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1/2)

作品:《岂不罹凝寒+番外

道生,物从道行。你既已入道且小有所成,自然也该从小道悟大道。”

    这话却是正经话,江浮白微微垂头,聆听训示。

    道玄笑了笑,说起他的卦:“为师今日之卦言你将有生死之劫,生劫在人世,死劫也在人世。‘无为为之而合于道’①,你自入道门便远人世,现在看来,你也该下山去了。”

    江浮白没有惊讶诧异,也没有疑惑不明。

    他师父虽然在小事上不着调,但却是个修道奇才,即便蜗居山中数十载道也对山下万物了如指掌。他的道心至纯至坚,又如风似雾,宛如天生便是为了修道而生的。江浮白知道自己资质不及师父,若要感悟大道下山不过是迟早的事。

    江浮白拱拱手,温声问道:“不知弟子该在何时下山?”

    他师父笑了笑:“你想下山时便下山,何时都好。”

    这意思便是他不做主,全看江浮白自己。

    江浮白道了一句弟子明白后便起身出门,开门时门外风雪正劲,道玄手上的松针被吹进炭盆中。火舌一燎,松针香气便又荡荡悠悠地萦绕在屋中。

    江浮白将那熟悉的气味留在屋内,独自迎着风雪出门。他在这山上住了二十年,自有记忆开始,山上的风月松鹤便是他所知道的人世全部。后来入道修行,师父要他去看人世红尘,他便下山去镇子上看。他曾在藏书阁走过五湖四海,名山大川,自己正经见过的却仍不过是山下那小小一隅。

    春三月,山头桃花长了新枝。他于屋中静坐,闻山谷樵夫伐木之声,江浮白突然决定要下山历练。

    次日,他辞了师父,换下道袍便要下山。

    三七带着一群孩子泪眼汪汪地在观门口送他:“小道长,你何时回来呀?”

    江浮白应付不来这些小家伙,认真思索片刻却也答不上来,最后只得模棱两可:“待我渡了劫便回来。”

    “小道长,你多保重。道长和道观有我们在,你屋子里养着的小龟我也会好好照料的。”三七拍着胸脯保证,不过十二岁的孩子,已经是这道观中最可靠的人了。

    江浮白笑了笑:“那就有劳你了,我会遣人送信回来的。”

    “嗯!小道长保重啊——”

    下了山,仍是熟悉的小镇,这个镇子地方不大,算是因商道和渡口聚起来的一群人。起初是个荒村,只有来往行客,不知何时有农户樵夫在这里定居,渐渐的,也有了一个镇子的热闹模样。

    江浮白穿着惯常的青布衫,刚走到渡口便被船上的船夫认出来了。

    “哟,小公子又来了,可还记得我?”

    船夫是个走南闯北卖力气的,从前是漕帮出身,后来娶妻生子便脱身出来自己弄些营生。约莫是两年前,江浮白下山时偶然遇见他,代笔替他写了一封家书。船夫彼时身无分文,只好承诺往后捕鱼时会分他一些作为酬劳,只是江浮白下山不多,分来分去也就到手两尾鱼而已。

    不过,这船夫是个重义的,一直记得他。

    江浮白点点头,船夫知道他要出门后便邀他上船。

    船夫问他:“小公子,你是要去哪里?探亲还是访友?还是说要去考功名?”

    这般年纪,又是这般打扮,举止有礼,还识字,确实像个读书人。

    江浮白看着江水滔滔,心里有了打算:“您这次的生意最远是要跑到哪里?”

    船夫愣了一下还是照实说了:“去江南。”二转团破产

    “那便劳烦带我一道去吧。”

    【注】

    ①“无为为之而合于道”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意为“要达到清静无为之境界,不应刻意为之,顺其自然更合于道。”

    作者有话说:

    开更!?ヽ(°▽°)ノ?

    前三章连更的哦~

    第二章 孽缘绳(一)

    正是江南春日盛景,莺啼鸟啭,柳梢蘸春波。

    船行半月,到江南那日是个艳阳天。拥挤的码头上停着不少二层高的大船,有画舫游船也有水运货船。船靠码头,粗绳抛上岸边,在石桩上拴好,两尺宽的木板一架,船头吹几声号角,码头上等工的苦工抗包的便一拥而上。

    码头上讨生活的人得靠眼疾手快,手脚一慢今日的饭钱说不准就没了着落。

    一个汉子急急跑去,远远看到熟识的货船船帆,心中又喜又急,脚步一快险些迎面撞上一位年轻公子。

    “对不住,对不住,公子你··


    第2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