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红楼]贾环从军记[红楼]贾环从军记 第19节

[红楼]贾环从军记 第19节(1/2)

作品:《[红楼]贾环从军记

    耿源看着贾环一副要刁难自己的模样,怒道:“我是那么办事不牢靠的人么?既然打定心思,必然要让家里人高高兴兴地同意才成。况且我家人口那么简单,到我这一辈连个兄弟都没有,这让家里人同意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耿源说的其实也是贾环看中的,不说别的,光这府中人口简单一条就足以让人满意。而且南安王太妃年轻的时候和老南安王东奔西走,见多识广,思想也是难得的开明。探春若是嫁了过去,也不会受到刁难。

    “子琼,到底如何,快给个准信啊?”耿源看着贾环自顾自地陷入了沉思,就像猫爪挠心,急得不行。

    “就这么点耐心。”贾环不耐烦地挥挥手,道,“我也没提你,不过是略略说了你的条件,看起来也没什么不满意的。”

    耿源见贾环的样子,心知事情多半是成了,这才喜笑颜开,拍着贾环的肩膀道:“不愧是好兄弟,以后可就是一家人了啊!”

    贾环没好气地拍开耿源,道:“你这会也高兴得太早了!我还要先回去和我母亲说一声呢,而且若是说明白了是你的话,我姐姐到底是个什么反应还未可知呢。你就回去等我消息吧!”

    “子琼啊子琼,不带你这么玩的啊。”南安王硬是迎着贾环的巴掌一把搂住贾环的肩膀,讨好道,“你也知道我这么一把年纪就指着这么个媳妇了,若是你再拖几天,我不就得回安城去了嘛,那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贾环看着耿源,故意为难道:“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你常年不在京城,这嫁过去的姑娘不是独守空闺?”

    南安王一听,立马拍着胸脯保证道:“我是那么不负责任的人吗?肯定是得带着媳妇上任的啊!我在安城不是还有个府邸嘛。那边条件虽然不如京城,但我怎么都不会亏了我媳妇的。”

    贾环看着耿源急得直跳脚的模样,这才心满意足地点点头,道:“既然如此的话,那我就回去和我母亲说了,明日给你消息。”

    对于探春的事情,贾环一向放在心上,也不耽搁,回去就和赵姨娘还有探春说了。

    探春听到相看的对象是南安王的时候,着实一愣。她也是见过南安王一面的,知道那人与自家弟弟交好。并且并不像外面传言的那般杀气外溢,不苟言笑。相反,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很好相处,言谈举止间也很是沉稳。若真的说起来,不考虑别的,就是他那些赫赫战功以及高高在上的身份,就已经是京中多数待嫁少女心目中的理想夫君了。即便探春因着贾环这层关系还算与南安王说过话,也从没有想过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贾环看着探春发呆的神情,心知她必是愿意的。果然,探春愣了老半天,然后才说:“这些事情我就不适合参与了,你和母亲商量吧。”然后就默默地出了厢房,甚至都没有注意到这其实是自己的屋子。

    赵姨娘难得能看到探春魂不守舍的模样,也不去管她,笑着对贾环说道:“她这是害羞了。”然后才“阿弥陀佛”地感慨一番自家女儿的好运。

    贾环也是好笑,拉着赵姨娘,将南安王府的情况细细说来。期间,还伴随着赵姨娘不停地念佛。

    “这真是祖宗保佑,我们家探丫头也是有福气的。”赵姨娘一边笑着,一边情不自禁地用帕子拭着眼泪,喜极而泣也不过如此。

    “只是若这婚事真是成了,姐姐恐怕要随着王爷去北边上任。一年难得能回来了。”贾环拍了拍赵姨娘,有些担忧地说。

    没有想到赵姨娘倒是想得开,她笑道:“就算在京城,这嫁出去的女儿一年到头也见不到两次。南安王每年还都要回京城述职,也算是每年至少能见上一次。况且只要你姐姐过得好就够了。这随南安王上任,上没有公婆,下又能自己做主,已经是难得的好了。这好处啊,也没道理你一个人沾全乎了。能这样就谢天谢地了。”说着,赵姨娘又要张罗着去寺中还愿。

