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节(1/2)

作品:《孤与太侍君

还说了什么,对这些疑问我早已全无印象。

    烛光映亮了两侧墙上精美的壁画,日月星辰与流光宝座皆为奇珍异宝所作,华丽与肃穆的佛性|交融,美轮美奂。只是此刻并非赏画的好时机,没有人为它驻足停留。

    此行共数百余人,我被绣衣护在中间,随着人流拾级而下。甬道内一片寂静,无人交谈,唯有连片沉闷的脚步声此起彼伏。

    一直往前走能走到皇陵,但我们的目的地不是那里。在第二个分岔路口出现时,领头的士兵向左转进了稍狭窄一些的岔道内。

    这条小道原本是用来起通风作用的,现如今却成了我们前往京郊的关键之路。

    快步向前,离出口越近,那隐隐透入的寒意就越发刺骨。

    密道外是一方不算大的山洞,我走完最后一级台阶,行至洞口抬眼朝前方望去,在进京时只有风没有雪的郊野上,此刻已飘起了漫天飞絮。人若是方向感稍微差一些,便会迷失在这茫茫的一片白中,寻不到去处。

    “圣上,”闵言上前来,站在了我身后一步开外的位置,低声道,“此番前去必有恶战,外面危险,臣先护您入玉城。”

    我颔首,“也好。”

    眼下人手本就不算多,我在外面他们难免会分心关注。反正该嘱咐的都说清了,该给的也都给了,分开行动倒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由于此刻玉城外冰鬼环绕,充当城墙的石栏边全是叫嚣的蛮人,闵言选择带人护我和阿蓬从藏在乱葬岗底下的暗道进城。

    这条暗道应当是不久前新挖的,比之方才那条要显得简陋上许多,甚至走着走着还会有土块从头顶扑簌簌落下来。

    “呜呜呜……”

    一阵细微而诡异的声响从前方传来,在黑黝黝的暗道中久久地徘徊回荡着,听起来有些惊悚,配上忽明忽暗晃动着的烛火,叫人不由地背上生寒。

    “这是风声吗?”我迟疑地问道。

    闵言仔细分辨了一下,“不是。”

    “好像是有人在哭。”阿蓬仰头与我说。

    难道是城内情况不妙,他们见势不对便跑到地下来躲着了吗?

    我拧着眉加快了步伐向前走去。

    不过数十步的距离,在拐过一个狭窄的小岔口后,那声音顿时清楚了很多。

    听起来应该是孩童们在压抑地抽泣,人数似乎不少。

    闵言担心这是玉城用来诱敌深入的陷阱,抬手示意我们在原地稍等片刻,独自握着剑柄防备着走了过去。

    片刻后,他神色复杂地从阴影里走了出来,“的确只是孩子,可以过去。”

    上前一瞧我才发现,这暗道的前方竟有一处被扩开的场地,大小和寻常人家的院子差不多。虽然暗无天日,但好歹避风。在这门窗紧闭屋内都寒似冰窟的日子里,地下确实要比砖瓦屋子暖和上不少,相较而言更为宜居。

    也许正因如此,里面挤挤攘攘地铺满了席子和棉褥子,上面躺着、坐着不少孩子。瞧那周围摆着的碗筷和小盆,他们似乎已经在这里生活有一段时日了。

    阿蓬似乎发现了什么,轻轻拉了拉我的衣袖,让我跟他走。

    我不知道他想给我看什么,便好奇地跟了上去。

    “这边三个,那边两个,还有那边……”阿蓬站在狭窄的过道里,伸着手一一指着,小声告诉我,“他们都躺着,脸好红,嘴巴好干,应该是病了。”

    他不提我还没注意到这件事,环顾四周,我发现其实生病的孩子不止这些,远处也有好几个,只是阿蓬人矮,能看到的都是近处的。

    “你们是什么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有脚步声匆匆传来,我回头望去,见到了一位满目警惕的老妇人。

    闵言出示了绣衣令,“司育使入京求助,圣上仁爱,特领兵亲临助玉城脱困。”

    老妇人没见过我,但瞧闵言那架势,她很快便反应了过来,与我行礼。

    我免了她的礼,道,“快带孤去见你们的城主。”

    “是。”老妇人躬身为我引路。

    我跟着她往前走了两步,却发现身边少了一道脚步声。

    小孩没跟上来。

    回头一看,阿蓬不知从哪里拎了块布巾来,正将它沾了水拧干,有模有样地给地上躺着的孩子一点一点地擦面降温。

    “你要留在这吗?”我怕吵醒睡着的孩童,回过去压着声音问他。

    阿蓬点了点头,一本正


    第134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