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要拐弯历史要拐弯 第28节

历史要拐弯 第28节(3/3)

作品:《历史要拐弯

康雍乾延四朝元老张廷玉的曾孙,延昌十八年科举探花张之敬。

    张廷玉门生遍天下,可以称之为汉官之首,公主下嫁不仅是为了满汉一家亲的承诺,更是为了张家清正中和,名士辈出的良好教养。

    当然,齐布松敖也是一位配得上探花郎的出色公主,大家闺秀与江南才女的完美结合。

    话说自从当年大女儿险些没人要的事件发生后,永珏陛下就被昭贵妃娘娘严令禁止参与小女儿的培养中去……

    咳咳,为陛下点蜡。

    回归正题,此事以林若茵晋封皇贵妃而告终,有一文一武两大名门女婿做后盾,估计再也没有人敢小看翊坤宫了。

    玉贵人佟佳氏生的第十女瑚图玲阿,受封和硕端悫公主,指给漠北蒙古厄鲁特亲王世子敦多布多尔济。

    剩下几个女儿年纪还小,暂未指婚,不过已经被众多盼望儿媳的贵妇们盯上。

    延昌二十四年夏天的一次大朝会上,有多位大臣联名上疏,以皇帝开疆拓土、功在社稷为由,请永珏东巡,泰山封禅。

    说实话,永珏对此持可有可无的态度。

    谁让当初他登基的时候,孔家拒绝派嫡支子弟来京城参加大典呢?

    当初叫你们来你们不来,现在你们求朕去朕也不想去!哼╭(╯^╰)╮

    其实某人在某方面还是很好的继承了爱新觉罗家的毛病。

    当然啦,官员和百姓可不这么想。

    泰山封禅,在历朝历代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五经通义 》曰:“ 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似乎纯粹出于政治目的,表示帝受王命于天,向天告太平,对上天佑护之功表示答谢,同时要报告帝王的政绩,表示其作为。

    夏商周至今为止,中华上下五千年,只有寥寥十二位皇帝完成过此举,都是如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圣祖等文治武功十分杰出的英明帝王。

    最后永珏还是同意了去泰山,好歹也得让历朝历代帝王都瞧瞧英明神武的朕!

    对于孔家派衍圣公孔昭焕全程陪同的行为,永珏假笑着表示感谢。

    “衍圣公客气了,能得万世师表孔家的赞赏,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孔昭焕嘴里发苦,他知道皇帝很介怀当初的事,只可惜那时他还不是衍圣公,无法左右孔家对那件事的态度。

    只说是人生幸事,而非朕之幸事,是在拐弯抹角的表明,爱新觉罗·永珏是坐拥天下造福苍生的一代明君,即使得不到孔家承认,也依然如此。

    孔昭焕暗中叹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孔家被历朝历代的君主捧得太高,早已忘乎所以,殊不知帝王尊重的不是孔家,而是念儒学长大的天下学子。

    几日后,隆重的封禅大典举行。

    永珏身着明黄色龙袍,挎着宝剑,一步步登上了高台,举目四望,一片寂寥。

    他突然觉得有点冷。

    这次东巡,两个情人都没来。

    由于常年征战沙场,不败战神海兰察积劳成疾,卧病在床。

    而林睿旸也是,身为吏部尚书的他不仅要操心朝政,还要兼顾皇帝的身体,防治他再次病倒,结果临行前倒下的人却成了他自己。

    两人的病情来势汹汹,要不是东巡早已筹备好,永珏都不打算来了。

    “高处不胜寒…”望着眼前景色,陛下幽幽长叹。

    绵惇非嫡长,又有资质相差不多的皇子心中不服,在朝中拉帮结派,一心要让毓庆宫换个主人。

    诸子夺嫡,后宫妃嫔各出奇招,朝堂硝烟弥漫,他高坐龙椅之上,冷冷的看着他们上蹿下跳,一举一动都清清楚楚。

    谁有野心,谁被利用,谁隐藏在暗处,他看的分明。

    永珏突然觉得当年的自己很可笑,皇伯父,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狼子野心吗?

    还是选择了默许?

    没由来的,一股悲怆涌上心头。

    妻妾更看重子嗣家族,臣子们要的是重权在握名留青史,两个情人将不久于人世,而这片他付出了无数心血的天下终究要留给子孙,到最后,属于爱新觉罗·永珏的还剩下什么呢?

    当年的康熙也是这样么?

    逐渐老去的帝王面对正当盛年对龙椅虎视眈眈的儿子们,除了拼命抓紧手中的权力,又能怎么办?

    都是天家皇子难做,又有多少人看到了皇帝的艰辛,皇帝的身不由己?

    不能有真正宠爱的女人,不能表明自己嘱意的继承人,就连喜欢的菜也最多只能吃三口!

    皇帝,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后悔吗?

    永珏不止一次问自己,想象着放弃野心的自己……

    收起一身反骨,做一个乖巧的不起眼的宗室小贝子,空有满腔才华无法施展,只能终日对着别人卑躬屈膝,苟且偷生,朝不保夕,庸庸碌碌一辈子?

    绝不!

    他就是死也不愿做个窝囊废!

    永珏闭上眼睛,张开双臂,仿佛在拥抱这山河日月。

    沐浴在熹微的晨光里,永珏冥冥之中不由想起了——他的父母,他的妻儿,他的情人,他的青春年华——他为了这片江山社稷而狠心抛弃的一切!

    一步一个血脚印走上王座,为了野心他已付出了太多太多,不能回头,也不可能回头了。

    两行清亮的液体从眼尾沁出,沿着脸颊缓缓滑下,融化在一片灿烂的朝霞中。

    “朕……不后悔!”

    延昌二十四年八月底,兵部尚书、战神海兰察,卒。

    延昌二十四年十一月初,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林睿旸,卒。

    延昌二十五年正月十五,昭懿皇贵妃林若茵,卒。

    延昌二十五年二月初三,延昌帝爱新觉罗永珏,卒。

    “清睿宗爱新觉罗·永珏,字英贤,系世宗第五子和恭亲王弘昼第五子,生于乾隆四年二月二辰时,长于宫闱。性坚毅果决,敏而早慧。乾隆二十七年改玉牒,记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名下,登基为帝,序齿为高宗第四子,年号延昌,史称睿宗。

    睿宗重军事民生,恶渎职贪腐,行事酷肖世宗,躬勤政事,节俭宽仁,知人善任,启民智,建海军,开海禁,征高丽,逐沙俄,收大小金川及东南亚诸国入大清国土。在位期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海晏河清,万民称颂。

    睿宗一生三波四折,颇为不顺,幼年疾病缠身,青年征战沙场,中年积劳成疾,延昌二十五年二月初三突发心疾卒于乾清宫昭仁殿,时年四十九岁。”

    ——《清史稿-本纪十六-睿宗本纪》

    史学家表示,清睿宗在水利、农桑、军事、教育方面功绩卓越,是延昌盛世的缔造者,为日后中华帝国成为世界军事强国、农业强国和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他是清朝最伟大的帝王,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帝王之一,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东方巨龙。

    清睿宗是当之无愧的千古明君。

    作者有话要说:

    纸巾——顶着锅盖默默爬远

    ☆、番外四


    历史要拐弯 第28节(3/3),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