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1/2)
作品:《肱骨之臣》
,早在德宗年间被燕丹所占,到现在还没有能将给收回来。大梁其实势微,先帝呕心沥血大半辈子,也才只开辟了中原一带,北上还有燕丹、柔然,东北还有发达的高丽,东南还有海上邻国东瀛,尤其是西北突厥时时来犯。
“不如陛下让戚家戚英戴罪立功?”
即便被驳过一次,三朝元老元中常还是再提起,并且还拿出证据有理有据道:“戚津已死,戚家军也已遣散,宁王又不知下落,纵使他戚英想翻天也掀不起波澜啊。”
李珏直接忽略了他:“其他人还有何高见?”
他看向七十老将冯广川,为先帝拼下打半江山,想听听这位战场老将的意见。
冯广川站了出来,他竟也帮衬戚英道:“陛下应当知道,突厥多马上游骑,每每进犯总是骚扰,带队小规模烧杀抢掠,来得快去得也快,且他们又及擅长利用风沙遁匿,但凡是战线拉进了沙漠里,那打得简直叫一个敌我不分。只有在边关驻扎多年,熟悉蛮子作战的戚家将领,才熟悉他们的语言和藏匿路线,风沙碍眼、这也是为辨人特定让士卒在额上佩了红巾的缘故。”
黄沙红巾,说的是曾经的戚家军。
李珏皱眉:“朕知道,所以冯将军的意思是?”语气已有些不耐。
冯广川咽了咽口水,他偷撇了眼烦躁的李珏,心说这小子真是新君帝气。
他托何必安上奏,本意确实是不想收纳戚家军,却不料害他们落得个遣散的下场,心中有愧是一点但也却是觉得戚英可惜啊!
于是便直说了:“陛下,戚英他可惜啊!”
此番肺腑之言,再配合二位开国老臣的谏言,其余的大臣们纷纷点头附和:“是啊是啊陛下,就让戚英将军戴罪立功吧。”
纵使万般有理,但李珏仍脸色阴沉:他就是不想再用戚英!
真要论个为什么,那说白了还是戚英黎川城一跳,誓死不事二主的行为把李珏气了个半死不说,且整个汴京城都只是歌颂他为臣的忠厚义气,没人记得他为君的礼贤下士和舍身救义。
黎川城城门年久失修塌方是假,但他李珏也跳下救戚英的脚滑也是假,要不然当日跌落城门也不会是他躺在戚英的胯.下。
堂堂一国之君,逼得人跳楼自杀不说,怎么能任由臣下骑在身上,于情于理说出去都有损自己的天家颜面。
——李珏才不会承认这是他废了戚英双腿的真正理由。
他怒而拍桌,大声呵斥道:“放肆!他戚英一个奸佞逆贼、宁王羽翼,就守了几年边关便值得你们这般不计前嫌,那他日后若是再投旧主卷土重来,你们是不是还要逼朕给宁王让位?!”
天子一怒,满朝文武俱跪,心里虽觉得很无理取闹,但这下都知道了戚英是陛下的逆鳞。
此时此刻,一道朗声划破静寂。“禀陛下,不如颁布选武令。”
一清瘦文官站了出来,深绯径寸花纹官服,眉目似剑意气风发,正是新科魁首,礼部侍郎颜九真,他举了手里笏板进谏道:“召集天下在任武将,举行文策、武艺、马术,工种号梦白推文台选拔有意征战之人,任职另编新队镇压戎州暴.乱,若赢了战事再赐驻关大将一职,保边关无裕。”
正五品以下官员不得上朝,大梁自开国来武将就不多,能上五品的更是屈指可数,多是老将所以驻守国内府州,个个久在朝政活成了人精模样。
他们一听就明白,品出了颜九真话里埋的套,于是纷纷表示赞同,举起笏板道:“臣附议、臣没有异意、臣表示愿意。”
死气沉沉的朝堂终于活了些人气。
“选武令?”李珏思量片刻,一时半会说不清哪里不对,但见朝臣诸君兴致都很高,看来他们都很乐意参加选武令,心下也觉得颜九真这建议不错。
“你回去拟份草案与朕再定夺。”李珏点了点颜九真。
拂袖一挥:“退朝!”
日暖回春,大雨倾盆了三日,御花园已抽了新芽。禧华宫的宫女去剪了枝头新苞,正打算给自家皇后娘娘送去,见到太后和宁康郡主挽手协来。
太后捂嘴长笑,眉飞色舞:“竟真有此事?有趣有趣,哪日你把那戚姝、哦不李姝唤来,我倒要好好瞧瞧这闺女,看是不是真如你说的那般俏丽,竟惹得陛下那铁石做的心肠都软了。”
“哎呀母亲。”宁康朝她撒娇,伸出双手指,分明还如葱根般地白嫩,可她却忿忿地叫着苦:“你怎的不关心关心我,我给那李珏那小子剥了三个核
第10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