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楼之瑚不归红楼之瑚不归 第28节

红楼之瑚不归 第28节(3/4)

作品:《红楼之瑚不归

其后诈死脱身,也去了金陵。贾瑚终于实现了他最初的梦想,带着爱人游遍天下。至于周肃?有贾瑚在身边,没有乱七八糟的朝政打扰,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在一处风景秀美,气候温暖的地方,周肃含笑而去。贾瑚给京城去了一封信,也追随他去了。当贾琏带着妻儿过来后,只看到搂在一起好像睡着了一样的两人。信上说两人要合葬。

    荣国公贾瑚殁了,举国大哀。皇上茹素三日,以示哀戚。后其位传于其弟贾琏,为荣国侯。

    ☆、第126章 番外1

    1、黛玉

    黛玉在二八那年,嫁入了郡王府。

    周琅待她很好,他不出仕,大把的时光用来同她赌书泼墨,弹琴做画,把个贾瑛羡慕的要死。妯娌两个每常说笑,贾瑛总故作酸酸的说黛玉这是掉进了蜜罐里。黛玉只眯着眼笑,脸上全是幸福。

    兴许她前半生的苦,都随着出嫁时的眼泪流尽了,从此人生里只有无限的欢喜。

    正合了那句“绿树成荫子满枝”,嫁给周琅的黛玉,很快就诞下两个儿子。在经过丈夫和婆母的同意下,第二个儿子姓林,唤作林茂,将继承林家。

    两个儿子俱是聪明伶俐,二子更是喜爱诗书,颇有林父当初苦学的劲头。黛玉无比欣慰。

    唯一遗憾的是,大概没有生下一个丈夫一直盼着的,像黛玉一样的女孩儿吧。

    “不过没有也好,我有你就够了,再多一个,怕爱不过来了。”周琅在她耳边说。

    黛玉只笑,笑得一如既往的天真甜蜜,这笑容贯穿了她的一生,一直到她老时,脸上依然挂着蜜糖一样的笑容。

    只是她永远不会知道,有人的心在日日夜夜的流泪,流的泪水化成了河,在绛珠草的身旁流淌而过。

    2、薛宝钗

    “好风凭借力,送我入青云。”

    就在腾飞之际,送她上天的翅膀生生被折断了。这苦,这泪,这痛,都被薛宝钗深深地咽下了,埋在心里,化作脸上端庄的笑容。

    好在她抓住了贾宝玉。

    贾宝玉房里已有几房姬妾,可都翻不出风浪来;贾宝玉本人对她温柔小意,一声声“宝姐姐”,却会在小王氏折腾她的时候替她挡回去;贾宝玉……

    贾宝玉爱她,心里却藏着另外一个人。

    陷进去的宝姐姐很快就清醒过来了,她抓紧时间生了个儿子,又和婆母争管家权。她和黛玉的交情,本身的才情,还有她的儿子,都是她的资本。很快,她就在贾家站稳了脚跟。

    她和小王氏斗啊斗,一直到贾政夫妇两个死了,才把儿子抱回来养着。可是那两人一死,贾宝玉就出家了。

    你既然爱她,又为何要娶我呢?你既然娶我,又为何要出家?

    薛宝钗把一声声质问也咽回肚子里,脸上端庄的笑容也没了,只浑身冷冰冰的,和那雪人一个样子。只在看到儿子的时候,脸上才有那么一两分笑模样。

    埋在梨花树下的去年新制的冷香丸再也没吃完过。

    3、袭人

    袭人是贾宝玉房里丫鬟的典范。

    她最早爬上了宝玉的床,还得了太太青眼,月钱老早就是姨娘的份例了。后来宝玉变了个性情,竟然不爱和丫鬟们嬉戏玩闹了,还是在暴怒的太太下护住了袭人,把她变成明面上的姨娘。

    袭人真是好福气啊!

