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与大黄 第25节(3/4)
作品:《高长与大黄》
高长他们村子里的人养蚕缫丝,提供蚕丝给其他村子的人织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蚕丝都是统一交由白宝他们去打理的,也就是说,蚕丝在白宝手里,这些活要分给哪个村子去做,分给谁家做,都是他说了算。在他们这片山区,什么东西都是要用布匹来换的,没有布匹寸步难行,就这样还想谋天下?做梦去吧。
白宝在大哥的交椅上高高坐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旦发现哪个家伙不老实不安分的,伸伸手指头就把他们都摁死了,经济大权都在他手里牢牢掌握,任那些家伙怎么蹦跶,都别想逃出他的五指山。
“喂,白宝,你不是说都收拾完了吗?咋还有人来邀老子跟他们共谋天下?”这晚高长一看到白宝,就不爽地嚷嚷起来,这段时间他也烦得很,整天都有人跑他们村来玩三顾茅庐,出个门都被堵,就因为这,这个月索帛都迟到好几回了。
“那啥,情报工作没跟上,可能是有漏网之鱼,我再让兄弟们出去咂摸咂摸。”白宝摸摸鼻子,好吧,他承认,其实那些躲在暗处的家伙真的没那么好对付,这些人知道惹不起自己,都藏得挺深,派出来活动的,都是摆明了不拿他们的蚕丝织布的,暗地里自然有其他人员供应布匹。
而高长这个家伙,但凡有点脑子的,都知道只要能把他拉拢上,就有机会跟白宝分庭抗礼,毕竟当初他们这地方的蚕蛹和桑叶都是高长弄来的,各个村子的野猪也都是他抓的,这人不仅身手好,在地方上威望也高,甚至还有一艘轮船,这么诱人的条件,怎么才能让人不心动。
白宝找高长商量过,让他先假意和他们合作,再帮忙把背后的大佬一个个揪出来,可惜高长没兴趣跟他们玩无间道,说什么都不答应,他日子过的好好的,吃饱了撑的才去参合白宝的事。再说他高长也是有身份的人,替白宝当什么线人内鬼的,跌份儿不说,对他的个人信誉也有所损害。
“兄弟?呵。”地沟里正铲草皮的大黄,听了白宝的话,扯着嘴角笑了一声。
“咋?还有内鬼?”白宝连忙就向大黄这边凑了过来。
“过两天我家收甘蔗。”大黄也不客气地开了价码,高长说了,虽然他们俩都很有力气,但也不一定事事都要亲力亲为。
“好说,收甘蔗的时候吱一声,百八十个弟兄,随传随到。”白宝很是干脆。
“不要那么多,十来个就行,熬完了糖就把人还给你。”高长一副很好说话的摸样,要那么多人干啥,百八十个大汉,一人踩一脚,就得把他们家的地都给踩实了。
“你说几个就几个。”白宝完全没意见,高长向大黄抬了抬下巴,大黄会意,轻声把白宝要的人名跟他说了。
“得,又有人帮忙干活了,咱歇着吧。”高长把锄头一扔,连草皮也不铲了,等过两天白宝的手下过来帮忙的时候,让他们一起干了就成,顺便把地给翻了,火粪也烧上。
“还有两个人,什么时候告诉他?”大黄挨到高长身边,悄声问道。
“急什么,反正出不了人命,让他们继续玩潜伏吧。”高长嘿嘿笑了两声,反正白宝这家伙也不能因为那两个内鬼就倒台,留着也没啥关系。
“等咱下次熬糖的时候?”
