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1/2)

作品:《不须归+番外

有一位六公子,叫我来给府上三公子捎句话。”

    “什么话?”

    货郎抓抓头发,唇口张了几张,方才答应的时候,甚是爽利,到了跟前,也不知为何,竟总觉说不出口。

    “什么话,你倒是说呀!原封不动说来便是,我好前去报予我家公子听!”

    小货郎憨憨一笑,依他所言,原封不动说道,“老头子闲着没事又来作妖,无须烦扰,我自当料理,他若非要嫁一个儿女给你,叫你娘备好聘礼,我嫁。”

    第23章 佞幸难为

    夜深人静时,人便容易冲动而为,赵唐昨夜自斟自饮,喝了二两小酒,酒劲上头,奋笔疾书,写了三份奏章。

    第一份言辞激烈,落笔如刀。

    引经据典先骂了万寿宫那个丧尽天良的黑心老道,后骂了为求长生不择手段的糊涂君王,最后又将他自己这个畏首畏尾,为虎作伥的帮凶,骂了个狗血淋头。

    骂得酣畅淋漓,骂得痛快舒爽,折子更写得云霞满纸,文采飞扬,比那新科进士也不遑多让。

    第二份字斟句酌,小心翼翼。

    查到的人证物证,事无巨细,密密麻麻,罗列纸上。

    既不陈明谁人所为,也不发表任何臆断,像所有名垂千古的清官良吏一样,不偏不倚,明公正道,将一切是非善恶,都交给事实。

    第三份起头胡吹乱嗙,歌功颂德,结尾臣之愚昧,叩请圣裁,中间绝口不提真凶事,三言两语叙说案情,再顺带奉承一番,盛赞陛下英明神武,皇恩浩荡。

    天亮了,他的酒也醒了。

    他醒来先是劈头盖脸赏了自己两个大耳刮子,赏完又若无其事将前两份大逆不道,胡涂乱画的奏书随手投进火盆。

    眼睁睁瞧着字纸叫盆里明晃晃的火舌舔得连灰烬都没剩下,他这才浑浑噩噩,伸起懒腰,打了个呵欠,出声召唤侍婢,入内服侍穿戴。

    官袍方一上身,他背上忽然打了个激灵,而后猛得清醒过来,扬手一撩衣袖,顷刻间又变得意气风发,精神抖擞。

    大理寺少卿赵唐,从四品上,很快便会成为正三品大理寺卿,升迁指日可待,前途一片光明。

    不就是放过个把恶人,不就是丢几个娃娃,不就是叫一群本就该死的乞丐背锅,有甚么不好?

    陛下得了仙丹,长生不老,龙心大悦,甄老道这个把柄捏在他手里,往后还怕没有用不着的地方?他自己加官进爵,得偿所愿。至于城外那些蜀人,无论如何处置,都是为国除一大患。

    简直就是一举四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做什么清官,当什么直臣?两袖清风,顶个屁用,忠言逆耳,死路一条。

    还是他赵唐最为英明,人生在世,就是要荣华富贵,背井离乡,当然是为了前程似锦,入朝为官,谁不想平步青云。

    他可绝不会像他老爹那般,窝憋在一个穷乡僻壤,做一辈子没出息的小吏。

    御书房内,君王望着厅中侍立的臣子,劈手将方才看罢的奏章猛得砸面前的书案上,脸上是不加掩饰的震惊,恼怒,愤恨。

    “简直岂有此理!”

    裴正寰上前一步,率先开口为君分忧,“陛下息怒。”

    “如何息怒?燕国好心接济,可那些蛮夷恩将仇报,竟做出这等丧心病狂,令人发指的恶行!”

    昭武将军闵德忠当即上前请命,“恳请陛下下旨,准末将带兵驱逐城外为祸的异族!”

    慕容肇抬起虚垂的眼睑,口中余怒未消,眼中杀机毕现,“驱逐?驱逐到何处去?离了燕都,不还是我大燕的国土,国都之下,尚且如此无法无天,去到别处,我族百姓能有宁日?”

    将军肩头一震,深明帝心,“微臣请旨荡寇!”

    裴正寰思虑片刻,“陛下,已入年关,不宜大动干戈。”

    君王眉头紧锁,“那依裴卿之意,此事该如何处置?”

    裴正寰并不关心蜀人是否在都城作恶,也知晓什么才是陛下心中真正顾忌的事情。

    可不待他言语,府尹刘恕已自外间大步走来,踱至君前,声如洪钟,“老臣参见陛下。”

    皇帝面色稍和,“恩师来得正好,一道说说,作恶的蜀人该如何处置。”

    老府尹实在无话可说,他万万想不到那位赵大人就是这般断案的。

    先是在城中大肆煽动舆情,还请旨令户部封了广济仓,接着又宣发告示,禁止百姓接济蜀人,直到他们供出


    第39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