    可只有她知道,宝玉把自己收房后,再没有碰过她。贤良的她自然做不出百般勾引的事,只恨恨的看着晴雯那小蹄子被二爷处处抬举——自从严明晴雯是房里少有的清白丫鬟后,太太对她前所未有的和颜悦色起来。

    最叫袭人惶恐的是,宝二奶奶进门后,宝玉依然没碰过她。

    一日一日的惶恐不安,加上被宝二奶奶、众姨娘的排挤,袭人日渐消瘦。

    一日,宝二奶奶带着奇怪地笑容,说宝玉叫她去书房。

    袭人心里一跳。宝玉从来不叫人去书房。莫非……她激动的去了。

    薛宝钗在她身后发出一声嗤笑。

    再然后,事情的发展出乎她的意料,宝玉竟然把她送给了一个戏子!

    时下有不少人会互赠姬妾、优伶,可没想到宝玉也是这样的!可她作为一个奴婢,还能说什么呢?

    袭人没有细想宝玉那句“你们是天注定的一个好姻缘,袭人,我不勉强你,你可愿意随蒋大爷去?”,含泪应了“是”。

    后来她便和蒋玉菡过起了平常夫妻的日子。

    袭人服侍太太的时候,心里眼里只有一个太太;服侍宝玉的时候,心里眼里只有一个贾宝玉。自然嫁给蒋玉菡后,心里眼里也只有一个蒋玉菡。

    只偶尔,在门口的大槐树下,她会想起那个多情公子,想起在贾家的富贵生活。

    4、元春

    在大多数后宫的人眼里,琴贵人是个好命的人。哪怕容颜不在,哪怕一儿半女都没有,可圣人依然每隔十天半个月就去她那儿坐坐。

    可琴贵人宁愿用全部的荣宠,换一个哪怕公主也好。或者圣上晋她的位分啊,总是一个贵人,别人得罪不起,可她也得罪不起别人。

    琴贵人终于封妃了,在承平帝驾崩以后。新皇登基,后宫先皇妃嫔一律升一级,没有皇子供养的,统一迁到一个宫殿居住。

    元春临死前,在宫闱深深里望着外头惨笑,若有下辈子,定不入宫。

    5、迎春

    换了一个嫡母的迎春无疑的幸福的。

    自小锦衣玉食,嫡母从不让奶娘拿捏她;再大一点,琴棋书画,她爱学什么就学什么,最后迎春选了棋;亭亭玉立之时,府上来了个林表姑娘,嫡母教她管家,也带上了迎春。

    新婚那一夜,迎春梦见了自己“本来的一生”,在梦里活生生痛醒了。丈夫抱着她的身子,替她抹去眼泪,忧心的询问的时候,迎春由衷感谢嫡母为自己择的这个夫君。

    6、李纨

    有夫君和没有夫君对性情并没有改变的李纨来说,并没有什么两样。

    婆母照样不待见自己,只不过理由在于贾珠非她所出。管家权也从来只在小王氏手里,直到薛宝钗进门,又到了薛宝钗手里。

    俨然当初贾母在时的荣国府。

    好在在丈夫的教导下,儿子贾兰一日日更长进了。贾宝玉考中进士那年,贾兰也考中了,名次比叔叔还高。

    虽然小王氏不甚高兴,可李纨乐了一天。

    贾珠到底损伤了根本,不久就弃她母子两个而去了。李纨伤心之下,为了儿子,还是强撑着熬过来了。只是未亡人的身份,小王氏说看了膈应,把人赶到小院子里,自生自灭。

    后来贾政夫妇相继去世,贾宝玉出了家,彼时贾兰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贾宝玉的儿子还小,贾兰有心抚养。可李纨认定父母已死,理应分家,把薛宝钗母子赶了出去,一出这些年的恶气。

    幸得薛宝钗有小王氏留下来的私房,这些全给了宝玉,宝玉全给了她。靠着和黛玉的交情,厚颜求了荣府、郡王的照拂,日子也过下去了。

    贾府没有败落,李纨也没吃什么苦头,她做了老封君,由做了大官的贾兰和他的妻子侍奉。在享尽天伦之福后,安然死去。

    7、探春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今天的贾探春也是不得志的。

    嫡母换了有一个,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有个姨娘,还不如没有;更悲惨的是,她还没有兄弟。在赵姨娘生了个女儿后,小王氏一了百了,使计坏了赵姨娘的身子,可笑的是无人察觉。连贾政因有探春这个庶女,也对小王氏的贤惠多加夸奖。