    贾环见她高兴,便也随她去了。

    南安王办事情向来雷厉风行,这边贾环刚刚把消息透露给他,那边他就求了墨濂下了指婚的圣旨。一接到圣旨,耿源就派人拿了贵重的礼品过了文定。文定刚过,他就敲敲打打地派人送了一长串的聘礼,连纳征一并成了。

    贾环哭笑不得的看着耿源的亲兵源源不断地抬进来各色箱子。私下里相熟的文臣武将们都感慨这南安王估计是大半辈子打着光棍,急狠了。

    不管怎样,探春的婚事就这么热热闹闹地定了下来。

    71第七十章

    就以南安王那送聘礼的架势,这段时间整个四九城的大街小巷无不在议论这场空前的婚事。当事人之一的探春也不知道招到多少小姑娘的嫉妒,大家都想看看这位得了南安王喜爱的姑娘到底是如何倾国倾城,姿态风流。

    探春自定下了成婚的日期,就闭门不出。除了抓紧时间调教府中的下人,给贾环培养几个得用的管事娘子,就是做做绣活,除了自己的嫁衣头盖,还要按照传统给南安王绣一个荷包。光是这些事情就占用了探春的大部分时间,唯一放松的时候估计也就是林黛玉过来做客的日子。所以探春对外面沸沸扬扬的传闻可谓是一点都不知道。贾环趁着自己还不是太忙的时候去了大同,而赵姨娘更是个万事不管的。所以宝宁伯府的对于这桩婚事的表现很是平静。相对于他们,贾府的主子们却不平静得多。

    “我早就说就探丫头的长相个性嫁谁不能嫁,如今看来,果然不错。”凤姐一边往头上戴着金钗,一边对立在一边服侍的平儿笑道。

    自从去过一趟宝宁伯府,经探春一点拨,也渐渐放了手中的权,特别是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她一概不理,这么一来,府中的下人无不拍手称赞琏二奶奶。而且因为她把心思大部分花在了贾琏身上,如今小夫妻俩感情渐渐升温,又回到新婚那会蜜里调油的状态了,甚至和自家正经公公婆婆的关系也没有那么僵硬了。除此之外,因为不再劳累,凤姐的身体也好了很多。这么些个实惠,凤姐自然深受其益,心中对探春愈发信服。如今她听了探春的好消息,打心眼里替对方高兴。

    “三姑娘也算是熬出头来了,”平儿一边帮凤姐整理着发饰,一边点头称是,“只是想到这二姑娘的婚事,还真是同人不同命。”

    凤姐听着平儿的话,笑道:“我看探丫头也不是一个冷情的,有一个王妃妹妹撑腰,哪怕我们二姑娘再木讷,日子过得也不会很差。我说你倒是杞人忧天了。”

    平儿一听,也笑了:“果然还是奶奶眼光长远。”

    真心替探春高兴的也仅有平辈的几人,但是贾府真正当家作主的几位主子还都是气得不轻。

    “还真是个小贱蹄子!”王夫人已经气得口不择言,这让在一旁伺候的周瑞家的立刻变了脸色,劝道:“太太小声些,这话可不能给别人听了去。”

    王夫人脸色铁青,忍气道:“我心中有数,只是这口气实在难以咽下。”

    “三姑娘不过是个王妃,”周瑞家的可是见识过王夫人的手段的,只能在一边好言相劝,“我们大姑娘才是真正有造化的,那个位置,哪里有人能比得上?若是过几年再生个皇子,那可是大福气。”

    王夫人听她提到元春,脸色这才好一些,点头矜持道:“她们也没办法比。”

    周瑞家的见王夫人的脸色,这才松了一口气,试探地问道:“那我们?”

