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1/2)

作品:《肱骨之臣

起来,这人究竟是真心胸宽广还是不计前嫌?罢了罢了,大理寺离皇宫可有十几里路,他懒走。

    “多谢宋大人。”颜九真接过他的手,借着力都还翻上去艰难,还不留神踹脏了人的衣摆。宋明道蹙眉,再三忍耐心中烦躁,心想再不要跟此人共事。

    二人再策马出了皇城,虽当日金榜题名之时已过,但好歹心境都是差不多的。双双身披深绯色官服,封了官职有了住所衣影,也颇有几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意味在里头。

    许是这小马力气不够,反正就宋明道策起来,把颜九真颠得那叫个心惊胆战,只觉得五脏六腑都要给吓出来了。

    心头暗骂:放心个屁!!

    总算到了大理寺,颜九真一下马就去扶了墙,宋明道去问门口官吏孟大人何在,却不料竟得知那突厥女子被打入罪人监一事。

    “怎会被打入罪人监,我是奉陛下口谕而来,是要孟大人放了那女子的。”

    “这个小人不知,只知晓是太后派了人来传了话,但是那官人小的也不认识。”

    宋明道正心中生疑,却见正好孟正堂这时出了门,埋头看着手中撕开的信件,其子孟报国自江州传来的家书,还不留神地被门槛给绊了一脚。

    撑墙的颜九真顺手扶他一把,“孟大人,留意脚下。”

    年过四十的孟正堂一捋胡须,哈哈地笑着谢过了这有礼的后辈。

    宋明道开门见山地问:“孟大人,可真是太后的意思吗,她怎么会无故关注一歌姬,还将那无辜女子打入了罪人监?”

    他又补充道:“我是奉陛下口谕而来,说是那女子不具细作嫌疑,让孟大人放了娜乌拉赞·宜昌。”

    “嘘——”孟正堂一听,神色惶恐,把他二人拉至了无人一角,压低了嗓门叮嘱他们道:“宋大人、颜大人,莫怪我没有提醒你们,这事若是禀报给了陛下,会让我们这些个臣子难做啊。”

    “这是为何啊孟大人?”颜九真忍住晕马的不适。

    孟正堂小声道:“我且问你们,太后姓什么?”

    “乌赞拉娜·懿菀。”

    “而那被打入了罪人监的女子……”

    宋明道:“娜乌拉赞·宜昌,意思她是许是高丽人?”

    颜九真:“孟大人的意思那女子兴许是太后亲眷?”

    “下官只是揣测。”孟正堂皱眉,“今日我正责问那宜昌,却来了御史台元誉带了太后懿旨,我看到上面的凤印还以为是陛下的意思,便没多心地带他去了见了那女子,而后便依着旨意将人打入了罪人监。”

    颜九真骇然:“我可是知晓,御史台元誉被调任了中书省,元誉又是中书令元中常之子,元大人身为三品高官位同副相,竟让自己的儿子替太后跑腿,这不是明摆着要下陛下的面子么?”

    “事发突然,这话先不要乱说。”宋明道沉声。

    孟正堂叹了口气,“二位大人,你们初入官场,最近又深得皇上赏识,有些话我还是当叮嘱你们。且不管那宜昌究竟是太后何人,太后既敢指染朝臣为己谋利,那就有证据能指控她后宫干政。”

    他又神神秘秘道:“但凡是陛下有心与之争权,这朝廷上的新老旧臣文武官,定是有的人要被剔上一剔的,二位大人新官上任风头正盛、还是要谨慎着身边的小人好。”

    宋明道、颜九真对视一眼。

    两人心照不宣心中暗道:这不就是我身边的小人么?

    第15章 烂人

    毕竟是受了陛下的律令,刘贲不敢怠慢戚英的腿,近几日来罪人监跑得尤其勤快,感叹戚将军耐扛经造不留疤的同时,竟惊讶地发现他的忍耐力和恢复力也极强。

    一放血、二挑筋、三正骨,都是在血肉上动刀子,就连下手的刘贲也提百八十颗心,他陈列摆好了一排磨得透亮的刀具,抹了酒精让邬思远替自己放在火上淬。

    血气弥漫,耳边烧着噼里啪啦的柴火声,刘贲就对着戚英的膝盖削,那泛起的红糊肉看得邬思远都胸口难受,戚英脸色苍白地都还死死地盯着看。

    邬思远实在看不下去,从桌子角抽出本书,递到戚英脸上替他拦了视线,说:“瞧你脸都白了,害怕就别盯着看,看本书转移下注意力。”

    “我不害怕,我见得多了。”

    戚英拿下书一看,竟是《资治通鉴》,不由得笑了笑道:“帝王之书,我这才注意到,先生竟拿来垫桌角,可是有什么深意?”

    邬思远感叹道:“哪有


    第23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