    这夸奖让小王氏上了心,把探春放在自个儿膝下养,探春的日子方好受了些。

    到底是庶出的,方在眼前就是戳自己的心,探春将将及笄,小王氏就寻了户人家,打发人出门子里。因家道艰难,小王氏打着补贴家里的名义,把她嫁与了个海商。

    海商银子多,小王氏收了聘礼,只置了薄薄的嫁妆,让外人好生笑话。

    探春本以为自己的夫君定会瞧不起自己,也做好了接受夫君在外有几门二房的事,不料新婚后头一天,夫君开门见山:“我家里人只有我一个,爹妈都死在海上了。你不用侍奉公婆,其他杂七杂八的亲戚也不用管,可愿随我上船?”

    这朵又香又刺的玫瑰花把握住了机会,深深看了他一眼:“妾身愿意!”

    从此,探春的大半生都在海里度过。

    她见识过无边无际的大海,在一望无际的海洋里一呆就是许多年;她亲眼看过金发碧眼的洋人,把玩过数不尽数的精巧绝伦的洋物;她还自学了几门外语,交了几个洋人朋友。

    最最惊险的一次,他们的船只遇上了海浪,同船的洋人煽动了水手,要把探春和同船的女人都丢下去,说“女人不该上船,她们会带来不幸”。是身为船长的他救下了她,一句粗俗的“狗屁!要丢我的女人,先把我丢下去!”,让水手不敢妄动。

    海商生于大海,也死于大海。多次出海,总有翻船的时候。

    一场风暴让两人身亡,掉入海里之前,两人紧紧拥抱着,同生共死。

    ☆、第127章 番外2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我不是老死了么?

    在自个儿的婚礼上,贾琏晕头转向,看着比新娘子还要紧张不知所措。惹得婶娘王夫人和贾母一个劲儿的笑:“琏儿可算得偿所愿了,这孩子,欢喜的都不知怎好了。”

    上头的贾赦阴着脸。

    又是一个王家女,看样子,还为入门就已经把儿子捏在手心了。贾赦开始反思聘了王熙凤做儿媳的决策是不是失误了。不怕,赦老爷安慰自己,王熙凤迟早得和王氏斗起来,我就看王子腾是帮妹妹还是帮侄女。

    另一边的贾琏,装醉后匆匆脱身,惹得身后的人取笑他真是猴急。迫不及待掀开新娘子的头盖,看着那一张艳丽非凡的脸,贾琏哭了。

    肿么不是我家亲亲柔儿?

    王熙凤横眉竖眼:“怎么着?我还不配你了?”

    贾琏下意识就要服个软,笑脸都摆出来了,立马住了,问左右:“我大哥呢?”

    王熙凤坐在床上嗤笑着,挑着眉说:“你哪来的大哥?”

    贾琏阴着一张脸,一言不发,抬脚就走了。临走前点了个眼熟的丫鬟,把个王熙凤气死了。

    在亲哥贾瑚的培养下,贾琏虽改不了好女色的根本,却多了满肚子心眼子,不到半天,就把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事打听清楚了。

    大哥贾瑚居然早夭?连族谱上都没记载?母亲姓张?也早死了?如今二房的婶娘当家?当然,婶娘也不是他认识的婶娘,就是不知是不是二叔前头死的那个。还有,他爹住在马棚边,他二叔住在荣禧堂?

    呵呵。

    别的不说,贾小琏哄女人有一手,不上三天,就把凤辣子治的服服帖帖,两人欢欢喜喜的回门了。回门之时,贾琏先提出要叔父王子腾支持自己媳妇管家,王子腾说熙凤年纪轻,不经事;贾琏再提出要王子腾给自己谋个差事,最好外放的。

    王子腾这才审视这个一直瞧不上的滑头小子。

    以退为进,琏小子长进了嘛。反正嫡妹已经把握住了荣府,把这人弄出京也好,凤丫头以后也有个依靠。

    王子腾爽快的应了,不过前提是贾琏好歹有个功名才是。

    于是新婚不上三个月,贾琏带着媳妇包袱款款去金陵考试了。经过他哥的摧残,科举对贾琏来说不负吹灰之力,王熙凤就见证了一个在金陵日日流连妓院的人是如何考中秀才,又是如何一路高歌,次年考中举人,直到考中进士的。

    贾母一脸懵逼。

    王夫人一脸懵逼。

    贾赦一脸懵逼。

    王子腾一脸懵……装逼:“老夫慧眼独具,若不是早知贾琏是个有出息的,老夫怎会把侄女嫁与他?”