    “且等着看吧,我也不用做这个恶人,自然有老太太出面。”王夫人虽然面上还带着郁色,但已经平静了很多。

    贾母自从上次被气病之后,如今刚刚修养回来就听到了这个消息,心中着实气恼异常,捶着拐杖,怒道:“我道她怎么不愿意回府,原来竟是已经找了靠山!”这脱口而出的话语中,竟然隐隐透着一丝怀疑自家孙女与外男私定终身的意思,着实不像是做人祖母的应该说出的话。

    一旁的丫鬟们大气都不敢出,只能默默地做着手上的活。

    贾母自顾自地生气了一会,但转念想到不管如何,探春还是贾家的人,这贾家出了个王妃也算是件好事,遂才心平气和地吩咐道:“把你们二老爷和二太太请来,说我有事商议。”

    丫鬟们这才如释重负,悄悄退下。

    等到王夫人和贾政到了,贾母这才缓缓问道:“探丫头的婚事你们都知道了?”

    王夫人两人一听果然脸色不好,只是阴沉着脸色点头。

    “这探丫头怎么说也是我们贾府的女儿,”贾母看着儿子媳妇的表情就知道两人必是心中气恼,缓缓劝解道,“万没有贾家女儿从别人的府邸出嫁的道理。你们寻个时间,把人接回来备嫁。”

    王夫人低着头,嘴角噙着冷笑,这老太太还真是想得好呢,被拒绝了三次都不死心,她就不信这宝宁伯府能真的放人回来备嫁。况且,如果真的回来了,嫁妆岂不是还是贾府出。那么多好东西,何苦给一个不贴心的。就算宝宁伯府同意,她也是不会同意的。

    果然,没有等她开口,一旁黑着脸的贾政就开口道:“母亲,之前几次不也没接成,这次多半也是不成的,何必自找没趣。”

    贾政一向好面子,之前去找贾环就被堵了回来,如今也是再不肯去吃瘪的。

    贾母摇头道:“你们心中也要有些成算。环小子这事情就已经是我们吃亏了,但是不管怎么说,探丫头可还是府里的人。若是能热络一些,和南安王攀上关系,这后面指不定就能给府中带来些福气。”

    贾政皱着眉头,心中不以为然,毕竟南安王军权在握,虽然现在看来得了重用,但是指不定哪一天就糟了忌讳,与南安王结亲,可还真不一定是件好事。更何况贾政在官场上向来小心翼翼,无论是谁,只要是个皇帝就最忌讳臣子私下拉帮结派,贾环不知死活,他可还想多活些天呢。只是不论心中怎么想,他也没有在面上反驳,只是不甘愿地应了下来。

    观贾政的想法就可以看出此人在官场上过于谨慎,这虽然不是坏事,但对于官场,总少了些锐意进取,难怪这么多年都没有升迁过,还是在一个小小的正六品上晃荡。

    不管怎样,贾母已经拍板决定,务必要将探春接回贾府,而南安王迎亲的队伍也应从贾府将人接走。只不过之前的多次经验让贾母也知道这宝宁伯府也不是什么好相与的,故此次贾母趁着贾环不在府中,亲自带着下人,抬着给探春添妆的几个箱子,大模大样地从贾府到了宝宁伯府,为的就是让世人看看贾家的诚意,哪怕倒时候真的接不回探春,也要让外面的议论把她逼回来。

    贾府的架势做得十足,却没有想到到了宝宁伯府,却正碰上了前来商议婚期的南安王耿源。

    “见过贾老太君。”耿源大马金刀地坐在上首,面上很是冷淡。

    贾母一见南安王先是一愣,然后笑着行礼道:“老身见过亲王,王爷万福。”

    “不知老太君前来所为何事?”南安王用眼神安抚了坐在身边有些紧张的赵姨娘,然后转头问道。

    贾母见南安王并没有自觉回避,甚至以主人的身份发问,有些踌躇。她略一停顿,然后才笑道:“老身的孙女出嫁,做祖母的自然不太放心,这次过来探望一番,顺便说说体己话。”

    耿源似笑非笑地看了贾母一眼,然后答道:“老太君果然慈眉善目,对自己的子孙很是慈爱。既然如此,何必带这些礼物,没得让人生分了。”

