泰喜好文学,李世民就特别允许他设文学馆,可以自己招募贤能之文人。关于这一点,后世的学者也有对李泰是否真的喜好文学表示怀疑,因为这也是李世民的喜好,也就是说这很有肯恩更是李泰集团用来讨李世民欢心的一种手段。
像这样的区别对待数不胜数,不光是李承乾感觉不到父亲对自己这个太子的偏爱,以至于心中郁结,李泰在这样的宠爱中也生出了不一样的心思。
明明我魏王是父皇最宠爱最看重的皇子,那么这个太子的位置是不是也可以换给我坐一坐呢?
就像当年李世民和李建成在李渊的默许不制止和和摆烂不作为下形成的两厢对抗局面一样,魏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也形成了一个类似的局面。
李建成和李世民最终演变为你死我活的局面,李渊占一份功劳。同样的,李承乾和李泰的明争暗斗也要归功于李世民的拎不清。
一边是弟弟的势力日渐庞大,一边是父亲任谁都能看出的偏爱,连魏
第62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