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节(1/2)
作品:《诡秘档案+番外》
征。既思虑周全,却又漏洞频出。既然把作案手法想得如此细致,却为什么出现割腕不够深,让受害人醒过来的小错误呢?他能够逃离现场,却为什么把凶器和钥匙留在原地呢?
是疏忽,还是有意为之?作为心理学专家,秦淮很难相信心思如此缜密之人会疏忽至此,那他这么做,是为了传递什么信息呢?
秦淮思索着,却暂时不得其解。
三个人为什么会出现在凶案现场,三人什么关系?如果凶手不是杨平,那他藏在哪了呢?杨平如果无罪,他为什么要连夜潜逃?这些问题错杂交织,如大网一般扑面而来,将谢隐和秦淮紧紧包裹其中。
后半夜里,窗外飘起了小雨。A城位于中原腹地,属于典型的北方气候。七月盛暑之时的小雨是信不得的,看似人畜无害还兼具浪漫色彩,但很有可能转眼间就翻脸不认人,化成一片沛然莫御的环绕立体式冲击——大暴雨。
一道闪电应时应景地划破粘腻的夜空,谢隐转头看向窗外时,窗外的黑暗早已以其高度自愈的速度恢复了混沌一片。窗上只能映出谢隐略带疲色的脸,和队员们一双双充满困惑的眼神。
讨论声传来,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谢隐知道,秦淮说得再天花乱坠,众人的疑虑再大,最终拍板做决定的人还是他。他必须迅速择清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点,从中找出一条可能通向真相的道路。
当然,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
恰在此时,雷声滚滚而来,将谢隐满脑子的迷雾疑云撞了个七零八落。
他于瞬息间知道,自己不能再犹豫了。寻找真相的过程不就是剥洋葱的过程么?撕开一层层错误或者有意为之的伪装,然后去寻找那个抑或珠玉,抑或空心的内核。
他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排除所有可能——秦淮提出的天马行空的可能,荆哲他们坚守的常规的可能。
就这样,谢隐长话短说地将下一步侦查目标定了下来:
凶案现场发现了钥匙,钥匙归属问题还有待查明。由韩易负责。
既然大部分人仍觉得杨平的嫌疑最大,那就发协查通告,继续查杨平的下落。由荆哲带队负责。
正反两方虽各执一词,但有一点达成了共识——本案趋向于仇杀。那么被害三人的社会关系就成了破案的突破口。由卢晓明带队负责。
凶案现场疑点重重,矛盾之处不胜枚举,谢隐怀疑肯定还有没勘查到的细节需要再次确认。由凌星和韩韵冰负责。
至于秦淮······谢隐的目光终于回归自己的身侧,与秦淮那双漆黑的眸子不期然相遇。
黑得发亮,黑得深不见底,却很反常的,让谢隐觉得,黑得格外通透。
厅里把秦淮强塞给谢隐,是笃定这位大心理学家在刑事案件侦破方面有一定的建树的。这种建树一定是高屋建瓴的,起垒土于末微,又绝不拘泥于末微。把他分给任何一组都是对他能力的否定。
谢隐暗做了决定。
谢隐在心底点了点头,觉得自己的决策很正确。没错,是决策,是完全出于公心的决策。
绝不是因为他对于秦淮的不信任,好奇,抑或是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绝对不是。
“至于秦老师,你以后,就负责跟着我。”
--------------------
第25章 夜校童谣5
谢隐小时候住在大院里, 二十几号孩子在他的武力或者非武力镇压下,无论年龄,无论出, 都屈居其下,成了谢隐的小弟。后来谢隐去了警校, 风华正茂之时, 青年人锋芒更露,很快就被簇拥成一个咋咋唬唬小圈子的核心。
再后来, 参加了工作。警事复杂坎坷, 慢慢让年轻人洗去铅华, 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明亮却不刺眼的光芒,成为警队众人并不挂在嘴边,但心底无不叹服的主心骨。
谢隐也逐渐学会收敛锋芒, 尽管偶尔也会得意忘形的翘个辫子,但绝大多数时候都在装大尾巴狼。用他自己没皮没脸夸自己的话来说——不用每天挂着个苦瓜脸,咱这宝相, 这叫不怒自威。
作为领导,“不怒自威”的谢隐从没把他有限的精力分散一丝一毫在人事任用上。他一直自诩强将手下无弱兵。手底下这群猴崽子们, 听话肯干, 没什么花花肠子。就像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各有各的道,本事不同而已, 各自放在擅长的领域就好。谢隐从不过多操心。
第48节(1/2),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