“嗯,等收了这一茬,再多种点甘蔗,以后咱就靠卖糖养家了。”高长合计着,既然有免费的劳动力,那就多种点甘蔗吧,到时候多熬点糖,反正丝绸这东西也不怕多。
“那今晚我们干啥?”大黄貌似不经意地问了一句。
“你想干啥?”高长忍不住就笑了。
“去船上呗。”别指望大黄会害臊,人家都说了,食色性也。
“带上一根甘蔗,口渴的时候吃。”高长看了看时间,这会儿去船上,回来的时候刚好接索帛去村里吃饭。这两人也算是老夫老妻了,过回夫妻生活,也没什么好扭捏的,扛着一根甘蔗,说着就往海边去了。
上次大黄从船上撬了镜子要往家里扛,被高长好一顿教育,船都是他们家的了,还撬什么镜子,好好留在船上,啥时候想照的时候过来照就是了呗,还非往地窖搬,死脑筋了不是。
大黄被说得心服口服,船上可比地窖里舒服多了,又宽敞又透气,选择也多啊,想室内就室内,想露天就露天,把船往海湾深处一开,想怎么h都得咯。
“唔……”轮船的甲板上,大黄身下紧紧咬住高长的炙热吞吐纠缠,唇舌一刻也不肯从高长嘴上退开,四肢紧紧缠绕在他身上,恨不得把人揉进自己的骨血之中。
“别急。”高长一边抚摸着大黄的背脊一边和他唇舌交缠。
“哈!忍不住了!”大黄更激烈的晃动自己的身体,作为非人类,这家伙对自己的需求从来都很坦诚。
“乖,等一下就好了。”
“不够!不够!”嗷!一个月为什么还不到?
“这样呢,够不够?”高长对大黄的身体自然是熟悉的,几个猛顶,就让原本还抗议个不停的家伙爽得哼哼起来。
……两个钟头之后,大黄恋恋不舍地舔着高长的背脊:“你累了?”
“老子不累。”在上面的人还有脸说累咩?
“吃不吃甘蔗?”大黄嘎嘣一声从坚硬的甘蔗上咬下一片递给高长。
“哼,先把皮咬了。”当谁的牙齿都跟犬族一样厉害么?
“哦。”大黄咯嘣咯嘣几下把甘蔗皮咬掉,然后咬下一片片甘蔗芯递给高长。
……两分钟以后,大黄又凑过去,舔了舔高长的嘴角问:“甜吗?”
“不甜,有股尿骚味。”
“真的?我也尝尝。”
“草!”
……
第 102 章
八月十四这一晚,高长家开始收甘蔗,清洗榨汁过滤,争取八月十五晚上出糖,白宝果然守信,派了十个兄弟过来帮忙,一群汉子忙了整整一个晚上,才把一整块地的甘蔗都收完了,又掐头去尾清洗干净,吭哧吭哧榨了甘蔗汁出来,用纱布把杂质过滤掉,留待第二天晚上架锅熬糖。
八月十五正是中秋节,下午两三点,外边就呼呼刮起了北风,太阳躲进了云层之中,天色有些暗,高长让阿善叔和郑国锋他们帮忙架起了五口大锅,这些锅都是托白宝从各个村子借的,等还回去的时候,还得捎带上几块红糖。
村里的大人小孩都早早起了床,帮忙的帮忙,帮不上忙的就看热闹。为了避免粘锅,每锅糖水里都加了一小勺菜籽油,锅底下柴火烧着,每口锅旁边还安排个人守着,用木勺不停搅拌,没几下子,糖味就出来了,香得院子里的小孩儿们直流哈喇子。
“你小子,这么烧到底成不成啊?一上来就是五锅,可别糟蹋了东西。”老九叔在旁边探头探脑地看了好一会儿,心里还是觉得没底,他们这地方的人都没种过甘蔗熬过糖,没经验,啥也不懂。
“怕啥,只要别烧焦了,红糖迟早都会出来的。”高长挺有信心,看锅的那几个人搅得那么勤快,八成也焦不了。
“高长啊,待会儿熬好了给我两勺糖浆呗,我炒点花生米,一会儿做点花生糖。”陈玉珍说道。
“这还用说,国峰叔正帮我看着锅呢,你不说我也得给你些红糖,一会儿你直接让国峰叔给你舀,整锅都舀完了也没事,你家的花生糖分我一半就得。”说起来,高长也好久没吃过这些零嘴了,还真有点想。
