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节(1/2)

作品:《夫君,我带球跑回来了



    “阿砚也一同回来了吗?他家那孩子如何?对了,你待在他身边这么久,不同当日宣旨赐封只几天,当真没见着这孩子的娘亲?”

    有了气力,捋过朝堂之事,将政务都交给心腹打理后,盛武帝这才有了心思,问起岑砚来。

    冯公公恭敬,一边伺候着汤药,一边道:“回来了,若非王爷机敏,又有领兵的能力,还不知道陛下要受困多久呢!”

    说着,声音又有了些哭腔,赶紧忍住。

    盛武帝老了,但细枝末节里昭显出的鬼蜮伎俩却瞒不过他。

    醒来过后,得知自己信任的几位太医皆已身亡,对当初他刚昏迷的时候,是个什么情况,还有李德到底愿不愿意他清醒过来,盛武帝心里已然有了计较。

    但李央不提,他也不想多说。

    不孝子,在另一个孩子面前数落,总是丢脸。

    尤其这孩子还是这两年很得他心意的,李央却是与他离了心才出宫……

    感觉到心堵气短,盛武帝赶紧打住了思绪。

    李央有句话说得没错,不论如何,他还是得先好起来。

    好起来,有了精力,也才好处理一干事宜。

    冯公公:“世子很壮实,别看只有两岁,却机敏过人,嘴巴又甜,讨喜得很,陛下您过两天召见了,定会格外欢喜。”

    盛武帝想到什么,喃喃,“才两岁,太小了……阿砚有后得也太晚了……”

    心知盛武帝当初有留下岑安在京的念头,冯公公赶紧继续道:“这孩子的娘亲,多半不在人世了,当初的消息应当无误。”

    “一同上京,王府的家眷都是随军同行的,我没见着内宅女子。”

    盛武帝:“哦?可问出了是什么出身,姓名年龄?”

    见盛武帝转移了注意力,冯公公暗暗擦了擦汗,才继续道:“许就是随意瞧上的妾室,一两次之后有了,便留下了。”

    “不过,王爷怕是只会有这一个孩子。”

    盛武帝来了兴趣:“何出此言?”

    冯公公这才将庄冬卿的存在说了一遍。

    中间不乏溢美之词,将两人形容得天造地设,再没有比他们更般配的。

    盛武帝惊讶,惊讶后,又有些明白了,“难怪……”

    “合着他其实好男子吧。”

    “怪不得这孩子也没娘,若是如你所说……为了安抚住这个少爷,怕是那女子也不得不难产而亡了……”

    想到什么,盛武帝笑了起来:“是了,他和他爹一个脾气,重感情,当年明明将他娘推出来,当什么都不知晓,我也奈何不得,呵,结果,谁知道岑功还保下了人,给她拟了个新身份,还取了汉名……”

    “这方面他们像,喜欢的在乎的人都死死护着。”

    盛武帝点头道:“也是件好事。”

    人嘛,总是得有软处,不然就不好拿捏了。

    以往盛武帝总是对岑砚头疼,便头疼在这一点上,他在乎的东西太少,若是不愿意的,他也无法以利诱之去差遣。

    冯公公赶紧道:“上京的路上,王爷都想好了,请功的时候就请封正妃,到时候婚礼可有得热闹了。”

    盛武帝点头:“阿砚一向是最懂事的。”

    定西王府封无可封,二次勤王,找个虚由头,总比让他拿着棘手好。

    双方也都体面,很好。

    冯公公背心又出了薄薄一层汗,不得不再次舌绽莲花,将盛武帝的注意力转移到婚礼喜事上,免得盛武帝动多余的心思,传出去又惹出更多的事。

    毕竟这宫里,还有岑砚的眼线呢,他现在对岑砚,可是敬而远之。

    不为别的,知晓了他的厉害,冯公公心里虚啊。

    好在是多年的老人了,最后说了些赏赐名头,一场婚事也是喜事,顺带还能给宫里添些喜气,将盛武帝也说得喜笑颜开,带着笑再躺了下去。

    离了正殿,冯公公终于动手擦了擦汗。

    倒是从来没觉得这么累过。

    心累。

    孰料一踏出殿门,却见李央正站在门口,冯公公心口一突,恭敬行了个礼,唤了声六皇子。

    “父皇可还好?”

    冯公公:“好的,问了下王爷,听说王府喜事将近,很是欣慰,笑着睡下去的。”

    李央领着人往外走了一段,这才又问起,“我出宫的事,公公怎么说的呢?”

    冯公公:


    第214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