    “王爷说笑了,这些不过是做祖母的用来给孙女添妆的。也没什么好东西,让人见笑了。”

    耿源一听,笑道:“果然贾老太君的慈爱名声名不虚传。既如此,小王我也不好妨碍老太君一片爱孙之心。今儿个正好在和泰水大人商议婚期,老太君见多识广,希望您也能提点一二。”说着,也不管贾母是否反对,接着之前的话题与赵姨娘就讨论起来。

    赵姨娘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些怕贾母的,但是看到自家女婿这等气势,心里也有了些底,遂也镇定下来,视贾母于无物。贾母眼见着没有人搭理她,也只好忍着气听两人说话,时不时地给出些意见,以示存在。

    “小婿我不日就要回安城,等我把那边的事情安排好才能回来,所以这婚期可以不用太赶,也方便子琼好好准备。”相比于和贾母说话时的虚与委蛇,耿源对着赵姨娘则要恭敬很多。

    “王爷说得极是,国事为重。”赵姨娘看着面前这个气宇轩昂的准女婿,果然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

    贾母见不得两人相处甚好的样子,于是插话道:“伯府人丁不旺,准备婚事还是有些勉强。探春既然出自贾府,这婚事不若在敝府准备更加周全,而且探丫头的叔伯兄弟也方便送嫁。不知王爷意下如何?”

    赵姨娘一听,当即就捏紧了手中的帕子,她就道这老太太哪里会有这么好心来添妆,敢情还是打着要接探春回去的主意。

    “老太君这话倒是提醒了小王。”耿源笑着答道。就在贾母以为事情成了的时候,却听见南安王说:“这府里人手确实不太够,我会拨一队亲兵给子琼,帮他搭把手。”

    说着,耿源对贾母笑道:“还是老太君思虑周全。至于回贾府的事情,这就比较难办了。圣上下旨的时候,直接点的是宝宁伯胞姐。既然如此,可没有去荣国府接亲的道理。”

    贾母给南安王这么一说,差点没有打翻了手中的茶盏,只得忍着气,抖着嗓子给自己找台阶道:“倒是老身爱孙心切,考虑不周了。”

    耿源见贾母这么识相,满意地点点头,也不欲为难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接着与赵姨娘商议起来。末了,还做足了姿态,亲自派亲兵护送老太太回了贾府。

    只是贾母哪里这般忍气吞声过,不仅仅丢了几大箱的嫁妆,还没有如愿将人接回来。这么“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情,加上她本就年纪大了身体还没有痊愈,回去之后又给气病了好几天。

    72第七十一章

    贾环带着王睿从大同回来的时候,南安王已经出发去安城了。他和探春的婚期定在了第二年的三月。他对着南安王留下来的一队亲兵哭笑不得,这些事情跟着南安王南征北战,什么时候轮到这么大材小用了。

    “贾将军,”领头的亲兵笑着对贾环说道,“您也别和我们客气,王爷的婚事最为重要。王爷结婚,我们几个都高兴,更何况这会子回安城也没什么事情做,还不如留在这里沾沾喜气。”

    贾环和这几个士兵也很熟,见他们说得真情实意,这才笑着点头道:“那若是有什么事情,我可不客气了啊。”

    贾环安排好了各位亲兵的吃住,这才牵着王睿的手进了赵姨娘的院子。

    “娘,我回来了。”贾环还没进屋就大声喊道。

    赵姨娘听见声音迎了出来,笑道:“做什么这么莽撞?你还牵着孩子呢。”

    王睿之前在伯府住过一段时间,因为他不像一般男孩子那么闹腾,反而安静乖巧的很。加上赵姨娘和探春都知道这孩子的事情,所以之前对他就已经很是怜惜了。这次贾环去大同将人接回来她们也是知道的,故今日一见,并不意外。

    赵姨娘看着王睿巴掌大的小脸,心疼道:“哎哟,这才去了多久,就瘦了一圈。真是怪让人心疼的。”

    王睿乖乖


    [红楼]贾环从军记 第19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