“国峰媳妇啊,要我说,你趁这会儿没事,整点姜汁糯米粉,一会儿等糖浆好了,做点姜糖。”这时候,溪尾的五叔公也拄着一根拐杖过来抽热闹了,老头子腿脚不利索,进出院子的时候得过竹梯,每每都要把拐杖别在裤腰带上,整个人趴在梯子上爬过来,别人看着都不落忍,他自己倒不觉得有什么,说是这把年纪了,多活一天就要多看一天的热闹,不愿意憋在屋子里等死。
“宝华寺里的师父不是还种了小麦吗?肯定有面粉,一会儿送娃娃们去上课的时候,带点大米去和他们换面粉,咱炸点麻花,等糖浆出锅的时候往麻花上边一淋,啧啧……”白宝手底下的火头军大刘也到场了。
“嘿,这糖才刚熬上呢,你们就都惦记上了。”几口锅都有人看着了,还有一群半大娃娃帮忙烧火,高长没啥事干,只好坐在一旁陪几个老少爷们说说闲话。
“抠门小气那样,还能白吃了你家的糖不成?我一会儿就让他们把布匹送过来。”五叔公哼哼道。
“那感情好,一匹布换三斤红糖,五叔公你要买的话,我就给你五斤。”
“你小子刀子挺利啊,三斤糖够干啥?”大刘嫌贵。
“我说大刘,那是红糖啊,又不是面粉,三斤糖够一家人吃上一年半载的了,也不能把红糖当饭吃不是,吃多了对身体没啥好处,尤其像你这样的,血压血脂估计都挺高,可不能再可这劲儿吃了。”高长从陈玉珍那里抓了一把花生米过来,生的,吃着有股子青草味。
“咱啥都不高,长得胖那是遗传的,跟吃啥没关系。”大刘狡辩,他最恨人家说他长得胖是因为吃得多,要他节食戒口。
“大刘,又出来到处骗人了不是?我可是听说了,你爹年轻那会儿,身高一米七五,还不到一百二,你这叫啥遗传,我看叫变异还差不多,赶紧回去,头儿让我出来喊你做饭去。”那边罗森带着俩弟兄也进了院子,一来就拆大刘的台。
“我这是隔代遗传,你知道啥?咱院子里不是还有几个大姐做饭吗,喊我回去做啥饭?”大刘打定主意要等红糖出锅呢,这会儿说啥也不想走。
“今儿八月十五,得加餐不是?那几个大姐搞不定,还得你回去当总指挥,赶紧的,别等头儿亲自出来请你。”
“啧,都教大半年了,老子也没留啥后招,整一个倾囊相授,咋就是出不了师呢……”大刘恋恋不舍地看了眼那几口大锅,念念叨叨出了院子,估计这家伙做完饭还得回来报道。
“这糖熬得咋样了?我们头儿说了,咱先预定一百斤。”罗森开口就说要买糖。
“这万一要是熬焦了,你们也要?”高长嘴里嚼着花生米,歪着身子靠在旁边的八仙桌上,笑着问道。
“要,头儿说了,你要是肯卖,咱就包圆。”罗森高声回答说。
“包圆?高长你可不能答应他,要包包给我,我这就让他们扛布过来。”五叔公也是个大手笔的,这老头儿孙满堂,又个个孝顺,还真就拿得出这么多布匹。
“咋还要往外包呢?这红糖熬出来,要包咱院子的人就包了。”陈玉珍也跟着起哄。
“嘿,包圆,想得倒美,咱一家老小辛辛苦苦种甘蔗熬红糖,到头来一下被包圆了,老板都让你们当了,老子不就成了个打工仔?”高长拍板:“按人头,每人限购一斤,谁也不许投机倒把。”
“那行,咱上坎这边的兄弟先要一百斤了。”白宝手底下的人手加起来现在已经不止一百个了,要一百斤不算多。
“现款现货,概不赊账。”高长挺得意,独门生意就是好做,说啥是啥,谁也甭想讨价还价。
“糖都没熬出来,尾巴就先翘到天上去了。”老九叔在一旁笑着说。
“咱有骄傲的资本。”高长嘿嘿了几声,一边又撺掇陈玉珍多做点花生糖,打算晚一点给宝华寺的和尚送去,索帛这孩子不太合群,在宝华寺读书上课,高长也不可能时时看顾得到,全靠寺里的和尚们照顾。
早些年高长也挺不认同学生家长给老师送礼的行为,觉得很是助长歪风邪气,等自己做了家长之后,他才终于有点明白了,其实家长送礼的出发点大多都还是很单纯的,就是希望在自己照顾不到的时候,老师能对自家孩子多上点心。