    袁氏(阴测测):“你还有两个女儿没着落呢。”

    王熙凤:你麻痹的!有这才华不早说,老娘还以为你去金陵考试只是借口,只为了见识那秦淮风流呢!

    贾琏考中了举人,就不在金陵呆下去了,带着媳妇回了京城,顺手带走林黛玉一只。

    贾琏中了进士,名次不高不低,也引起了皇上的注意,皇上爱用老臣,见贾代善的孙子有个出息的,乐了,加上王子腾一个劲儿说好话,大笔一挥,让贾琏在御前行走。三年后,在翰林院考了庶吉士的贾琏外放了。

    于是在内宅跟王夫人撕的天昏地暗的王熙凤只得包袱款款的跟着丈夫外放。

    把这个性子辣的胳膊向外拐的侄女弄出京了,王夫人喜极而泣,第二天就去了庙里还愿,还带着宝贝疙瘩贾宝玉。

    至于贾母不同意?那你自个儿去跟朝廷说呗。

    贾赦深知留在府里没用,一力承担了贾母所有的火力,掩护儿子出京。王夫人佛口蛇心,说着要和好,把一些好东西给了王熙凤。回头一出京,贾琏就请了当地的大夫来查看这些东西,找出了不少有碍子嗣的“好东西”,都是她那亲亲姑妈送的。

    王熙凤不信,姑妈虽然绝情,可也没到这种地步吧!

    贾琏也懒得管,由她自己折腾。最后王熙凤给婶娘袁氏去了信,和王夫人彻底撕破脸了。

    不管荣府如何鸡飞狗跳,贾琏上任后,那是忙的焦头烂额。他上辈子从未做过官,好在出发前拜访了舅舅张文景,舅舅给他推荐了几个幕僚,堪堪能支撑。

    贾琏外放,王子腾自然不会让他混的比贾雨村还差,做的是金陵知府,刚好是贾雨村被参了以后。贾琏才懒得管薛蟠的官司,不过在看见“薛蟠已死”的宗卷后,他嗤笑两声,回头就叫人给薛家去了封信,拿了三万两银票后,把结果改成薛蟠管教不严,致使冯渊重伤,罚银千两。

    贾琏做官不亦乐乎,连任六年知府,期间王熙凤生下贾巧姐一只,大胖儿子一只,把远在京城的贾赦乐得,天天在小花园子里听小曲儿,念叨大胖孙子。顺便还把林如海的丧事办了,不过这回贾府无人可用,林黛玉只得独身上京。——至于林家的财产?不拿白不拿,自己拿了,还能对黛玉妹妹好点儿,王夫人拿了,只会催黛玉妹妹的命。

    当然,在贾琏的建议下,林如海早早给黛玉定了亲事,定的却不是贾宝玉,而是某个姑苏本地的世家,林如海的好友的嫡次子。林家一部分财物随黛玉上京,大部分封存在姑苏老宅,将作为黛玉的嫁妆。嫁妆单子,黛玉自己一份,官府一份,贾琏这里一份,还有林如海的好友,黛玉公爹那里一份。

    与黛玉同行的,还有林爹上折子向皇上求来的有编制的嬷嬷两个。这两个嬷嬷日后会把贾宝玉和贾母气得吐血。当然,还有欣喜于黛玉做不成自己儿媳,却时不时被膈应的王夫人。

    六年任满,贾琏全家入京做了京官。由于贾琏官职比二叔还高,贾政久居荣禧堂的理由也没了。坏心眼的贾琏联合好基友贾珍开了祠堂,摆了二叔一道,威胁要么分家,要么上折子状告贾政窃据正堂。

    分家贾母自然是不许的,贾政只


    红楼之瑚不归 第28节(3/4),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