不过宝华寺的这群和尚着实不错,附近几个村子的娃娃们,也都被教得挺好,在寺里不仅学了写字和算数,每天还会跟着和尚们念一个小时的经文,又有师父为他们讲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各个村子的人都说,小孩自从在宝华寺上学之后懂事了不少,家长们对这群和尚自然更加尊敬。
因为过节的缘故,这一晚各个院子的晚餐都很丰盛,吃过饭以后,桌面上都还剩下不少菜,村里的人把小孩送去宝华寺以后,就又围坐到了桌边。喝着刚刚开坛的黄酒,闻着越来越浓的红糖香,除了几个倒霉家伙抽到短签出去站岗放哨之外,其他人今晚都不用干活。
“嘶,这鬼天气,像是要下雪啊。”白宝带着罗森大刘几个手下,大概是吃饱了饭就过来等红糖出锅了。
“这才几月啊?”院子里头烧着几口大锅,大家倒也都没觉得冷,就听见外头的风呼呼地吹着。
“咱从前是北方人,闻闻味儿,就知道下不下雪,你们等着看好了,今晚不下,明天指定也得下。”白宝很笃定。
“这才八月就下雪,那冬天得冷成啥样?”
“算阳历的话,也到十月份了,今年这么冷,下雪也正常。”
晚上八点多,第一锅红糖出锅,被陈玉珍舀去小半,做了十几斤花生糖,她自己留了几斤,剩下的都给了高长,高长在院子里发了一圈,去了大半。
剩下的大半锅糖浆被装在高长提前跟崔大爷定做的木槽里,等糖浆冷却了以后,就成了一大块四四方方的糖砖,被高长用刀切成一块块,一旁就有人等不及说要买了,当下拿了秤出来称重,这家三斤那家三斤的,没两下就被分了个精光。
好在后面几锅也相继好了,一锅锅糖浆倒出来冷却,锅里又加上新的甘蔗汁继续熬煮,前面看锅的人也有些累了,就换其他人替上,一院子的壮劳力,不愁没人干活,对于帮忙的人,高长自然也不会小气。
村里好几个老人都说要做姜糖,只可惜姜糖这东西做起来有点麻烦,今晚怕是来不及了,等过两天把糯米什么的都准备好了,再慢慢鼓捣吧,反正红糖有了,不愁姜糖做不出来。
第二锅糖还没出锅的时候,外边果然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作为一个南方人,高长两辈子加起来也没见过这么大的雪。辛巴跟喵仔他们也都从外边回来了,抖了皮毛上的雪花,就往火炉边凑过去,英仔也不急着上梁,落在地上,迈着两条不太擅长走路的短腿,跟着喵仔它们去烤火。
“这雪一下,天气就该更冷了,师父们衣服被子也不知道够不够。”村里的人看着外边的鹅毛大雪,首先想到的就是宝华寺里的和尚,听说宝华寺从前就建在西南那边,也是四季如春的地方,根本没有经历过寒冬。
“我去问问看,顺便给他们带点糖。”高长说着就站了起来,从屋里取了块丝绸出来,包了十几块糖砖,刚刚分剩下的花生糖也都一起打包了,又对白宝说:“你让人去小学那边去看看,当初那些人搬家的时候,我看他们的行李少得很,实在不行,就先借他们一些布匹棉被,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活活冻死。”
“说起来,当初借给林芳他们那群人的蚕丝被,就被一把火给烧了。”借是可以,可是总这么有借无还,也不是回事啊。
“人都死了,还说这些干嘛?”
“一个村子好几十口人,说没就没了,还惦记那点东西?”
“先问问看,要真没办法,只好每家摊点了。”
院子里的人七嘴八舌地说着,
高长与大黄 第25节(3/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